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潘诺夫斯基美国艺术史中的某年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潘诺夫斯基美国艺术史中的某年
有感
读潘诺夫斯基的《美国艺术史》中,感受最为深刻的是第一章中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美国艺术的描述。
这个时期,美国正处于探索本土文化、建立国家身份的阶段,艺术的发展也被动地受到影响。
在这一章节中,潘诺夫斯基不仅透露出了这一时期艺术家们的追求与困境,还阐述了这个时期艺术的特征。
如潘诺夫斯基所言,这个时期的美国艺术是“在传统和前景之间迷茫”的。
其表现方式往往是模仿欧洲艺术风格,没有形成自主的美国艺术特色。
这种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
当时的美国经历着一系列变革,艺术家和文化推动者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创造出全新的、原创的、适应本土文化的美国艺术。
因此,大部分的美国艺术家会把欧洲艺术带回美国,通过仿效和不安定的探索来进行学习和发展。
但是,正如潘诺夫斯基在书中所说,这期间的美国艺术家们也不是没有尝试创新和自我表达。
《自画像》就是这个时代一副标志性的艺术作品。
这幅作品由贝尔加姆于1770年完成,他身穿学士服,向西方市政厅的一面墙壁投影自己的肖像。
墙上的页面和手稿,以及胸膛下方的笔,都暗示了他是一位作家和教育家。
作品既有独立审美价值,也对人物形象和美国历史
背景有深入的探索。
这种自我表达的尝试,为后来美国艺术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对这个时期美国艺术的探讨,潘诺夫斯基《美国艺术史》这本书的另一个魅力,是对美国社会、历史的深入挖掘。
通过对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和艺术家个人经历的阐述,潘诺夫斯基深刻地反映出美国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变化。
正是由于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这本书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反映美国历史和文化的完整资料。
总之,《美国艺术史》这本书让我对美国这个国家和它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美国的艺术发展历程,还帮助我更好地了解美国的文化、社会和政治环境。
这是一本不仅限于艺术而又涵盖丰富领域的探索史书,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