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改进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PDCA的特点
1 四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 2 大环套小环; 3 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工序质量或工作 质量就提高一步。
二、质量改进的步骤、内容及注意事项 质量改进的步骤为:
1 选择课题; 2 掌握现状; 3 分析问题原因; 4 拟定对策并实施; 5 确认效果; 6 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 7 总结。
我们只要抓住“关键的少数”就可以了。
引起质量问题的因素会很多,分析主要原因经常使
用排列图。
(五)排列图和因果图结合使用 1. 选题 2. 分析和对策
图6.4-5 尺寸不合格的因果图
3. 改进的效果
图6.4-4 不合格项目排列图
图6.4-6 改进前后不合格项目排列图比较
三、直方图(做法不讲:在概率统计基础章已详细讲过)
第九步,在图上记入有关必要事项。
根据表6.4-2的数据制作出的排列图如图6.4-3
%
图6.4-3 不合格项目排列图
(三)排列图的分类 1. 分析现象用排列图 2. 分析原因用排列图
(四)分析原因用排列图 1. 制作排列图的注意事项
① 分类方法不同,得到的排列图不同。 ② 为了抓住“关键的少数”,在排列图上通
第四步,制作排列图用数据表,如表6.4-2所示。
表6.4-1
不合格项检查表
第五步,按数量从大到小顺序,将数据填入数据表中。
第六步,画两根纵轴和一根横轴,左边总频数的刻度 与右边总频率的刻度(100%)高度相等。
横轴上将频数从大到小依次列出各项。 第七步,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矩形。 第八步,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描点, 画累计频数折线。
2.成员的职责(1)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纠正措施(2)对其他成员 提出的原因和纠正措施提出建设性建议(3)防止质量问题发生,提 出预防措施(4)将纠正和预防措施标准化(5)准时参加各种活动
三、质量改进的障碍 (一)对质量水平的错误认识 (二)对失败缺乏正确的认识 (三)“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的错误认识 (四)对权力下放的错误理解 (五)员工的顾虑
3. 利用发散整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
第一步,选题,确定质量特性。 第二步,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 第三步,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认为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 第五步,在因果图上标上必要的信息。
(三)因果图的注意事项 1. 绘制因果图的注意事项 1 确定原因时应通过大家集思广益。 2 确定原因,应尽可能具体。 3 有多少质量特性,就要绘制多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果图。 4 验证。 2. 使用因果图的注意事项 1 在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每个因素的重要性。
3 两者的联系 质量控制的重点是防止差错或问题的发生,充分
发挥现有的能力;而质量改进的重点是提高质量保证能 力。首先要搞好质量控制,使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然 后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改进,达到一个新水平。
著名质量专家朱兰的三部曲(质量策划、质 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表现了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 的关系,如图所示。
2 因果图使用时要不断加以改进。
二、排列图
(一)排列图的概念
质量问题是以质量损失(不合格项目和成本)的形 式表现出来的,大多数损失往往是由几种不合格引起的, 而这几种不合格又是少数原因引起的。
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 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
(二)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以及如何收集数据。 1 选题; 2 确定问题调查的期间; 3 确定哪些数据是必要的; 4 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 第二步,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如表6.4-1所示。 第三步,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合计。
第三节 质量改进的组织与推进
一、质量改进的组织形式
质量改进的组织形式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这主 要取决于改进项目的规模。表6.3-1说明了质量改进的组 织形式。
表6.3-1
质量改进的组织形式
二、质量改进的组织
(一)质量委员会(管理层)
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推动、协调质量改进工作并使其制度化。 质量委员会通常是由高级管理层的部分成员组成。
时,也会出现这种形状。
3 偏峰型。 数据的平均值位于中间值的左测,形状不对称。
由于心理因素,往往会出现这种形状。
4 陡壁型。 平均值远左离(或右离)直方图的中间值,当工序
能力不足,常出现这种形状。
5 平顶型。 当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或过程中某
种要素缓慢劣化时,常出现这种形状。
6 双峰型。 靠近直方图中间值的频数较少,有两种不同的平均
2. 注意事项 1 没有标准,问题会再次发生。 2 没有明确的标准,新来的员工在作业中很 容易 出现以前同样的问题。
(七)总结 1. 活动内容
1 找出遗留问题。 2 考虑解决这些问题后下一步该怎么做。 3 总结本次质量改进活动过程中,哪些问题得到顺 利解决,哪些尚未解决。
2. 注意事项
1 开始时就定下一个期限,到时候进行总结。 2 应制定解决遗留问题的下一步行动方案和 初步计 划。
孤岛型 : 因工程发生异常,而引起工程 条件变化时.
左偏斜型:在特性值大的一面有自然界限 时
整图型 : 多种工程条件混合存在的时候
峭壁型 : 删除不满足规格的数据时.
右偏斜型 : 在特性值小的一面有自然界限时
(二)掌握现状 1. 活动内容
1 抓住问题的特征。 2 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调查。 3 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
2.注意事项
1 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在问题内部。 2 不管什么问题,都要调查时间、地点、
种类、特征这四个方面。 3 解决问题应尽量依照数据进行。
(三)分析问题原因 1. 活动内容 1 设立假说(选择可能的原因)。
第八章 质量改进
2023/9/12
1
培训提要:
一、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二、质量改进的过程、步骤和内容 三、质量改进的组织与推进 四、质量改进活动的两种基本途径 五、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 六、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
第一节 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一、质量改进的概念 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
(1)定义的区别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
隔断因果关系
应急措施与永久对策
2 采取对策后,必须从多种角度对措施、对 策进行 彻底而广泛的评价。 3 采取对策时,有关人员必须通力合作。
(五)确认效果 1. 活动内容
1 使用同一种图表(如排列图、调查表将采取对策 前后的质量特性值、成本、交货期等指标进行比较。
2 要将特性值换算成金额,与目标值比较。
量要求的能力。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是消除偶发性问题,而质量改进是消除系 统性的问题。
2 实现手段的区别
质量改进是通过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来增强企 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而质量控 制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检验、试验调整和配备必要的资源, 使产品质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常把累计比率分为三类。0%~80% A类 因素、80%-90% B类因素、90%-100% C类因素
③ 如果“其他”项所占的百分比很大,则分类是不够 理想的。
④ 如果数据是质量损失(金额),画排列图时质量 损失在纵轴上表示出来。
2. 使用排列图的注意要点 排列图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问题,基本点就是要求
值相差大的分布混在一起时,常出现这种形状。
7 孤岛型。
出现这种情况是夹杂了其他分布的少量数据,工 序异常、测量错误或混有另一分布的少量数据。
图6.4-7 直方图的常见类型
稳定型 :没有异常要因的变化,工程稳定
双峰型 :不同的工程条件下,互相影响时
缺牙型 : 主要是测定系统问题,不能准 确地读出或避开特定范围的数值.
朱兰三部曲示意图
二、质量改进的必要性 1 在我们使用的现有技术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
2 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需不断学习新知识, 增加对过程中一系列因果关系的了解。 3 技术再先进,方法不当、程序不对也无法 实现预期 目的。
三、质量改进的重要性
1 质量改进具有很高的投资收益率。
2 可以促进新产品开发,改进产品性能,延 长产品 的寿命周期。 3 通过对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更加 合理、 有效地使用资金和技术力量,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
3 如果有其他效果,不管大小都要列举出来。
2. 注意事项
1 本阶段应确认在何种程度上做到了防止质量问 题的再发生。
2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将质量改进的成果换算 成金额是重要的。
3 采取对策后没有出现预期结果时,应确认是否 严格按照计划实施的对策。
(六)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 1. 活动内容 1 应再次确认5W1H。 2 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宣贯。 3 实施教育培训。
2 验证假说(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
2. 注意事项
1 因果图是建立假说的有效工具。 2 验证假说必须根据重新实验和调查所获取的
数据有计划地进行。
日本玉川大学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谷津进教 授曾将质量改进这几个步骤的活动形象地用下 图表示出来。
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拟定对策并实施 1. 活动内容
(一)直方图的概念与作用 直方图是对定量数据分布情况的一种图形表示,由
一系列矩阵(直方柱)组成。
(二)如何使用直方图 1. 直方图的常见类型 通常直方图有以下几种类型:如图6.4-7所示。
(1)标准型(对称型)。 数据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间值相同
或接近。
2 锯齿型。 如分组过多,当测量方法有问题或读错测量数据
图6.4-2 因果图示例
2. 利用逻辑推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质量特性(结果)。 第二步,将质量特性写在纸的右侧,从左至右画一箭头(主 骨),将结果用方框框上;接下来,列出影响结果的主要原 因作为大骨,也用方框框上。 第三步,列出影响大骨(主要原因)的原因,也就是第二层 次原因,作为中骨,用小骨列出影响中骨的第三层次的原因, 如此类推。 第四步,根据对质量特性影响的重要程度,将认为对质量特 性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 第五步,在因果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
1 将现象的排除(应急对策)与原因的排除(永久 对策)严格区分开。 2 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副作用(其他质量 问题)。
3 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选择参加者都能接受 的方案。
2. 注意事项 (1)对策有三种,一种是去除现象(应急对策),
另一种是消除引起结果的原因,防止再发生(永久对策 )。第三种是隔断因果关系见图6.2-5。
4 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 生,实 现增产增效的目的。
5 有利于发挥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
第二节 质量改进的过程、步骤和内容
一、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PDCA循环
(一)PDCA的内容 第一阶段是策划: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 等; 第二阶段是实施:按计划脚踏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 策; 第三阶段是检查:对策实施后,把握对策的效果; 第四阶段是处置: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以后 就按标准进行。
主要职责(1)制定质量改进方针(2)参与质量改进(3)为质量改 进团队配备资源(4)对主要的质量改进成绩进行评估并给予公开认 可
(二)质量改进团队(实施层)
质量改进团队是一个临时性组织,不在公司的组织结构图中,团队没 有固定的领导。基本组织结构通常包括组长和成员或者绿带和组员
1.组长的职责(1)与其他成员一起完成质量改进任务(2)保证会 议准时开始、结束(3)做好会议日程、备忘录、报告等准备工作和 公布(4)与质量委员会保持联系(5)编写质量改进成果报告
四、持续的质量改进
(一)使质量改进制度化 (二)检查 (三)表彰 (四)报酬 (五)培训
第四节 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
一、因果图 (一)因果图的概念
1 分析因果关系; 2 表达因果关系; 3 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 解决
因果图的结构
(二)因果图的绘制 1. 因果图示例
有关运动员比赛成绩不好的因果图示例如 6.4-2所示。
(一)选择课题
1. 活动内容
1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比其他问题重要。 2 问题的背景是什么。 3 将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用具体的语言表现出来。 4 选定课题和目标值。 5 正式选定任务负责人。 6 如有必要,对改进活动的费用做出预算。 7 拟定改进活动的时间表。
2. 注意事项 1 确认最主要的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必须向有关人员说明清楚。 3 设定目标值的根据必须充分。 4 要制定改进计划,明确解决问题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