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鲁教版物理九下18.4《升华和凝华》word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学习重点: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学习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物质从变为叫熔化。
2.物质从变为叫凝固。
3. 固体分为和。
4. 晶体:
5. 非晶体:
6. 熔点:
7. 凝固点:
8.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有,非晶体没有。
晶体熔化时,温度。
9.晶体熔化的两个条件
①
②
10.晶体凝固的两个条件
①
②
二、预习导学
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
三、课堂学习研讨
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
观察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我看到了:
实验中加热时,碘由态直接变成态,冷却时,碘由态直接变成态
物质由叫升华,需要热;
物质由叫凝华,需要热。
思考: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如露、雾、云、霜、雪和冰雹分别是哪些物态变化?
典型例题
例1.八年级教材完全解读第32页例1
变式训练:八年级教材完全解读第33页速效基础演练第4题,知能提升突破第2题
小结:判断物态变化,必须明确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
例2.八年级教材完全解读第32页例2,例3
变式训练:八年级教材完全解读第33页速效基础演练第1,2题
小结:升华物态变化的判断方法:物质变化前为固态,变化后为气态。
例3.八年级教材完全解读第32页例4
变式训练:八年级教材完全解读第33页速效基础演练第3题,知能提升突破第1题
课堂巩固
一,填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称为,这个过程物质要(选填“吸热”或“放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这个过程物质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2.在锥形瓶内放人适量的碘晶粒,底部用酒精灯稍稍加热.你会看到瓶内出现,而碘晶粒逐渐消失.拿走酒精灯,过一会儿在瓶壁上会出现·这说明碘在时要吸热,在时要放热.
3.冬天,冰冻的衣服在低于O℃的房间里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而变为水蒸气;白炽灯用久了灯泡内壁会发黑,这是灯丝先后的缘故.4.为了加强演出效果,舞台常出现一团团的白雾,这是利用干冰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小水珠形成的.
5.在露、霜、雾,雪中,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是水蒸气
液化而形成的.
6.从冰箱冷冻室中拿出来的冰棒上会有一层白白的霜,这是现象;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这是现象.
7.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这是现象.冰花与水雾一样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选填“内”或“外”)表面.
8.为了缓解北方某些地区的旱情而实行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了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为雨水降落到地面.
二,选择题:
9.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常用干冰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 ) A。
干冰熔化时可吸热B.干冰升华时可以吸热
C干冰汽化时可吸热 D.干冰先熔化后汽化时要吸热
10.为了防止虫蛀,我们往往在衣箱内放入一些卫生丸,夏天过后,卫生丸会逐渐变小甚至消失,其原因是( )
A.卫生丸熔化了B.卫生丸汽化了
C卫生丸蒸发了D.卫生丸升华了
11.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过程是( )
A.露水的形成B.雾的形成
C.水结成冰 D.雪的形成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B.初冬早晨草叶上的霜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D.冬天室外的水结成冰
13.下列物态变化中,在吸、放热的条件上与凝华要求相同的是( )
A.熔化、汽化B.液化、熔化
C.凝固、液化D.凝固、汽化
14.火箭在飞行时,外壳与空气发生摩擦而产生高温,为防止火箭舱内温度过高,在外层涂有一层特殊材料,这层特殊材料的作用是( ) A.材料升华吸热,使外壳温度不易升高
B.材料升华放热,使热量散失
C.材料是良好的导热体,使热量很快分散
D. 材料是良好的隔热层,使热传不进舱内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严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饭桌上冒出的热气是水蒸气-
C初冬的早晨常见到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形成的
D.夏天看到棒冰冒的“白气”,这是棒冰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16.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
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三,计算与论述:
17.夏天,小宝为了解渴,从冰箱中拿出一支冰棒,他发现硬邦邦的冰棒上粘有白色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就冒“烟”;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中,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上就会出“汗”,你能帮他解释这些现象吗?
18.据《新民晚报》载2001年5月10日,阴天,气温约为一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19.中国有个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请你从热学的角度来试解释这一现象.
课后作业
1.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叫做升华.升华要热量.
2.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叫做凝华.凝华要热量.
3.我市今年春季出现严重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火箭弹把
干冰(固
态二氧化碳)投撒到高空,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成为气体,并从周圈吸收
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激剧下降,使高空中许多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小
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吸热而变为雨点落到地面上.(填写物态
变化名称)
4.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因为钨___ ____了,同时灯泡会变黑,是因为钨蒸气又________了(填“升华”或“凝华”)
5.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樟脑丸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景”是樟脑丸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樟脑丸凝华而成的
C.“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6.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正确的是
()
A.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B.夏天荫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这是液化现象
C.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湖面解冻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8.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
A.冬天,河面上的冰层增厚
B.冬天,屋顶的瓦上霜层增厚
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水珠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9.冬天展览的冰雕没有熔化,但会逐渐变小,原因是冰发生了
( )
A.蒸发B.升华C.凝华D.凝固
10.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
变化过程是
(A)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11.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1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B.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C.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
D.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13.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
14.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
的图像,
从图像可知段表示的是水沸腾的过程,在
此过程
中,水的温度(填“上升”、“不变”或“下
降,”),
但需要热,此实验所得水的沸点是.
15.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缥渺的雾晶莹的露
凝重的霜轻柔的雪
同样的水分子
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需要色彩
16.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上面挂了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上面冒出“白烟”,当把它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的外壁出“汗”,解释这些现象分别发生的物态变化.
参考答案
一.1.直接,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碘蒸气,固态的碘,升华,凝华 3.升华,升华,凝华 4.升华,吸热,液化 5.霜,露、雾 6.凝华,升华7.凝华,内8.升华,凝华,熔化
二.9.B 10.D 11.D 12.C 13.C 14.A 15.A 16.D
三.17.白色的“粉”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茶杯外壁液化18.雪遇热升华成为水蒸气19.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当时温度低,雪熔化时要吸热,所以温度低
杨老师,上面有典型例题需要贴题目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