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课教案《小手和小脚》含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课教案《小手和小脚》含
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手和脚,知道手和脚的作用。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让幼儿认识手和脚,知道手和脚的作用。

2.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的能力。

2.引导幼儿关注同伴,学会合作。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手和脚的图片、玩具手和脚、音乐CD。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布置成轻松、愉快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1)教师与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如《手指兄弟》、《五指歌》等。

(2)教师带领幼儿做脚部运动,如《踏步走》、《原地跑步》等。

2.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手和脚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手和脚有什么作用吗?”
3.主题活动
(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和脚的接力赛”,让幼儿体验手和脚的协同作用。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在接力赛中的感受,如:“你们觉得用手和脚一起跑接力赛好玩吗?为什么?”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和脚的绘画”,让幼儿用手指和脚趾画出各种图案。

(4)教师引导幼儿分享绘画过程中的感受,如:“你们觉得用手和脚画画是什么感觉?”
4.语言表达
(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和脚的故事分享”,让幼儿讲述自己与手和脚相关的故事。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你们觉得手和脚有什么特别之处?”
六、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本次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幼儿在活动中对手和脚的认识更加深入,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2.教学不足:
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语言表达不够流畅,需要教师更多地进行引导。

3.教学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多给幼儿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

重难点补充:
教学重点:
1.教师出示手和脚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时,可以这样提问:“谁能告诉我,这张图片上的是什么?我们的小手和小脚长得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2.在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的能力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能告诉我,当你用小手画画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你的小脚在跑步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很有力量呢?”
教学难点:
1.为了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对话:“小明,你刚才在接力赛中跑得真快,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用你的小手和小脚一起努力的吗?”
2.引导幼儿关注同伴,学会合作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小华,你和小李一起完成画画,感觉怎么样?你们是怎么合作的呢?”
教学过程补充:
1.热身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的手指和脚趾都有很多本领,我们先来做个手指游戏,让手指动起来吧!谁会玩《手指兄弟》的游戏呢?我们
一起玩吧!”
2.导入新课
教师:“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这是小手,这是小脚。

我们的小手可以做什么?小脚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小手小脚最灵活。


3.主题活动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接力赛,不过这次我们要用小手和小脚一起来完成。

准备好了吗?开始!”
在“手和脚的绘画”环节,教师:“现在,我们要用小手和小脚来画画。

小手画一圈,小脚印一下,看看我们能创造出什么有趣的画。

谁想先来试试?”
4.语言表达
教师:“我们的小手小脚都很能干,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的小手小脚都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注意事项: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反应,有的孩子可能比较内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鼓励来表达自己,我们要耐心等待,给予肯定。

2.由于小班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游戏、绘画等,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针对不同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教学中可以采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确保所有孩子都能理解和参与。

4.对于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要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避
免部分孩子被忽视。

5.在引导孩子表达感受和想法时,要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有的孩子可能不愿意说,可以鼓励他们用画画或其他方式来表达。

6.教学中要注意个体差异,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而对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要多给予关注和帮助。

7.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反应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