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新爱洛伊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论不平等的起源》指出“人的完善化”和私 有制是人类苦难与罪恶的根源。 政治论著《社会契约论》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否 定王权神授;社会契约指以平等为原则确立的约定关系, 它规范着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制约着国家与人民的 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后来休谟回忆说: “他好像是这样一个人, 这个人不仅被剥掉了衣 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 在这种情况下被赶出去 和猛烈的狂风暴雨进行 搏斗。”转引自[英] 罗素:《西方哲学史》, 下卷,232页。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法国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 思想家之一,也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人推崇的思想先驱。
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 之父”[英]罗素: 《西方哲学史》,下卷, 225页,北京,商务印 书馆,1982。
卢梭的创作历程 1742年为《百科全书》写稿; 1750年写第戎科学院设奖征文《论科学与艺术》,一举成 名; 1752年他的歌剧《乡村卜师》大获成功; 1755第二次应征论文《论不平等的根源》; 1758写了《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 1761年发表《新爱洛依丝》获得巨大成功; 1762年出版《社会契约论》; 1762年发表《爱弥儿》; 1764年发表9封《山中来信》; 1765至1767年撰写《忏悔录》; 1776至1778年写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第八节 《新爱洛伊斯》 本节重点:卢梭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生平传略;政治学说:《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 础》、《社会契约论》。 让-雅克·卢梭(1712-1778),他生于日内瓦,父亲 是钟表匠,从小由姑母抚养。当学徒逃走后由华伦夫人收 留。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社 会政治思想体现了启蒙运动激进民主派的倾向,其文学创 作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
研究述评: 刘阳指出,卢梭的《新爱洛伊丝》不只是一部爱情小 说,而是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符合自然道德的纯洁爱情与封 建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的描绘;对建立在诚挚、纯洁和友 爱基础上的爱情的肯定,反映了作者与贵族文明截然相反 的新的社会思想。小说以简单的书信体形式,寓思想、哲 理、情感和自然景色于一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卢梭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一、卢梭在返回自然的思想指导下,突破了古典主义 和多数启蒙作家的理性,讴歌大自然,例如《新爱洛伊 斯》; 二、卢梭的作品提倡表现人的个性,表现人的主观世 界,如《忏悔录》。这些特点都和浪漫主义思潮有相似之 处。
请你对本节进行小结。
故事情节 主要人物 朱丽:出身贵族,从小受的是正规教育,认为爱情和 纯洁无邪是可以一致的。 男主人公:圣普乐。出身平民,是一名家庭教师。圣 普乐对爱情和朱丽一样强烈和坚贞不渝。圣普乐和朱丽一 样是灵纯洁、行为高尚的“新人”。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爱美德,这是一种崭新的道德,与 违反人性的旧道德相反,它源自自然人性,自爱,自尊而 又爱他人,尊重他人。
卢梭是这样一个人,无论是谁,对 他的评价与理解无不带上浓重的个人感 情色彩。但无论持怎样的态度,人们都 不得不承认,在那个时代,卢梭是一个 “新人”,他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忏悔录》中的“忏悔意识” 这部自传体的小说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 开圣皮埃尔岛之间的50多年的生活经历。他说,我“要把 一个人的一生毫无一点虚饰地、完完全全地把本来面目指 给人们看,而这个人——就是我自己”,“我以同样的坦 率讲述我的美德和罪过„„完全按本来面目把自己表现出 来。”
自然描写 在瓦莱山上,倾斜的巨石高悬,瀑布以浓密的雾气令 人浑身湿透。东面是春天的花卉,南面是秋天的果实,北 部是冬天的冰雪,“大自然在同一时刻汇集了四季,在同 一地点汇集了各种气候,在同一块地上汇集了相反的土壤, 把平原的物产与阿尔卑斯山的物产协调一致,在任何别的 地方真是见所未见。此外,还要加上视力的幻觉,被光怪 陆离地照亮的峰峦,阳光与阴影交织的半明半暗,以及晨 夕所产生的光的千变万化”。
作者之所以要在卷首署名,“并 非想把它掠为己有,而是为了对它负 责”。
创作背景 卢梭在写作《新爱洛依丝》时,恋上了德·乌德托 夫人。卢梭出身平民,而对方是一个贵族妇女。这是一次 无望的爱情。卢梭在《忏悔录》中谈到创作这部小说时的 思想状态:“不可能达到真实的存在,使我陷入幻想之国, 既然丝毫也看不到与我的迷乱相称的现存事物,我便在理 想世界中加以培育,我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不久就按照我 的心愿,使这个理想世界充满了人物。”所谓理想世界, 是指圣普乐的爱情得到了朱丽的响应,这一点是和现实生 活不同的。
作品的情节发生在18世纪即作者生活的时代。当中世纪 的爱情悲剧再度重演,它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新爱洛依丝》(1761)被誉为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 全书共分六部分,小说情节从1732年至1745年,由163封信 组成。书名借自12世纪少女爱洛依丝和她的老师阿贝拉尔的 爱情悲剧,小说的女主人公尤丽也与她的老师圣普乐的爱情 悲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这是一部描写爱情悲剧的小 说。 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描写纯洁爱情,控诉封建门 第观念和家长专制思想对美好爱情的摧残。卢梭所有的创作 都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返回自然”的愿望。 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爱情当作人类高尚情操来 歌颂,第一次把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写进小说。
自传体小说 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 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 历的真人真实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方法和表达技巧 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 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 如,卢梭的《忏悔录》。
《爱弥尔》中的“自然教育”思想。 作者让一个名叫爱弥尔的孩子,在一个不受任何文明 污染的自然环境中顺其自然地成长,教他如何做人、做事, 如何生活、恋爱,让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本性,在一种理想 的自然状态中发展。
课堂讨论: 一、《新爱洛伊丝》 的研读(故事情节、文学 批评、思想内容、艺术特 点与卢梭对浪漫主义思潮 的影响)。
《新爱洛伊丝》发表于1761年,起初的书名为《阿尔 卑斯山麓——小城中两个情人的书简》,出版时改为《尤 丽,或新爱洛伊丝》(一般译为《新爱洛伊丝》),下面加 上了“让雅克·卢梭编集和出版”的字样。
书信体小说 用书信的形式写成的小说。即以书信形式为基本表达 途径和结构格局的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环境心理的描 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通过一封封书信的形式来实现的。 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讲解故事,塑造形象,写人 叙事都以“我”的亲身经历,亲眼见闻展开,使人感到亲 切,增加真实感。例如卢梭《新爱洛绮丝》。
本书是作者晚年处于悲惨地时的悲愤自省、呕心沥血 之作。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 断续续完成的。卢梭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把他与众 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行为举目都淋淳尽致地展现 在世人眼前,并引导我们深入那一时代去认识、思考关于 人和社会的许多奥秘和深层次问题。 他倡导个性自由与个性解放,反对宗教信条与封建道 德法规的束缚,在《忏悔录》中宣扬个人为中心、以个人 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的人生态度,把自由、平等视为人的自 然本性。因此这部自传同时也是一部个性解放的宣言书。 这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在当时即18世纪无疑有着非常 革命的意义,它启迪着人们摧毁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从 而推动历史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