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3节人类与环境课件湘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14~15填写【课前自主导 学】中的“知识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并 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15填写【课前自主导 学】中的“知识2、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并完成 → 步骤1:导入新课。 【思考交流】2;③看教材P15~17填写【课前自主导 学】中的“知识3、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并完成 【思考交流】3。 步骤3:师生互动完 步骤2:教师提问, 成“探究1”。并完 → → 检查预习效果。 成【问题导思】1、2、 3题。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 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表示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 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 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 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能力,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 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 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3.环境具有供给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自然环境对人 类社会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提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 影响的。一方面,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 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 互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 步骤4:教师通过 步骤5:在老师指导 【例1】和【图表活动 下由学生自主完成 解读】中的教材P14 ← ← 【图表活动解读】中 图1-11的解读,来 的【图表应用】题。 讲解探究1“人类与 环境的相互作用”。 步骤8:先由学生自主 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 步骤6:师生互动完 步骤7:教师通过【例 要知识,然后对照【课 成“探究2”,互动方 2】讲解探究2“正确 堂小结】以明确掌握 ← ← 式可利用【问题导 的环境伦理观”,总 已学的内容。安排学 思】1、2题设问逐次 结出特别提醒。 生课下完成【课后知 完成。 能检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提示】 因为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 同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才能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生态环境的恶化 控制和制止环境破坏,防止_________________ 尊重与 动态平衡 保护和爱护自然,为生态环境的_________ 1. 善待自然 创造有利条件 利益 和价值 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 _____ 关爱人 关系的调整 2.类并尊 群体 的努力;______ 区域 之间、______ 国家 之间的 个体和______ 重个人 合作和协调
课 标 解 读 1.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3.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形成正确 的环境伦理观。
重 点 难 点 1.举例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 系。(重点) 2.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难点)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互相依存 、相互影响。 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__________ 依赖于 自然环境。② 2.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体现: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________ 改造 环境、环境又________ 反作用 于人类。 人类可以______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标解读 1.通过教材图示的解读让学生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运用示意图让学生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引导学生运用事例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新课导入建议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县昔日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经过人们 的综合整治,变成了绿树覆盖、鸟语花香、令人向往的生态旅游胜地,实现了 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以此导入新课。
兼顾当代对后代承担道德义务与责任 长远 利益 3.人与后代当前与______ 后代人 的利益 人的利益 当代人与____动态平衡创造并提供更有利 的条件”吗?
【提示】 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从现实意义看,是要控制和制止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二是从积极意义上看,为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创造并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三是 从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出发,要求人类必须尊重与善待自然。
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文明类型 时段 对自然 的态度
采猎文明 公元前 200 万 年至前 1 万年
农业文明 公元前 1 万年 至 18 世纪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18~20世纪末 20 世纪末以后 ______________ 善待 自然 ______
依赖 自然 _____
敬畏自然
改造 自然 ______
征服自然
环境问题
部分生物资 源遭到破坏
少数地区的
区域性问题蔓
全球性环境问题 亟待解决 谋求
区域性 问题 延到______ 全球 ________
开始大规模改 事后的环境保 造自然 护补救措施
人类行为
听天由命 __________
可持续发展 ____________
2.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开始改变,变为善待自然,为什 么?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问题导思】 1.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什么?
【提示】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能量及生存空间。
2.人类向自然环境排放什么?
【提示】 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消费活动向环境排放新陈代谢产物和废弃 物。
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提示】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 又反作用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