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第一篇:弘扬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授课者:江利梅【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丰富与发展。
分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探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2、能力目标:
增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增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教学难点】
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孕育和积淀了雄厚的精神力量。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1、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为什么?
明确:
①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②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目的是要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别在革命时期、建设
和改革时期是如何发展的呢?
明确:
①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被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等
3、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体现出来的新的内容,我们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哪些特性?
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探究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之魂。
必要性:第一,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第二,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第三,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小结: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探究三: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
作为青年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应当如何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明确:
①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总结:理清本节课的思路,突出重难点知识
三、板书(见黑板)
四、作业:(探讨思考)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不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课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授课时间:2013年11月30日
教学内容:承担历史使命,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运用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包括情境冲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难点
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
情境设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今年冬天以来,我国遭遇了哪些巨大的自然灾害?在战胜这些灾
害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今年以来,我国取得哪些重大胜利?在取得这些胜利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又展示出怎样的精神?
根据生的回答,师总结:由此看来,我们战胜巨大灾难、取得重大胜利靠的是什么精神支撑?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回顾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新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温故知新。
学习探究,认识生活
你曾参加过学校或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的哪些文化建设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你有何感受?师总结:我们今天探讨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
那国家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
1、出示材料一: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到我国后,在国内引发了一场“端午节保卫战”。
有人不无忧虑地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今被外国申报成功,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但也有人表示,无形文化遗产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从认同并非坏事,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
你怎样看待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在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方面,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生回答后师总结)
2、国务院增设哪些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全国各地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举办了哪些活动?
3、这时,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认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必须全盘继承和吸收。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4、此时,又传来另外一种声音:认为为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纯洁性、独特性,必须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5、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外国优秀的文化涌进来,腐朽的文化也随之而入,这样,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撞击,它们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呈现出相互激荡之势。
面对这种形势,我国进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主心骨”是什么?为什么?
6、民族精神一旦形成之后是不是一成不变的?结合上节课所学(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举例说明。
1、奥运火炬传递到巴黎期间,曾遭藏独分子的干扰,金晶用残缺之躯紧紧护住了火炬。
她的这一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结合课前“师有意将一面小国旗扔在地上”时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要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2、出示材料二:
近几年来,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狂热追求韩国流行的娱乐文化,对韩明星的爱好如数家珍,但谈到我们祖国的光辉历史和民族英雄时,他们却不知所云,甚至错误百出。
你怎样看待这些“哈韩族”?针对划线部分,谈谈他们应怎样做?
师生可以自由、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尤其要鼓励学生新颖、独到的见解。
3、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后,青少年在实践中还需要怎样做呢?尤其是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可以参加哪些活动?学生交流并回答小组交流,由小组代表总结发言,师适当点拨、总结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交流、回答。
学生采用自学探究法,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并交流。
学生交流:今后具体要在哪些行为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之中,由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通过交流学生参加过的文化建设活动,从一个侧面认识到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通过其亲身感受,认识到发展先进文化的作用,即它提高了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和科学文化素质。
通过创设情境冲突,引发学生“头脑风暴”,尤其在对问题的交流、探讨、争论、辨析中,达到对这一问题的理性、科学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近几年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
通过调查,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思考,培养了学生辩证、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这一环节对教材做了调整,主要意图是:在探讨了对待中外文化
的态度之后,引出面对世界范围内文化的相互激荡,我国进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主心骨”,顺其自然,澄清认识,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透彻。
培养学生能将前后知识相互联系的方法。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所以将“金晶护火炬”这一事例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相对比,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树立爱国主义思想,规范行为习惯。
通过生生、师生不同观点的交锋,达到对“哈韩族”客观、理性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要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从我国先进人物的事迹中感受伟大民族精神。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
归纳小结: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中华民族精神才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课后拓展:
制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准备这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学期行动计划。
通过这一评价内容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将责任教育、民族精神的传承真正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
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体现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我传承(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篇:弘扬民族精神班会教案
《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一、班会目的
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学习历史上民族英雄的民族气节,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将民族精神化为学习中的动力,将五千年传承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二、班会准备
1.动员: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几千年来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灿烂文化和值得我们学习、发扬的伟大民族精神。
从古至今,无数英雄人物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我们召开一次《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将历代民族英雄做一盘点,向他们学习,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
2.准备:
搜集从古至今民族英雄的故事。
三、班会过程(一)程序
1.主持人宣布:“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赞英雄。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几千年来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民族英雄。
从古至今,无数英雄人物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现在,我们就请几个同学来夸夸我们的民族英雄!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林则徐虎门销烟
在我国历史上不光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保卫祖国的爱国将领,在科学领域里也涌现出了无数凝聚着伟大的民族智慧、民族品质和民族精神的杰出人物。
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吗?比如钱学森,不由得让我想起XX年10月15日9时整至10月16日6时23分这让中国13亿人民永远难忘的21小时23分钟,这就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主持人乙: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是谁吗?学生举手回答:杨利伟
主持人甲:谁能说说神舟五号升空的情况?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伟大时刻!主持人乙:如今的“神州六号”更能说明中国人民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主持人甲:是啊!多年以后我们的祖国一定是繁花似锦,繁荣昌盛,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富强!
3、我们应该怎做? 我们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在学校,我们可以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可以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见到老师要问声好,不管是不是认识的老师,都应该面带微笑、停下脚步,给每位老师带来亲切的问候。
相信在带给老师暖意的同时,你也
会获得相同的回报;与同学相处时礼貌相待,要少些唯我独尊的霸气,多些关怀与帮助,善于捕捉他人的优点,多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步步为营。
争做老师与同学眼中的绅士与淑女,继承并发扬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善待他人的民族精神。
下课后,能自觉保持学校优良的学习环境,走廊上、阳台上、楼梯口、操场上,少些喧闹、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读书声,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些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的小小书虫。
让学校成为学习交流的宝地。
勤奋学习、沉稳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家里,我们可以主动承担家里的一些家务,减轻家长的负担,有礼貌地对待家中的长辈,自觉的完成家庭作业,不让家长担心,同时民族精神也体现在勤俭节约上,不管是在学校用餐还是在家中用餐,千万不能任性妄为,倾倒大量的饭菜,浪费粮食,要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不能因为挑食、贪玩、爱吃零食等不良的习惯而让自己的健康与美德随着饭菜流失殆尽。
讲卫生,勤劳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部分,不破坏学校的公物,不乱采摘花朵树叶,不折断树枝打闹嬉戏,不乱丢废纸果壳,不随意吐痰、践踏草坪,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破坏,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齐心协力使映照在蓝天下的美丽校园变得更加亮丽如新。
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其实很简单,只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础,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主持人甲宣布《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主题班活动现在结束。
八(2)班
第四篇:弘扬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民族精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识记:通过学习铭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懂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
②理解:通过学习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③活动:根据自身经历,结合搜集的资料,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自己的动手动脑,使学生认识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特殊重要性,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和热爱,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四、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欣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用古代名人事迹和古诗词曲等来导入(略)
2、教学
板书:
一、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永不枯竭的源泉(板书)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板书)同学们解说看了北京开幕式之后感想:张艺谋是北京申奥宣传片的总导演。
他用一张张普通中国人的灿烂的笑容,表现一个世界文化历史名城所散发出的活力,表现民众热情参与和支持,以及中国人对奥运精神的理解。
例举申奥宣传片的民族的特点和时代的特点的内容想一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源泉在哪儿?
结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板书)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想一想】为什么要发扬民族精神?【结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父辈们一直在继承和发扬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应该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的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板书)【举例】
①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内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②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财富
【讨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参考】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许多特点,有它的许多珍品。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裂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
【结论】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那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该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所以要批判的继承。
【讨论】如何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结论】: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传统文化只有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才能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2、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板书)
(1)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历史,文明的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板书)
同学举例: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图片】中法文化交流等
【结论】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历史,文明的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
(2)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板书)图片:中法文化的各具特色
结论:中外文化交流中要坚持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改革开放成果:
3、总结新课
请同学们总结: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能力拓展
六、作业布置
弘扬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七、教后感
因为有语文知识及历史知识做铺垫,所以这堂课学生能各抒己见,轻松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第五篇: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案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
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学案【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
通过播放“红军长征”“抗洪”……等图片,来反映中华民族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
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讨论一:鲁迅话:
你认为“中国的脊粱”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
讨论二:戴望舒诗: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讨论四: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