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推广普通话工作制度(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推广普通话工作制度
是指在小学教育领域中,推行普通话的使用,建立普通话的工作制度。

下面是一份小学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制度的建议。

一、目的和基本原则:
1. 目的:推广普通话,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基本原则:自愿参与,适度引导,循循渐进,注重实效。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
1. 定期开展普通话培训: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普通话培训班,邀请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提高。

2. 普通话日常使用:建立普通话使用的环境,规定在学校内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包括教学、办公、学生之间的交流等。

3. 设置普通话角落:在校园内设置普通话角落,用具有普通话标语的海报、展板等形式展示普通话的重要性和优势。

4. 组织普通话演讲比赛:定期组织普通话演讲比赛,提供学生展示和提升普通话口语能力的机会。

5. 制定普通话评定标准:制定普通话评定标准,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进行监控和评估,向学生提供普通话水平的反馈。

三、参与机制和激励措施:
1. 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示范引领: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自觉遵守普通话工作制度,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 家长的积极参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推广普通话工作,支持学校的普通话教育和培训活动。

3. 综合考评和奖励机制:将普通话表现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
系,将普通话能力作为绩优生评选、评优评奖等的考核指标。

四、督导和评估机制:
1. 建立普通话工作小组:学校建立普通话工作小组,负责推广普
通话工作的督导、评估和指导。

2. 定期整理普通话工作的资料和评估成果,对推广工作进行总结
和分析,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这是一份简要的小学推广普通话工作制度建议,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推广普通话需要长期坚持和广泛参与,希望能起
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小学推广普通话工作制度(2)
1、校建立“推普”工作指导小组,教导处主任分管,加强学校
“推普”工作的领导,各班配备两名教师做“推普”员,加强“推
普”工作的监督。

2、全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积极推广普通话,自
觉使用“四用语”(课堂用语、会议用语、宣传用语、校园交际用语。

)
3、每学年次对全体教师进行普通话水平等级考核,考核结果列入
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4、普通话水平测试列入学生素质考核一项内容,每学年测试一次
普通话水平不达标的,不得参加三好生评比。

5、学校每学期有计划的安排各种形式“推普”活动,在校内形成
一个以讲普通话的良好风气。

6、推广工作列入先进教研组和“文明班级”考评条件。

小学推广普通话工作制度(3)
小学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掌握普通话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在小学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制度:
1.开设普通话课程:增加普通话教学的课时和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普通话口语考试:设立普通话口语考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制定规范用语:针对学生在校园内的日常用语,制定规范用语,并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

4.普通话角色扮演:通过组织普通话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使用普通话,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5.普通话演讲比赛:定期组织普通话演讲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

6.家长参与: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使用普通话,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通过以上的制度和方法,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