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白鹿原》的女性悲剧与美学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白鹿原》的女性悲剧与美学构建[摘要]以女性悲慘命运为载体,《白鹿原》通过对于女性的悲剧塑造,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迫害、摧残描述得淋漓尽致,更彰显了悲苦女性在社
会压迫之下渴望自由的强烈意志,这部作品的美学是建立在众多悲惨命运
之上的悲剧结晶,从而赋予了《白鹿原》美学上的独特韵味,把生命的真
谛藏匿于心酸、心痛的阅读体验中,为作品添具了更浓厚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女性;悲剧;美学;《白鹿原》
作为近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白鹿原》是对渭河平
原地区农村生活的深刻写照,是基于两性视阈下对于中国动荡时期北方农
村生活的再次重塑。

在这部作品中,读者不仅可以直观看到散漫堕落的人性、是非纠葛的家庭以及猜忌争斗的家族,更能间接体会到书中人物对于
生存的顽强抗争意志,以及对于自由的挣扎与希冀。

作家陈忠实在《白鹿原》中以人性之悲凉衬托出整部作品的悲剧底蕴,留给读者无限伤感的回味,凸显出悲情基调下的艺术美学价值,借此来表述特定时代社会现实的
黑暗,连同对于时代之下女性群体的悲悯。

一、女性的命运构建了悲剧美学的内涵
多数《白鹿原》中的女性角色都不具备自己的姓名,着以无名者的身
份穿插于各个故事情节,而部分因情节需要的女性名称至多以夫家姓名予
以代替,例如,白赵氏、孝义媳妇、兆鹏媳妇等,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女性
个性上的泯灭、尊严上的侵犯、人格上的毁灭。

名字竟变成书中女性一种
不可求的奢望,成为男权领域施舍于女性的一种恩惠,即便如此,想要获
得名字这种最基本的称号也极为艰难,当时女性就算极尽所能、辗转周折
也未必就能取得社会的认同,而这种称号不过是源于男人的一种称呼。

二、人物及其情节的刻画展现了悲剧美学的情感演绎
《白鹿原》能够在创作艺术上取得辉煌成果,是出于陈忠实对于书中
人物的鲜活塑造能力。

繁多而个性鲜明的人物,赋予了作品生命力。

这些
人物在张力、思想穿透力上具有独到的优势,是《白鹿原》精神意蕴、思
想本质最好的具象载体。

《白鹿原》借助所塑角色及其所围绕的故事结构,将书中女性悲剧情怀以多角度进行释放,同时也深刻解读了作品根源的悲
剧意蕴。

这些源于原始生活情感的铺陈,让悲剧的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
拓宽,从而使悲剧美学的韵味再次加深。

第一,叛逆的女性。

作品中的田小娥,是一名遭受封建社会抛弃、歧
视的悲惨女性角色。

她虽然有美丽的外表以及追求个性的自主意识,却难
敌世俗的污蔑,被冠以“物质交换品”和“荡妇”的头衔。

男权统治下的
封建社会,利用各式清规戒律将女人的人性彻底压抑,而这也是人格扭曲
的最终导火索,将女性引向身败名裂的悲惨结局,沦为法度惩处下的牺牲品。

作品中田小娥的一生尽管十分短暂,却异常凄苦,先后沦为多名男子
的性欲发泄工具,但她始终怀揣着不屈的抗争意识以及对于自由的希望,
这种意志贯穿了她的一生。

当朴实、憨厚的黑娃出现时,田小娥第一次体
会到爱情的美妙,这激起了田小娥对幸福的渴望;随着闹革命热潮的推进,黑娃被迫落难,一切平淡生活的愿景转眼落空,田小娥就此坠入了堕落的
深渊;田小娥真正意义上冲撞男权统治下封建社会界限,是在她变成鹿子
霖的工具,报复白孝义之时;最终田小娥丧命于公公鹿三手中,后来变成
蝴蝶飞出破窑洞,这种命运结局凸显出田小娥对于自由的追求、渴望。


付出生命所做的顽强抵抗,正是对于封建社会的无言指控,这种精神不禁
让人钦佩。

也正是这种跌宕起伏、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让读者在体会田
小娥凄凉、无奈的情感之时,会自然而然地衍生出怜悯、同情之感。

这源
于悲剧的美感,也是悲剧魅力的根本。

第二,反抗的女性。

《白鹿原》中描绘了一个极为奇特的女性——白灵,她是白嘉轩唯一的女儿,她怀揣着自己的追求、梦想,更具独立性、
自主性的叛逆化性格,使得其成为不同于田小娥的又一代表人物。

白灵是
陈忠实笔下时代新女性、革命女性的真实写照,是整部作品中最为突出的
闪光点,她连接着整个悲剧命运的各个故事节点。

白灵屡次冲撞封建宗法
的界限,坚决抵抗封建制度压迫,从“不缠足”“私塾上学”,到“走出去”“参加革命”,她始终秉持着内心的抉择,向着自己的理想而奋进;
白灵勇敢地直面婚姻,同现实世界的枷锁顽强抗争,向封建社会传递出女
性的独立宣言,她借助自身的思想、胆识成了新时代女性现代婚姻观的承
载人、传播者,拒绝娃娃亲,告别初恋,寻求幸福;白灵对于自身的政治
追求也毫不避讳,敢同不公平的社会秩序正面直抗,明辨大是大非,加入
共产党,并配合组织完成了多次任务。

只是,这样一位革命女性,最终依
旧难逃悲惨命运的轮盘。

《白鹿原》中,陈忠实所塑造的所有反抗、挑战
男权社会统治、尊严的女性,其最终结局都异常悲惨。

而白灵的死,可谓
是女性主义最具象征性的表述,也传递出了悲剧美学至深至浓的内在情感。

三、浓郁的悲情助力了悲剧美学的提升
读者共鸣可以说是悲剧美学的最终归宿,以共鸣来带动读者内心的波动,从而感受到角色的恐惧之感以及可怜、悲苦的命运,让读者更加坚定
自身对于自由、平等信念的抉择,珍惜当下生活,把悲剧命运排除在渴望
自由、寻求自我的新时代女性之外。

女性命运可以说是《白鹿原》中陈忠
实用来展现悲剧美学意蕴的有效方式,让读者在感叹之余,还能给予读者
更多的思考、品味空间。

第一,内心的悲情。

陈忠实通过对鹿冷氏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借助
她的人生悲剧对当时真实社会的黑暗、不公进行揭露。

鹿冷氏可以说是当
时众多中国普通女性的缩影,然而就是这样一群人一生都生活在缺乏自主
意识的背景之下,但却不自省,只是一味地沉默且顺从,并以此为信仰,
直到最终孩子、自身都命丧于封建礼教之下也未能来得及反抗、挣扎。


最为可悲的莫过于这些女性群体内心渴望、情感的湮灭,美丽景象的破裂
使得鹿冷氏内心深处的悲苦再次加剧,生活中找不到慰藉,就连梦境都如
同泡沫消散,悲剧美学的韵味跃然纸上、荡然于心。

第二,行为的悲情。

如果说鹿冷氏的悲惨人生令人感叹、怜悯,那田
小娥的人生就是对鹿冷氏的再度升华。

田小娥不同于鹿冷氏,她在面对剥
削的同时,敢于奋起反抗。

在不公命运面前表现出的强烈求生欲,是支撑
她一生的灵魂支柱,就算是势单力薄,无力改变现实状况,还是无所畏惧
地飞蛾扑火,向着不幸的生活发起挑战,以绵薄之力来博取生存的权利。

《白鹿原》中对于田小娥的反抗描绘共有三处:第一处,田小娥被迫嫁给
郭姓财主后,黑娃的出现为其点燃了爱情的希望篝火,即便世俗冠以她
“荡妇”之名她也毫不在乎,还是要奔向爱情,即使这过程可能要付出生命;第二处,在黑娃遇难后,田小娥为了营救黑娃成为鹿子霖的报复工具,当田小娥认清事实后,在窑门口跟踪骂着:“鹿乡约你记着我也记着,我
尿到你脸上咧,我给乡约尿下一脸。

”第三处,鹿三将田小娥杀害后,随
后传出鬼上身的说法,而按照世俗说法,鹿三身上所附鬼魂就是田小娥。

陈忠实借传说的形式,以封建思想为推力把田小娥对自身不公命运的反抗
历程推至顶点。

《白鹿原》将悲剧美学的创作推入了新的境地,以三位悲剧女性为代
表的角色构建,使得女性形象在悲剧美学中的现实价值更为突出。

一定程
度上,悲剧带动了人们对社会深层本质的思考,为社会发展带来更根源性
的激励。

《白鹿原》也告诉我们,所有的不幸、不公终将被历史的车轮碾
压而过,埋葬在不屈的抗争历程内,社会也终会迎来幸福、和平的时代背景,女性构建的美学更将成为时代的主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