基础心理学3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1.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辩证发展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个案法、 实验法。
第一节 章节重点: 1、简述心理现象的分类。 2、简述人的心理的本质。 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什么?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 感觉、知觉和记忆 第四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五节 意识与注意 第六节 需要与动机 第七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八节 能力和人格
1、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
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的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 对脊神经。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反射。
条件反射: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 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包 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 觉(又叫内脏感觉,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 等感觉)。 二、感觉的种类
二、学派的纷争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积极意义: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3、代表学派:构造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从意识找心理规律)、机能 主义心理学(杜威和安吉尔,强调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
为主义(华生)(第二势力)、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 卡)、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第一势力)。 4、不同学派对意识的不同理解是划分和纷争的根本点。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一、脊髓 二、脑 • 脑干 • 间脑 • 小脑
1、脊髓 :脊髓由外周神经系统的脊神经胞体和神经纤维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 最低级的中枢。 它能向大脑传送神经冲动,或者把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传递到效 应器官;也能完成一些简 单的反射。 2、脑干 :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是维 持生命的基本活动,如呼吸、心跳、体温调节等生理活动的主要机构。 3.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网状结构最高部位的终端,在控制睡眠和觉 醒中起重要作用。此外,丘脑还是大脑皮质下感觉的较高级中枢,除嗅神经外, 其他感觉神经都要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才能到达大脑皮层;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 经系统活动的直接中枢,对调节内脏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激活情绪起着重 要的作用。 4、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中枢神经系统
神 经 系 统
外周神经系统
间 脑 脑 脑 干
躯体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大脑半球 丘脑
下丘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 脊髓
12 对脑神经 31 对脊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例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 收缩;吃酸梅流口水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1、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 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之间的关系:都是心理现象,彼此联系,密不可分。
3、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有两个科学命题:人的心 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无机物、植物、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如单细胞动物,变形虫)等都没有心理 现象。 3、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是神经系统(大脑)活动的结 果。
四、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叫感觉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较同时对比, 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
五、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 现象叫联觉。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一、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n m) 之间的电磁波。 2.两种视觉神经细胞:椎体细胞和杆体细胞,椎体细胞在强光下起 作用,叫明视觉器官;杆体细胞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只能 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3.彩色有色调、名度和饱和度的特性;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 盲和全色盲;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的;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男性色盲的人数大大高于 女性色盲的人数。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
体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 2、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知觉来源于感觉,都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现
象。 直接与间接、局部与整体、对认知的作用。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 恒常性、理解性。
2、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是,把物体 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 个整体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很短的历史。(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 宾浩斯) 2、19世纪中叶,由于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方法,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 实证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 实验室。
3、基础心理学,也称为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各本支学科研 究的成果,构建了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学最基本的理论。以 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是学习其它各章的基础。
第一节 结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特性。 3、人和动物都有心理现象,而且是不断发展的。 4、心理学的众多分支 5、基础心理学的任务是把心理学各个分支研究的成果集 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差别阈限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而 变化。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即韦伯常数(或 韦伯分数)。 韦伯分数对于不同的感觉道来说不是固定不变的。韦伯定律只适用于 中等刺激强度,在下限附近的韦伯分数增高,在上限附近的韦伯分数 下降。
△I/I=K
感觉适应,戴上红色的眼镜,能保护对暗适应。
三、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 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感觉后象有时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叫正 后象,后象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这种后象叫负后象。彩色 的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如红色的负后象是蓝绿色,黄色的负 后象是蓝色。
感觉后像
在亮光下,注视圆环中的十字,约1分钟。然后将视线移至远处墙上,即可见到比原图较大的视 后像。如将视线移至手心或一小纸片,将可见到比原图较小的视后像。
人本主义
罗杰斯、马斯洛
第三势力、价值与尊严、尊重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1、从关注心理现象的本质到心理现象的规律,从纷争到整合的趋势。
2、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重视对内在价值的认识,提 倡发挥潜能)(第三势力) 3、认知心理学(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 4、生理心理学(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探讨心理活动的 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六、平衡觉。平衡器官过于敏感,易引起前庭器官的高度兴奋,晕车、 晕船的原因就在于此。 七、运动觉。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八、内脏感觉。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 不起内脏的感觉。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 射的现象。 九、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痛觉最难适应。
提2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重视对内在价值的认识提倡发挥潜能第三势力3认知心理学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4生理心理学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1
基础心理学
特点: 一、基本概念多 二、是理解困难大
对策:
一、看纲 二、浏览,一目十行,不要循章择句。 三、选择性阅读并记忆。 四、合理运用遗忘曲线 五、合理利用记忆策略与方法。
4、心理现象的发生过程
(1)无机物、植物、单细胞动物:无神经系统,所以无心理现象 (2)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现象 (3)环节动物: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功能 (4)脊椎动物:有了脊椎和大脑,有了知觉功能 (5)灵长类动物:思维的萌芽 (6)人类:思维能力(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是人的心理和 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3、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 作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 象当作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也就是有选择 地知觉外界物体,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4.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 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较做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在不同距离看一 个人觉得他高矮没有变,这是大小知觉的恒常性;在白炽灯泡灯光照 射下的白纸我们看起来还是白色的,这是颜色的恒常性;石灰在暗处 看起来也比放在亮处的煤块亮,这是明度的恒常性;从不同角度 看自行车轮,尽管它在我们的视网膜上的投影已经是椭圆的了,我们 仍然会把它知觉成圆的,这是形状的恒常性。
二、听觉 1、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人们对 1000Hz—4000Hz的声音最敏感, 老年人听觉感受性的降低首先 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2、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 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三、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四、味觉,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最基本的味觉有甜、 酸、苦、咸。 五、皮肤感觉。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 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
2、费希纳定律 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 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在增长, 这就是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中等强度刺激。
S=KlgR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一、感觉现象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 二、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
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感觉
知觉
思维萌芽
思维
人类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无脊椎动物——神经链——感觉 脊椎动物——脊髓、脑——知觉 灵长类动物——大脑——思维萌芽 人 类——大脑皮层高度发展——思维意识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己。 3、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 生人的心理。 4、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但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主观性、能动性。 5、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6、心理学科:中间学科,边缘学科。
心理学发展简史
构造主义 行为主义
格式塔 (完型学派) 机能主义 精神分析
冯特,1879年
实验内省,元素
华生、斯金纳、
魏特海墨、科勒、 考夫卡
通过控制环境塑造心理、行为 “不谈心理的心理学”,直问行为: 刺激和反应,s-r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杜威、詹姆士
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霍妮 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外伤引起的痛觉属于外部感觉,内脏器官的疼痛属于内部感觉。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 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绝对感觉性和差别感受性。
四、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半球分为四个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以 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 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的实验,进一步证明,对于右利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