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窦娥冤(节选) 课时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分值:35分)
一、语言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窦娥是关汉卿____①____塑造出的光照千古的形象。
她具有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
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
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品格。
她年轻守寡,但孝顺婆婆,对婆婆全心全意。
当官吏要对蔡婆用刑时,她用自己的生命解救婆婆于危难;赴刑途中,央告公人们往后街走,怕在前街遇见婆婆,让老人伤心。
()
她对蔡婆的关心、照顾____②____,但并不是毫无条件地逆来顺受;反之,她认为不合理的事情,便要据理力争,甚至严词责备。
当蔡婆引狼入室的时候,她极力劝阻蔡婆。
窦娥自己呢,不听张驴儿的花言巧语,不受他的调戏侮辱,更不受他的威逼利诱。
一句话,她是个硬骨头,不屈服于任何恶势力。
她敢于痛骂官吏,痛骂代表____③____权力的天地鬼神。
痛快淋漓的质问,直问得“天地”也哑口无言。
她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怒火像火山一样迸裂出万丈火焰,照亮黑暗,烧毁不平。
这是窦娥性格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答:
答案:(示例)①殚精竭虑②无微不至③至高无上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4分)
答:
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具有”后缺宾语,可在“其志”后加“的性格”;二是“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主客颠倒,应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答案:她具有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
“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
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B.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
C.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这就是她的性格。
D.她的性格就是这样。
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解析:选B。
通读第一段可知,这部分文字讲的是窦娥的性格。
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这是窦娥性格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可知,第一段讲的是窦娥性格的一方面,排除C、D两项。
由文段内容可知,对婆婆极低的要求也体现了她的性格,应与上文紧密衔接,进一步排除A项。
4.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文化常识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的有楔子。
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作用。
B.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等)、科(主要指演员的动作)和剧名等构成。
C.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或滑稽的角色)、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
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解析:选D。
D项,王实甫不属于“元曲四大家”。
5.根据下面材料,给“杂剧”下定义。
不超过50个字。
(6分)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
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
通过歌唱和念白。
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
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具幽默趣味。
杂剧大多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
这四套曲子由一个演员主唱。
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
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外末、外旦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但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时日渐衰微。
答:
解析:“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
答案:杂剧是一种盛行于元朝,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
二、阅读提升(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
(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
(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
(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6.下列对选段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指无缘无故就触犯了刑法,表明了主人公对当时黑暗的司法制度的不满,也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无处伸的痛苦。
B.【滚绣球】开头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C.刽子手催促“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可是窦娥偏偏提出要绕远道而行,而且把它看得如此重要。
既表现了窦娥的善良,也激起观众和读者的兴趣。
D.【滚绣球】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在绝望中因愤恨而抗议,揭露出现实的普遍不合理现象,否定了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统治者的公正性。
解析:选B。
B项,这里是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7.下列对选段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滚绣球】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另外还使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平实、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
B.【滚绣球】窦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这为后面“天地”为窦娥冤情之大所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做了反衬。
C.剧中交代窦娥还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既写出了窦娥身世的不幸,也为后文窦天章为窦娥平冤埋下伏笔。
D.选段曲词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对于不公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特征。
解析:选D。
D项,“委婉曲折”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
8.请分析【滚绣球】这支曲子中窦娥的情感变化。
(4分)
答:
答案:窦娥先是对天地鬼神由敬畏幻想到悲愤质问,进而揭露指责,到最后否定控诉,表达了窦娥对社会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强烈不满,而最后“只落得两泪涟涟”则表现了窦娥对人生命运不由自己把握的无奈。
9.从选段来看,窦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说明。
(6分)
答:
答案:选段表现出窦娥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一是具有善良贤孝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