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科)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年)。

诊断要点:泄泻以腹痛、大便粪质清稀为主要依据。

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则如水样;或泻下完谷不化。

常先有腹胀腹痛,旋即泄泻。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8年)。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1)排便后症状缓解。

(2)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

(3)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

不适意味着感觉不舒服而非疼痛。

在病理生理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筛选可评估的患者时,疼痛和(或)不适出现的频率至少为每周2天。

(二)证候诊断
1.肝郁脾虚证:每因情志怫郁即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急躁,易怒,嗳气少食,舌边红,苔薄白,脉弦。

2.脾胃虚弱证:腹痛隐隐,胸闷不舒,餐后即泻,大便时溏时泻,夹有黏液,面色萎黄,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3.脾肾阳虚证:晨起腹痛即腹泻,完谷不化,腹部冷痛,
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不思饮食,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4. 脾虚湿盛证:大便时溏时泻,餐后即泻,夹有黏液,腹痛隐隐,绵绵不休,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神疲纳呆,四肢倦怠,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虚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脾虚证
治法:抑肝扶脾
推荐方药:痛泻药方加减。

白术、炒白芍、防风、陈皮、郁金、佛手、茯苓、太子参。

中成药:加味逍遥丸、舒肝丸等。

2.脾胃虚弱证
治法:健脾益气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桔梗、山药、砂仁(后下)薏仁、莲肉。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等。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炮附子、干姜、党参、白术、山药、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甘草。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等。

4.脾虚湿盛证
治法:健脾祛湿
推荐方药:香砂枳术丸加减。

木香、砂仁(后下)、枳壳、
白术、党参、茯苓、桔梗、山药、苡仁、莲肉。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五苓片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三)其他疗法:根据病情可选择针灸、红外线照射、药物离子导入、中药泡洗、按摩疗法、提肛运动等疗法。

(四)调摄
1.心理干预
首先告诉患者通过检查分析已排除器质性疾病,而确诊为泄泻病,科学准确说明疾病的性质和预后,是一种良性的功能性疾病,经过治疗调理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纠正患者曲解的认知,达到正确认知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分析暴露其与泄泻发病有关的心理机制,阻断心理因素与临床症状之间的恶性循环,调整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建立合理规律的生活方式,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2.饮食调摄
应建议患者对饮食种类进行认真评估,尽量避免能使自己产生胃肠不适的食物。

针对泄泻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烟酒、辛辣肥甘食物的摄入,如咖啡、浓茶等。

3.提肛
提肛运动坐、卧和站立时均可进行。

方法如下:思想集中,收腹,慢慢呼气,同时用意念有意识地向上收提肛门,当肺中的空气尽量呼出后,屏住呼吸并保持收提肛门2~3秒钟,然后全身放松,让空气自然进入肺中,静息2~3秒,再重复上述动作;同样尽量吸气时收提肛门,然后全身放松,让肺中的空气自然呼
出。

每日1~2次,每次30下或5分钟。

此锻炼方法应长期坚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