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D.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解答: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速度可能改变,所以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
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其速度在增加,是做变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其速度和方向都改变,做的是变速曲线运动,选项C错误;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其运动方向在不断地改变,做曲线运动,选项D错误;故选B。
分析:关键是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
2、某中学生按正常速度步行4km,所需时间大约是( )
A.40s B.8min C.1h D.4h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因为人步行时1秒钟大约能走1m,所以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根据公式
s v
t =
得,某中学生按正常速度步行4km,所需时间
4000
33000.9
1.2m/s
s m
t s h
v
==≈≈,该时间最
接近1h ,故C 符合题意; 故选C 。
分析:知道人步行的速度。
3、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是
A .1h
B .5min
C .50s
D .10s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由v=得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2001020/s m t s v m s
===; 故选D 。
分析:
4、百货大楼的自动扶梯用1min 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送上去,若自动扶梯不动,人沿自动扶梯扶梯走上去要3min ,若此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则需要的时间为( ) A .0.04 min B .0.02 min C .0.25 min D .0.75 min 答案:D
知识点:速度的计算 解析:
解答:设扶梯长为s ,则扶梯的速度:160s v s =,人的速度2180s v s
=, ∵s
v t =
, ∴12
450.7560180s s s t s min s s v v v s s
=====++
;
故选D 。
分析: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5、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 ,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 . 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答案:C
知识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解答:根据速度公式s
v t
=
,前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平均速度,选项AB 错误; 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为s=100m 总时间为t=10s ,则平均速度为:
10010/10s m v m s t s
=
==,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 故选C 。
分析: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即物体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6、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 ,可知( ) A .时间不变,速度跟路程成反比 B .路程不变,速度跟时间成正比 C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解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速度与路程及运动时间无关;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 可知,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 不变,路程s 与时间t 成正比; 故选C.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7、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 ﹣t 图像,由图像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乙车在7~20s内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选项A错误;
在0~5s内,两车的图像都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选项B正确;
两图像交叉点在10s处,说明两车在10s时相遇,此时甲还在匀速运动,但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二者速度不相同,选项C错误;
由图像看出甲车在5s时的路程10m,乙车在5s时的路程15m,所以在5s时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的,选项D错误;
故选B。
分析:关键:由图像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
8、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 B C D
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
答案:D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解答:如果是s﹣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像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如果是v﹣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像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故选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像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像和v﹣t图像。
9、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3:5,运动路程之比为1: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A.3:5
B.1:2
C.5:6
D.6:5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甲、乙的速度之比:
155
236
s
t s t
s s t
t
v
v
==⨯=⨯=
甲
甲甲乙
乙乙甲
乙
甲
乙
;
故选C。
分析:已知甲、乙的运动时间和路程关系,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它们的速度之比。
10、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v
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v
2
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
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 )
A .12
2
v v v += B .12
122v v v v v =
+ C .12
122v v v v v +=
D .12
12
v v v v v =
+
答案:B
知识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解答:设全程路程为s ,
则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111122s
s
t v v ==,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222
122s
s t v v ==, 物体全程用的时间:12121212
222v v s s
t t t v v v v +=+=
+=,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12
12
2v v s v t v v ==
+;选项A 、C 、D 错误,选项B 正确; 故选B 。
分析: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11、神舟十号运载火箭全长58m 。
分别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s 的位置图像,如图所示。
则火箭发射后10s 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5m/s B.9m/s
C.12m/s D.15m/s
答案:B
知识点:速度的计算
解析:
解答:由题知,火箭长58m.以火箭的顶端与发射架的顶端相比较,由图可知,火箭发射后10s实际上升距离大约1.5个火箭高度,即s≈90m;
平均速度
90
9/
10
s m
v m s
t s
===;
故选B。
分析:关键是能够从图片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12、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
解答:由图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
由图像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选项C是错误的;由图像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D。
分析:会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13、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30km/s,当我们站在地面上不动时,在1min内,我们已随地球绕太阳经过了()
A.30km
B.500km
C.1800km
D.108800km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v=30km/s;t=1min=60s;
∵
s
v
t ,
∴随地球绕太阳经过的距离:s=vt=30km/s×60s=1800km;
故选C。
分析: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14、如图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 )
A.30km
B.35km
C.40km
D.45km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由速度计知:此时速度的大小v=70km/h;
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s=vt=70km/h×0.5h=35km;
故选B。
分析:会正确读出速度计的读数。
15、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m,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发令员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约为( )
A.0.5s
B.1s
C.30s
D.60s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第一次的枪声是直接听到的,第二次的枪声是声音传到高楼处再反射回来,故第二次枪声传播的路程为s=170m×2=340m,
所以第二次枪声反射回来需要的时间为
340
1
340/
s m
t s
v m s
===,
即两次枪声的时间间隔为1s ; 故选B 。
分析: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所产生的.故发令员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第一次是发令枪产生的声音直接传来的,第二次是发令枪产生的声音传播到高楼处再反射回来的。
二、填空题
16、龟兔赛跑,起初兔子跑的快,这是用_________来比较快慢的,后来龟、兔均到达终点,但是乌龟获得胜利,这是用__________来比较快慢的。
答案: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长短;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长短 知识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解析:
解答:龟兔赛跑,起初兔子跑的快,这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长短来比较快慢的; 后来龟、兔均到达终点,但是乌龟获得胜利,这是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长短来比较快慢的。
分析:掌握运动快慢比较的三种方法:①路程一定,比较时间;②时间一定,比较路程;③在引入速度后,可直接比较速度的大小。
17、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__________。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t
s
v =
,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_____(①/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 和km/h ,其关系是1m/s =__________km/h . 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②;3.6 知识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解析:
解答: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相同时间比路程;
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则我们需要通过公式s
v t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能得出它们的运动快慢,即相同时间比路程; 1m/s=3.6km/h 。
分析:
18、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________,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
答案:地面;路程;大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
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的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是运动的;题中的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时间间隔相同,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分析:掌握参照物的选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19、如图所示是一汽车在l0s内的速度图像,由图可知,汽车在第4s时的速度为_____m/s;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答案:30;增加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由图像可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速度,该图像反映的是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当t=4s时,对应的纵坐标v=30m/s;
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图像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表明汽车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
分析:会分析速度-时间的图像。
20、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
甲车的速度为_________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__m。
答案:30;45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t=50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500m,
1500
30/
50
s m
v m s
t s
===
甲
甲
;
由图得出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再经过30s,甲车行驶了1500m﹣600m=900m,
乙车行驶了1050m﹣600m=450m,
两车相距△s=900m﹣450m=450m。
分析:关键是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会识图、能从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
三、解答题
21、据媒体报道,广州-珠海高速铁路将采用造价适中、技术成熟的轮轨技术,设计的运行速度达180Km/h.建成后,广州到珠海只需40min;问:
(1)广州到珠海轨道线的长度是多少km?
(2)若在这条线路上采用磁悬浮技术,列车的运行速度可达到400Km/h,采用磁悬浮技术比轮轨技术节省多少min?
答案:(1)120km;
(2)22mi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答:(1)广州到珠海轨道线的长度
2
108/120
3
s vt km h h km ==⨯=;
(2)采用磁悬浮技术所用的时间
1
2
120
0.318 400/
s km
t h min v km h
====,
采用磁悬浮技术比轮轨技术节省40min-18min=22min。
点评:本题考查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分析: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在解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2、一列车长30m,匀速地经过一座70m的大桥用了10s的时间,若以这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大桥用了20s时间,那么这大桥的长度为多少?
答案:17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车通过桥的路程s=L车+L桥=30m+70m=100m,
车的速度v===10m/s;
车用t′=20s通过另一座桥的路程s′=vt′=10m/s×20s=200m,
则桥的长度L桥′=s′-L车=200m-30m=170m。
分析: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关键是列车通过大桥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
23、某人在某地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答案:(1) 5mi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1) 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从10:05到10:00,即5min;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6000
20/
560
s m
v m s t s
===
⨯。
分析:关键是能够从出租车发票中获取相关信息。
24、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能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显示出物体的距离-时间(s-t)图象.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1)传感器发出信号后0.2s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传感器______m;
(2)若显示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1所示,物体在0至15s的状态是________。
答案:(1) 34;
(2)静止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解答:(1)超声波在0.2s内的路程是物体到传感器距离的两倍,
则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为
1
340/0.234
2
s vt m s s m ==⨯⨯=;
(2)由图1知:物体在0至15s内物体的路程S=20m,不随时间变化,由此可知物体的位置不变,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分析:物体距传感器的距离是超声波路程的一半;图象1显示物体路程不随时间变化。
25、2014年4月18日上午8时,D8271次动车组徐徐开出南宁站,标志着南广高铁广西段动车开通运营,将带动桂东南地区融入广西高铁经济圈.从贵港站列车时刻表中可知,贵港到南宁线路长151km,若按动车设计速度200km/h计算,从贵港到南宁需要多长时间?若动车按照贵港站列车时刻表准点运行,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实际速度是多少?
答案:0.755h;139.2Km/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解析:
解答:(1)由
s
v
t
=得:动车从贵港到南宁所用的时间
151
0.755
200/
s km
t h
v km h
===;
(2)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时间为
5
93090525
12
t min h '=-==
::,
则实际速度
58
139.2/
5
12
s km
v Km h t h
'
'===
'。
分析:能够认识列车时刻表,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
敬请批评指正
初中物理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