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土壤 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土壤学案(含答案)
5.2 土壤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壤观察的内容,掌握土壤剖面构造。

2.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3.了解土壤的主要功能,掌握土壤养护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2.人类活动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3.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难点: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预习新知】
(一)观察土壤
1.概念: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___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物质组成。

2.土壤观察内容:土壤_________、土壤_________、土壤剖面构造等。

(1)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如黑土、红壤等。

(2)土壤质地
①土壤矿物质颗粒:_________、砂粒、_________、黏粒等。

②土壤质地: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_________。

③分类:砂土、_________、黏土。

(3)土壤剖面构造
①定义: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分布的___________所构成。

②森林土壤剖面:_________层、腐殖质层、_________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

③耕作土壤剖面:_________层、犁底层、自然土层。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的_________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_。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___________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__________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3.气候:
(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_______、__________呈正相关。

(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________越厚,__________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____________土壤。

活动: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1)四川盆地的有些地方,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

(2)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瘠薄。

(3)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的功能
(1)联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关键环节。

(2)土壤为______________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使地球表面因绿色植物而生机盎然,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___________的改变。

(3)土壤具有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基础。

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

2.保护土壤原因: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____________,土壤功能的_____________与农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3.土壤养护原因:有些土壤,不适于种植_____________,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不能满足_____________的需要。

4.土壤的养护措施:
①___________;②种植绿肥;③___________;④广施农家肥等。

【思考探究】
下图为森林、草原及耕作土壤剖面图。

思考交流
问题 1 (区域认知)我国的华北平原地区应主要对应于哪类土壤剖面?
提示:耕作土壤剖面。

问题 2 (综合思维)分析图中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垂直分层的差异及原因。

提示:森林土壤剖面最上层为有机层且土壤剖面厚,而草原土壤表面无有机层,土壤剖面较薄。

原因:森林地区降水较多,植被茂密,枯枝落叶较多,土壤层较厚;而草原地区降水降少,植被稀疏,土壤发育条件差。

问题3 (综合思维)分析耕作土壤的主要特点。

提示:耕作土壤主要分为三层:上层为耕作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中间为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最底层为自然土层,未经熟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巩固训练】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貌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2.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貌的作用
草炭土常由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组成,其中有的还保持着植物根、茎、叶等的原形,其有机质含量多在50%至87%之间,土质松软。

黑龙江省某草炭土基地采用深层采挖、表土还原方式,根据不同需要研制出适用于草坪、花卉、育苗等的专用草炭土,并销往全国各地。

据此回答3~4题。

3.草炭土保持大量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的环境条件是()
A.春季风力大
B.夏季光照强
C.秋季湿度大
D.冬季气温低
4.家庭养花用草炭土,主要是因为草炭土()
A.矿物质多
B.保水透气
C.重量很轻
D.不发病虫害
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完成5~6题。

5.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6.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为了探究土壤粒度与透水性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4个漏斗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甲、乙、丙、丁土壤样品(土壤粒度见下表),再倒入等量的纯净水;静置3分钟后,观察滴入锥形瓶中的水量。


验装置与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7~8题。

土壤样品沙粒占比/% 粉沙占比/% 黏粒占比/%
甲90 5 5
乙80 10 10
丙35 35 30
丁5 5 30
7.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A.沙粒占比越高,土壤透水性越好
B.粉沙占比越高,土壤透水性越好
C.黏粒占比越高,土壤透水性越好
D.土壤透水性的高低与土壤粒度关系不大
8.乙土壤样品取自天然草坪,该草坪在一般的降水条件下不会积水,后被开发成足球场。

若干年后,即使降水量不大,这里也会产生积水。

下列对这一变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草坪经常维护,雨水不易下渗
B.地下水水位升高,积水难以下渗
C.频繁踩踏导致土壤紧实,下渗减少
D.草类生长茂盛,将雨水蓄积在地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肥力高低,地形主要影响土层厚度,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发育程度,B正确。

故选B
2.答案:C
解析: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C正确。

故选C。

3.答案:D
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机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被微生物分解为腐殖质。

夏季光照强,气温高,秋季湿度大,微生物活动都比较旺盛,有机质易被分解,不利于草炭土保持大量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B、C错误;风力大小对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影响很小,A错误;冬季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慢,枯枝落叶不易腐烂变质,因此草炭土保持大量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材料中“其有机质含量多在50%至87%之间”说明草炭土含有机质多,而不是矿物质多,草炭土的矿物质含量从题中信息无法得知,A错误;材料中“土质松软”说明草炭土透气性好,材料中“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说明草炭土保水较好,B正确;土壤的重量往往不是家庭养花用土考虑的主要因素,C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土壤肥沃,花长得茁壮,而与病虫害的发生关系较小,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解析:在土壤形成的各种主要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B正确。

故选B。

6.答案:B
解析:自然植被茂密的区域,水热资源一般比较丰富,生物残体分解
快,土壤肥力不一定高,A、C错误;陡坡上地表径流速度快,生物残体和矿物养分流失快;与陡坡相比,缓坡上地表径流速度慢,生物残体和矿物养分不易流失,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力较高,B正确,D错误。

故选B。

7.答案:A
解析:锥形瓶中的水量越多,说明土壤透水性越好。

由图可知,锥形瓶中的水量由多到少分别为甲、乙、丙、丁,故甲土壤样品透水性最好。

甲土壤样品沙粒占比为90%,说明沙粒含量越多,土壤透水性越好,A正确;丙土壤样品粉沙占比高,锥形瓶中水量较少,说明土壤透水性不好,B错误;丁土壤样品黏粒占比高,锥形瓶中水量最少,说明土壤透水性最差,C错误;综上可知,土壤透水性的高低与土壤粒度密切相关,D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草坪经常维护,会有利于雨水下渗,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天然草坪在一般降水条件下不会积水,被开发成足球场后,在降水状况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水位不会升高,B错误;天然草坪被开发成足球场后,土壤被频繁踩踏,变得紧实,土壤间隙变小,下渗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C正确;草类生长茂盛有利于雨水下渗,D错误。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