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符号学的中国明式家具设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符号学的中国明式家具设计研究
目录
1、引言 (3)
1.1论文选题 (3)
1.1.1论文研究的背景 (3)
1.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1.1.3论文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4)
1.2 论文研究方法 (4)
1.2.1论文研究方法 (4)
1.2.2论文结构框架 (4)
1.3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5)
1.3.1国内现状 (5)
1.3.2国外现状 (5)
2.明式家具产生的背景 (6)
2.1宋代家具的发展 (6)
2.2海外贸易的发展 (7)
2.3明代园林艺术的兴起 (8)
2.4明代手工艺的进步 (8)
3.符号学的发展和现状 (9)
3.1符号学的由来 (9)
3.2符号学的基本内容 (10)
3.3符号学在我国的发展 (12)
4.明代家具的视觉符号 (12)
4.1明代家具的材质符号 (12)
4.1.1明代家具用材的选择 (13)
4.1.2明代家具用材的内涵(以明代椅子为例) (14)
4.2明代家具的构成符号 (15)
4.2.1简繁结合(以几案为例) (15)
4.2.2无多余设计(以圈椅为例) (16)
4.2.3完美的曲线造型(以交椅为例) (17)
4.2.4卯榫连接模式(以床为例) (18)
4.3明式家具中的装饰风格符号 (19)
4.3.1以雕刻工艺制作(以衣架为例) (19)
4.3.2适度装饰(以椅子为例) (20)
4.3.3装饰纹样具有特殊内涵(以床为例) (21)
4.4明式家具的哲学符号 (21)
4.4.1明式家具中的道(以圈椅为例) (21)
4.4.2明式家具中的器(以榻为例) (21)
5.圈椅和交椅的符号学研究 (22)
5.1圈椅中的设计符号 (22)
5.2圈椅中设计符号与功能特征 (23)
5.3交椅中的设计符号 (23)
5.4交椅中的设计符号的功能特征 (24)
6.明式家具的艺术价值 (24)
6.1具有典型的中国设计符号 (24)
6.2设计符号与功能设计完美结合(以椅为例) (25)
6.3对绿色家具设计理念的借鉴价值(卯榫结构进行说明) (25)
7.明式家具的现代意义 (27)
7.1对我国现代中式家具设计的指导意义(椅子、床、榻等的借鉴意义) (27)
7.2对北欧设计等简约设计风格的影响(中国椅、孔雀椅等) (29)
7.3对木质家具设计发展的影响(北欧木质家具的发展) (30)
8、设计实践 (30)
8.1“********”设计项目简介 (30)
8.1.1项目简介 (30)
8.1.2项目内容 (31)
8.1.3用户定位 (32)
8.1.4设计定位 (33)
8.1.5调查计划 (33)
8.1.6问卷调查内容 (33)
8.1.7调查数据分析与研究 (33)
8.2方案的提出 (34)
总结 (34)
参考文献 (35)
1、引言
1.1论文选题
符号学从诞生以来,在历史文化研究、民族语言研究上渐渐发挥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而我国对于符号学的研究则起步很晚,从1994年之后才渐渐步入正轨,发展到21世纪,国内关于符号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人数和研究的深度都不断的增加,发展到21世纪,符号学将会在我国的文化艺术、历史、语言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而源自于深厚民族文化的民族艺术的符号学研究,也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以国家艺术为基础的符号学相关研究将承接民族深厚历史的基础,产生更加丰富和民族的理论体系。
明代家具是我国民族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的高峰,多年来一直吸引着海内外学者进行研究和总结。
而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能够被超越的艺术高度。
明代文人所特有的文化追求和生活观念,通过明代园林艺术、明代家具艺术等得到很好的展现。
再加上明代时期国家对于手工业的大力扶持,郑和下西洋极大的促进了海外木材向国内的运输,给明代家具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自此明代文人的典雅追求、阴阳平衡理论在明代家具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来看,明代家具从材料到设计、从装饰到造型,所追求的思想内涵使得明代家具所富有的特点都具有鲜明的符号性特征,这些符号象征着明代家具独有的美感,随着明代文人追求的变化而变化,而符号却又有着统一的特征。
这些符号和这些符号所包含的寓意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种积淀,可以探索却不能够通过简单的模仿来揣摩。
研究明代家具所独有的这些符号特征,对于发掘明代家具特有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审美特征,品读明代家具的艺术形式,理解明代家具的艺术价值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以明代家具现有的一些列研究为基础,探索明代家具在构成上的各种符号以及这些符号所特有的深层寓意,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明代家具所特有的美感,体会这些设计背后的深厚文化,对于当前设计发展和我国民族文化振兴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1.1论文研究的背景
当前国内对于符号学和明代家具的研究都已经十分的深入,进入21世纪之后,国内对于符号学的研究已经渐渐渗透到语言、文化和设计领域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和国外符号学研究的相关领域和结果不同,我国文化拥有者自己的特殊性,民族文化对于符号的寄托也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所以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符号学研究则需要用全新的视角进行探测。
而明代家具这一优秀的民族艺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而国外对于明代家具的研究则进展的更快一些,北欧设计对于我国明代家具的理解和借鉴,所形成的全新的艺术风格正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全新的影响。
从符号学角度进行明代家具的研究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切实需要,通过符号学研究我国明代家具中所特有的设计符号特征,将其总结和再利用,利用中国的哲学文化和思想,探索属于我国的民族设计方式,是一种刚性的时代发展需要。
1.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论文旨在通过总结国内符号学研究的一些成果和国外符号学研究中取得一些方法,借助国内对于明式家具研究的一些体会,分析明代家具在材料、造
型、结构和内涵上面的一些符号讲究,总结这些符号的共同特征和符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分析这些符号的使用和变化,研究这些符号的统一性,探索这些符号在明代家具中的结合和统一,探索这些符号应用给明代家具带来的特殊的美感和这些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性。
本次研究还希望能够通过对明代家具的研究,总结探索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中符号学应用的相应方式,理解如何更好的探索符号学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总结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精华,对当前艺术和设计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另外就是结合本次研究的成果,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设计一款具有明式家具符号特征的现代家具,并希望能够通过这款设计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1.1.3论文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本次论文研究以索绪尔的符号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和基础,结合当前我国符号学研究的一些列理论,以探索符号和符号所蕴含的意义,符号的象征功能、符号的想象功能、符号的表达功能等为基础。
研究我国明式家具鼎盛时期所设计的明式家具例如明代著名的圈椅、交椅,床榻等设计过程中所具有的符号特征,以及这些雕琢、纹样、造型符号背后所寄托的明代文人的思想文化艺术追求,和明代家具将这些特征结合的具体设计方式。
理解明代家具刚柔相济、典雅端庄艺术形象的展现。
本次研究以国内相关研究为主,部分借鉴国外符号学相关理论总结,以国内对于明式家具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参考,针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理解,来探索属于我国明式家具的符号学相关理解。
1.2 论文研究方法
1.2.1论文研究方法
本次关于明式家具的研究,采用文献法、对比分析法、实际调查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文献法: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互联网资料库和国内专家相关研究的书籍,了解当前我国明式家具相关的研究以及国内符号学的发展现状,了解明代家具的一些符号学认识。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欧式家具、宋代家具和明式家具的一些联系和区别,了解明式家具一些符号的由来
实际调查法;在学校附近的家具大市场了解明式家具使用材料的一些具体的特征,当代仿制的明式家具的一些具体细节,对一些重点的符号进行拍照记录并向家具卖家了解这些家具目前的市场发展情况。
1.2.2论文结构框架
本次论文主要分为前言、明式家具产生的背景、符号学的发展与现状、明式家具的视觉符号、圈椅和交椅的符号学研究、明代家具的艺术价值、明代家具的现代意义和自己的设计作品7个部分。
其中前言部分主要对本次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内容、研究领域和现状以及所选择的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初步了解明式家具和符号学对应研究的发展状况
明代家具产生的背景部分对明代家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包括明代家具产生的社会背景、国际背景、材料背景和工艺背景等分别进行详细的陈述符号学的发展与现状部分结合符号学产生的多个分支以及这些分支在当代的发展状况分别进行陈述和介绍,调查我国符号学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
展趋势。
明式家具的视觉符号主要针对明代家具所涉及到的结构、用材、线条、装饰等几个方面所涉及到的符号特征,以及这些符号特征所具备的象征意义分别进行介绍,了解我国明代夹具的符号学特征
圈椅和交椅的符号学研究以明式家具中最著名的两个椅子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中体现的符号学特征
明式家具的艺术价值对本次研究所得出的相关结论在未来的研究领域中可能是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空间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对本次研究的意义做了可能的预测。
在明式家具的现代意义总对明代家具对当前的世界家具设计尤其是北欧设计的影响,明式家具对当前我国家具设计的影响,以及未来明式家具的发展方向做出了系统的预测与分析。
最后结合本次研究的成果,以自己所学习的工业设计相关知识,设计一款具有明式家具符号学特征的家具作品。
1.3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国内外对于符号学和明式家具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并累计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1.3.1国内现状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的陈文平教授是国内长期致力于明式家具研究的老专家,在《论明式家具及其艺术》一文中,陈文平教授通过对明式家具全方位的深入分析,探讨了明式家具所具备的的多方面特征,分析了明式家具产生的背景以及其主要的艺术形态,向我们全面介绍了明式家具成为世界艺术宝贵遗产的重要原因。
东北林业大学的孙明磊硕士在《明式家具体现传统美学内涵研究》一文中,结合明式家具发展的历史,从明代阴阳学说和道家学者提出的平衡理论出发,探讨了明式家具再设计中处处存在的阴阳平衡应用,深刻揭示了明式家具之后的道。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邵晓峰在《宋代夹具:明式家具之源》一文中,通过明式家具和宋代家具的对比,分析明式家具中来源于宋代家具设计的许多细节,探讨了明式家具起源于宋代家具的许多设计,揭示了我国家具设计不断发展而产生明式家具的规律性历史。
国内符号学研究学者李幼蒸在《中国符号学与西方符号学的理论互动》一文中,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符号学和西方符号学之间的深刻关联和同源性,认为国人在进行国外符号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不要忘了对本国符号学发展的特殊性,应该结合总过实际,提倡多元论的符号学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强调中国符号学的伦理学内涵和朝向人生生存意义真理的探讨方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王铭玉、宋尧在《中国符号学研究20年》一文中,对我国符号学研究的发展历史做了一个详细的总结,概括了我国符号学相对应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符号学所可能的发展未来。
1.3.2国外现状
So‐Yeon Yoon, Hyunjoo Oh, Ji Young Cho在《Understanding Furniture Design Choices Using a 3D Virtual Showroom》一文中,结合家具设计的相关发展,探索
家具设计中能够与工业对接的相关符号特征,探索关于家具的未来符号。
Dillon J在《The role of ergonomic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tests for furniture》一文中,结合当前家具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人机工程、符号学特征,探讨家具符号与人机工程结合的有效模式,并通过我国明式家具的相关研究,总结出一些类可能的模式。
Jegatheswaran Ratnasingam, Florin Ioras, Thomas McNulty在《Fatigue Strength of Mortise and Tenon Furniture Joints Made from Oil Palm Lumber and Some Malaysian Timbers》一文中,结合家具设计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明代家具设计中的一些突出案例,对夹具设计相关的工艺符号和这些符号的加工方式以及不同的方式融合的实现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对家具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预测,提出了以符号学为引导,鼓励多种加工方式和材料共同融合,以符号形成新的设计风格的发展思路。
2.明式家具产生的背景
2.1宋代家具的发展
宋代家具是我国家具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没有宋代家具的文化积累和技术发展,就不会有明代家具的蓬勃和繁荣。
在今天人们对明代家具的研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对于明代家具中来源于唐代夹具、宋代夹具和元代家具的研究层次有了很多的深入,但是对比发展,明代家具受到宋代家具的影响要更为深刻和广泛。
相对于隋唐、五代时期,宋代更像是一个文人时代,历代皇帝重文轻武,使得文人在社会体制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将自身所追求的生活理念和艺术趣味同哲学思想相结合,并不断的延伸到生活和艺术创作之中。
两宋时期民间简单醇厚的生活观念和艺术趣味,儒加和道家思想的合流,对贵族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其行为和装饰风格之间内敛。
从宋代的诗词创作和瓷器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清逸素雅的创作品质开始从文化领域逐步延伸到了生活器具的创作中。
宋代文化艺术的发展为明代夹具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家具在整体造型上和唐代夹具追求富丽宽厚的特征发生着根本性的不同,更加追求造型简单,追求实用性。
在宋代一些绘画作品中体现的家具形象中,我们发现两宋时期,辽代的家具偏重于朴实粗厚、宋代的家具讲究精工细作,而金代的夹具则同时融合两种风格,呈现出丰富的特点。
家具诞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宋代时期人们的坐姿由席地而坐变成为高坐方式,这种高坐方式在民间逐步进行推广并得到支持和信赖,为明代夹具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是宋代建筑工艺的发展为家具的发展也创作提供了一些新的模式,大木梁架式结构使家具结构从箱体结构变为框架结构,部分折叠结构为交椅的诞生打下基础,不断完善的组件结构和卯榫连接模式,为家具设计提供了一些列新的变化形式。
其实从宋代开始,一些基本的造型已经初步形成,高靠背椅、低靠背椅、文椅、圈椅、交椅的类似造型都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的框架。
宋代夹具在整体造型上开始有了明代家具的一些特征,宋代夹具在整体造型上开始有了“束腰”的区分,虽然束腰家具在宋代不占上风,但是这些束腰夹具的造型开始为明代束腰夹具的发展做下铺垫。
在宋代一些著名的绘画作品中,例如南宋佚名《观径序分義变相图粥》的圈椅、山西侯马金代董氏墓砖砌中的两个方桌等,就明显的展现了这种束腰凹形的差异。
另外是在局部造型上,宋代夹具
的一些座面和腿部的造型已经基本成熟,例如宋代背椅上开始出现攒框装板结构,北宋时期的墓石椅开始呈现明显的三段攒成背板结构,这跟后来形成的明代家具有了一些列真正的影响。
在材料方面,宋代家具使用的材料已经相当的广泛,,但主要局限在国内出产的一些木材,包括杨木、桐木、杉木等柴木,以及乌木、檀香木和花梨木等硬木。
在目前的宋代夹具实物中,尽管没有发现硬木家具的遗存,但是根据记载和一些宋代绘画留存,宋代夹具对于硬木的使用是十分广泛的,宋代赵估《宜和宫词》和赵汝适《诸藩志》中也都提到了杉木、榆木、枣木、桐木、梓木以及檀香和花梨。
宋代夹具的设计上使用普通材料制作的家具一般不讲究装饰,而使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家具则十分重视装饰,但整体风格偏向精简,和宋代反奢侈的风气一致。
宋代家具装饰的典型特征包括牙头、牙卷、卡子花、托泥等。
他们在作用于装饰的同时,也增加了夹具本身的强度,腿足是宋代家具最重要的装饰条,在明清家具中常见的有三弯腿、花腿、云板退等。
有应用到云纹、水波纹、如意纹、几何纹、回纹等纹样,作为明式家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装饰特征线脚,在背诵时期,就已经有了基本的结构,在巨鹿出土的宋代木桌上就有类似的凹凸线。
其他的一些装饰手法如镶嵌、浮花等在宋代家具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影子。
可以说,明代家具真正的开始是宋代,而我们所认为的明代家具时期实际上是明式家具的鼎盛时期。
2.2海外贸易的发展
明代时期,海外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最为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之间,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曾经七次出海,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进行了访问,海外拓展促进了明朝和西洋诸国之间的贸易发展,明朝的丝绸、瓷器等流传海外,换回了属于海外属国的香料、珠宝等,但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和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发展。
原来属于东南亚地区的紫檀木、黄花梨木、乌木、红木等名贵木材源源不断的向中国输入,这些珍贵木材为木工艺人提供了很好的发挥空间,也为明朝家具工艺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图2.1 郑和下西洋示意图
2.3明代园林艺术的兴起
除了海外贸易和宋代家具的积淀影响之外,对明代家具增长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是明代住宅和园林建设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园林和住宅建设在明代就五代时期就已经十分发达,到了明代更是有了飞速的发展。
著名的苏州园林就修剪和成熟于明代时期,更有吴江人计成撰写《园治》一书,对苏州园林的建设进行积极的推广。
在明代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之后,明代商业经济日渐活跃,推动了城镇建筑的发展。
官宦对于奢华住宅的追求以及文人对于高雅书房的偏爱,让他们对园林和高档住宅的追求越来越普遍,按照当时史料记载,明代时期的文人雅士以及富商贵族所修建的园林,多者达到几百间、上千间,更有“廓坊回绕万间、房舍环垣数里”,以至于当时的朝廷特意下了命令,对修建房屋的面积和规格进行登记限制。
这些园林和住宅的发展,刺激了内部陈设的快速升级和进步,大面积的住宅空间形成的相应夹具配置数量十分庞大,据史料记载,明朝严嵩父子被抄家时,房内所查抄的夹具数量多大万件。
比住宅发展更为迅速的是明朝的园林建设艺术,园林处于美的追求而修建,对陈设布局的要求更高,对家具的设计和配置的要求也都更加精良,明朝园林艺术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同时也是明朝家具设计最兴盛的地方。
江南才子追求的典雅清幽、委婉含蓄之风对当时的家具设计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就园林的规模而言,当时江南地区的园林有上百处,大部分园林甚至保存至今,如著名的东园、西园、拙政园等。
这些园林处处流动着文人的身影,勾勒着他们对山水诗意的寄托,例如著名的桃花庵就是明代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的栖身之所。
另外还有大学士王锡爵的王氏园、南园、乐郊园。
还有著名文人钱牧斋的拂水山庄等。
文人和园林之间的特殊情结使园林工艺和园林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对园林和内部家具的风格形成了深远影响。
当时唐伯虎在临摹顾闳中作品时,竟然在画作中添加了20余件家具,这从一方面反映了文人对于家具的热爱,也印证了当时文人根据自身追求进行家具设计的真实社会现象。
明代时期的文人结合自身的追求对明代夹具的设计风格进行自我评价和欣赏,而明代工匠则根据文人的自身审美进行艺术创新和调整,这在明代十分的普遍,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对明代家具的设计规格和设计特征进行了综合的点评,对于木材材料、颜色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反映了当时文人参与到家具设计和创作中的实际状况。
在这种趋势的持续影响下,明代家具渐渐拥有了民代文人身上的典雅委婉气息,融合了明代艺术的特殊追求,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风貌。
2.4明代手工艺的进步
民代家具得以快速的发展和进步,最根本的重要的原因是明代手工业的进步,明代建立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其中最重要的在于对元代手工业的工奴制度的改革,民代成立之后,首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实行“轮班制”,对各色工匠进行编籍入户,每三年一个班,轮流在京城工作三个月,当时江苏苏州地区的木工做工精巧,人数众多,在实行轮班制的情况下,当地很多木工进京做工,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轮班制的工匠体制渐渐表现出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一些工匠因为自身的原因没有办法完全按照朝廷的规定进行轮班值岗,而一个地区大量工匠流入京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所以在明朝中期之后,将轮班制改为了征银制度,
规定不愿意赴京做工的工匠,可以选择向朝廷缴纳一定数量的银两也取代,这一政策瓦解了长期存在的轮班体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数量的手工匠,他们自由支配时间,依靠自己的劳动改善生活状况,为民间家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加的支撑。
按照史料记载,明代的手工业十分的发达,南京地区的手工业作坊“连廊分布”的情况。
从事手工业的作坊多达上千家,家具行业分布的相当广泛,按照史料记载,当时南京的木工行业主要分布在“木匠营”和“钞库街”一代,而当时手工业十分发达的苏州,手工业流程的情况则更为普遍,按照当时史料记载:苏州地区,人流如水,居货山积,列肆招牌,璨若云锦。
苏州地区的手工业种类繁多,丝织、刺绣、印染、琢玉等行业也都十分出名,苏州的家具工艺高超,种类复杂,进入明朝中后期之后,变得十分的普遍。
历史上将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家具统称为“苏式家具”,苏式家具风格隽永,流动着江南文人特有的清雅追求,对明代家具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符号学的发展和现状
3.1符号学的由来
“符号”渊源已久,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医学家将病人的症候视作一种符号,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关于符号的记录。
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医生、哲学家盖伦写了一本症候学的书,命名为“semioties”,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符号学。
现代人们对符号学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到语言、电码、密码、交通标示、动作等多个方面,融合了逻辑学、心理学、生物学、哲学等多个学科,对艺术、文化、心理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整体来看,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理论的学科,研究符号产生的本质、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不同的符号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以及不同的符号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近代符号学和建筑、语言和工业设计等学科结合之后,对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的变化产生了推动作用,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风格产生和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展到现在,符号学产生了很多流派,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最重要的有皮尔斯符号学和索绪尔符号学。
索绪尔符号理论是由瑞士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索绪尔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在其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对符号的功能和定义进行了定义,奠定了符号学的基础。
索绪尔的符号学中定义的符号系统包含社会和个人不同的符号系统,社会的符号系统历史久远,较为稳定,而个人符号系统和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社会活动息息相关。
索绪尔认为对于符号的研究可以区分为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历时性研究探讨符号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发展规律,而共时性研究探讨同一时空中符号的特征和规律。
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可以区分为符构关系和联想关系。
符构关系是指通过一种符号我们关联到这个符号相关的一些构造,而联想关系是指在接触一种符号之后,可以联想到其他相关性的类似的符号。
是一种横向展开。
索绪尔提出的符号学将符号拆分为两个层次的定义,也就是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和“所指”定义,能指是指一个符号本身的构成,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而“所指”指的是隐藏在符号背后的符号本身的定义,所指和能指共同构成一个符号的完成成分。
所指还包括有所指示的物体或者所隐藏的意义,三者共同构成经典的“语义三角形”。
图3.1语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