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结尾的特色(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专题训练-----结尾的特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淞沪旧事
禹风
自从落脚上海,乔新甫与乔新成两兄弟一直住在苏州河边。

那天,乔新甫趴在中式飞檐楼斜顶的南侧青瓦上,只探出额头和眼睛,看对岸十九路军噼噼啪啪跟日本兵开仗。

新成一早就去西服公司了,昨晚老板找过他们兄弟俩,问他们有无碰上十九路军的士兵。

其实战场和英租界仅隔了苏州河,河面宽百多米,枪炮声在耳,却没枪弹朝南边来。

十九路军果然严守命令,不对英租界放枪;日本海军陆战队看来也小心翼翼,不想挑衅英租界。

苏州河上既有通车设卡的桥,也有草草建造用以两岸居民互相走动的木桥。

这些陋桥从前没巡捕把守,开战后工部局捕房匆匆派了些印度人和华捕到乔家兄弟寓所附近的小木桥边拉起了简易铁丝网,放下十几只沙包,封锁了木桥。

现在,对岸的人虽能跑过桥面,却轻易进不了租界。

乔端冕乔老板关照新甫、新成,把店里存的纱布拿出来,分给裁缝师傅们裁成合适尺寸,用酒精消毒,再准备些西药房出售的药棉,同绷带、止痛药一起放到一些小布袋里。

乔老板解释:“军人在打仗,难免受伤。

你们兄弟俩住苏州河边,万一碰上十九路军伤兵,这些急救小包就送他们用。


新成一早去店里拿大家连夜做好的“伤兵袋子”。

新甫在家也没闲着,
将小铺子里买来的一堆洋铁皮水壶灌满了凉开水,准备一见十九路军士兵靠近就送上去。

想必巡捕们好商量的,不会阻止这小小的慰问。

他等阿弟,听着对岸枪炮,就爬到屋顶张望。

没想到阿弟不是一个人回家,一辆小汽车嘀嘀呜呜鸣喇叭,开到了苏州河边。

新甫忙下楼,看见老板乔端冕带一个七工师傅一起来。

对岸日本海军陆战队正在冲锋,兵士晃动刺刀,刺刀耀起光斑。

日本兵的头盔像扣在头上的瓦盆,是最显眼的移动物。

十九路军没动,全趴在掩体里打枪。

打着打着,等互相接近了,就见中国兵们从掩体里跳出来拼刺刀,两群人纠缠在一起……
还是乔端冕眼尖,他手一指:“有人上木桥了!”
四个人争先恐后往楼下跑,新甫背着那些水壶;跑到楼下从汽车里拿出特意放着的“伤兵袋子”,各人捧牢,就朝小木桥边来。

确实是十九路军的十几个兵士往桥这头走来,越来越近,还搀扶着受伤的。

他们的钢盔看来比日本兵的好些,有钢铁的色泽,但身上军装比较马虎,上身军服都已皱巴巴,布料很差,下身仅穿长及膝盖的军裤,膝盖以下打绑腿,脚上是蒙灰的布鞋。

新甫说:“看,他们斜背的是子弹带,像没有子弹了嘛;挂胸口的,那是……每人两枚手榴弹咯。


士兵越接近铁丝网,脸上越犹豫,他们当中像没当官的,都是兵士,都像老实巴交的农民,皮肤黧黑粗糙,露出黄黑牙齿。

兵士们有几个身上渗血,血滴落桥面,咧着嘴受痛。

一个华捕对十九路军的兵士们喊:“这边是租界,不能进!”
兵士们脸上露出了笑容,那种逆来顺受的笑。

一个年纪大些的喊:“我们不进来,搞点水喝喝,渴死了!”
华捕对着印度人说了几句,然后大声回:“这里属于战区之外,我们没准备水,我们没水!”
他话音未落,新甫已不管不顾跑了过去:“我有水,我有水!”他扑到铁丝网上。

巡捕们互相看看,没拦阻。

新甫挥着手,把水壶从铁丝网上方轻轻抛出去,年轻的兵士们欢呼起来:“谢谢老乡,谢谢老乡!你救命了!”乔端冕一步跨到印度巡捕们面前,他穿着好西服打着漂亮领带,看着就是个上等人。

印度巡捕挺起身,向他庄重地点点头。

乔端冕讲英语:“请允许我们给伤兵几个纱布袋。


他们把小小袋子也一一扔过铁丝网。

士兵们喝了水,打开袋子,开始给伤兵裹伤。

新成喊道:“袋里有止痛药,痛得狠了,就吃一粒。

”士兵们立成一排,向铁丝网这边的人群敬了军礼,脸上凝重起来。

他们拿起枪,又朝交火的地面跑回去。

一下子跑进炸烂的街巷,不见了。

那个华捕摇着头叹:“作孽,作孽,里头那几个小兵我看才十五六岁!”他大概家里有小囡,小囡年龄恐怕已与兵士接近,心就软了。

乔端冕谢了巡捕,才要转身,只听有人急喊一句,声调恐怖:“日本兵!日本兵过桥来了!”
印度巡捕们的眸子里不可自抑地闪烁害怕的神色,他们求救地环顾四周人群:“你们,喂,谁会说日本话?”
很多人不理他们,转身开始逃跑,像一群雀儿望见老鹰的影子,四散
而去。

乔端冕伸出手,像安抚众人:“我会讲日本话,别怕!”
新甫和新成不自觉地挪动身子,站到了老板前头,像是一对保镖。

日本兵们正犹犹豫豫走过桥面来,他们抬着两个倒下的兵士。

他们走近了,头盔下同样是农民样子黧黑的脸庞,他们的军服比中国兵的好,裤子是长的,小腿上在裤子外边打绑腿,他们的鞋也是橡胶的。

乔端冕看见日本兵腰里扎着皮带,皮带上一边挂短剑,一边是手枪匣子。

他们现在没端枪,步枪挎在肩上,对这里的人并无恶意。

日本兵一共七个,两个受了挺重的伤。

他们还很犹豫,犹豫着慢慢走近铁丝网,望着那两个印度巡捕。

他们开始讲话了,只有乔端冕能听懂。

讲话的是个低级军官:“请帮助,伤兵快要死了,我们的救护品用完了!”
乔端冕把他的原话翻译给了巡捕们。

巡捕的回答和先前一样:“这里是英租界,我们没有准备水和药品。

”日本兵们疲惫地放下他们受伤的同伴,沮丧地站在铁丝网外面。

那个低级军官凝视着苏州河黑色的水流,手朝后摸,从手枪袋子里摸出枪来。

他转身去看那两个伤兵,蹲下身子,对着伤兵喃喃说着什么。

乔端冕仔细听了一会儿,才听清他说的是会负责把尸首送回国,现在,他提醒那两个伤兵,他们需要对天皇说出他们最后的敬意。

伤兵并没听从他,一个神志模糊,另一个摇着头,嘴里喊的是“卡阿桑,卡阿桑(妈妈)”……低级军官等待了一会儿,手渐渐移动起来,
手里的枪拉开了枪栓。

“且慢,”一声日语从铁丝网这边响起……
选自《广州文艺》2022年第2期(有删改)
1.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特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潘先生在难中【注】(节选)
叶圣陶
第二天早上,几许房间里的电灯还是昏黄地亮着,但潘先生夫妇两个已经在那里谈话了。

两个孩子希望今天的上海或许比昨晚的好一点,也醒了一会了,只因父母叫他们再睡一会,所以还躺在床上,彼此呵痒为戏。

“我说你一定不要回去,”潘师母焦心地说,“这报纸上的话,知道它靠得住靠不住的。

既然千难万难地逃了出来,哪有立刻又回去的道理!”“料是我早先也料到的。

顾局长的脾气就是一点不肯马虎。

‘地方上又没有战事,学自然照常要开的。

’这句话确然是他的声口。

回去是一定要回去的。


“你要晓得,回去危险呢!”潘师母凄然地说。

“你懂得什么!”潘先生颇怀着鄙薄的意思,“回去是一定要回去的,我自有保全自己的法子。


潘先生心里也着实有点烦乱,报上局长的意思照常开学,作为校长,自己万无主张暂缓开学之理,回去当然是天经地义,但是又怎么放得下这里!看他夫人这样的依依之情,断然一走,未免太没有恩义。


何况一个女人两个孩子都是很懦弱的,一无依傍,寄住在外边,怎能断言决没有意外?他这样想时,不禁深深地发恨:恨这大帅那大帅调兵遣将,预备作战;恨教育局长主张照常开课。

火车开到让里,已是下午三点过了。

潘先生下了车,急忙赶到家,看见大门紧紧关着。

扣了十几下,王妈方才把门开了。

一见潘先生,出惊地说,“怎么,先生回来了!不用逃难了么?”潘先生含糊回答了她,奔进里面四周一看,便开了房门的锁,直闯进去上下左右打量着。

没有变更,一点没有变更,什么都同昨天一样。

便又锁上房门,回身出门,吩咐王妈道,“你照旧好好把门关上。


潘先生出门,就去访那为报纸当通信员的教育局职员,问他局长究竟有没有照常开学的意思。

那人回答道,“怎么没有?他还说有一些教员只顾逃难,不顾职务,这就是表示教育的事业不配他们干的,乘此淘汰一下也是好处。

”潘先生听了,仿佛觉得一凛;但又赞赏自己有主意,决定从上海回来到底是不错的。

一口气奔到自己的学校里,提起笔就起草送给学生家属的通告。

下一天,他从茶馆里得到确实的信息,铁路真个不通了。

他心头突然一沉,似乎觉得最亲热的一妻两儿忽地乘风飘去,飘得很远,几乎至于渺茫。

更深的忧虑正萦绕在他的心头。

他抽完了一支烟卷以后,应走的路途决定了,便赶到红十字会分会的办事处。

他缴纳会费愿做会员,又宣称自己的学校房屋还宽敞。

愿意作为妇女收容所,到万一的时候收容妇女这是慈善的举措,当然受热诚的欢迎。

更兼潘先生本来是体面的大家知道的人物。

办事处就给他
红十字的旗子,好在学校门前张起来;又给他红十字的徽章,标明他是红十字会的一员。

潘先生接旗子和徽章在手,像捧着救命的神符,心头起一种神秘的快慰。

“现在什么都安全了!但是……”想到这里,便笑向办事处的职员道,“多给我一面旗,几个徽章罢。

”他的理由是学校还有个侧门,也得张一面旗,而徽章这东西太小巧,恐怕偶尔遗失了,不如多备几个在那里。

办事员依他的话给了他。

两面红十字旗立刻在新秋的轻风中招展,可是学校的侧门上并没有旗,原来移到潘先生家的大门上去了。

一个红十字徽章早已缀上潘先生的衣襟,闪耀着慈善庄严的光,给与潘先生一种新的勇气。

其余几个呢,重重包裹,藏在潘先生贴身小衫的一个口袋里。

他想:“一个是她的,一个是阿大的,一个是阿二的。

”虽然他们远处在那渺茫难接的上海,但是仿佛给他们加保了一重险,他们也就各各增加一种新的勇气。

碧庄地方两军开火了,离让里只一百多里路。

红十字会究竟是可以得到真消息的机关,潘先生每天傍晚到姓吴的办事员家里去打听。

姓吴的告诉他没有什么,或者说前方抵住在那里,他才透了口气回家。

这一天傍晚,潘先生又到姓吴的家里。

等了好久,姓吴的才从外面走进来。

姓吴的悄悄地说,似乎防着人家偷听了去的样子,“确实的消息,正安(距碧庄八里的一个镇)今天早上失守了!”
“啊!”潘先生发狂似的喊出来。

顿了一顿,回身就走,一壁说道,“我
回去了!”“车!车!福星街教堂。


下一天清晨,潘先生的眼球上添了几缕红丝。

风吹过来,觉得身上很凉。

他急欲知道外面的情形,独个儿闪出教堂的大门。

路上同平时的早晨一样,街犬竖起了尾巴高兴地这头那头望,偶尔走过一两个睡眼惺忪的人。

他走过去。

转入又一条街,也听不见什么特别的风声。

回想昨夜的匆忙情形,不禁心里好笑。

但是再一转念,又觉得实在并无可笑,小心一点总比冒险好。

二十余天之后,战事停止了。

他知道教育局里一定要提到开学的事情了,便前去打听。

跨进招待室,看见局里的几个职员在那里裁纸磨墨,像是办喜事的样子。

一个职员喊道,“巧得很,潘先生来了!你写得一手好颜字,这个差就请你当了吧。


“这么大的字,非得潘先生写不可。

”其余几个人附和着。

“写什么东西?我完全茫然。


“我们这里正筹备欢迎杜统帅凯旋的事务。

车站的两头要搭起四个彩牌坊,让杜统帅的花车在中间通过。

现在要写的就是牌坊上的几个字。

”“我哪里配写这上边的字?”
“当仁不让。

”“一致推举。

”几个人一哄地说,笔杆便送到潘先生手里。

潘先生觉得这当儿很有点意味,接了笔便在墨盆里蘸墨汁。

凝想一下,提起笔来在蜡笺上一并排写“功高岳牧”四个大字。

第二张写的是“威镇东南”。

又写第三张,是“德隆恩溥”。

他写到“溥”字,仿佛看见许多影片,拉夫,开炮,焚烧房屋,奸淫妇人,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
在眼前一闪。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有删改)
【注】1924年10月,江苏军阀齐燮元(属直系)与浙江军阀卢永祥(属皖系)之间爆发了战争,吏称“齐卢之战”,叶圣陶先生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创作了此文。

2.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艺术特色。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民
安石榴
腊月十三晚上,刮了一天的大烟炮终于停了下来,纷纷扬扬的雪花马上弥漫了整个山谷。

在火炕上憋了一天的大列巴终于爬了起来,又黑又糙的大脸更像宣腾腾刚出炉的大面包。

楞场①攒下的老寒腿和有老伤的肩膀、后腰都被他在滚烫的火炕上反复烙得舒坦,人就轻松得只想乐呵乐呵。

他系好乌拉②往外屋走,在火炉的铁圈上烤土豆片的大列巴老婆骂他一句:“怎么没用铁锹撮,你就起来了呢?”
大列巴没回嘴,一边活动着一身起死回生的筋骨,一边说:“不管你们娘们啦,我找酒喝去!”话音未落,门咣当一声关上了。

大列巴咯吱咯吱踩着雪,琢磨去哪儿。

老哥们刘铁头家不能去了,人家全窝端,拖家带口关里过年去了。

大列巴转过那口辘轳井往西头第一家——好友大洋马家去了。

他拽开房门,满屋雾气,半天看不见人。

“他叔好口福。

”等了一会儿,大洋马的老婆大声说,这时候两个人的头都从水蒸气中露了出来。

大列巴的鼻子早认出杀猪菜的香气,此刻又眼睁睁地看着大洋马老婆从大开的锅里盛菜,藏不住满心的欢喜。

大洋马听声从里屋迎出来,两口子都乐呵呵地,正盼着能来个把人分享呢。

“哪来的血肠?”大列巴呵呵地问。

“张家窝棚今几个冒着大烟炮杀了一口猪,赶巧我去结山货账碰上了。

”大洋马拉着大列巴进里屋。

两个人很快上道,喝着滚烫的老白干,天南海北地一通神聊,大洋马老婆和儿子、丫头听得入了神儿,蒜泥儿就着血肠、白肉片子炖酸菜粉条,似乎比平日里香了数倍。

喝了多少?喝了多久?就没数儿了。

他们不太讲究这些,猫冬呢,日子就是吃饭睡觉两件事情,反正结果是睡觉,喝与不喝,喝到什么程度都无碍。

大列巴摇晃着身子走出大洋马家时,大洋马的细心老婆叮嘱大洋马:“他叔没少喝,你给他送回去吧,记住了,送到家。

两个人在寂静的夜晚里,雪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有月亮,到处都是清虚虚的光。

路反而不难走,但路上的两个人行进十分缓慢。

他们时不时停下来喁喁私语,偶尔大着嗓门拉拉扯扯,有时两个人粘在一起打趔趄,有时又像赌气似的一前一后隔上一段距离。

浓烈的酒味转眼就
被冻僵了,无法传播。

路变得漫长,却也总算站在大列巴家的门口了。

“你再跟着我。

我跟你急。

”大列巴大着舌头指着大洋马。

大洋马哈哈大笑:“可算把你整家门口了,赶紧回屋吧。

我可得回了。

”大洋马说完,突然感到奇冷,贴身衣服冰凉,他打个激灵,酒似乎也醒了,转身一路狂奔,又高又壮的个子,真的跑出个洋马的气势来。

山谷的早晨先是被拉套子的牛马撞醒,过上一会儿,嘹亮的卖豆腐声揭开了新的一天,然后,勤快的山里人进进出出,倒尿盆、抱柴禾、扫雪、喂鸡、喂猪,日日几乎如此。

今天的早晨嘈杂起来,有人跑到大洋马家问昨晚见到大列巴没有,他一宿没回家!
大洋马两口子立刻脸色煞白,起身参加了寻找大列巴的队伍。

大洋马带着人,一路模拟、描述昨晚的情形,重新走到大列巴家门前。

仔细察看已经被人踩烂了的脚印,大洋马似有所悟,带着大家从大列巴的门前朝南走下去,一直到河边。

他们终于看到越来越清晰的雪地脚印。

在河道上。

雪地脚印变成杂乱无章的一个大圆圈,最凌乱处,傍着一株河柳,大列巴浑身僵硬地坐在树下。

这个事情的结果是在德高望重的老把头宋大爷的主持下,大洋马把自家一头大黄牛、一匹蒙古马、八张熟好的貂皮都给了大列巴老婆。

大洋马家因此赔了个底朝天。

几年过去了,大列巴的儿子长大,借助着大洋马家的赔偿,家境竟然兴旺起来,倒是大洋马家元气大伤,熬日子。

转眼间,大洋马的儿子二十岁了。

大列巴的女儿刚好十八岁。

还是宋大爷先起的意,想成全他们两家做成亲事。

来个彻底圆满的解决,没想到,不同意的却是大洋马两口子。

宋大爷把大洋马两口子叫到跟前。

问:“是不是当年赔得太多了,你们有怨气?”
大洋马两口子一脸愧疚,赶紧哈下腰回道:“不是啊,大爷,人家一个顶梁柱没了,赔点东西算啥?我们是没有了,要是还有,心甘情愿都赔人家。


“那你们不明白我的意思吗?两家做成了亲事于你们是有利的呀。

”两口子互相看了看,大洋马的老婆上前一步,她说:“不瞒您,宋大爷,不过咱哪儿说哪儿了。

当年,的确是我们没把人送到屋里才出的事儿。

可是,爷们一宿未归,做老婆的竟然能踏踏实实睡一晚?这样的妈带大的姑娘,我们不娶。


(有删改)
【注】①楞场:木材采伐运输过程中,汇集、堆存和转运的场所。

②乌拉:东北地区冬天穿的用皮革制的鞋,里面垫乌拉草。

3.优秀的微型小说往往都有一个“豹尾”。

“豹尾”指文章的结尾要转出别意,宕开警策,如同豹尾雄劲潇洒。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山民》的结尾艺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锔匠
曾宪涛
锔匠还有吗?现在已见不着了,我们小时候常见,他们挑担走街串巷,口里吆喝着:“钯碗钯盆喽——”所以我们叫他们钯碗钯盆的。

那时家里碗盆打破了,舍不得扔,叫锔匠锔好再用。

小时候爱围着看钯碗钯盆,锔匠先把打破的器皿拼好扎牢,拿出金刚钻,拉胡琴一样拉动着缠在金刚钻上的弓弦,钻好孔,钉上钯钉,抹上白色灰膏,就成了。

那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就说这个。

胜利爷爷就是锔匠,他从老家来后,邻居们有活儿就交给他干了。

钯碗钯盆是不被人瞧起的,胜利爷爷也就不被瞧起。

胜利父亲下井,自认为是国家职工,也瞧不起钯碗钯盆。

胜利倒是喜欢,爷爷干活儿就爱在旁边看,还想学,父亲就训他,就揪他耳朵提溜边去。

父亲不在,爷爷才教他,爷爷农村来的,活漂亮,从不糊弄人,没钱也给锔活儿。

我们瞧不起胜利,不光是因他爷爷,还嫌他笨,流鼻涕,穿得脏破。

特别是国庆,最好欺负他,两人妈吵过架,国庆从不跟他玩,也叫大家都不跟他玩,还撵他,钯碗钯盆去吧!
我们煤矿子弟刚工作都下井,后来都陆续通过关系上了井,唯有胜利在井下直干到煤矿破产。

矿破产后各找各的门路。

国庆早就辞职下海,生意都做到了海外,回来请我们吃饭,从不叫胜利。

胜利只会挖煤,又没门路,啥活儿也找不到。

女儿倒是学习好,都说能考上重点大学。

老婆提起这就抹眼泪,数落胜利无能,没钱咋上大学。

胜利蹲地上一声不吭,忽见床底爷爷留下
的工具,拽出来,冒出一句,我钯碗钯盆。

老婆抹泪扑哧一声,你傻!胜利没理,收拾好工具,还真在院门口路边钯起碗来。

围不少人看,孩子最多,没见过,好玩。

当然没生意,胜利从小喜欢,就当玩。

城管见了,也当他玩,还看会儿。

这天来个人,车上抱下个瓷鱼缸,画面游鱼生动,非常漂亮,只是几道裂纹。

能修吗?最喜欢这鱼缸,舍不得扔。

还真来了活儿。

胜利连说,能能。

头件活儿一定要干漂亮些,他想起爷爷讲过的锔活儿秀。

过去有那独具匠心的锔匠,利用名贵紫砂壶上裂纹的走向,将钯钉锔出花枝图案来,修好后反倒比原来更具身价,后来就有人故意将紫砂壶装黄豆注水撑裂,再请高明的锔匠锔成花纹图案,锔活儿成了艺术。

胜利有了想法,便根据鱼缸的裂纹,把钯钉锔成水草的样子,配上原来的游鱼,画面竟有了立体感。

鱼缸修好,周围发出赞叹,那人问价,胜利说,随便给。

那人竟出二百元,胜利嫌多,留下一百。

回家给老婆钱,老婆不信,在场邻居做证,老婆才笑了。

以后还真有了活儿。

锔工艺品,锔敝帚自珍的老器皿,还有故意打破瓷器,带孩子来看锔活儿玩的。

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两口子又喜又忧,就在为孩子等借上学费用时,一个陌生人带件唐代青花瓷瓶找上门来。

没见你出,就找来了。

陌生人说,这是我们公司的稀世珍宝,裂纹本来有,越来越严重,听说你能修,还不影响美观。

一句稀世珍宝把胜利吓住,他不敢接招。

你慢慢来,修得好,公司会给你很高的报酬。

想到女儿要用钱,胜利接下了。

他认得这叫青花瓷,别的就不懂了。

瓶上绘的是王维那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境山水。

胜利看过松泉石上的裂纹,有了设计,钯钉锔在松针、树干和岩石边的草丛里,分别构成松枝、树干疤痕和草茎,钯钉与画面天衣无缝。

陌生人取货来了,看罢拿出张支票道,这是公司给你的报酬。

支票是十万元,胜利惊呆了,连连摆手,竟话也说不出。

对方把支票放在桌上,瓷瓶经你这一修,真是无价了,十万也不多,少了,传出去,宝贝掉价,公司名誉也受影响,你必须收下。

瓷瓶取走了,支票留在桌上。

老婆没见过支票,问发呆的胜利,这钱能取出来吗?不是骗咱的吧?这事很快传遍了全城。

这是座煤城,早年过度开采,煤矿都已破产,留下大片塌陷区。

市里决定把塌陷区建成湿地公园。

因为是古城,公园中建一个仿古水镇,设些怀旧摊点,吹糖葫芦、捏面人、磨剪子、磨菜刀等,有关部门就找到了锔匠胜利。

胜利有了固定工作和收入,游览者锔器皿,还另有提成。

都说胜利老了,转运了。

胜利说,托爷爷的福。

湿地公园全部完工剪彩的日子,市领导和各投资商都来了。

一投资商
驻足胜利摊前。

胜利抬起头,竟是国庆。

多年没见了,那年他在国外,母亲生病,是胜利连夜用平板车送到医院,还帮着照料到出院。

国庆回来,对胜利几乎是感激涕零,请是请不动,想酬谢门儿也没有。

胜利记仇。

以前是父母不愿离开老邻居,这一回国庆坚决把二老接走了,从那以后他们就再没见过。

胜利问罢国庆父母,便埋头继续做自己的事。

国庆见他不想理自己,便随来宾走了。

庆典过后,水镇展厅多了件青花瓷瓶,胜利认得是他锔的那件稀世珍宝。

馆长说,瓷瓶不值钱,是仿品,有价值的是这锔匠的工。

馆长不知锔匠就是胜利,还说,瓷瓶就是那天跟你说话的投资商捐赠的。

(选自2021第十期《小说选刊》)
4.小说结尾极具特色,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①留白的结尾方式,为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乔老板几人会不会帮助他们呢?
②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生死关头,乔端冕不顾战争立场,选择生命至上,体现他本性善良的博爱与人道主义关怀。

③深化了小说主旨。

小说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而且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入反思与对善良人性回归的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