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春冀教版语文六下《我的第一个笔记本》word教学设计-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个笔记本》课文围绕“我的第一个笔记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得到盼望已久的笔记本后,写作更加勤奋了。

第二件事是作者在英文课上写作,笔记本被英文老师没收了。

“第三件事是班主任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还把我的笔记本推荐到校史展览室去展览。

第四件事是“我”的笔记本被偷走了,“我”很伤心,老师激励“我”不要灰心,要坚持写作。

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主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加上这篇课文是一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记叙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会很困难。

学生对小组讨论和自我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已经习惯了,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习朗读,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思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奢侈品、孤芳自赏、蠢蠢欲动、物我两忘、拘谨、不苟言笑、歪打正着、敝帚自珍”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我的第一个笔记本”写了哪几件事。

4.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文中比喻句运用的好处。

(二)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以阅读为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和朗读,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升华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理解和朗读,体会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在读中了解并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第一课时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5.感知提问:这篇课文围绕着“我的第一个笔记本重点写了哪几件事?
(四件事:一是“我”得到笔记本后勤奋写作;二是“我”在英文课上写作,笔记本被没收;三是班主任不但没有批评“我”,还把我的笔记本送去展览;四是“我”的笔记本被偷后,老师激励我不要灰心,要坚持写作。


第二课时
2.老师提出中心问题: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在文中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我想,如果我能将这个笔记本写满的话,这就是我自己的一本书了!我为这个愿望而隐隐激动,自然写得就越发勤奋。


“笔记本已经将我的心弄得像一只破壳的小鸟一样蠢蠢欲动扑棱棱要飞了。

”这两句话表现了“我“强烈的写作欲望,急于想完成自己“创举”的迫切心情。

这个地方要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激动,他在激动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2)英文老师对待笔记本的态度:“拿走我的笔记本迅速地翻了翻”、“高声地质问”、“把笔记本‘啪’的一声扔在讲台桌上”、“头也不回地离开”,与班主任老师对待笔记本的态度:“批评了我一句便让我坐下”、“鼓励了我一番,说我写得不错”、“我想把它送到校史展览室展览一下”,让学生细读并体会两位老师的言行,结合自身体验,评价两位老师的做法,及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3)“看有老师和同学翻看它,心里漾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是以后我的第一本书出版时都无法相比的感觉:一种小小成功的感觉,一种自信心像船帆被风鼓满,轻轻地荡漾在水中向前漂流的感觉。


这是作者笔记本展出后的一段心理描写,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这时的成就感:“你有过这种感觉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4)“我至今清晰地记得那天老师告诉我笔记本被偷走的消息之后安慰我的话。

……”
“至今清晰地记得”说明这件事对作者一生的影响,老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一生都获益匪浅,终生难忘。

老师的这段话一方面肯定了学生的能力“说明你写得不错,还有些价值,要不他干嘛偷走”,一方面激励了学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时,写了一大半手稿都丢了,可后来仍坚持写完了,所以你不要灰心”,正是这样的鼓励,引导作者走向成功的彼岸。

(5)“好的老师是好的舵手,总能把你人生的小船恰到好处地引向宽阔的水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结尾一段点明了主旨,耐人寻味,意蕴悠长,情感上得到升华。

“好的老师是好的舵手,总能把你人生的小船恰到好处地引向宽阔的水域”,告诉人们,好老师给予学生的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驶过生活的烦恼和障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诗句的引用,既表现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任用,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正是由于老师的鼓励,作者才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大作家。

(6)作者肖复兴文笔清雅,语言质朴,文中有几个比喻句可谓神来之笔,在理解课文遇到时让学生体会体会。

“笔记本已经将我的心弄得像一只破壳的小鸟一样蠢蠢欲动扑棱棱要飞了”,生动了写出了作者急于完成自己的“作品”的迫切心情。

“笔记本的纸面不住地翻动着,像受惊的小鸟抖动着羽毛”、“我像是一条犯了错的小狗耷拉着尾巴”,形象写出了作者犯错后的惶恐和懊悔。

四、情感升华,感情朗读。

1.文章都是有感而发,你们觉得作者的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材分析:
本课以“我的第一个笔记本”为中心,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得到盼望已久的笔记本后,写作更加勤奋了。

第二件事是作者在英文课上写作,笔记本被英文老师没收了。

第三件事是班主任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还把我的笔记本推荐到校史展览室去展览。

第四件事是“我”的笔记本被偷走了,“我”很伤心,老师激励“我”不要灰心,要坚持写作。

文章的篇幅不是很长,但他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文学创作的热爱,结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对写作的热爱以及对班主任老师的感激之情。

重难点分析:
l 文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不存在难度,但是对于文章人物的评价需要教师引导,尤其是对于严厉的英文老师和拿走笔记本的那个同学的评价一定要做到公正。

l 文章饱含感情,可以在梳理文章内容之时,让学生领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我”对写作的热爱之情和班主任老师对我的呵护鼓励之情。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历引入,初步体会“我”的情感。

(一)交流自己喜欢的一件东西或自己喜欢做的一件事情,说说自己喜欢到什么程度。

(二)板书课题及作者,交流肖复兴的资料。

课件出示肖复兴资料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一)同桌合作读文,互相正音。

(二)指名朗读课文,正音解词。

1.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奢侈品、瞥一眼、蠢蠢欲动、拘谨、不苟言笑、耷拉、出版、敝帚自珍。

2. 注意以下词语意思的理解:孤芳自赏、奢侈品、蠢蠢欲动、拘谨、不苟言笑、敝帚自珍。

(三)小组合作,交流:这篇课文围绕着“我的第一个笔记本”重点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预设:以“笔记本”为线索,围绕“我的第一个笔记本”写了四件事,分别为:得到笔记本——笔记本被没收——展览笔记本——丢失笔记本。

三、品读课文,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文章中的人物。

(一)默读课文,勾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二)交流读书的感受,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体会人物的情感。

课件出示相关重点词句
1. 我想,如果我能将这个笔记本写满的话,这就是我自己的一本书了!我为这个愿望而隐隐激动,自然写得就越发勤奋。

从中体会“我”的心情,体会我激动的原因。

2. 笔记本已经将我的心弄得像一只破壳的小鸟一样蠢蠢欲动扑棱棱要飞了。

从比喻句中体会“我”强烈的写作欲望。

3. 看有老师和同学翻看它,心里漾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是以后我的第一本书出版时都无法相比的感觉:一种小小成功的感觉,一种自信心像船帆被风鼓满,轻轻地荡漾在水中向前漂流的感觉。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这时的成就感,说说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这是怎样一种感觉。

4. 好的老师是好的舵手,总能把你人生的小船恰到好处地引向宽阔的水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反复吟诵、揣摩比喻的妙处和诗句运用的效果。

(三)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文章中的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对两位老师有正确的评价和认识。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预设:
“我”:热爱写作、勤奋;
班主任老师:爱学生、善于鼓励学生、工作方法得当;
英文老师:严厉、粗暴、不懂学生心理、但教学工作认真;
拿走笔记本的同学:行为错误、也许爱好文学;
姐姐:爱劳动、爱弟弟。

四、教师与学生一起从文章中获得启示,推荐阅读文章。

1. 师生共同从文章中寻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教师要像班主任一样鼓励、安慰自己的学生;学生要像作者一样,追求自己的理想,努力实现目标。

2. 推荐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

课件出示推荐作品。

肖复兴的资料
肖复兴,1947年生,中国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沧州人,现居北京,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

早年,母亲病逝。

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是新时期最早进行体育题材创作并卓有成绩的作家之一,他30年坚持体育文学的创作,直至今日。

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

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创作领域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

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自评:人之命运
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

他说:“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

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

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

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