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簧疲劳试验机设计参数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簧疲劳试验机设计参数分析
曲庆文
【摘要】汽车钢板弹簧把车架与车轴弹性地联接起来,其主要作用是传递车轮和车架间的力和力矩,同时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载荷,以减弱由冲击载荷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保证汽车平稳地正常行驶.为此,运用机构运动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板簧疲劳试验机的特性参数分析,得出了机构结构参数变化对试验机特性的影响,同时得到功率匹配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进行了飞轮质量和位置对试验机性能的影响分析.
【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2
【总页数】3页(P74-76)
【关键词】汽车工程;疲劳试验机;设计;板簧;飞轮
【作者】曲庆文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7.3
汽车钢板弹簧是汽车的主要组成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运行安全和使用质量,因而对板簧的性能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板簧的性能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静态特性主要以板簧的刚度和静负荷弧高来衡量;动态特性以疲劳强度来决定,都是由实验测试统计得到的。
板簧的质量是由材料、加工质量和形状决定的,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1~4]。
板簧疲劳试验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液压式,其特点是比较稳定,工作过程需要液压系统提供所需的工作动力;另一类是机械往复式系统,其特点是振动大,噪音大,但工作可靠性较好,结构简单,功率消耗小,控制系统简单被广泛采用。
板簧疲劳试验是车辆安全性的基本要求,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期,板簧质量是车辆安全的重要标志。
板簧试验机的设计分为往复运动系统和检测控制系统两部分。
往复运动是实际应用的模拟,控制系统控制簧片出现断裂的时间,是板簧质量评价的重要参数。
板簧试验机设计的关键是参数的合理配置。
本研究主要讨论机械式板簧疲劳试验机的参数确定、功率的配置、飞轮的转动惯量及速度波动,为板簧疲劳试验机的设计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机械式板簧疲劳试验机由电动机、减速系统和工作机构组成。
其飞轮的配置速度直接影响飞轮的质量,通常将其安装在曲柄端和齿轮减速的前一级。
为了节约能源,充分利用板簧反弹的惯性能量,飞轮宜设置在较高的速度下。
其传动系统简图如图1所示。
工作原理:首先由电动机带动飞轮运转,达到正常转速后,接合离合器,整机开始工作。
板簧试验机工作机构结构的基本参数如图2所示,此机构为典型的曲柄滑块机构。
位移以最大压力为起始点
根据设计要求,曲柄转速为150r/min,若取=70mm,=500mm,则运动规律如图3所示。
由板簧的压紧状态的极限位置开始,板簧的变形为
即
如果把板簧的刚度定为常数k,通常工作段设计为常数,且刚度实验也是这样确定
的。
实际板簧是变刚度的,则作用在滑块上的工作阻力为
式中—试验最大载荷。
若取=20t,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压头工作阻力的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
若曲柄以等速运动回转,则所需施加的平衡力矩如图5所示。
任意时刻的功率如图6所示。
侧向压力如图7所示。
计算最大盈亏功为17712.2N·m。
飞轮在曲柄上的转动惯量由下式计算
为机器的运转不均匀系数,其值为
许用的运转不均匀系数是根据设备的运行要求来确定,若飞轮装在600r/min的轴上,其转动惯量如表1所示。
整个系统在工作中处于盈功,同时在计算中忽略除
飞轮外的其它运转零件的转动惯量。
飞轮转动惯量与转速的关系如表2所示,表中取为0.06。
因此,设计时电动机的功率只要保证能使飞轮达到额定转速即可,这一点与冲床的工作原理相同。
对于轮形飞轮,其参数由下式确定
式中—轮边缘的高度。
由于是平方的关系,其值与直径相比可以忽略,因此得
试验机设计时应分析运动特性,注意下述内容,以避免能源的浪费和不足。
(1) 飞轮的位置。
飞轮的转速越高,所需的转动惯量越小,设计时应尽可能安装在高速端。
(2) 工作机构连杆的长度对功率的传递影响不大,但侧向压力十分明显。
连杆越长,侧向压力越小,侧向导轨磨损越小,工作寿命越长。
(3) 板簧试验机在半程内板簧做正功,提供系统能量。
若不考虑摩擦,应该是自保守系统,自动
运转,且飞轮的转动惯量越大,系统越稳定。
所以,所提供的电动机的能量只
是进行飞轮空起动。
(4) 本研究是按曲柄转速为150r/min计算,若
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来改变曲柄转速,则注意所设计飞轮的转动惯量是否能满足要求。
若转速提高,飞轮的动量加大;若转速降低,动量减小,应重新计算,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相关文献】
[1] 肖剑.板簧刚性的试验方法及试验机选型[J].新疆钢铁,2003,86(2):19-22.
[2] 隋福楼,于淑敏,赵宇,等.汽车板簧材料与工艺试验[J].金属热处理,2000,(9):38-40.
[3] 何晓佳,王大庆,丁崇生,等.板簧特性与电液伺服试验机系统[J].机床与液压,1998,(6):27-29.
[4] 朱洪涛,朱潮红.汽车复合刚度钢板弹簧性能检测与分析[J].汽车研究与开发,1999,(6):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