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7年级下语文课时练《11 老王》(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11 老王》课时练
班级: 姓名: 得分:
1.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田螺一摞缧绁骡马
B.伛着怄气枢纽讴歌
C.愧怍诈骗咋舌爆炸
D.镶嵌攘除叫嚷瓜瓤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B.为了防止埃博拉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世界各国政府都加强了防范措施。
C.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继承。
D.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在于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3.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B.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个现状还需更多时日。
C.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参赛选手自信满满,对答如流。
D.张军同学经常向老师问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眼翳(yì)憎恶(zēng)强笑(qiáng)恶病(è)
B.取缔(dí)绷着(bēng)愧怍(zuò)田螺(Iuó)
C.塌败(tā)滞笨(zhì)镶嵌(xiāng)凑合(còu)
D.伛着(qū)骷髅(kū)攥着(zuàn)荒僻(pì)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莫离敌人住的村庄有三、四里远的光景,我们在一座小坟园里停下了。
B.“喂,你撒谎,”我小声叫道,“我听见你的心跳啦!”
C.队长和善地告诉他说:“现在打仗不同往年一样。
现在一边是咱们中国军队,一边是日本鬼子。
你懂吗?”
D.“给小狗子做尿布了。
”他仿佛毫不在意地答道。
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手法。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________)
(2)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________)
(3)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________)
7.文学常识填空:《老王》一文提到的“默存”,是作者杨绛的丈夫________(人名)的字,他有一部著名的小说是《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老王
杨绛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
我没再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
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理解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老王送的鸡蛋真的“多得数不完”吗?含义是什么?
(3)概括文中作者的善良体现在哪里?
(4)作者已经帮助老王不少了,为什么还会感到“愧怍”?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
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
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
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
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
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
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
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
”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
1994年4 月16日晚于大连。
”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
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
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
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
1992年6月2日。
”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
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
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
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
”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
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
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氲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
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
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
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________→回忆母亲重视读书→________→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3)品读下列两个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这个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
有什么作用?)
②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分析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4)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A
6.(1)动作描写(2)外貌描写(3)语言、神态描写
7.钱钟书,围城
8.(1)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老王像嵌进门框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同时表现“我”对老王的深切同情。
(2)生活贫困、身体极度虚弱的老王不可能送“多得数不完”的鸡蛋。
作者认为鸡蛋凝聚了老王真挚的谢意,体现了他善良的性情,这种情义是无法计量的。
(3)①接了鸡蛋、香油后给老王钱;②担心他摔倒;③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上不安。
(4)因为“我”觉得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我”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而且呼吁大家关注不幸者。
9.(1)回乡看到母亲晒书,“我”与母亲读小记
(2)写出了母亲因儿子热爱读书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心理。
(3)①环境描写。
渲染了温馨的氛围,也写出了“我”内心的愉悦。
②“探”运用拟人的修辞,把“白发”拟人化,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我”发现母亲长出白发时吃惊和担忧的心情。
(4)回忆了书的来历,描述了“我”和母亲晒书时其乐融融的场景,突出了文章主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11 老王》课时练
班级: 姓名: 得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惶恐(huáng)肿胀(zhŏng)伛倭(qū)欣然(xīn)
B.取缔(dì)骷髅(lóu)绷带(bēng)荒僻(pì)
C.摔倒(dăo)抱歉(qiàn)愧怍(zhà)边缘(yuán)
D.镶嵌(qiān)滞笨(zhì)蹬车(dēng)眼翳(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取谛镶嵌抱歉肿胀
B.侮辱僵尸愧诈维持
C.凑合包裹惶恐边缘
D.塌败摔倒荒辟琢磨
3.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特定称谓)
B.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特殊含义)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特殊含义)
D.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表示否定)
4.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修改。
5月4日,①话剧《少年周恩来之寻梦》在淮安公演活动。
该剧由淮安高校学生联袂演出,目的在于“向五四献礼,学恩来精神”。
该剧讲述了周恩来心怀理想、东渡日本、刻苦求学的经历,塑造了心系家国的青年周恩来形象,②启迪青年学生要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修改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运用——文学常识填空。
《老王》是一篇散文(体裁),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__________》等。
文中提到的“默存”是其丈夫__________的字。
6.仿写句子,感悟“爱心”。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习了杨绛先生的《老王》这篇课文后,班级开展以“关爱弱者”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班级准备开展一次“向孤寡老人献爱心”的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积极参与。
(2)班级还要组织一次“爱心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山区的学校建一个“爱心图书馆”。
作为本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向全班同学作一次捐书动员。
(3)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做好事反而遭诬陷的现象,比如救助被撞倒的老人,却被其家人认为是撞人者,因此“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的新闻屡见报端。
对此,你怎么看?
8.阅读课文《老王》片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至文章结尾,回答问题。
(1)“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
(2)老王送的鸡蛋并不多,为什么“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3)“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句话中的“强笑”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4)选文中,作者为什么对老王感到“不安”“愧怍”?
(5)结合全文,说说老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9.阅读课文《老王》片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回答问题。
(1)“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十个还是二十个”说明鸡蛋的个数并不难数,但作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3)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补充营养,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的什么品质?
10.本文作者对老王临终前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让人如见其人。
请发挥你的想象,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课文片段在线】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写法分析】这段文字中的肖像描写采用拟物、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强调了老王已经病入膏肓。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肖像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参考答案
1.B 2.C 3.D
4.修改①:在“公演活动”前加“开展”“举行”等。
修改②:在句末加上“的志向”“的理想”等。
5.杨绛;杨季康;《堂吉诃德》;钱钟书
6.示例: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黑夜里的一座灯塔,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停靠的港湾
7.(1)关爱孤寡老人,传承中华美德!
(2)同学们,请献出你的一份爱心吧,为他们捐出几本书,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享受阅读的快乐!(3)“见危不扶”“见死不救”是不对的,面对弱者,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8.(1)不能。
“镶嵌”是夸张的写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而“站立”无法体现这一点。
(2)鸡蛋凝聚了老王真挚的谢意,体现了他善良的品质,这份情意是无法计量的。
(3)“强笑”准确而含蓄地表达了“我”心中对老王说不出的感激和同情。
(4)因为相比老王对自己的帮助和关心,自己做得太少,对老王关心不够。
(5)老王心眼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并且讲感情,讲仁义,是一个虽穷苦卑微但却极其纯朴的好人。
9.(1)[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病情的严重和他身体极差的情状,为下文写老王的死做了铺垫。
(2)[示例]因为老王在病重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看“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感动,这份真情是无法用数目来衡量的。
(3)[示例]因为老王受了“我”一家的帮助,总觉得欠了人情,于是拖着病体硬撑着拿了鸡蛋、香油上门感谢。
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淳厚善良、知恩图报的品质。
10.一张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时而忽闪忽闪,流露出一种可爱的神态,时而眼珠左转右转,十分机灵地眨着眼。
高翘的鼻子下一张灵巧的小嘴,别看它小,从早到晚就数它最勤劳。
最有特色的是他那蓬松的西瓜太郎的发型,走起路来忽上忽下,像个不知疲倦的精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11 老王》课时练
班级: 姓名: 得分: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滞笨(zhì)伛身(yǔ)凑合(còu)
B.愧怍(zhà)攥着(zuàn)惶恐(huáng)
C.眼翳(yì)塌败(tā)镶嵌(xiāng)
D.骷髅(kū)荒僻(pì)取缔(dì)
2.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伛偻(yǔ)荫翳(yì)愧怍(zuò)
B.骷髅(gū)镶嵌(qiàn)滞笨(zhì)
C.取缔(dì)分外(fēn)惶恐(huáng)
D.曲折(qū)荒僻(bì)攥住(zuàn)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蹬三轮落五肿胀荒僻
B.田螺眼榻败熟识欺负
C.夜肓症嗓子载客欣然
D.鱼肝油边缘凑合扶病
4.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内心恭敬,诚惶诚恐)B.(我们)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塌陷破败)C.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呆滞笨拙)
D.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惭愧)5.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干:单干(_____)干燥(_____)
载:载客(_____)一年半载(_____)
6.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塌败(_______)
肿胀(_______)
骷髅(_______)
愧怍(_______)
7.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áng(____)恐
取dì(____)
荒pì(____)
zuàn(____)着
8.辨析形近字。
yǔ(______)偻ōu(______)歌ǒu(______)吐
xiāng(______)嵌rǎng(______)除土rǎng(______)
bēng(______)带bèng(______)极
门kuàng(______)kuāng(______)骗眼kuàng(______)
9.选词填空。
(1)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____________(偏僻荒僻)的小胡同。
(2)(我们)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____________(坍塌塌败)的小屋。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____________(取缔取消)了。
10.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愧怍:___________
(2)滞笨: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明令取消或禁止。
(4)___________:荒凉偏僻。
11.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好处。
(1)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12.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1)“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老王送的鸡蛋真的“多得数不完”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请你发挥想象,补写出“我”接过老王送来的香油和鸡蛋时的心理活动。
参考答案
1.B 2.A 3.D 4.A
5.gàn gān zài zǎi
6.tāzhǒng kūzuò
7.惶缔僻攥
8.伛讴呕镶攘壤绷蹦框诓眶
9.(1)荒僻(2)塌败(3)取缔
10.(1)惭愧(2)呆滞笨拙(3)取缔(4)荒僻
11.(1)“镶嵌”本义指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此处充分(夸张)地表现出老王瘦弱无力、僵硬而毫无生气的病态。
(2)“强”意为“勉强”,“强笑”表现了“我”当时不了解老王心思情况下的为难。
12.(1)老王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这些鸡蛋凝聚着老王对“我”一家人的真诚谢意,这份情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所以“我”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
(2)多么善良的一个人呀!都病成这样了还想着我们,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来感谢我们。
我们该怎样帮助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