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初08级中考冲刺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龙镇中心学校初08级历史中考冲刺试题吴涛编写
班级学生
一、单项选择: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令世界瞩目,北京是我国的古都,准备在奥运会期间到北京旅游并观看比赛的王沛同学想知道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的封建王朝都城是在什么朝代,你能告诉他吗?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2007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见
右图)。
这是中国:
①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成果的应用
③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表现
④面对当今世界的机遇和挑战采取的行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2008年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日前中日青少年开始互访交流,为了让日本青少年了解日军制造的六周内屠杀三十多万中国人的大屠杀真相,你会带他们去参观:
()4.如果我们到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旅游,带什么货币可以通用:
()5.对发生在苏俄、美国及中国的改革的相同(相似)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都是根据本国国情,探讨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②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③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克服了经济困境)。
④农业方面的政策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6.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三十周年之际,2008年5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开始了五天行程访日“暖春之旅”,这是继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2007年12月27日访华的“融冰之旅”的一次回访,这对两国关系的改善带来许多期许。
你知道20世纪中日友好合作开始的标示是什么?
A.七七事变
B.中日正式建交
C.鉴真东渡日本
D.签订《马关条约》()7.2007年11月7日,米莎参加了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90周年的游行活动,你认为她准备的宣传图片应是:
()8.“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这首《西游记》的主题歌大部分人都能哼上几句,电视剧故事中的“西天”与“经”,实际上是:
A.古两河流域,古兰经 B.古印度,三藏 C.古西域,三藏 D.古罗马,圣经
()9.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下列生活场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紧密相关的是:
()10.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把双刃剑 B.提供了发展机遇 C.处境更为不利D.面临压力与挑战
()11.小明的爷爷2007年去世,他一生跨越了19、20、21三个世纪,下列史实,他经历过的是: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五四爱国运动③抗日战争
④“文化大革命”⑤香港回归⑥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
()12.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铁路运输被迫中断,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
历史上,铁路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开始于: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英国——工业革命 D.中国——洋务运动
()13.2008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5周年之际,反战人士
在美国各地组织示威活动,呼吁布什政府尽快将美国驻军从伊拉克撤出
(见右图)。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①冷战掩盖下的民族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2008年,我国将迎来纪念改革开放暨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15.2007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是:A.北魏 B.金 C.元 D.清
二、填空:
1.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有吴国的孙权派卫温等率万人船队到达过当时叫的台湾,元朝有管理台湾的,因为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条约)而使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到抗日战争胜利才回到了祖国大家庭中。
解放战争又一次使台湾离开了祖国,我国现在对台湾的政策是“,”。
2.1649年初英王被送上断头台;1793年初,法国被送上断头台。
三、列举题:
历史与现实如两幅永远不能重合的画。
想象,充当着协调平衡的使者,在它们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时间,悄然间把历史淡化,留下来的,便是不朽的记忆。
请你把下列历史碎片进行整理,依据示例,将与下列表述对应的重要历史人物、文件或事件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①以《蒙娜丽莎》的作品寄托“人文主义”思想的画家②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战役
③纵火烧毁我国皇家园林“圆明园”的军队④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文件⑤把人类带进“蒸汽时代”的发明者⑥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⑦美苏冷战开始标志
①……()②……()③……()④……()例:⑤……(瓦特)⑥……()⑦……()
四、阅读判断:
九年级八班的小颖同学,学习完《俄国向何处去》和《苏联的崛起》两课后,记下了下面正确的笔记:
1917年11月7日晚,伴随着大炮发出的怒吼,世界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且首先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经济得到恢复。
在斯大林看来,时过境迁,新经济政策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了,因为苏联需要的是速度。
斯大林于是就全面调整政策,由国家直接管理经济,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短暂的辉煌之后,几经改革,但回天无术,终于在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了。
以下的结论,是从上文的记录中得出的,请在其前括号内划“√”;与上记录所表达的意思相反的,请在括号内划“×”
[ ] 1.俄国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11月。
[ ] 2.新经济政策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进步的、可取的。
[ ] 3.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高度集中、文化上高度划一。
五、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请回答:
(2)图一、图二两个战役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通过两幅图片中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你能体会到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什么精神?
六、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先是德奥合并,德国陆军开进维也纳,接着慕尼黑会议举行,捷克在英法强权的出卖下,苏台德区遭并入德国领土,到了1939年3月,希特勒更正式并吞捷克,捷克斯拉夫共和国灭亡。
在这几次重要的入侵占领行动中,德国军事武力获得了大规模出动的机会。
材料二会议决定:彻底打败德国,并在战后对其进行分区占领和民主化改造;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的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看出,英法两国对德国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恶劣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会议名称是什么?此次会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和对战后世界格局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3)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2.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两个国家的年代尺,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已给出的内容可以判断材料一、二分别是哪国的历史?这两个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何不同?
(2)将材料一所示年代尺中1894年、1931年和1937年发生的与中国有关的历史事件补充完整。
(3)指出材料二所示年代尺中1861年、1947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去材料一所示的国家留学。
请你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个国家在你留学期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并谈谈对中国的启示。
七、探究历史:
1.在复习世界史过程中,小明发现众多的杰出人物在美国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烁,为此他决定做个“美国名人榜”,请你协助完成。
(1)“政客类”:请按要求写出下列总统的名字
①国家的创立者——
②黑奴的解放者——
③“新政”的缔造者——
④冷战的提出者——
(2)“科技类”: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发明家的名字
①为核能的利用奠定基础理论——
②使人类实现翱翔天空的梦想——
(3)复习美国历史,点击美国著名人物,你有什么感想?
2.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对此,某九年级(1)班的同学进行了探究活动(1)在争取民主革命胜利的奋斗历程中,周恩来有哪些历史功绩?(任举两个事例)
(2)“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对此小明同学收集了一些周恩来的外交图
图一图二图三
(3)周恩来一生的活动,正是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历程中的真实写照,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今年是改革开放纪念30周年,某班针对这一纪念特意开展了一次“20世纪,中国巨变的100年”历史的回顾探究活动,活动的主题词是:“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
”请你参加该班的主题活动,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为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简述这一条革命道路开辟的背景、内容及对我们的启示。
(2)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谁?为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在他的支持下,中国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C 3.C 4.D 5.B 6.B 7.D 8.B
9.C 10.C 11.A 12.C 13.A 14.B 15.C
二、填空:
1.夷洲;澎湖巡检司;马关条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查理一世;路易十六。
三、列举题:
①……(达·芬奇)②……(萨拉托加战役)③……(英法联军)④……(《共产党宣言》)例:⑤……(瓦特)⑥……(《南京条约》)⑦……(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四、阅读判断:
1.√ 2.√ 3.√
五、读图回答问题:
(1)70;彭德怀;
(2)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面对侵略,共患难、同生死的精神;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六、材料题:
(2)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对于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冷战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3)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
2.(1)分别是日本、美国。
不同途径: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美国经过两次战争。
(2)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1861年:南北战争(内战)。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或推出“马歇尔计划”,或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4)重大变化要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来写,四个方面各答出其中一个要点即可。
政治上: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取消武士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废除封建土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皇军);建立警察制度。
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发展现代教育);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启示:顺应历史潮流;向西方学习;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现代教育;扶植民族工业;反帝反封建;实行改革开放等。
(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七、探究历史:
1.(1)①华盛顿;②林肯;③罗斯福;④杜鲁门
(2)①爱因斯坦;②莱特兄弟
(3)学习他们献身于祖国和科学事业,勇于探索和追求的精神;美国的富强离不开著名人物的贡献等。
2.(1)南昌起义;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重庆谈判。
(3)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们利益的政党,一切从人们的利益出发。
中国共产党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为人类谋幸福。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3.(1)背景:大革命失败以后,起义军进攻大城市受挫,为了挽救革命,毛泽东决定把革命方向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内容: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启示: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2)邓小平。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