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2套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
[测试范围:第五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清(23分)
1.根据拼音写词语。
(7分)
jīng yíng ( )美丽的地球上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广阔浩瀚的海洋,还有珍贵的kuàng chǎn( )zīyuán( ),这都是地球母亲给人类的ēn cì( )。
可是如今,它们都在一点点kūjié( ),这都是人类不加节制地làn yòng( )造成的。
长此以往,必将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wēi xié( )。
2.【中考·重庆B卷】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驯良潮汛文质彬彬眼花瞭乱
B.贻误忠贞沁人心脾鬼鬼祟祟
C.粗拙竣工通霄达旦辗转反侧
D.褒奖揉躏张惶失措千钧一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月光映在波光粼粼
....的水面上,像洒下了一片金色的轻纱。
B.妈妈见我不按她说的来,就三番五次
....地劝我,让我去上辅导班。
C.他这个人一向淡泊名利,做事原则就是徒劳无功
....。
D.他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
....一辈子了。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C.应该关注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5.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4分)
①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大力推进,令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应用到体育
产业中。
②花样翻新的运动软件,为健身者量身订制健身计划。
③这些软件
通过视频等方式传承健身技能,为人们健身提供了便利。
(1)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考察表明,塔里木地区有非常长的聚水期。
②早在30万年前,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还是连在一起的大海,后来这
里的地壳逐渐抬升。
③这一时期一直持续了数万年,使得塔里木地区积聚了大量地下水。
④但还是个湿润地带,降水比较丰富,草原、沼泽密布。
⑤为什么塔里木盆地地下会形成巨大的地下水库呢?
A.①③②④⑤B.⑤①②④③
C.⑤②①④③D.①⑤②④③
二、素养清(13分)
7.《回乡偶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作者回到______________时遇到乡里小儿却被当成访客的场景。
(3分) 8.【中考·邵阳】综合实践。
(10分)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
材料二:
(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
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
小明劝说父亲不要放
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
”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
(50字以内,语言得体)(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清(3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19分)
目光里的松阳
彭程
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
”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
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②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缭绕的云雾是山中的常客;溪水澄碧清亮,茶园舒缓开阔,桂花浓香飘逸。
行走于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
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画中,保留了一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
这些山水环绕、林木蓊郁的村落,依据地形的不同,或倚靠青山,或襟带绿水,或俯瞰幽谷,散布在县境各处。
③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澈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
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
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
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④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意蕴。
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在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
古村落中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价值,滋润着一代代人的灵魂。
⑤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
今天,这里的人们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
⑥西屏街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千米,青石板的街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几十家二层木结构店铺。
通过设施改建,西屏街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堪称街区“活态传承”的样本。
位于半山腰处的平田村,在古村落改造中强调“原真性保护”,二十八幢老屋被改建成不同档次的民宿,以品位不俗、知名度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⑦但是,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
这样的古村落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者住户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游项目。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
相形之下,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9.阅读第③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分)
10.第④段中,“丰厚的意蕴”包括哪些具体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6分)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通过“目光里的松阳”,表达了怎样的观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直击中考阅读题。
【中考·枣庄】(15分)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
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
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
..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
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
如北方的梨树,在-30℃~-20℃
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在冬天能耐-30℃的严寒,在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
...“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
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
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
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
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
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
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
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
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
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
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
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
..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
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有删改)
13.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⑦段中加点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
C.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四、写作清(50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必须遏制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请以“环保,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
一、基础清
1. 晶莹矿产资源恩赐枯竭滥用威胁
2. B点拨:A项中“瞭”应为“缭”;C项中“霄”应为“宵”;D项中“揉”应为“蹂”。
3. C点拨:“徒劳无功”的意思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不符合句子的语境。
4. C点拨: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应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5. (1)①去掉“随着”或“令”。
(2)③把“传承”改为“传授”或“教授”。
点拨:第①句的语病为成分残缺(缺主语),去掉“随着”或“令”都可以。
第
③句的语病为动宾(传承……技能)搭配不当。
6. B点拨: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历史溯源—解答问题”的逻辑进行排序。
二、素养清
7.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家乡
8. (1)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坚持相关理念和基本国策,走文明发展道路,保护环
境,建设美丽中国。
(2)构图要素:此标志由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字母构成。
寓意示
例: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
(3)示例:爸爸,我不赞成放烟花。
表达孝道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在生活和
身体方面多关心爷爷。
放烟花既污染环境,又影响邻居生活。
三、阅读清
(一)9. G·4·1①溪流、古树【条】(2分)②街巷【条】(2分)
10. H·4·1①雕刻、彩绘等内容的教化作用【深】。
(1分)②匾额、楹联语句的
熏陶作用【深】。
(1分)③先人文魂的引领作用【深】。
(1分)
11. Y·4·2①主语部分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意丰富【形】。
(3分)
②把“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喻为“无形巨网”【形】,使
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容】。
(3分)
12. T·4·1①古村落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文化价值,要注意保护,不能一拆了
之【虚】。
(2分)②古村落保护要注重人文关怀,考虑人居环境【虚】。
(2分)
③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浓郁的人文气息,在现代社会弥足珍
贵【虚】。
(2分)
(二)13. G·4·1①使用“沉睡”——休眠的方法来对付冬寒(答“进入休眠状态,
减少物质和能量消耗”或“蓄积物质和能量,减少消耗”也可)【条】;(1分)②形成“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条】;(1分)③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条】。
(1分)
14. F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3分)用北方的梨树和松树的针叶这两个例子,
准确、鲜明地说明了“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这一特点。
(2分)
15. H·4·1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深】。
(4分)
16. D(3分)
四、写作清
17. 思路点拨:关于环保,首先我们要了解环境恶化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然后
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如何去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最后可以呼吁大家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写作时,注意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不能凭空想象,还要注意内容要具体、清楚。
例文:
环保,从我做起
最近,我经常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我国的空气质量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变得越来越糟糕的新闻,如果任凭环境继续恶化下去的话,地球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
如果你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一定会担心我们未来的生存,那么,如何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呢?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不起眼的影响环境的小事,但它们却会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例如:人离开了却忘了关灯。
有少部分人认为,一度电才几角钱,不必在乎这点浪费。
如果你持有这种观点,那你就错了。
表面上看一度电很少,但如果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浪费一度电,那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发这些电也会向大自然排放大量有害的气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了保护我们
的家园,让它不再受伤害,我为全家人拟定了《低碳环保公约》,来约束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行为。
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有了《低碳环保公约》后,我开始严格执行起来。
记得有一次,妈妈正在淘米做饭,准备把淘米水倒掉,我看到后急忙上去劝阻道:“妈妈,淘米水还可以再利用呢!不能浪费水啊!保护环境也要节约水资源,因为水资源是有限的!”妈妈听完后把淘米水倒进了另一个盆里,用这水来清洗其他东西,还直夸我是个“环保小卫士”呢!
在一个夏天的傍晚,天气变得十分炎热,全家人热得汗流浃背,爸爸赶忙把空调打开,好让大家凉快凉快,我看见爸爸把空调温度设定在24摄氏度,就上前提醒道:“爸爸,你把温度调到26摄氏度,也一样会凉快的,温度设定得越低,空调就越耗电,我们要有低碳环保的意识。
”爸爸听了,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这孩子,懂的还蛮多啊!我今天也多多向你学习,以身作则,共同维护好我们的《低碳环保公约》!”我听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虽然我所做的只是保护环境的一些小事,可我相信,只要人人都努力行动起来,保护好自然环境,我们的地球就会永远充满生机,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点评:本文小作者先从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现状写起,概括了我们可以做到的一些小事,又通过自己家人具体做到的一些小事来举例说明如何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写作思路清晰,事例具体,内容充实,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二)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就在前面向你招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
(2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口琴.(qín)和.面(huó)抽噎.(yē)锲.而不舍(qi
è)
B.狡黠.(xiá)胆怯.(qiè)嘈.杂(cáo)张灯结.彩(ji
é)
C.荒谬.(miù)狂澜.(luán)蓦.然(mò)叱咤.风云(zh
à)
D.庇.护(bì)弥.漫(mí)贮.蓄(zhù)焉.知非福(y
ā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换然一新变本加厉黄粱一梦鼠目寸光
B.目瞪口呆汗流夹背鬼计多端半途而废
C.舍本逐末山青水秀至理名言一毛不拔
D.如火如荼再接再厉走投无路手疾眼快
3.下列对“喜不自胜”中的“胜”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优美的。
B.优美的地方或境界。
C.能担任,能承受。
D.尽
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谈起当地的风土人情,小张说得夸夸其谈,让大家收获不少。
B.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C.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一个个从外面鱼贯而入,迅速回到自己的座
位上。
D.这篇课文形象生动,令人百读不厌。
5.按要求补充下面的诗句、名言警句。
(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2)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5)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______________ 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和“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那高洁的品格;“春风又绿江南岸,_ 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怀乡之情。
“柳”在我国古诗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
《诗经·采薇》中有:“昔我往矣,__________。
”韩翃说:“____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
(6)时光的飞逝常常令人感到无可奈何,读到朱自清的《匆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禁让人想起《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下面的句子中有三个病句,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6分)
(1)弈秋是下棋的全国高手。
(2)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3)《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4)小刚虚心接受同学们。
二、回忆课文,完成练习。
(10分)
7.先用简体字抄写下面的成语,再写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3分)
【注释】①实事:客观事物。
②求:研究。
③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根据下面的“阅读链接”写一段话,先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再举出一个事例简要说明自己的观点。
(4分)
【阅读链接】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
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填空。
(10分)
五月初五端午节
※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
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世界各地的特色“端午”
10.端午节已有________多年历史。
它的由来,最受认同的是纪念__
______说。
11.在晋代,________被定为端午节食品,在________代开始出现蜜
饯粽。
在端午,英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来西亚的裹粽比赛、韩国的________端午祭都很有特色。
12.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
我们是从_
_______年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放假的。
13.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另外三个是春节、______
__节、中秋节。
我知道春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
四、阅读,完成练习。
(24分)
(一)为人民服务(节选)(10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
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4.理解文中加点字的字义。
(3分)
(1)固:________ (2)或:________ (3)于:________ 15.把选段中的最后一句话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6.用“”标出选段中引用的一句话。
(1分)
17.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分)
18.新时代中,像张思德同志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层出不穷,如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分)
(二)黄河大合唱(14分)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啊!这就是《黄河大合唱》!
那是1941年吧,我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
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这是由几个根据地来会演的宣传队组成的。
他们从台上直排到台下,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风前,
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穿过“刀山火海”走来的。
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乐队,也够奇特的:有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在林荫下排成了长阵。
从伸出来的丫杈上,吊下来一盏马灯,照着乐谱架和指挥台。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在森林的深处,一个声音深情地发问了。
这声音,把我带到了黄河畔,那里有枣花的淡淡清香,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
指挥,缓缓地举起了指挥棒,几千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鼓手,捏紧了鼓槌(chuí);号兵,举起了系着红绸的马号;几千双眼睛凝聚在那个小小的棒头上。
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zhá)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
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
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下滚滚的波浪。
直到乐声停止了,耳边还响着浪拍石崖的澎湃声。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
嗬,好一支精悍的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
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
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
这是一支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的部队。
林中的合唱在继续着:“风在吼,马在叫……”歌声好像在为这
支部队送行。
今夜,他们就要徒步涉过深深的河水,穿过敌人的火网;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跟在队伍后面,迎接战斗!
(作者:魏钢焰选用时有删改)【阅读链接】《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充分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宏伟场面,激昂地讴歌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
19.写近义词。
(2分)
咆哮——()战斗——()
20.填空,把词语补充完整。
(3分)
()的屏风()的乐队()的部队
21.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感受。
(3分)
●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
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描写了两支队伍:一支是演出队合唱队和乐队,他们是从根
据地穿过______________走来的;一支是战斗部队,他们要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