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系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系简介
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0年,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院校,1984年转属铁道部,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2000年划转河北省,2010年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先后成为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河北省、国家铁路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支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发挥工科优势,突出铁路特色,旨在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600余人。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2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等省部级以上专家称号180余人。
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1项,建有精品资源共享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个。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中国卓越研究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社会科学一等奖210项。
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201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得好评。
专业概况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成立于2001年3月,其前身是1950年与石家庄铁道大学同时成立的原工程机械系金工教研组和1993年成立的原建筑工程系材料研究所,隶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下设“金属材料”和“材料连接”两个专业方向,并于2001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2016年4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修订为“金属材料”和“焊接技术与工程”。
本专业依托金属材料工程学科的优势,不断强化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2007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金属材料学》荣获河北省精品课程。
2009年,本专业被评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
2012年12月,包含本专业实验室的“材料实验中心”成为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3年3月,以本专业为主体建成的“冶金材料教育创新高地”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专业主要服务于铁路、机械、冶金、矿山、交通、建筑、能源、化工等行业对装备制造技术与新材料新工艺的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的金属材料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能从事金属材料制备、成型、测试分析及应用、技术与产品研发及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适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为了扩大专业口径,适应河北省及铁路交通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反复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使专业建设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主要体现在所开课程的设置方面,即对两个专业方向专业课模块的课程设置实行“相互交叉”,使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更强,专业口径更宽,增加就业机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表2-2-1所示。
表2-2-1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一览表金属材料
方向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焊接技术与
工程方向
必修课程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合金固体相变
必
修
课
程
焊接冶金与焊接性热处理工艺学焊接工艺学
热处理设备弧焊电源
表面工程学∕
金属材料学
金属工艺与材料工程
专业技能训练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限选课程粉末冶金学A粉末冶金学A
限
选
课
程焊接新技术B焊接新技术A
∕焊接结构学
∕热处理工艺学
功能材料∕
失效分析∕
专业制图
机械设计基础C
材料加工性能实验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
复合材料学
表面工程学
材料无损检测
金属材料工程测试技术
材料腐蚀与防护
科研训练
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已培养本科毕业生756人,2001~2014级专业毕业生人数见表2-2-1所示。
现在校三、四年级本科生214人(大类招生,一、二年级未分专业),研究生近50人。
生源来自24个省份。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90%以上,毕业生满意度95%。
近三届学生升研率平均达39%,其中2017届升研率达49.4%,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
2012级,2013级及2014级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如图2-2-2所示。
图2-2-12001-2014级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人数
(a)2012级毕业生毕业去向
(b)2013级毕业生毕业去向
(c)2014级毕业生毕业去向
图2-2-22012级、2013级及2014级本科毕业生去向分布图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8名,其中,正高职教师12人,占比25%;副高职18人,占比37.5%;中职16人。
拥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占比66.7%。
专职教师中有16人具有从事企业工程技术项目或企业工作的经历,占比33.3%。
本专业实验教学环节涉及到的实验室主要有金属材料实验室、材料科学实验室、功能材料实验室和材料测试中心。
实验室面积3000m2,仪器设备400余台套,价值3000万元。
同时本专业以“交通工程材料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冶金材料教育创新高地”、“材料实验中心”、“工程力学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为平台,搭建了完善的材料制备、成形与加工的教学和科研平台以及材料现代分析检测平
台,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700余台套,总值5000余万元。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厅级等科研项目70余项,SCI/EI收录文章8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3部。
本专业紧紧抓住国家“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新机遇,发挥金属材料工程学科在铁路、交通、机械、冶金等行业装备制造中的优势,采取“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学科大类培养模式,实施“厚基础+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学科发展及社会需求,拓宽人才培养领域,加强了在“材料表面改性”和“增材制造”方向的培养力度,为国家和河北省地方装备制造业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需求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