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防治论文
猪丹毒病及其防治-论文
屠 宰 场 残 留 物 中 。苍 蝇 经 由 受 污 染 的
选抗菌素 :
① 青霉 素在 急性猪 丹 毒败 血性 的
治 疗 量 重 大 ,每 千 克 用 量 8 0 0 0 ~ 1 6 0 0 0
厶
口
症 状 之 后 ,于 第 一 日即 可 死 亡 ,在 临
死 前 ,病猪 的 腋下 、耳后 、腹 内侧 、 颈 部 、皮 肤 出现 大小 不 等 的 鲜 红 斑 块 ,
手 即 可 消 失 ,后 变 暗 红 ,在 发 红 的
④1 0 %特效米先 注射 ,肌 肉注射 ,
轻 者 一 次 治愈 。 ( 中药 疗 法 :地 龙 一 两 或 一 两 半 , 石 膏 一 两 ,川 穹 一 两 ,玄 参 五 钱 ,知 母 五 钱 .丹 皮 五 钱 ,上 药 水 煎 去 渣 服
皮 肤 表 面 稍 有 肿 胀 ,有 的 病 猪 在 发 病
3 、4天 发 生 腹 泻 ,此 时 ,患 畜 高 度 虚 猪 丹 毒 是 一 种 猪 丹 毒 杆 菌 所 致 的 急 性 传 染 病 .对 养 猪 业 危 害 较 大 .加 强 对 猪 丹 毒病 的 防治 T 作 意 义 重 大 。
有 扁 桃 体 和 肠 壁 淋 巴 结 就 存 在 着 毒 力 较 弱 的 猪 丹 毒 杆 菌 ,当 猪 只 抵 抗 力 减 弱 时 ,也 可 发生 此 病 。
用 量 小 ,使 用 方 便 ,对 消 除 猪 丹 毒 有 较 好 的作 用 。
猪 丹 毒 可 由许 多 途 径 传 播 . 无 论 是 直 接 或 间 接 接 触 病 原 菌 , 也 可 由 蚊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摘要】猪丹毒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的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猪丹毒病的背景和危害性,然后详细描述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防控措施,应急处理措施以及预防方法。
通过对猪丹毒病的防控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强调了防控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防治工作。
研究表明,及时的隔离和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定期接种疫苗等措施是有效防控猪丹毒病的关键。
为了维护猪群健康和生产安全,必须全面加强对猪丹毒病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猪丹毒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控措施、应急处理、预防方法、防控重要性、防治工作1. 引言1.1 介绍猪丹毒病的背景猪丹毒病,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感染或通过受感染的猪体液、排泄物等间接传播。
猪丹毒病在猪类动物中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猪的生长和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猪丹毒病的感染会导致病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比如高热、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皮肤发绀等,严重时可导致猪的死亡。
病猪的体温持续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全身衰弱和抵抗力下降。
病毒可在猪体内迅速繁殖,引起多器官损伤,最终导致死亡。
由于猪丹毒病的高传染性和致命性,一旦疫情爆发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加强对猪丹毒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全面落实卫生防疫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做好疫情的隔离和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概述猪丹毒病的危害性猪丹毒病是一种由猪丹毒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虫传播。
这种疾病的危害性非常严重,不仅会导致猪群的大面积死亡,还会对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失。
猪丹毒病病毒具有强大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一旦猪群发生疫情,往往会迅速蔓延造成严重后果。
猪丹毒病还会对居民健康造成威胁,因为人类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了猪丹毒病病毒的猪或病毒污染的环境而感染病毒。
加强对猪丹毒病的防控工作,保障猪群健康,维护国家的养猪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1. 引言1.1 猪丹毒的概述猪丹毒,又称猪链球菌病,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猪场和养殖场中常见。
猪丹毒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以导致猪的死亡。
病原体主要是链球菌,主要途径为经呼吸道或皮肤粘膜感染。
猪丹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容易在猪群中传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一旦发生疫情,对猪业造成的危害不可低估。
及时诊断猪丹毒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猪丹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及强调深入研究猪丹毒的重要性。
通过对猪丹毒的全面了解和有效控制,可以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保障猪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2. 正文2.1 猪丹毒的病因猪丹毒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产生外毒素的厌氧革兰氏阳性细菌,能够在缺氧环境下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
当猪摄入含有产气荚膜梭菌的食物或水源时,细菌便会进入其消化道内并开始繁殖,释放大量毒素。
这些毒素会破坏猪的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功能障碍,甚至引起坏死性肠炎。
毒素还会对猪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引发严重的全身病变。
除了感染,猪丹毒的发病还与环境因素和个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环境因素如饲养密度过高、饲料或水源受到污染等都会增加猪患病的风险。
而免疫状态较差的猪则更容易受到感染并发展为严重的疾病。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提高猪的免疫力是预防猪丹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控制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和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丹毒的发生率。
2.2 猪丹毒的临床表现1. 眼部症状:受感染的猪出现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眼睑水肿、角膜溃疡等症状。
2. 呼吸道症状:猪丹毒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导致猪出现喉咙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感染严重,可能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3. 消化道症状:感染猪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猪丹毒病流行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健康养殖·防控2020.17 畜牧业环境63摘 要:猪丹毒病是一种热性的传染病,而且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致死率非常高,一旦患上了猪丹毒病,甚至还会出现败血症等症状。
一旦出现该病例,会在小范围之内暴发,不仅会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会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对猪丹毒病有明确的认知,保持养殖场内的环境卫生来防止猪丹毒病的产生和扩散。
关键词:猪丹毒病;流行原因;防治对策1 前言养殖户应该重点预防和控制猪丹毒病在猪群中的发生,因为猪丹毒病不仅可以感染猪群,同时也会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暴发,尤其是夏季和秋季,一定要加大防控力度,一旦暴发就会呈地方性流行。
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对猪丹毒病有明确的认知,并且掌握猪丹毒病的防治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日常的养殖,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保障养殖人员的身体健康。
因此,本文结合实际的养殖经验和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对猪丹毒病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定的防治对策,来避免猪丹毒病的流行。
2 猪丹毒病流行的原因2.1 传染源猪丹毒病的传染源是患病的猪,或者是身体中携带丹毒杆菌的猪,如果猪已经患上了猪丹毒病,该病毒的潜伏期是1~7d,猪丹毒病暴发后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病情表现特征。
而且患病猪在病发时的明显表现是体温急剧上升,并且会出现皮肤丘疹、败血症的症状,猪丹毒病的暴发时间不确定,但是夏季和秋季是病情的高发季节,而猪又是患病概率最高的动物,猪丹毒病原体会存在于患病猪的扁桃体和腺体处,拥有极强的传染性。
2.2 传播途径猪丹毒病的易感染动物是猪,无论是什么年纪和品种的猪都会有感染猪丹毒病的可能,尤其是育肥猪的感染机率最大,而幼猪和年龄较大的猪的患病机率较小。
同时,患病猪拥有较强的传染性,患病猪会通过排出的粪便和排泄物传染周围的动物,污染身处的环境。
而且根据研究表明,吸血昆虫也可以传播猪丹毒病,并且加工厂废料、食物残渣中也被检查出含有丹毒杆菌。
猪丹毒病的防治
中国动物保健2019.101流行特点猪丹毒的发生不受生猪年龄的限制,但1月龄至1岁的生猪发病率最高,1月龄以下以及1岁以上的生猪很少出现发病的情况。
本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高发于炎热多雨季节。
病猪以及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消化道以及吸血昆虫进行传播。
2发病原因猪丹毒最主要的发病诱因是卫生条件较差,猪场处于阴暗、潮湿并且脏乱的状态,猪场内饲喂的泔水在发酵以后常常导致猪场内出现大量苍蝇,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排粪系统,冲出的粪水由于流通不畅而出现刺鼻的气味,这些是发病猪场存在的共性[1]。
另外,猪群应激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猪体自身具备一定的抵抗力,即使遭到感染,只要感染剂量有限猪体都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如果存在应激条件,即使很少量的感染也会导致该病的大面积发生。
生猪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应激主要包括转群、长途运输、天气骤变以及饲料突变等。
3临床症状3.1急性型(败血型)急性型猪丹毒病发病较急,病猪的体温突然超过42℃,处于站立不稳的状态,在行走过程中动作较为僵硬,仅仅站立几分钟后便卧倒在地;病猪拒食,出现呕吐症状;在发病初期病猪处于便秘的状态,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下痢的现象,一些病猪其粪便中存在摘要:本文就猪丹毒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提出了其有效的预防以及治疗措施,希望能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丹毒;预防;治疗4.2鉴别诊断临床上要做好本病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肺丝虫、蛔虫等的区别:①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也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病程短且突然,剖检时可见胸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临床上要注意与MPS 的鉴别诊断。
②猪肺丝虫可引起猪咳嗽,一般可在粪便中检出虫卵或幼虫。
剖检时可在支气管内发现虫体,并在膈叶的后缘形成病变和剪开时见到虫体。
③蛔虫因幼虫在肺内的移行引起咳嗽,一般在数天内可逐渐消失且无气喘症状。
5治疗与预防措施目前对该病的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3000字免费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3000字免费伴随着当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以及发展,我国的畜牧兽医业也相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3000字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畜牧兽医毕业论文3000字篇1浅谈猪丹毒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方法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多发在夏秋和霉雨季节,2月龄以上的猪最易感染,潜伏期短的为3~5d,长的大半月之久。
如不积极预防和治疗病死率很高,人也可感染本病,人感染猪丹毒杆菌所致的疾病称为“类丹毒”,多是由皮肤损伤感染引起的,感染部位肿胀、发硬、暗红、灼热、疼痛。
常伴淋巴结肿胀或发生败血症、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青霉素可治愈。
兽医及屠宰加工人员,在处理和加工操作中,须注意防护和消毒,以防传染。
1 诊断要点1)急性(败血型)有疹块,其特征是皮肤表面有出现一块块病灶,少食口渴的症状发病突然体温升高达42度以上寒战。
病猪行走时,僵直坡行。
似乎感到疼痛站立数分钟后又卧倒。
站立时四肢相互紧靠头下垂,背部隆起,食欲停止。
干呕有时呕吐现象。
病初便秘,随后下痢。
有的混有血液,病程2~3天随即死亡。
2)亚急性(疹块型)病猪出现典型猪丹毒的症状,急性型症状出现后在胸背四肢和颈部皮肤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疹快凸出于皮肤,呈现红色或紫色,中间苍白,用于指压后褪色。
当疹块出现后,体温恢复正常,病情好转,病程一周左右,若能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3)慢性型病猪常发生在老疫区或由前两种类型转化而来,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肿大,行动僵硬,呈现坡行。
出现慢性心膜炎,消瘦,贫血,喜卧倒,行走不稳,心跳快,常因心跳麻痹而突然死亡。
2 流行特点猪丹毒杆菌能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甚至在鱼类家蝇和蚊子体内有时也能分离到本菌。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夏季多发,5~9月份是流行高峰,多呈地方流行性和散发。
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
多见于架子猪。
3 预防和治疗疫苗接种目前市销售产品有猪丹毒活疫苗和猪瘟、猪肺疫三联苗两种。
浅论猪丹毒及其防治措施
浅论猪丹毒及其防治措施罗建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麻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达州635000)菌引起的一种热性、急性人畜共患病,属于寄生虫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主要侵染母猪和架子猪,发病时可使人患病。
该病在世界各地都有流行,严重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因此,在养猪生产中要重视猪丹毒的防治。
;流行病学;防治;饲养管理作者简介:罗建华(1972.5—),四川达州人,中级兽医师,大学专科,从事动物诊疗、检疫、防疫等1流行病学猪丹毒杆菌是引起猪丹毒的病原体,该病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形成长丝的倾向,其对盐腌、火熏、日光和干燥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但在2%甲醛、1%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5%碳酸中会很快死亡,且对热的抵抗力弱,70℃5min 即可被杀死。
因为该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足以杀死它,所以可经由胃进入肠道。
该病的发生不分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
该病多呈散发或暴发性流行,是人畜共患病,但易感群体是母猪和4~6月龄的架子猪,3月龄以下或超过2周岁的猪只感染几率较小[1]。
2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2.1急性型急性败血型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特征为突然暴发、急性经过和高病死率。
具体表现为:高烧不退(42~43℃)、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且有黏液;耳、背、颈皮肤潮红、发紫,出现性状和大小不一的红斑,指压时可退色。
发病后期,小猪有下痢症状,且伴有抽搐。
此类型的病死率很高,可达80%[2]。
2.2亚急性型又称“疹块型”,病症较轻,明显的表现是发病1~2d 在背部、颈部和胸侧等身体不同部位出现圆形、四边形且界限明显、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时退色。
观察发现疹块突出皮肤表面,有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
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会有便秘、口渴、呕吐、体温升高、行动迟缓等病症。
大多数呈良性经过,致死率低,但少数会恶化转化成败血症而死亡。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发脓的皮肤病,主要通过伤口感染或消化道摄入丹毒杆菌而引起。
本文将从猪丹毒的诊断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猪丹毒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改变和实验室检测来进行。
观察猪体表的皮肤病变,丹毒初期会出现结节、丘疹、脓疱等皮肤损害,病变部位常常呈现红肿、疼痛的症状,病变还会逐渐扩散。
病变区域还可能出现脓液和坏死组织。
进行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对病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来鉴定丹毒杆菌。
细菌培养可以直接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出丹毒杆菌,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出猪体内对丹毒杆菌的抗体水平,为猪丹毒的诊断提供参考。
猪丹毒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圈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清理猪床材料,避免猪圈内细菌滋生的环境。
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包括对割耳割尾等手术创口的消毒处理,避免细菌通过伤口侵入猪体内。
避免使用污染的饲料和水源,以免猪体内摄入丹毒杆菌。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丹毒杆菌对抗生素普遍敏感,但抗生素的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出现,因此需在兽医指导下进行合理使用。
进行疫苗接种。
目前市场上已有猪丹毒的疫苗,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为猪接种,提高猪体对丹毒的抵抗力。
猪丹毒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改变和实验室检测,通过观察病变和检测丹毒杆菌来判断病情。
而在防治方面,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使用污染的饲料和水源,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接种疫苗也是预防猪丹毒的有效手段。
通过综合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丹毒的发生和传播。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猪丹毒,又称猪链球菌感染症,是一种由链球菌属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它主要引起猪只的呼吸道感染,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猪丹毒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预防和治疗猪丹毒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养猪户有效应对这一疾病。
一、猪丹毒的传染途径猪丹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或感染猪只的食物、饮水传播。
感染的猪只会排放大量的细菌,当其他猪只接触到这些细菌时就会感染上猪丹毒。
猪场的环境卫生状况也是影响猪丹毒传染的重要因素,环境脏乱、空气不流通会增加猪丹毒的传播风险。
二、猪丹毒的预防措施1. 提高猪场的环境卫生水平:保持猪场的清洁整洁,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废料,减少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2. 加强猪只的免疫力:定期为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减少猪丹毒的感染风险。
3. 控制猪只的运输和交易:注意选择健康的猪只,避免引入猪丹毒病原体,减少猪丹毒的传播途径。
4. 合理使用抗生素:当发现猪只出现猪丹毒症状时,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阻断猪丹毒的传播链。
5.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猪只的饲养环境、饲料卫生,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患猪只。
三、猪丹毒的临床表现1. 早期表现:猪丹毒潜伏期较短,通常在感染后1-3天内即可出现临床症状。
患病的猪只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2. 中期表现:猪丹毒进展后,患猪会出现高烧,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逐渐加重。
3. 晚期表现:严重的猪丹毒会导致猪只出现发绀、出血、无力、厌食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四、猪丹毒的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对于猪丹毒的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选择使用青霉素、头孢、红霉素等抗生素,并根据兽医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
2. 对症治疗:在使用抗生素的还应该对症治疗,比如给予退烧药、止咳药等药物,缓解患猪的症状。
同时要保证患猪的饮食和休息,帮助其尽快康复。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猪丹毒,又称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猪类感染性疾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对养猪业的影响非常严重。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少猪群的感染率,保障猪的健康和生产,减少养猪业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猪丹毒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措施,帮助养猪户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一、疾病病因猪丹毒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传播。
受感染的猪可以通过鼻、口分泌物、尿液和粪便等途径排泄病原体,污染圈舍环境,导致猪群感染。
感染后的猪体内也会排放大量的细菌,成为猪群内传播的重要源头。
触摸受感染猪的皮肤、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也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
二、预防措施1. 环境卫生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猪丹毒的关键。
定期清理猪舍、更换饲料槽和饮水器的饲料和水源,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预防病原体在猪舍内传播。
定期消毒猪舍、工具和设备,杀灭环境内的病原体,对预防猪丹毒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2. 合理饲养管理养猪户应该根据猪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猪群内部密切接触,加大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要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营养充足,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猪群感染猪丹毒的可能。
3.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预防猪丹毒的有效措施。
养猪户可根据猪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定期进行疫苗预防,可以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猪丹毒的感染率,保障猪的健康和生产。
4. 早期诊断和隔离一旦发现猪出现咳嗽、发热、厌食、粪便异常等症状,可能是猪丹毒的早期症状,养猪户应立即将患病猪隔离,避免病原体在猪群内传播。
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确认疾病的类型和传播范围,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阻止猪丹毒的扩散。
三、治疗措施1. 药物治疗一旦发现猪群中有猪丹毒感染的病例,养猪户应立即联系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并根据兽医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生素、消炎药等药物可以有效杀灭感染的病原体,减轻猪的症状,提高猪的抵抗力,缩短疾病的病程。
猪丹毒防治措施探讨
消化道或者皮肤损伤感染 。大约3 0 — 5 0 %的健康猪群或者猪场的
( 1 )加 强 饲 养 管 理 ,注 意猪 舍卫 生 , 圈舍 定 期 消 毒 。间 时
带菌 猪 的扁桃 体 或者 其他 淋 巴组 织 中也存 在 此菌 。 加 强 市 场 、交 通 屠 宰检 疫 ,发现 病 猪应 该 立 即 隔离 治 疗 。有 条 件 本 病 一年 四季 均可 发 生 ,夏 季 炎热 多 雨 更易 流 行 ,冬 季 季 节 的地 方 按 计划 进 行 预 防接 种 ,是 预 防本 病 的最有 效 的方 法 ,仔 猪
关键 词 :猪丹 毒 ;流 行特 点 ;症 状 ;防控 措施
~ 2 周。 侵 害3 ~1 2 月 龄 的猪 只 ,全 国各地 都 可 以发 生 ,是猪 场经 常 发生 的 症死 亡 的病 例 。病程 一 般 1
一
种 疾病 ,对养 殖业 的危 害 很大 。
1 病 原
( 3 ) 慢 性 型 :主要 表 现为 心 内膜炎 或 者关 节 炎 ,病腿 坚 硬 、 疼 痛 。急 性症 状 消 失后 ,以关 节变 形 为 主 ,呈 现一 肢 或 者 两侧 跛
呈散发性流行 ,但是在北方寒冷的地区6 9 月份发病最多 ,特别 免疫 因可 能受 到 母 源抗 体 干 扰 ,应 于 断奶 后 进行 ,如 在 哺乳 期 防 是 雨后 ,其 他 的月 份零 星散 发 。 疫 ,则应 在 断奶 后 补免 ,以后 每隔6 个月 免疫 1 次。 ( 2 ) 发 现 病猪 立 即隔 离治 疗 ,青 霉素 对猪 丹 毒高 度敏 感 ,金 3 产 生的 原 因
猪 丹 毒是 由猪 丹毒 杆 菌 引起 的 ,它是 一 种 纤细 的革 兰 氏 阳性 行 或者 卧 地不 起 ,生 长缓 慢 ,体质 虚 弱 ,消 瘦 ,病 程 数 月 。 心 内 小 杆 菌 ,不 运 动 ,不 产生 芽 孢 ,没 有 荚 膜 ,对 外界 的适 应 能力 很 膜 炎表 现消 瘦 ,贫 血 ,全身 衰 落 ,呈伏 卧状 ,不愿 行走 。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摘要】猪丹毒是一种主要由猪丹毒菌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其病因主要是因为猪丹毒菌感染猪体内而引起的。
猪丹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诊断方法通常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来确定疾病的确诊。
在防治方面,主要通过提高卫生条件、合理饲养管理和使用抗生素治疗来控制猪丹毒的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疫苗接种、定期消毒和检查猪圈环境等。
猪丹毒的治疗前景取决于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全面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猪丹毒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关键词】猪丹毒、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防治措施、预防措施、治疗前景、防控重要性1. 引言1.1 猪丹毒概述猪丹毒,又称猪链球菌感染性休克综合征,是由链球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猪群中较为常见,特别是生长发育较快的生猪更容易感染这种病原体。
猪丹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黏膜等途径传播,且传染性强,易造成猪群的大面积感染。
猪丹毒的病原体在猪体内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导致猪出现严重临床症状。
病猪出现高热、厌食、呼吸急促、皮肤发绀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全身衰竭甚至死亡。
诊断猪丹毒主要通过病猪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以及细菌培养等手段来确定。
针对猪丹毒的防治,一般采取抗生素治疗、免疫调节、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加强环境卫生等都是有效的防控措施。
预防猪丹毒同样重要,疫苗接种、猪舍消毒、饲料卫生等都是预防猪丹毒的重要手段。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的传染病,正确诊断和及早治疗对于减少猪群的死亡率、提高猪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加强猪丹毒的防控工作,对于保障猪群的健康、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猪丹毒的病因猪丹毒的病因跟其病原体副皮孢子菌(C. perfringens type C)密切相关。
副皮孢子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它主要存在于环境中的土壤及动物粪便中。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猪丹毒,又称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
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治对于控制猪丹毒病情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进行探讨。
一、疾病病因猪丹毒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以及食物和水源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猪群密集养殖条件下,疫情传播更加迅速,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是预防猪丹毒的关键。
二、疾病症状猪丹毒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皮肤和黏膜呈现发红、发紫等症状。
病猪在病程中常常出现呕吐、腹泻、关节炎等临床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一旦发现猪出现以上症状,需立即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诊断方法对于疑似猪丹毒的病例,需要进行实验室的检测确认。
常见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PCR检测以及血清学检测等。
链球菌的培养和鉴定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通过对患猪的组织和分泌物进行培养,观察形态并进行鉴定,可以快速确定是否感染了链球菌。
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技术也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四、预防与控制(一)改善饲养环境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是预防猪丹毒的关键。
猪舍的通风、采光和排水要合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进行猪舍和设备的卫生消毒工作,杀灭外源性病原微生物,降低传染风险。
(二)加强疫苗接种目前,已经有猪丹毒的疫苗可以使用,定期接种猪丹毒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养猪户需要咨询兽医专家,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
(三)健康监测与隔离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和疾病病例,隔离病猪,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避免疫情扩散。
(四)合理用药一旦发现疾病病例,需立即进行防治,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和药物用于治疗。
要按照兽医指示使用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危害猪群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论文
治 的一起猪 丹 毒病例 报告 如下 。
3 剖检 变化
剖 检病猪 可见颈 下淋 巴结、 腹 股 沟 淋 巴 结 肿
胀 2~ 3倍 , 呈 暗 红 色 。肺 充 血 、 肿胀 , 肺 表 面 呈
1 发 病 情 况
。 : i i M
吉林畜牧兽医 2 0 1 3年 第2期
猪 丹 毒 的 诊 断 与 防 治
王俊 坤 ‘ . 刘 丽 家子镇 畜禽 防疫服务 中心 , 吉 林 四平 1 3 6 5 0 7 ; 2 . 长 春 万 达 兽 药 畜 禽 疾 病 检 验
窝 外 购 的 3~ 4月 龄 育 肥 猪 陆 续 发 病 , 开 始 疑 为 质 地 变 脆 ,用 刀 切 开 ,流 出 凝 固不 良的 暗 红 色 血
猪 附红细胞 体病 , 应 用 磺 胺 间 甲氧 嘧 啶 钠 注 射 液 液 。 部 分 肠 段 肠 粘 膜 出 现 卡 他 性 炎 症 或 出血 性 炎 和 黄芪 多糖注 射液分 别注 射 , 效 果 不 够 理 想 。病 症 变 化 。 胃粘 膜 充 血 或 出 血 , 胃底 腺 则 重 度 出血 。 情 不断 蔓延 , 发病猪 增加 至 2 0多 头 , 并 有 3头 死 亡 。发 病 期 间 , 断 奶 仔 猪 和 哺 乳 仔 猪 及 大 母 猪 均 4 显 微 镜 检 查 用 接 种 环 无 菌 勾 取 心 脏 血 液 、肝 、 脾 病 变 组
中心 , 吉林 长春 1 3 0 0 6 2
猪 丹 毒 是 由猪 丹 毒 杆 菌 引 起 的 一 种 急 性 、 热 达 4 1 ~4 2 ℃, 食欲减退 或废绝 , 经过一两天后 , 在 性 传 染 病 。在 上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以前 , 猪 丹 毒 在 我 颈 、背 、胸 、四 肢 和 臀 部 等 皮 肤 上 出 现 紫 红 色 疹 国各 地 养 猪 地 区 普 遍 流 行 , 给 养 猪 业 造 成 了 较 大 块 , 疹块 界 限明显 , 呈现 菱形 、 方形、 圆 形 或 不 规 的经 济 损 失 。在 九 十 年 代 中后 期 , 随着 各 地 规 模 则 形 。病 初 疹 块 充 血 ,指 压 褪 色 。 疹 块 出现 后 , 养 猪 的兴 起 , 对猪 病 的防治水 平 不断提 高 , 实 施 体 温 下 降 , 病 情 减 轻 。有 的在 几 天 后 疹 块 褪 为 灰
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控
养殖与饲料2017年第1期药体虫清(20%氰戊菊酯+10%伊维菌素+高效透皮剂)600倍稀释,高压冲洗枪小压力喷淋猪身,至完全湿透,每头猪约1kg 水。
体内与体外驱虫药联合使用,驱虫效果显著增强。
3)用药驱虫期间注意事项。
①选择安全高效驱虫药。
市面上很多驱虫药都具有一定毒性,如果选择不当、使用不当或保存不当都有可能危害到人和猪的健康与安全。
所以在对猪(尤其是怀孕母猪和仔猪)进行驱虫时最好选择安全、高效、低毒的驱虫药,避免使用有机磷类驱虫药进行驱虫,以免发生猪只中毒或造成生殖系统的损伤。
②猪只冲洗干净且待猪体表干燥后再进行体表喷雾驱虫。
喷雾时要求喷洒力度均匀、喷洒面积全面,使猪体全身各个部位均能接触到驱虫药液,尤其是下腹部等较隐蔽、易藏污纳垢的部位。
③清扫干净驱虫后,将粪便堆积发酵,产生生物热杀死幼虫及虫卵。
摘要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分为急性(败血)、亚急性(疹块)、慢性3型。
本文总结了该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诊断以及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丹毒病;综合防控;发病原因;流行特点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控唐海涛云南省景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景谷666499收稿日期:2016-09-28唐海涛,男,1974年生,兽医师。
1流行概况景谷县辖10个乡镇,136个村(居)委会,1955个村(居)民小组,东与宁洱接壤,南及东南以小黑江、威远江为界,与宁洱、普洱一水相连,西沿澜沧江与澜沧县及临沧市的双江、临沧两县隔江相望,北和镇沅县毗邻。
地形以山区、半山区为主,属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雨水多,又因信息闭塞,广大养殖户文化素质低,科学饲养水平低,管理粗放,平时不肯接受防疫,猪丹毒病零星发病死亡时有发生,对景谷县养猪业和广大农民增收危害很大。
2猪丹毒病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猪对本病易感,特别是架子猪(3~6月龄)多发,其它畜禽也有发生病例报告。
猪丹毒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论文】
猪丹毒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国家养殖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病症,其中猪丹毒病混合感染问题是较为常见病症之一。
基于此,本文针对猪丹毒病混合感染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借助具体病例、临床检查、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等内容,具体分析综合诊疗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猪丹毒病; 混合感染; 综合诊疗; 防控方案;引言目前,猪发病多以体温升高至41℃以上,皮肤发红,皮肤出现方形、圆形、疹块,呼吸急促,两耳蓝色,拐脚等临床症状为特征,经临床诊断,多为猪丹毒与猪蓝耳、附红细胞体,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给养猪户带来损失。
现就猪丹毒混合感染的综合诊治报道如下。
1、流行病学猪丹毒病主要感染架子猪,呈现地方区域性流行,母猪不易感染,主要通过病猪传染,主要由虫子、蝇虱蜱进行传播。
从不同病例上看,不同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根据笔者临床掌握的情况看,这种病症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就会大范围传播。
以猪附红细胞体与猪丹毒混合感染为例,某养猪场一共饲养了669头生猪、394头育肥猪、212头仔猪,在养殖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消毒、免疫处理之外,采用自配全价料的方式进行喂养。
场内饲养员于2017年9月12日发现部分仔猪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四肢关节发炎肿胀,较为严重的还出现了跛行等症状。
饲养员在第一时间,针对发病猪使用了青霉素、土霉素、病毒灵等药物,但效果不明显;9月13日早晨部分发病猪死亡,患病猪增加,据统计,一共3只仔猪死亡;9月15日中午,死亡数量提高,其中包括18头仔猪、6头育肥猪;隔天,饲养场主将3头死猪、6头病猪送到有关部门进行会诊。
经过诊断分析,最终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与猪丹毒混合感染,通过四环素、血虫净、磺胺甲氧嘧啶、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对饲养环境、饮食进行调整改善。
5d后,猪群不再出现死猪,继续用药,3d后,猪群基本恢复健康。
211055801_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治措施
592023.3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治措施任艳娥1,李亚茹2(1.朝阳县畜产品安全监察所,辽宁 朝阳 122629;2.朝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朝阳 122629)猪丹毒病是常见的热性传染病,也称为“打火印”,发病迅速,2~4天病猪便会出现死亡情况,其传播途径为内源性感染、消化道感染、吸血昆虫吸血与皮肤接触。
若不及时控制该病,威胁生猪健康生长发育,会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实际收入。
本文探讨猪丹毒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与具体防治措施,以控制猪丹毒病的传播与蔓延。
1 病原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生存能力强,在病料组织中存活时间长。
镜下观察大小为0.6~2.6微米×0.1~0.5微米,形状为细长、两端钝圆,慢性病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与陈旧肉汤培养物中分离的菌为长丝状。
此菌表面无荚膜,不运动,恶劣环境下无法形成芽孢。
猪丹毒毒可以感染猪、禽类动物、反刍动物与人类。
其抗原结构相对复杂,目前已确认的血清型为25个,A、B、N型为我国常见血清型,A型多从败血症病猪体中分离出来,B型从关节炎和疹块型的病料中分离出来,B型与N型多从健康猪的扁桃体中分离出来。
干燥、腐败与日光照射对猪丹毒杆菌不会产生影响,能够在普通地下水存活5天以上,在污水中能够存活15天以上,因此,饲喂泔水的生猪易感染该病。
对病猪尸体深埋后,半年内仍可检测并分离活菌。
2 流行特征猪丹毒病通常在炎热季节发病,但存在地域差异,八成以上的猪丹毒病例在炎热的季节发病,由此看出,猪丹毒病的暴发与热应激有直接联系。
此病毒主要感染中大猪。
据调查显示,中大猪易感染此病,原因为中大猪膘肥体壮,散热能力较差,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
猪在热应激的刺激下,机体免疫力下降,抑制猪的免疫机制运行。
近些年,猪丹毒流行病例出现继发感染的情况,造成病情加重。
此病的传染源为带病猪、病猪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等均可使健康猪发病。
在适宜的酸碱环境、温度与湿度环境下,致病菌存活时间较长,可达14个月。
抚顺地区猪丹毒病的流行与防治分析
抚顺地区猪丹毒病的流行与防治分析抚顺地区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类传染病,其特点是起病急剧,病程短暂,病死率极高。
本文将对抚顺地区猪丹毒病的流行与防治进行分析。
猪丹毒病在抚顺地区具有一定的流行特点。
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猪场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卫生条件差,病毒易在猪群中传播。
由于抚顺地区冬季气温较低,猪舍通风不良,猪群易受到冷风的侵袭,从而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机会。
抚顺地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相对较低,疫苗接种、卫生消毒等防控措施不够全面,也导致了猪丹毒病的流行。
针对猪丹毒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预防、检疫、疫苗接种等。
加强对猪丹毒病的预防工作。
猪场应落实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饲养环境的改善,保持猪舍的通风、消毒和清洁干燥。
加强猪只的免疫力提高,提前做好猪丹毒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加强猪丹毒病的检疫工作。
对于引进的猪只,应进行规范的入场检疫,排除带病和潜伏病猪。
在猪场内部要加强病死猪的尸检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死猪,防止病菌的扩散传播。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猪丹毒病疫苗是防控这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猪场应根据疫情的变化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
为了确保疫苗的有效性,猪场要做好疫苗保存和运输工作,避免疫苗的变质和失效。
抚顺地区猪丹毒病的流行与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猪场要加强卫生管理,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加强猪只的免疫力提高。
要加强检疫工作,排除带病和潜伏病猪的进入。
注重疫苗接种工作,并加强疫苗的保存和运输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控制猪丹毒病的流行,保障抚顺地区猪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猪丹毒防治
【摘要】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
猪丹毒杆菌又称丹毒丝菌,为细长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感染猪丹毒的病猪耳朵、颈、头皮肤有瘀血、出血,背部皮肤有长方形、方性红斑。
【关键词】猪丹毒;诊断;治疗;预防
1.流行病学
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不同年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个月以上的生长猪发病率最高,个月以下和年以上的猪很少发病,病猪、临床康复猪及健康带菌猪都是传染源,病源体随粪、尿、唾液和鼻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土壤、饲料、饮水等,可经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而感染其他动物或人,带菌猪在抵抗力降低时,细菌也可侵入血液,引起自体内源性传染而发病。
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
猪丹毒经常在一定的地方发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2.诱发猪丹毒的原因
2.1疏于防范
猪丹毒属二类传染病,属非国家强制防疫的重大动物疫病,一般农户不注射本病疫苗,猪群处于易感状态,疏于防范是诱发猪丹毒的原因之一。
2.2养殖密度
随着养殖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户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饲养密度,导致病原体传播机会大大增加,提高了暴发本病的可能。
2.3多种因素导致猪病难防
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免疫抑制等都是近几年猪病难防的重要原因,猪丹毒的散发和季节性暴发可能与多种原因如猪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 型、霉菌毒素等引起猪群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
3.临床症状
本病可分为急性型(败血型)、亚急性型(疹块型)。
其中急性型常见,体温可升高至41℃以上,精神不振,鼻镜干燥,结膜充血,减食或停食,口渴,大便干燥,突然死亡;在耳根、前胸、背部、腹部、大腿上均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界限明显、扁平肿胀的红色疹块,指压退色。
疹块型病较轻,常呈良性经过,1-2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
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1厘米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
伴随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
病程约1到2周,偶见症状恶化或转为败血型。
4.病理变化
4.1急性败血型
皮肤出现丹毒性红斑,各天然孔黏膜瘀血,鼻、唇、耳及腿内
侧等处皮肤和可视黏膜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全身淋巴结发红肿大,切面多汁,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肝充血;心内膜小点状出血;肺充血,水肿;脾脏充血显著肿大,呈樱红色,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质地柔软,切面隆起,特别在脾头和脾尾的切面,脾白髓和小梁结构模糊,用刀背可刮下多量脾髓,变换切面角度,在明暗交替的瞬间,可发现比原有脾切面颜色的暗红色或紫红色,边缘较整齐的小圆圈,其中心脾白髓,称为“白髓周围红晕”。
消化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胃底及幽门部尤其重要,黏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及空肠前部发生出血性炎症。
眼观可见肾肿大、柔软,在表面和切面常见针尖大或粟粒大的出血点,整个肾呈弥漫性暗红色,俗称“大红肾”。
4.2慢性型
皮肤坏死:躯体背部或四肢中的某一末梢部分皮肤发生干性坏死疽而全部脱落。
疣性心内膜炎:主要发生于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在心瓣膜有大量灰白色的血栓性增生物,表面高低不平,基底部因有肉芽组织增生,使之牢固地附着于瓣膜上而不易脱落。
关节炎:经常与心内膜炎同时出现,主要侵害四肢关节,关节肿胀,关节囊内蓄有多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滑膜充血、水肿,关节软骨面有小糜烂。
5.诊断鉴别
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及剖检变化,一般能作出初步诊断。
必要时进行细菌学检查,动物接种和血清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对
急性型病猪,在生前可取耳血,对亚急性型切开疹块部的皮肤取血液或渗出液,对慢性型可抽取关节炎液,对病猪尸体可采取血液、内脏或心脏瓣膜疣状增生物制成涂片,用革兰氏法或瑞特氏染色法染色检。
如涂片中见到革兰氏阳性的纤细小杆菌,多数散在血细胞之间,也有成堆的并有许多细菌被吞噬在白细胞内,或者见有长丝状的杆菌(心瓣膜增生组织涂片)时,现结合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即可诊断为猪丹毒。
必要时也可做培养检查。
动物接种:在病料含菌量少或污染时,作细菌诊断有困难,就接种小动物。
即将病料腹腔或皮下接种于鸽或小鼠,如为猪丹毒时,则鸽或小鼠一般在3~5天死亡。
从死亡动物采取心血、脾、肝、肾等病料涂片,染色,镜检或作培养,以便确诊。
血清学检查:有免疫荧光试。
6.治疗措施
6.1西医诊治
6.1.1肌肉注射
氨苄青霉素(1g×2支),氨基比林(10ml×1支),地塞米松(5 mg×3支),混合肌注,每天一次,连用3天。
如果治疗比较及时,按此方法可在注射后8小时左右降低体温,在1天内将有明显恢复迹象。
以上均按50kg体重计算给药量。
6.1.2静脉滴注
对氨苄青霉素不敏感的急性发病病例改用0.9%生理盐水500ml+乳糖红霉素(0.5g×5支)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用3 天。
另肌
肉注射氨基比林(10ml×1支)帮助退热。
6.2中医诊治
(1)寒水石5g,连翘10g,葛根15g,桔梗10g,升麻15g,白芍10g,雄黄50g,二花5g。
共研细末,混入饲料内一次喂给,如不吃食则用温水调灌,每日喂两剂,连服2天。
(2)黄连10g,黄芩15g,大黄30g,栀子25,连翘25g,银花30g黄柏20g,牛蒡子40g,丹皮25g,胆草25g,淡豆豉20g,大青叶50g野菊花20g,甘草10g。
煎水分两次服,连服二剂。
7.预防措施
免疫预防。
定期用猪丹毒弱毒菌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冻干疫苗免疫接种,仔猪在60~75日龄时皮下或肌肉注射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疫苗5ml,3周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半年。
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
用猪丹毒弱毒菌苗,每头猪注射1ml,免疫期为9个月。
也可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疫苗,大小猪一律1ml,免疫期9个月。
紧急预防。
发生猪丹毒后,应立即对全群猪测温,病猪隔离治疗,死猪深埋或烧毁。
与病猪同群的未发病猪,用青霉素进行药物预防,待疫情扑灭和停药后,进行1次大消毒,并注射菌苗,巩固防疫效果。
对慢性病猪及早淘汰,以减少经济损失,防止带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