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贫血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年第5卷第22期2018Vol.5No.22
45
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
及相关贫血原因分析
杨春玲
(新疆昌吉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
【摘要】目的 研讨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总结归纳其相关贫血原因,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筛选于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期间到儿童保健门诊中进行检查的800例婴幼儿。
将本次研究调查的所有婴幼儿患病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
结果 6个月~1岁婴幼儿发病情况明显高于1~3岁婴幼儿(P <0.05);贫血情况:相比于中度贫血,轻度贫血的比例较高(P <0.05);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的发病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6个月~1岁婴幼儿发病情况较为严重,轻度贫血较多,分析主要是由于家庭因素与不同喂养方式所引起。
因此,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应及时纠正。
【关键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轻度贫血
【中图分类号】R7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022.45.0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疾病,不利于儿童体格、智力、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发育[1]。
不同特征的儿童在病症上存在着差异性,为了能够给予准确有效治疗,需正确分辨出儿童诱发病症的因素。
基于此,在现研究中,研讨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总结归纳其相关贫血原因。
现将报告呈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于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期间到儿童保健门诊中进行检查的800例婴幼儿。
其中有男性患儿489例,女性患儿311例;年龄区间6个月~3岁;年龄阶段:396例患儿处于6个月~1岁的年龄阶层,218例患儿处于1~2岁的年龄阶层,186例患儿处于2~3岁的年龄阶层。
将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显著差异性(P >0.05),可作对比研究与讨论。
所有患儿家属均已知情同意,并自愿纳入本次研究。
1.2 方法所有婴幼儿采集耳垂血,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查血常规。
观察血液的检查结果,MCHC 、MCV 、MCH 均低于正常水平,处于6个月年龄阶层的婴幼儿血红蛋白在100 g/L 以下,6个月+的婴幼儿在110 g/L 之下。
1.3 观察指标观察与分析处于不同年龄阶层的患儿贫血检出情况、不同喂养方式下患儿患病情况,并将不同患儿的贫血情况占比进行比较。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90~100 g/L ,中度贫血:60~90 g/L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0~50 g/L ;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低于30 g/L [2]。
1.4 统计学方法在SPSS 20.0统计软件中算出本次研究所有数据,(x 2
)(%)分别表示计数资料,(t )(x ±s )分别表示计量资料,(P <0.05)则表示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婴幼儿贫血检出情况
6个月~1岁婴幼儿发病情况24.75%(98/396),1-2岁婴幼儿发病情况11.93%(26/218),2~3岁婴幼儿发病情况10.75%(20/186)。
经对比,6个月~1岁婴幼儿发病情况明显高于1~3岁婴幼儿,差异较大(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因素下患病情况
人工喂养的发病情况20.00%(64/320),母乳喂养的发病情况20.83%(100/480);经对比,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的发病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2.3 患儿不同贫血程度比较轻度贫血患儿77.33%(116/150),中度贫血患儿22.67%(34/150);相比于中度贫血,轻度贫血的比例较高,差异较大(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婴幼儿出现营养学缺铁性贫血与不同喂养方式存在着紧密联系。
此外,还有资料显示,家庭经济情况与患病情况呈负相关,即家庭经济情况越差,则婴幼儿营养学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越高[3]。
分析其研究可能是由于饮食搭配不合理、家属对贫血疾病知识与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
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改善或预防婴幼儿患病情况,家属应加强注重儿童保健,在婴幼儿的成长期间给予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
总而言之,及时进行预防治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营养学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进而使婴幼儿的生存质量得以提升。
本研究表明,6个月~1岁婴幼儿发病情况明显高于1~3岁婴幼儿(P <0.05),则表明年龄越小的婴幼儿,营养补充相对较为困难,增加了患病风险;贫血情况:相比于中度贫血,轻度贫血的比例较高(P <0.05),则表明大部分婴幼儿为轻度贫血,及时给予指导治疗容易纠正;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的发病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6个月~1岁婴幼儿发病情况较为严重,轻度贫血较多,分析主要是由于家庭因素与不同喂养方式所引起。
因此,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应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1] 黄秋红.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
相关因素[J].医学信息,2014(14):108-108.
[2] 郭 萍.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世
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8):72-73.[3] 陈映雪.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
及相关贫血原因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56-56.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