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聚晶制造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第二节 金刚石聚结过程分析
金刚石聚晶烧结过程中的基本物理化学变化 烧结体的显微结构 粘结剂用量及加入方式 烧结压力温度临界曲线 烧结工艺参数对烧结过程及聚晶质量的影响
2019/12/20
19
一、金刚石聚晶烧结过程中的
基本物理化学变化
熔融 浸润 生成过渡相
粘结剂与C原子化合,生成过渡相的碳化物,间隙相。 生成的间隙相比金属熔点高,硬度也高。同时,空间利用率 的提高,使结构更致密,也起了一定作用。 粘结剂不同成分之间发生反应
随着P↑,当ΔV>0时,K↓;ΔV=0时,对K无影响; ΔV<0,K↑。但P对K影响不很大。时间适当延长, 可使反应充分,但值得注意的是时间过长,金刚石 会发生严重石墨化。
2019/12/20
28
第三节 金刚石聚晶烧结机理
粉体烧结过程基础知识 金刚石聚晶粘结机理
2019/12/20
29
无衬底的金刚石聚晶:圆形、三角形、方形、 山墙形等
有衬底的金刚石复合片:圆形、方形、扇形、 半圆形、长条形
种类:刀具头、拉丝模、修整块等
2019/12/20
14
K I
d t
W
I
t
2019/12/20
I tT
d
Compax刀具头
d
Compax拉丝模
Compax修整块
Compax金刚石聚晶
一、粉体烧结过程基础知识
1.一般粉体烧结过程
烧结的一般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阶段A:烧结前固体颗粒为自由堆积,颗粒间有的 彼此以点接触,有的则相互分开,保留着较多的空 隙。
阶段B: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开始 产生颗粒间的键合和重排过程。这时粒子因重排而 相互靠拢,大孔隙逐渐消失,气孔的总体积迅速减 小,但颗粒之间仍以点接触为主,总表面积并没有 缩小。
第一节 金刚石聚晶概述
金刚石聚晶的概念 金刚石聚晶的特性 金刚石聚晶的品种 金刚石聚晶的用途
2019/12/20
1
一、金刚石聚晶的概念
金刚石聚晶:是泛指由许多细晶粒(0.1~100μm)金刚石在 高温高压下聚结而成的一类超硬材料产品。
天然PCD: 卡布那多:卡布那多是一种由许多细粒金刚石聚结成的块状 PCD。 巴拉斯:巴拉斯其外形似球,坚硬的外壳由辐射状金刚石所 构成。
它们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外,还具有高韧性、无方向性、 无解理面等特点。
GE公司推出Compax产品:是一种带硬质合金衬底的多晶金 刚石复合体,De Beers公司推出的Syndite产品也属于同类 型商品,中国推出的JRS产品是整体式的柱状聚晶。
2019/12/20
2
二、烧结机理
按照烧结机理分为3个类型: 烧结型、生长型和生长-烧结型。
21
二、粘结剂种类
粘结剂种类 第一类是过渡金属及其合金,如V、Nb、Ti、Zr、
Hf、Co、Cr、Mo、W、Co-Ti等。它们能够对金刚 石起到表面活化作用,促进浸润和粘结。 第二类是ⅢA、ⅣA、ⅤA族元素,如B、Al、Si、N 等。 第三类是前两类元素互相结合成的化合物,它们的 碳化物、硼化物和氮化物,如硼化钛、硼化硅、碳 化硅、碳化钨、氮化硅等。这些化合物大都是高熔 点高硬度,采用这类硬磨料作结合剂,需要较高的 温度和压力条件。
2019/12/20
22
粘结剂用量
粘结剂用量,原则是以能满足生成致密烧结 体的需要为限,即以恰好添满金刚石颗粒之 间的空隙而无剩余为好。
2019/12/20
23
加入方式
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粉末混合方式加入; 用粘结剂金属作容器或衬底,盛装金刚石粉,
金属通过烧结时的高温扩散方式混入金刚石 中; 国外还采用金刚石颗粒表面镀覆的方式加入 粘结剂,可以分布得更均匀。
2019/12/20
3
烧结型(S-型):聚晶是以金刚石细粉为原料,在有 添加剂或无添加剂和高温高压条件下,使之烧结而 成的块状聚结体,其结构与卡布那多相似,晶粒排 列无序、无方向性、无解理面。
生长型(G-型):聚晶是以石墨为原料,在触媒参与 和高温高压条件下,使之转变成多晶金刚石。因为 在合成过程中伴有成核、生长过程,故称之为生长 型。
液相烧结:某种液相参与下完成的烧结过程。Co。 1.液相要使固相颗粒充分湿润。 2.固相在液相中有相当的溶解度。 3.液相的黏度系数低,固相在液相中移动速度快。 4.要有足够的液相。
1-3是固相物质(金刚石)和液相(添加剂)相结合 的决定条件。
2019/12/20
5
金刚石(CBN粉)+添加剂(不加添加剂)HTHP 烧结
2019/12/20
24
三、烧结压力温度临界曲线
由图可见,用金刚石
粉制取烧结体,不一
16
3
定要在热力学稳定区
域内进行,可以在压
P( GPa) 12
A
力较低的亚稳区内进
行。这与单晶制造有
80
所不同。
图18-5 金刚石聚晶烧结区
2019/12/20
4
1
240源自010002000
3000
4000
T(K)
2019/12/20
36
要使它们粘合得好,在一般情况下,就要求:
两面接触得好,两面的结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使两面上的原 子对得准,相互作用成键能力要强。这就是粘合的一般原理。
显微结构:D-D键,D-M-D键,
与天然卡邦那多相似,晶粒无序排列,无方向性, 无解理面
D(CBN)无掺杂,D-D键,需要P、T高、t长 D(CBN)粘结剂,D-M-D键,相对P、T低些、t短
2019/12/20
6
聚晶显微结构图
2019/12/20
金刚石与金刚石烧结在一起
7
金刚石与金刚石由中间相连接
15
A S T
D
金刚石层 WC基体
W C
S T
Syndite金刚石复合片
2019/12/20
16
2019/12/20
17
五、金刚石聚晶的用途
切削工具 拉丝模 修整工具 石油地质钻头 麻花钻头 木材加工工具 耐磨器件 其它用途:硬度计的压头、金刚石对顶砧的压头
2019/12/20
2019/12/20
8
D+Si-Ni D+G-WC+Co D+Co-WC+Co D+Ti-Cu D+WC 晶粒之间通过粘结剂所形成的过渡物相间接
结合起来。
2019/12/20
9
2、生长型聚晶(G-型)
原料:石墨(HBN)+触媒 烧结过程伴有生长现象,与Ballas相似,杂
2019/12/20
32
3.一般粉体的烧结机理
既然烧结是基于颗粒间的接触和键合,以及在表面 张力推动下经物质的传递完成的,那么颗粒间是怎 样键合的?物质是经由什么途径传递的?这是涉及 烧结机理的两个重要问题。
⑴.颗粒的粘附作用 粘附是固体表面的普遍性质, 它起因于固体表面力。当两个表面接近到表面力场 作用范围时,即发生粘附。粘附力的大小直接取决 于物质的表面能和接触面积,故粉状物质间的粘附 作用特别显著。
粘结剂不是单一成分,则它们在烧结过程中往往发生相 互作用,生成新相,如Ni-Si 、Si-B、Ti-B等。 金刚石在烧结过程中发生变化: (1)压碎现象: (2)生长现象: (3)石墨化现象:
2019/12/20
20
烧结体的显微结构
1 3
1 3
2 2
直接键合烧结模型
过渡相烧结模型
2019/12/20
生长-烧结型(G-S):聚晶是以金刚石和石墨为原料, 在触媒的参与和超高温高压条件下,石墨(包括部 分逆转化的石墨)向金刚石转化过程之中,与原有 金刚石交互生长在一起,这种结合方式的多晶体, 称之为生长-烧结型聚晶。
2019/12/20
4
1、烧结型聚晶(s-型)
固相烧结:不加添加剂,也可少加(1-2%,不多于 5%)添加剂。金刚石自身烧结。对金刚石表面处理 要求严格。
2019/12/20
31
2.一般粉体烧结动力
由于烧结的致密化过程是依靠物质传递和迁移实现的,因此 必须存在某种化学位梯度才能推动物质的迁移。
粉体颗粒尺寸很小,比表面积大,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即使 在加压成型体中,颗粒间接触面积也很小,总表面积很大而 处于高能量状态。根据最小能量原理,它将自发地向最低能 量状态变化,并伴随系统的表面能减少。可见,烧结是一个 自发的不可逆过程,系统表面能降低是推动烧结进行的基本 动力。但是,作为烧结动力的表面张力可以通过流动、扩散 和液相或气相传递等方式推动物质的迁移。由于固体有巨大 的内聚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烧结的进行,只有当固体 质点具有明显可动性时,烧结才能以可度量的速度进行,故 温度对烧结速度有本质的影响。一般当温度接近烧结温度 (0.5~0.8Tm)时,烧结速度就明显地增加。
34
②.扩散传质:扩散是指质点(或空位)借助于浓 度梯度推动而迁移的传递。
③.溶解—沉淀:在有液相参与的烧结中,液相能 润湿和溶解固相。由于小颗粒的表面能较大,其溶 解度也就比大颗粒的大,溶解度随颗粒半径减小而 增大,故小颗粒将优先溶解,并通过液相不断向周 围扩散,使液相中该物质的浓度随之增加,当达到 较大颗粒的饱和浓度时,就会在其表面沉淀析出。 这就使粒界不断推移,大小颗粒间空隙逐渐被填充, 从而导致烧结和致密化。
P、T二者相对而言,P较高有利于晶粒细化; T较高可以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T 过高,会石墨化。
2019/12/20
27
压力对速度的影响,取决于具体的烧结反应前后的 体积效应。设K为速度常数,E为烧结反应活化能, 则有
K=Cexp(-E/RT)=Cexp[-(ΔE+PΔV)/RT]
聚晶因具有如下特点而显示它强大的生命力:
1.晶粒呈无序排列、无解理面、硬度均匀、无 方向性。
2.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及较高的强度,特别是 抗冲击性。
3.可以直接合成或加工成特定形状。
4.可以设计或预测产品的性能,赋予产品必要 的特点,从而适应它的特定用途。
2019/12/20
13
四、金刚石聚晶的品种
2019/12/20
35
金刚石聚晶粘结机理
(一)表面原子分布对应相互成键学说
1.表面间的结合原理
从表面结构和表面接触时双方原子间相互作 用的规律来研究粘合问题。显然,A与B两种 材料相互接触能粘合在一起的条件是,A面上 的原子与B面上的原子能相互作用成键。A与 B两面间的粘合就是A面上大量a原子与B面上 大量b原子之间相互作用成键的集体表现。
3线为制取烧结体的温度下限。对于所需烧结温度压力条件 最低Ti-Cu粘节剂而言,烧结温度下限大约900℃,压力约 1GPa。实际的最低温度也受金刚石和粘结剂的影响而会有 所变动。
2019/12/20
26
四、烧结工艺参数对烧结过程及 聚晶质量的影响
在P、T都较高的条件下,烧结反应比较充分; 所得烧结体密度较大,气孔率低,强度、耐 磨性较高。
2019/12/20
33
⑵.物质的传递 在烧结过程中,物质的传递 途径是多样的,相应的机理也各不相同,但 如上所述,它们都是以表面张力作为动力的。 物质传递方式简介如下。
①.流动传质:这是指在表面张力作用下 通过变形、流动引起物质迁移,有粘性流动 和塑性流动两种机理。

2019/12/20
2019/12/20
30
阶段C:开始有明显的传质过程。颗粒间由 点接触逐渐扩大为面接触,粒界面积增大, 固—气表面积相应减少,但空隙仍然是连通 的。
阶段D:随着传质的继续,粒界进一步发育 扩大,气孔则逐渐缩小和变形,最终变成孤 立的闭气孔。与此同时,颗粒粒界开始移动, 粒子长大,气孔逐渐迁移到粒界上消失,烧 结体致密度提高。
25
曲线1为石墨-金刚石热力学相平衡线;
曲线2为石墨-金刚石动力学稳定线,即金刚石在动力学上处 于稳态或亚稳态的实际界限。2线的位置可以稍有移动,这 取决于金刚石颗粒的大小、纯度、表面特性以及粘结剂性质 的影响。热力学平衡线与时间无关,而动力学稳定线则与时 间有关。保温时间越长,2线越向左移,亚稳区面积就越小; 保温时间越短,亚稳区面积越大。
质多,强度低,做聚晶并不成功,可用于制造 粗粒度高强度金刚石。
2019/12/20
10
3、生长烧结型(G-S型)
原料:金刚石(CBN)+石墨(HBN)+触媒 石墨来源:直接加入;金刚石表面石墨化;
2019/12/20
11
爆炸聚结
原料:金刚石微粉+粘结剂
2019/12/20
12
三、金刚石聚晶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