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病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内蒙古农业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测试
1.家畜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为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B:为基础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C: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D:为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答案:C
2.医学领域可称为最后诊断的是()。
A:病原学诊断
B:病理学诊断
C:影像学诊断
D:临床诊断
答案:B
3.疾病的要素包括()。
A:体温升高
B:病变
C:病因
D: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
答案:BCD
4.家畜病理学的学习内容包括()。
A:普通病理学
B:疾病病理学
C:系统病理学
D:实验动物病理学
答案:ABC
5.家畜病理学可应用到生产实践做疾病诊断。
()
A:对
B:错
答案:A
6.通过病理尸体剖检可明确组织和器官病变的性质与程度。
()
A:错
B:对
答案:A
第二章测试
1.动脉性充血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B:局部呈暗红色
C:局部温度升高
D: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E:组织器官重量增加
答案:D
2.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份是()。
A:中性粒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E:纤维蛋白
答案:C
3.脂肪性栓塞易发生于()。
A:骨折时
B:出血时
C:分娩时
D:静脉注射时
E:输液时
答案:A
4.后腔静脉内的栓子会引起下列哪个部位的栓塞?()。
A:门静脉属支
B:肾
C:肺
D:腔静脉属支
E:脑
答案:C
5.血栓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
A:钙化
B:再通
C:机化
D:吸收
E:溶解
答案:C
6.气体性栓塞常见于()。
A:静脉
B:右心
C:左心
D:肝脏
E:动脉
答案:B
7.出血性梗死可发生于()。
A:脑
B:肾
C:肝
D:心
E:肺
答案:E
8.动脉性充血常见于()。
A:梗死灶中
B:炎症的早期
C:血肿内
D:肿瘤中
E:血栓中
答案:B
9.肝水肿时镜下的主要变化是()。
A:汇管区增宽
B:窦状隙扩张
C:肝细胞变性
D:狄氐腔显现
E:肝细胞肿大
答案:D
10.“槟榔肝”时,肝脏表面和切面呈红黄相间的纹理,黄色的纹理是由下列哪一
病变引起的()。
A:颗粒变性
B:脂肪变性
C:淀粉样变性
D:水泡变化
E:透明变性
答案:B
11.“槟榔肝”常见于()。
A:肝萎缩
B:急性肝变性
C:肝硬变
D:急性肝淤血
E:慢性肝淤血
答案:E
12.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的心力衰竭细胞浆中含有的棕黄色颗粒是()。
A:脂褐素
B:脂褐素颗粒
C:含铁血黄素颗粒
D:钙盐颗粒
E:细胞碎片
答案:C
13.白色梗死常见于()。
A:肠
B:脾
C:肾
D:肺
E:心
答案:CE
14.“槟榔肝”在镜检时见()。
A:窦状隙淤血
B:淀粉样变性
C:肝细胞明显坏死
D:肝细胞脂肪变性
E:淋巴细胞增生
答案:AD
15.在肺动脉及其分支形成栓塞,其栓子来自于()。
A:左心
B:大循环静脉
C:右心
D:大循环动脉
E:门静脉系统
答案:BC
16.病理情况下,动脉性充血常见的形式有()。
A:炎性充血
B:神经性充血
C:贫血后充血
D:妊娠性充血
E:侧枝性充血
答案:ABCE
17.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有:()。
A:中毒
B:Vc缺乏
C:感染
D:缺氧
E:淤血
答案:ABCDE
18.血栓形成的条件是:()。
A:血液凝固性增加
B:心血管内膜损伤
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
D:血流加快
E:血流状态改变
答案:ABE
19.来自肺静脉,左心的栓子,可能形成栓塞的器官是:()。
A:肾
B:心肌
C:肝
D:脑
E:肺
答案:ABCD
20.栓塞的主要类型主要有:()。
A:组织性栓塞
B:细菌性栓塞
C:血栓性栓塞
D:气体性栓塞
E:寄生虫性栓塞
答案:ABCDE
21.白色梗死多见于:()。
A:肾脏
B:肺脏
C:肠道
D:心肌
E:脾脏
答案:AD
22.固体、液体和气体均可成为栓子,引起栓塞。
()
A:错
B:对
答案:B
23.肺发生梗死时,通常伴有淤血和出血,称为红色梗死。
()
A:错
B:对
答案:B
24.血栓形成只能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如阻塞血管、心瓣膜变形等。
()
A:错
B:对
答案:A
25.肺水肿时,水肿液主要蓄积于狄氏腔内,使肝细胞索与窦状隙分离。
()
A:对
B:错
答案:B
第三章测试
1.DIC时常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是()。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
C:营养不良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B
2.下列诸因素中哪项是引起DIC晚期出血的最主要原因()。
A:血小板增加
B:继发性纤溶
C:纤维蛋白原减少
D:血管通透性增加
答案:B
3.DIC时血液凝固性障碍主要表现为()。
A:后期血液呈现凝固性降低
B:初期血液呈现凝固性降低
C:后期血液呈现凝固性增高
D:初期血液呈现凝固性增高
答案:AD
4.在下列疾病或病理过程中可以引起DIC的有()。
A:严重创伤
B:难产
C:酸中毒
D:急性肝炎
答案:ABCD
5.在DIC病理过程的早期发生明显凝血时,体内 ( )。
A:凝血系统的活性等同于纤溶系统活性
B:凝血系统被激活
C:凝血系统的活性大于纤溶系统的活性
D:纤溶系统的活性大于凝血系统的活性
答案:BC
6.DIC是一种危重的全是性疾病。
()
A:对
B:错
答案:B
7.DIC的发生本质上是机体的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所
引起的。
()
A:错
B:对
答案:B
8.DIC 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引起弥散性的微小出血。
()
A:错
B:对
答案:B
9.DIC可见于动物的出血性胃肠炎。
()
A:错
B:对
答案:B
10.猪瘟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出现DIC。
()
A:对
B:错
答案:A
第四章测试
1.由于过敏引起的休克,在发病机理上属于()。
A:神经源性休克
B:血管源性休克
C:低血容量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答案:B
2.休克中期(微循环淤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不灌不流,灌少于流
B: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C: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D: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答案:D
3.休克早期,下述主要脏器功能改变,何种是不对的 ( )。
A:心功能加强,心率加快
B:中枢神经系统呈抑制状态,病畜淡漠
C:呼吸功能障碍,出现呼吸困难
D:肾功能改变,少尿或无尿
答案:BC
4.休克早期机体发挥代偿功能的主要意义有()。
A:促进组织液回流
B:血压基本正常
C:尿量有所增加
D:血液重新分布
答案:ABD
5.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
A:微循环淤血期
B:微循环缺血期
C:微循环充血期
D:微循环凝血期
答案:ABD
6.休克肺的病理变化有:( )
A:肺泡内透明膜
B:肺萎陷
C:肺内DIC
D:肺水肿
E:肺淤血、出血
答案:ABCDE
7.休克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引起DIC。
()
A:对
B:错
答案:A
8.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病理疾病。
()
A:对
B:错
答案:B
9.大量出汗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休克。
()
A:错
B:对
答案:B
10.休克可以引起脑功能障碍。
()
A:错
B:对
答案:B
第五章测试
1.什么是低渗性脱水()。
A:血浆渗透压下降
B:失盐等于失盐
C:失水大于失盐
D:失盐大于失水
答案:D
2.水肿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A:组织营养障碍
B:器官功能障碍
C:再生能力障碍
D:水肿稀释局部病原
答案:ABC
3.关于低渗性脱水说法正确的是()。
A:失盐大于失水
B:血浆渗透压下降
C:补水不合理可以引起
D:失水大于失盐
答案:ABC
4.下列哪些状况会引起低血钾()。
A:腹泻
B:酸中毒
C:呕吐
D:碱中毒
答案:ACD
5.低血钾引起骨骼肌和平滑肌的兴奋性降低临床表现为()。
A:心脏心奋性升高
B:胃肠道运动减弱
C:呼吸肌麻痹
D:全身肌肉软弱无力
答案:ABD
6.低血钾对于机体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酸中毒
B:碱中毒
C: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
D:肾脏尿浓缩功能下降
答案:ABC
7.低血钾可以引起心肌()。
A:自律性升高
B:兴奋性升高
C:兴奋性下降
D:传导性降低
答案:ABD
8.动物体内各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水溶液称为体液。
()
A:对
B:错
答案:A
9.输液疗法是纠正体液代谢紊乱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
()
A:错
B:对
答案:B
10.等渗性脱水只补水,未补盐(如只输5%葡萄糖),可以转变为高渗性脱水。
()
A:错
B:对
答案:A
第六章测试
1.发生褐色萎缩的组织其细胞变化是:()。
A:糖原贮积
B:细胞肿胀
C:透明变性
D:脂肪变性
E:胞浆内有脂褐素
答案:E
2.关于干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时间长,坏死组织腐离,脱落
B:常呈黑褐色
C: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D:常见于末端器官
E: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答案:C
3.脂褐素形成与以下哪种病变有关:()。
A:萎缩
B:增生
C:坏死
D:特殊肉芽组织
E:变性
答案:A
4.脂肪变性常见于:()。
A:胃肠
B:脑
C:肝脏
D:肺脏
E:脾脏
答案:C
5.全身性萎缩时,萎缩最早和最明显的组织是()。
A:骨骼肌
B:脂肪组织
C:肝组织
D:心肌
答案:B
6.油红染色可用于鉴别以下哪种变性()。
A:淀粉样变性
B:颗粒变性
C:脂肪变性
D:水泡变性
E:黏液样变性
答案:C
7.淀粉样变性多发生在:()。
A:脾
B:脑
C:肾
D:肺
E:肝
答案:ACE
8.可发生湿性坏疽的器官主要是:()。
A:肺脏
B:肝脏
C:肠道
D:子宫
E:脾脏
答案:ACD
9.下列哪些组织坏死后可能发生干性坏疽:()。
A:皮肤
B:尾
C:肝
D:脾
E:耳
答案:ABE
10.颗粒变性常发生于:()。
A:肾小管上皮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心肌纤维
D:淋巴细胞
E:肝细胞
答案:ACE
11.细胞坏死时胞核的变化有:()。
A:核溶解
B:核肥大
D:核破碎
E:核分裂
答案:ACD
12.凝固性坏死包括:()。
A:肺坏疽
B:神经组织坏死
C:蜡样坏死
D:贫血性梗死
E:干酪样坏死
答案:CDE
13.液化性坏死常见于:()。
A:胰腺
B:中枢神经组织
C:胃肠道
D:化脓性炎引起的坏死
E:淋巴结
答案:BD
14.全身性萎缩时脂褐素颗粒可出现在:()。
A:肝细胞
B:胶质细胞
C:神经细胞
D:肾小管上皮细胞
E:心肌纤维
答案:ADE
15.关于萎缩下列正确的是:()。
A:早期萎缩在病因消退后能复原
B:萎缩时细胞体积会缩小但不会消失
C:比正常小的器官均为萎缩
D:萎缩器官的功能降低
E:萎缩时间质有时会增生
答案:ADE
16.脂肪变性多见于:()。
A:脑
B:肝脏
C:肺脏
D:肾脏
E:心肌
答案:BDE
17.可发生在细胞内的变性有:()。
A:水泡变性
B:淀粉样变性
C:颗粒变性
D:透明变性
E:脂肪变性
答案:ACDE
18.坏疽分为:()。
A:凝固性坏疽
B:气性坏疽
C:干性坏疽
D:液化性坏疽
E:湿性坏疽
答案:BCE
19.水泡变性时常可在变性细胞的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
( )
A:对
B:错
答案:A
20.颗粒变性的细胞胞浆内常可见到脂褐素颗粒。
( )
A:错
B:对
答案:A
21.细胞肿胀在电镜下的变化只是线粒体肿胀和内质网扩张。
( )
A:对
B:错
答案:B
22.全身性萎缩时,全身的组织器官同时发生一定程度的萎缩。
( )
A:对
B:错
答案:B
第七章测试
1.血细胞再生的主要组织是()。
A:肾脏
B:骨髓
C:肝脏
D:脾脏
答案:B
2.肠黏膜再生的细胞主要来源于()。
A:固有层成纤维细胞
B:绒毛上皮细胞
C:绒毛杯状细胞
D:隐窝上皮细胞
答案:D
3.再生能力最弱的组织是()。
A:中枢神经
B:结缔组织
C:骨组织
D:被覆上皮
答案:A
4.肉芽组织浅层抗感染的主要细胞是()。
A:成纤维细胞
B: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答案:D
5.适应包括()。
A:化生
B:代偿
C:炎症
D:肥大
答案:ABD
6.浅层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有()。
A:新生毛细血管
B:中性粒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胶原纤维
答案:ABC
7.创伤一期愈合的条件有()。
A:出血多
B:组织坏死少
C:创缘可对接
D:无感染
答案:BCD
8.影响骨折愈合的全身因素有()。
A:营养因素
B:内分泌因素
C:免疫因素
D:年龄因素
答案:ABCD
9.神经组织属于固定型组织,外周神经损伤后没有再生能力。
()
A:对
B:错
答案:B
10.创伤二期愈合包括抗感染和再生修复两个过程。
()
A:对
B:错
答案:A
11.化生是指已经发育成熟的一种组织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
A:错
B:对
答案:B
第八章测试
1.急性炎症早期和化脓性炎,外周血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
答案:D
2.病毒性脑炎时脑小血管周围出现的典型病变是()。
A:嗜酸性粒细胞性管套
B:淋巴细胞性管套
C:嗜中性粒细胞性管套
D:单核细胞性管套
答案:B
3.寄生虫性炎和过敏性炎,炎症内主要渗出和浸润的炎性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答案:B
4.慢性炎症的炎灶内主要是以什么变化为主?()
A:坏死
B:渗出
C:变性
D:增生
答案:D
5.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
A:变质
B:化生
C:渗出
D:增生
答案:ACD
6.炎症时的全身性反应包括()。
A:血清急反期反应物增多
B:发热
C: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D: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增强
答案:ABCD
7.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皮下和肌肉间的弥漫性浆液性炎。
()
A:对
B:错
答案:B
8.肉芽肿性炎的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是由巨噬细胞分化形成的。
()
A:错
B:对
答案:B
9.不同类型的渗出性炎在炎灶内都是单独存在的。
()
A:错
B:对
答案:A
10.浮膜性炎和固膜性炎都属于纤维素性炎。
()
A:错
B:对
答案:B
第九章测试
1.败血症时,机体全身淋巴结的主要典型病变是()。
A:出血性淋巴结炎
B:浆液性淋巴结炎
C:化脓性淋巴结炎
D:慢性淋巴结炎
答案:A
2.急性败血症时,机体肠道的主要典型病变是()。
A:纤维素性肠炎
B:卡他性肠炎
C:增生性肠炎
D:出血性肠炎
答案:D
3.败血症时,机体的脾脏主要的病理变化()。
A:增生性脾炎
B:化脓性脾炎
C:急性炎性脾肿(败血脾)
D:坏死性脾炎
答案:CD
4.能够引起败血症的病原包括()。
A:病毒
B:真菌
C:寄生虫
D:细菌
答案:ABCD
5.败血症不是疾病类型,因此不能用“败血症”作为疾病的诊断结果。
()
A:对
B:错
答案:A
6.只有病原菌才能引起机体的败血症变化。
()
A:错
B:对
答案:A
7.败血症时,病原的损伤占优势,机体的防御能力趋于瓦解。
()
A:对
B:错
答案:A
8.菌血症、病毒血症和虫血症一定能发展成败血症。
()
A:错
B:对
答案:A
9.特急性型败血症死亡动物多表现的轻度败血症变化,可见部分组织器官轻度
的出血斑点。
()
A:对
B:错
答案:A
10.急性型败血症死亡动物可出现典型的败血症病变,即全身各组织器官或多数
组织器官明显的出血斑点。
()
A:对
B:错
答案:A
第十章测试
1.动物发生持续呕吐时可引起 ( )。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C
2.某主人养的比格犬发生持续性腹泻可引起()。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A
3.肺脏过度通气可引起()。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B
4.代谢性酸中毒时,下列酶活性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碳酸酐酶活性升高
B:谷氨酸脱羧酶活性降低
C:丙酮酸脱羧酶活性升高
D:谷氨酰胺酶活性升高
答案:AD
5.酸中毒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 )。
A:心肌收缩力减弱
B:微循环淤血
C:微循环缺血
D:心肌收缩力增强
答案:AB
6.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之后可以引起( )
A:心肌收缩力减弱
B:心肌收缩力增强
C:CNS的兴奋性增强
D:CNS的兴奋性降低
答案:AD
7.出现下列哪些情况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
A:缺氧
B:幽门梗阻
C:大面积烧伤
D:呕吐
答案:AC
8.严重腹泻时往往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
A:对
B:错
答案:A
9.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浆中的NaHCO3原发性增多。
()
A:错
B:对
答案:A
10.低血钾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
A:错
B:对
答案:A
第十一章测试
1.小气道发生狭窄或阻塞常可引起:()。
A:呼气性呼吸困难
B:周期性呼吸困难
C:吸气性呼吸困难
D:混合性呼吸困难
答案:A
2.发绀是血液中什么增多引起,使得皮肤和粘膜呈现蓝紫色:()。
A:高铁血红蛋白
B:血红蛋白
C:脱氧血红蛋白
D:碳氧血红蛋白
答案:C
3.某个农户饲养的猪在吃了大量用白菜叶子煮制加工的饲料后,出现了呼吸困
难、黏膜发绀、血液像酱油色的临床表现,这头猪可能发生了什么()。
A:氨中毒
B:一氧化碳中毒
C:亚硝酸盐中毒
D:氰化钾中毒
答案:C
4.引起组织性缺氧的原因是()。
A:氰化物中毒
B:缺维生素B1、B2
C:硫化氢中毒
D:放射线
答案:ABC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砒霜主要通过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B:呼吸酶合成减少也会引起引起组织性缺氧
C:细菌毒素可损伤线粒体
D:线粒体损伤也会引起引起组织性缺氧
答案:ABCD
6.引起循环性缺氧的原因()。
A:休克
B:心力衰竭
C:血管狭窄
D:血管阻塞
答案:ABCD
7.可以引起血液性缺氧的是()。
A:马传染性贫血
B:一氧化碳中毒
C:磺胺类中毒
D:亚酸盐中毒
答案:ABCD
8.一氧化碳中毒后是如何引起缺氧()。
A: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B:CO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
C:碱中毒
D:CO与Hb的亲和力为O2与Hb亲和力的210倍
答案:ABD
9.下列缺氧类型中属于供氧不足的是()。
A:血液性缺氧
B:循环性缺氧
C:低张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答案:ABC
10.氧离曲线右移的生理意义:相同氧分压时,氧饱和度降低,表明血液释放
氧增多()
A:对
B:错
答案:A
11.低张性缺氧是由于外界空气氧供应不足,或呼吸功能发生障碍,吸入氧不足
引起的。
()
A:对
B:错
答案:A
12.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会引起低张性缺氧。
()
A:错
B:对
答案:A
13.发绀可以是缺氧的表现,但缺氧的患者并非都有发绀()
A:错
B:对
答案:B
第十二章测试
1.幼畜可因高热导致抽搐的原因是()。
A: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B:轻度发热时患病动物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
C:高热动物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
D:轻度发热时动物可有头晕头痛
答案:A
2.下列关于发热、过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热是非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高于调定点
B:发热是调节性体温升高
C:过热是非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等于调定点
D:过热是调节性体温升高
答案:AB
3.下列哪种情况可以引起过热()。
A:日射病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热射病
D:体温调节中枢损伤
答案:ABCD
4.下列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
A:类固醇
B:H7N9病毒
C:体内组织的大量破坏
D:抗原抗体复合物
答案:ABCD
5.下列属于正调节介质的是()。
A:Na+/Ca2+比值
B:一氧化氮(NO)
C:前列腺素(PGE2)
D:环磷酸腺苷(cAMP)
答案:ABCD
6.发热时关于物质代谢说法正确的是()。
A:发热病畜的物质消耗明显增多
B:高热病人退热期应及时补充水分和适量电解质。
C:发热寒战时所需能量大部分依赖有氧代谢供给
D:发热时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分解代谢明显增强
答案:ABD
7.发热时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发生的变化有()。
A: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可以通过呼吸道散发热量
B:长期发热可以引起心肌变性
C:循环系统功能改变表现为心率加快
D:持续高温可损伤呼吸中枢
答案:ABCD
8.一定的高温能灭活对热敏感的微生物,发热还能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
()
A:错
B:对
答案:B
9.发热时,消化系统表现为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
()
A:对
B:错
答案:A
10.发热时,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不变。
()
A:错
B:对
答案:A
第十三章测试
1.胰腺癌癌细胞侵入血液循环后,可能最先在下面哪个器官形成转移癌?
()。
A:肺脏
B:心脏
C:肾脏
D:肝脏
答案:D
2.来源于间叶纤维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
A:纤维肉瘤
B:成纤维细胞瘤
C:恶性纤维瘤
D:纤维瘤
答案:A
3.下列不属于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的是()。
A:淋巴道转移
B:消化道转移
C:血道转移
D:种植性转移
答案:B
4.下列属于恶性肿瘤形态的是()
A:乳头状
B:息肉状
C:结节状
D:浸润状
答案:D
5.恶性肿瘤的瘤细胞核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
A:核分裂像多见
B:核破碎
C:核染色深
D:核增大
答案:ACD
6.有关鳞状细胞癌,下列哪2项是正确的()。
A:可见癌巢和癌珠
B:肿瘤细胞分裂象多见
C:仅见于原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
D:向组织深部呈浸润性生长
答案:ABD
7.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
A:对
B:错
答案:A
8.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
A:对
B:错
答案:A
9.肝癌癌细胞侵入血液循环后可能最先在心脏形成转移癌。
()
A:错
B:对
答案:A
10.良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和肿瘤细胞形态与来源组织完全一致。
()
A:对
B:错
答案:B
第十四章测试
1.心内膜炎常见:()。
A:慢性猪丹毒
B:猪水肿病
C:猪副伤寒
D:慢性猪瘟
E:慢性猪肺疫
答案:A
2.变质性心肌炎见于:()。
A:猪弓浆虫病
B:口蹄疫
C:猪肺疫
D:猪瘟
E:猪丹毒
答案:B
3.心内膜炎最易发生在()。
A:腱索
B:心壁内膜
C:二尖瓣
D:乳头肌
E:三尖瓣
答案:C
4.根据心内膜损伤程度和病变特征,心内膜炎通常分为:()。
A:渗出性心内膜炎
B:疣状心内膜炎
C:变质性心内膜炎
D:溃疡心内膜炎
E:增生性心内膜炎
答案:BD
5.实质性心肌炎浸润的炎性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嗜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上皮细胞
答案:BD
6.根据炎症发生的部位和性质,心肌炎分为:()。
A:增生性心肌炎
B:实质性心肌炎
C:间质性心肌炎
D:纤维素性心肌炎
E:化脓性心肌炎
答案:BCE
7.心内膜炎最易发生在()。
A:二尖瓣
B:三尖瓣
C:乳头肌
D:心壁内膜
E:主动脉瓣
答案:AE
8.下列能引起心肌损伤的疾病包括()。
A:白肌病
B:猪丹毒
C:冠状动脉栓塞
D:锑中毒
答案:ABCD
9.心功能不全发生的原因有()。
A:心脏负荷过重
B:碱中毒
C:心包病变
D:心肌损伤
答案:ACD
10.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理是()。
A:心肌收缩相关蛋白被破坏
B:心肌肥大
C:心肌能量代谢紊乱
D: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答案:ACD
11.心内膜炎通常发生在二尖瓣心房面和主动脉的心室面。
()
A:对
B:错
答案:A
12.心内膜炎一般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
( )
A:对
B:错
答案:A
13.盔甲心是指发生结核性心包炎。
( )
A:错
B:对
答案:B
14.心内膜炎通常发生在二尖瓣心室面和主动脉的心房面。
()
A:对
B:错
答案:B
15.心内膜炎一般是由Ⅱ型变态反应引起的。
( )
A:对
B:错
答案:A
16.心内膜炎一般是由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的。
( )
A:对
B:错
答案:B
第十五章测试
1.急性炎性脾肿多见于:()。
A:急性猪瘟
B:猪肺疫
C:口蹄疫
D:急性猪丹毒
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答案:D
2.关于出血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明显肿大
B:切面呈大理石样
C:严重时,红枣样或血肿样
D:表面呈暗红色
E:变小变硬
答案:E
3.关于单纯性淋巴结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见“窦卡他”现象
B:淋巴结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黄白色病灶
C:可见“满天星”现象
D:淋巴结变小变硬
E:呈“大理石”样变
答案:A
4.增生性淋巴结炎常见于:( )
A: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B:慢性马传贫
C:猪肺疫
D:急性猪丹毒
E:猪瘟
答案:B
5.坏死性脾炎可见于:()。
A:猪弓形虫病
B:巴氏杆菌病
C:鸡沙门氏杆菌病
D:猪瘟
E:鸡新城疫
答案:ABDE
6.单纯性急性淋巴结炎的镜下病变为()。
A:窦卡他
B:浆液-纤维素和白细胞渗出
C:淋巴结肿大
D:淋巴结切面隆起,多汁
E:充血和水肿
答案:ABCDE
7.坏死性淋巴结炎常见于:()。
A:猪弓浆虫病
B:坏死杆菌病
C:猪蓝耳病
D:牛结核病
E:非洲猪瘟
答案:ABCE
8.急性淋巴结炎时,淋巴结肿大是因为巨噬细胞大量增生所致。
( )
A:对
B:错
答案:B
9.急性炎性脾肿时,脾高度肿大是因为充血、淤血和出血所致。
( )
A:对
B:错
答案:A
10.慢性脾炎时淋巴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脾脏肿大。
( )
A:错
B:对
答案:B
11.急性单纯性淋巴结炎,可见窦卡他现象。
( )
A:错
B:对
答案:B
12.慢性淋巴结炎时,淋巴结呈脑髓样变。
( )
A:错
B:对
答案:B
13.出血性淋巴结炎时,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变。
( )
A:错
B:对
答案:B
14.马腺疫和猪链球菌病表现为坏死性淋巴结炎。
( )
A:错
B:对
答案:A
第十六章测试
1.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 )。
A:中央气道阻塞
B:肺泡扩张受限制
C:外周气道阻塞
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答案:B
2.呼吸功能不全特别是呼吸衰竭时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可发生()。
A: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
B:肺性脑病
C:营养不良性贫血
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答案:D
3.上呼吸道发生狭窄常可引起()。
A:周期性呼吸困难
B:混合性呼吸困难
C:呼气性呼吸困难
D:吸气性呼吸困难
答案:D
4.呼吸功能不全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可引起()。
A:吸气性呼吸困难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肺性脑病
D:周期性呼吸
答案:CD
5.引起呼吸功能不全的基本机制有()。
A:循环功能障碍
B:肺通气功能障碍
C: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D:肺换气功能障碍
答案:BCD
6.中央性气道胸内部分狭窄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
()
A:错
B:对
答案:A
7.下列肺炎中,哪一种不属于支气管性肺炎:()。
A:融合性肺炎
B:大叶性肺炎
C:小叶性肺炎
D:卡他性肺炎
E:化脓性肺炎
答案:B
8.纤维素性肺炎的病变特征是()。
A:肺实变
B:肺肝变
C:肺肉变
D:肺胰腺样变
答案:B
9.不符合肺萎缩的病变是( )。
A:萎陷肺组织呈暗红色
B:萎陷部肉芽组织增生
C:萎陷部质度变实
D:肺泡壁平行排列
答案:B
10.间质性肺炎镜检可见:()。
A:肺泡内纤维素渗出
B:肺泡内形成透明膜
C:肺泡间隔细胞增生而增宽
D:肺泡壁上皮细胞增生
E:血管周围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答案:BCDE
11.关于支气管肺炎表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感染是支气管肺炎的主要原因
B:病原入侵以气源感染为主
C:支原体感染常引起支气管肺炎
D:病毒感染常引起支气管肺炎
E:支气管肺炎病变多发于心叶,尖叶及膈叶前下缘
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