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化地奥司明片在糖尿病足溃疡愈合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化地奥司明片在糖尿病足溃疡愈合中的应用价值
潘金强;段永亮;冯涛
【摘要】目的探讨地奥司明片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Wagner 分级,随机分配为2组,以治疗前后患足创面大小变化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地奥司明组治愈27例(75.0%),好转7例,(19.4%),无效2例(5.5%),治疗后创面大小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14例(38.9%),好转13例(33.3%); 无效9例(25.0%),治疗后创面大小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司明片能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34)002
【总页数】3页(P197-199)
【关键词】糖尿病足;地奥司明;溃疡
【作者】潘金强;段永亮;冯涛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普外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普外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普外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层组织均可受累,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中,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所占比例超过一半。

糖尿病足溃疡易发难治,促进其尽快愈合和降低截肢率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我科对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病例采用微化地奥司明片口服治疗,本研
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创面大小的变化,评价微化地奥司明片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6例。

按Wagner分级法[1],1
级38例,2级34例。

年龄55~77岁,平均(62.2±7.6)岁。

糖尿病病程11~32
个月,平均(17.34±6.7)个月;糖尿病足病程11~32 d,平均(14.3±8.1) d。

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地奥司明组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60岁者25例,>60岁者11例。

Wagner分级1级20例,2级16例。

对照组36例,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60岁者24例,<60岁者12例,Wagner分级1级
18级,2级18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Wagner分级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常规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创面清洁换药。

地奥司明组口服微化地奥司明500 mg/次,2次/d,连续10 d。

治疗后10 d对创面愈合情况进
行评估,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参照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脉管专业委员会1995 年制订的疗效标准评定[6]:(1)治愈:坏疽创面完全愈合,已形成痂皮或瘢痕者;(2)好转:坏疽局部分泌物明显减少,坏死组织脱落,肉芽新生创面显著缩小;(3)无效:坏
疽创面无明显缩小,分泌物无明显减少,坏疽局部无显著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72例患者均随访10 d,无一例未服完药而退出研究,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地奥司明组治愈27例(75%),好转7例(19.4%),无效2例(5.5%),治疗后创面
大小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愈14例(38.9%),好转13例(33.3%),无效9例(25%),治疗后创面大小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创面变化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P地奥司明组
5.8±1.42.7±1.23.5250.000对照组5.9±1.75.2±2.31.1260.254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另一关键就是重开闭塞的血管。

血管病变是DF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是除神经病变和营养障碍外导致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的主要病因[1],而且是影响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 DFU)预后的最重要因素[2]。

由于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与蛋白质的非酶糖化
状态,脂代谢紊乱、血液的高粘稠、高凝状态以及下肢循环障碍等诸多因素使病人的下肢发生血管病变,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同时微血管和微循环也有不同程度的
障碍, 下肢供血逐渐减少,易发生组织损伤。

地奥司明药理学研究显示:地奥司明
对人体的血管回输系统有全面的作用,可高选择性增强静脉张力,在不影响动脉系统的前提下地奥司明可以在较高温度下,乃至酸中毒时保持对静脉的收缩作用;可以使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正常化和增加毛细血管抗性,促进淋巴循环,降低由于局
部炎症引起的充血性水肿[4]。

地奥司明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红细胞流速,
通过减少微循环瘀滞达到改善微循环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易患感染,感染又可使DF病情加重,二者相互影响。

通常,感染并不是DFU发生的直接原因。

但是有资料表明,足部感染25%~50% DF需立即截肢治疗的直接原因[3]。

因此,DFU合并足部感染的后果往往更为严重:一旦溃疡并发了感染,继发性截肢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甚至可危及生命。

地奥司明可作用于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对许多炎症产生影响。

地奥司明还可明显降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移行,崩解释放出的炎性物质如组织胺、缓激肽、补体、白三烯、前列腺素、过多的自由基等,从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其抵抗力。

地奥司明可明显缩短直径<10 cm的溃疡愈合时间[5]。

本研究显示,地奥司明能
有效促进溃疡愈合。

【相关文献】
[1] 王玉珍,许樟荣.糖尿病足的检查与诊断分级[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4):489-492.
[2] Khammash MR, Obeidat KA. Prevalence of Ischemia in Diabetic Foot Infection[J]. World J Surg,2003,27:797-799.
[3] Rathur HM, Boulton AJM. The diabetic foot[J]. Clin Dermatol,2007,25:109-120.
[4] 易秉强,赵博. 痔的药物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11-12.
[5] Guilhou JJ, Fevrier F, Debure C, et al. Benefit of a 2-month treatment with a micronized purified flavonoidic fraction on venous ulcer healing: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versus placebo trial[J]. Int J Microcirc Clin Exp, 1997, 17(Suppl 1):21.
[6]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许樟荣,敬华译).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