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精编实用教案(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精编实用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
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精编实用教案(二)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左右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2.我们要来认识“左右”。

(板书课题:左右)
二、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1.摸一摸。

(1)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在我们的身体中,除了左手和右手是一左一右外,还有什么是一左一右的?
(2)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3)对!左脚和左手是在同一边的,右手和右脚是在同一边的。

来,全班同学一起摸一摸,边摸边说,左脚――右脚……
(4)还有左耳和右耳。

(5)还有左眼和右眼。

(6)还有左肩和右肩。

……
(7)生每说一种,教师都引导全体学生用手摸一摸。

三、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摆一摆。

游戏做完了,现在我们要开始摆文具了。

同桌的同学互相合作,听清楚老师说的话。

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生摆好后,师用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生检查自己的排列。

2.数一数。

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二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

为什么橡皮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又排第四?
什么东西反了?能讲得更清楚一些吗?
(数的顺序反了,开始是从左数,后来是从右数。

)
师小结: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数,结果就可能不一样。

3.爬楼梯。

上楼梯时我们要靠哪边走?
下楼梯时我们又要靠哪边走?
请你们两位示范一下,把教室中间过道当楼梯,一个从前往后走是下楼梯,另一个从后往前走是上楼梯。

(生观察时师提醒:下楼梯的同学是靠哪边走?)
(生还是有的说左边,有的说右边。

)
师:教学楼中间有一个楼梯,同学们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体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走上楼梯,又走下楼梯。

下楼梯时,师又提醒:下楼梯时你靠哪边走?)
回到教室。

现在同学们明白下楼梯时靠哪边走吗?
为什么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
(如果不这样走,上、下楼梯的人就会相撞。

)
对!特别是要做课间操时楼梯比较拥挤,如果相撞就会发生危险。

4.练一练。

(出示课本第61页第3题图)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转弯判断。

同学们想不想去公园玩?
那我们就坐这辆大客车去吧!(师拿出玩具客车。

)
准备好,要出发了,请同学们判断客车是往左转还是往右转?
(师在“十字路口图”上演示转弯。

)
小组讨论一下,客车到底是往哪边转。

(生组内讨论交流意见。

)
师生共同小结: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汽车转弯的方向常常以司机为准。

2.小游戏:我是小司机。

同桌的同学互相配合,左边的同学说命令,右边的同学用玩具小汽车在“十字路口图”上转弯,然后交换角色。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精编实用教案(三)教学目标:
1.通过十个十个数,认识百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

2.通过百数图,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

3.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认识与掌握百的分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百的组成,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百数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2.出示____袋面包,问学生:一共有几个面包?你是怎么数的?
3.引导学生概括:____个十是____个百。

板书:____个十是____个百。

4.追问:谁知道____里面有几个十?
5.讨论:如何把100这个数放到数位表中呢?
二、展开
出示百数图: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吗?
让学生观察百数图,讨论自己的数法,并交流。

完成右边的练习,并一起朗读。

三、深入
1.在百数图上我们还可以做加减法呢。

2.用教学软件“百数图”依次演示。

3.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做这些题目?
(学生可能会说____个十加____个十等于____个十,____个十是20。

或者因为1+1=2,所以10+10=20)
4.在小组内交流:50+10=?50+20=?50+30=?50+40=?
5.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这些题目的方法,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6.小结:这些数都是整十数,我们通过自己动脑筋学会了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7.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第4题,比一比谁计算的正确率。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检查,并说说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8.完成第5题前面3栏,要求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

每一小组全对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师检查自己小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况。

9.第5题的后面2栏,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各部分的变化,然后自己再试试看怎么继续编下去。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们进行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都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