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与法教学培养法治意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德与法教学培养法治意识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越发重视对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阶段,
德与法教学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初中德与法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
其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建议。
一、初中德与法教学的现状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法治意识的关键时期,合理的德与法教学对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
至关重要。
目前初中德与法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一些学校把
德与法教育课程设置在繁重的课程表中,使得学生在学习德与法知识时产生厌倦情绪,影
响了其对法治意识的培养。
二是教材陈旧单一。
很多学校使用的德与法教育教材内容陈旧,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不高。
三是师资力量不足。
一些学
校的德与法教学师资力量匮乏,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效果无法令人满意。
1. 德与法教学内容不深入
在现实教学中,德与法教学更多的是讲授一些法律常识和基本的法律规则,而对于法
律背后的道德与规范,以及法治思想的启发和培养却偏少。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德与法
课程时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对于法治意识的真正培养力度不够。
2. 德与法教学与实际结合不够
学校在教学德与法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很少将其与学生的
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由于德与法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脱节,导致学生对于法治观念
的认识不够深刻。
3. 德与法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德与法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与此相比,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低,缺乏积
极参与的机会。
这就会使得学生在德与法教学过程中缺乏深度思考的机会,从而不能真正
领会德与法的精髓。
1. 优化德与法教学课程设置
合理设置德与法教学课程,避免在繁重的课程表中堆砌,让学生在学习德与法知识时
产生厌倦情绪。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德与法知识时更容易抓住与现实
生活相结合的点。
2. 创新德与法教学教材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创新德与法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
同时增加课内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对法治意识的培养。
3.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学校应加强德与法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增强教师对法治意识培养方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参与德与法教学教材的创作,使教材更贴合学生的需求。
1.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应该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既包括课堂教学,也包括学校管理、学生自治组织开展的法治教育活动等。
2. 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和法治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的机会。
3. 积极开展法治教育专题活动,通过法治教育专题活动让学生感受法治的力量,进而增强法治意识。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要共同承担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责任,共同营造尊重和遵守法律的社会风气。
初中德与法教学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创新的教学内容,优质的师资队伍以及校家共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推动全社会的法治建设。
希望未来初中德与法教学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培养更多具有法治意识的青少年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