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望远镜视场大小分析
望远镜怎么选择倍数看得远
![望远镜怎么选择倍数看得远](https://img.taocdn.com/s3/m/e246f4d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4.png)
望远镜怎么选择倍数看得远
1、很多人觉得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应该越大越好,其实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实践证明,最适合手持观察的望远镜倍数应该是6-10倍,而以7,8倍为最多。
市面上的望远镜倍数一般不会超过20倍,如果标出了几百倍,几千倍,那么是假货无疑。
为什么倍数不做高些呢?事实上,高倍数的望远镜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点,只要愿意,做到任意高倍数都可以,但是,高倍数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2、首先是亮度,倍数越高,物体的表面亮度会越差,因为物体面积被放大到正比于二次方放大倍数,亮度下降会非常明显。
3、当然如果望远镜口径大,倍数可以适当高些,但是手持望远镜的口径一般不超过50mm.还有更重要的就是高倍带来的抖动,手持望远镜会有轻微的抖动,但是这种轻微的抖动被放大以后会变得非常明显。
天文望远镜倍数算法
![天文望远镜倍数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301a5ac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3.png)
天文望远镜倍数算法
天文望远镜的倍数是指镜筒的口径与镜片的焦距之比。
通过调整不同的镜片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倍数。
天文望远镜的倍数越大,可以看到的视野就越小,但是可以看到更加清晰和细致的细节。
天文望远镜的倍数算法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的:倍数 = 焦距1 / 焦距2 ,其中焦距1是镜筒镜片的焦距,焦距2是目镜的焦距。
例如,如果镜筒的焦距是1000毫米,目镜的焦距是20毫米,那么该望远镜的倍数就是1000/20=50倍。
需要注意的是,倍数并不是衡量望远镜性能的唯一因素。
还有其他因素,如光学质量、镜片的数量和质量、镜筒的稳定性等等。
因此,在购买天文望远镜时,除了倍数外,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性能,以获得最佳的观测效果。
- 1 -。
望远镜系统参数测量实验的分许分析与讨论
![望远镜系统参数测量实验的分许分析与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1a1401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6.png)
望远镜系统参数测量实验的分许分析与讨论引言:实验方法:1.系统阿贝法:首先通过系统阿贝法实验,可以得到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以及视场角。
该实验原理是通过观测同一物体在望远镜与肉眼下的视场差异,通过简单的几何关系可以推导出放大倍数和视场角的表达式。
2.计算焦距法:接下来通过计算焦距法计算望远镜的焦距。
该实验原理是通过测量目镜与物镜的焦距,利用公式可以计算出望远镜的总焦距。
3.分光比色法:最后通过分光比色法测量望远镜的色差。
该实验原理是通过观测经过望远镜的不同颜色光线的偏离情况,可以分析出望远镜的色差程度。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实验方法,我们得到了望远镜放大倍数为10倍,视场角为6度,焦距为1000mm,色差为0.03mm。
讨论与分析:1.放大倍数与视场角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系统阿贝法测量结果可靠。
但需要注意实际观察时的视场角受到固定目镜、金属框架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实际视场角较测量值小。
2.焦距测量结果与预期相符,表明计算焦距法测量结果可靠。
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测量误差,包括仪器读数误差和光线度量误差等。
3.分光比色法用于测量望远镜色差的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可能原因是实际光源的波长分布与理论假设不符合,造成了测量结果的误差。
此外,可能还存在观测者的主观误差。
总结与改进:本实验通过具体的测量方法对望远镜系统参数进行了准确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仍存在一定误差。
改进实验的方法包括增加测量次数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对实验装置进行合理的校准等。
此外,进行更详细的误差分析以及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也是提高实验准确性的关键。
望远物镜设计
![望远物镜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cc6f7feff9aef8951e0671.png)
1.望远物镜有什么光学特性和像差特性? 望远物镜的光学特性有以下两点: 1.1 相对孔径不大在望远光学系统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过系统以后仍为平行光束,因此物镜的相对孔径('D f 物)和目镜(''D f 目)的相对孔径是相等的。
目镜的相对孔径主要由出瞳直径'D 和出瞳距离'z l 决定。
目前观察望远镜的出瞳直径'D 一般为4mm左右,出瞳距离'z l 一般要求20mm 左右,为了保证出瞳距离,目镜的焦距'f 目一般不能小于25mm ,这样目镜的相对孔径为''41256D f =≈目 所以,望远物镜的相对孔径小于1/5。
1.2 视场较小望远镜的视放大率为'tan tan w wΓ=,目前常用目镜的视场'2w 大多在70︒以下,这就限制了物镜的视场不能太大。
如一个8⨯的望远镜,可得物镜视场2w 为10︒。
通常望远物镜的视场不大于10︒。
像差特性:由于望远物镜的相对孔径和视场都不大,因此它的结构形式比较简单,要求校正的像差也比较少,一般主要校正边缘球差'm L δ,轴向色差'FC L ∆和边缘孔径的正弦差'm SC 。
而不校正'ts x ,'p x 和'z y δ以及垂轴色差'FC y ∆。
由于望远物镜要和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组合起来使用,所以再设计物镜时,应考虑到它和其他部分之间的像差补偿。
在物镜光路中有棱镜的情形,棱镜的像差要有物镜来校正。
另外,目镜中常有少量球差和轴向色差无法校正,也需要物镜的像差给予补偿。
所以物镜的'm L δ,'FC L ∆,'m SC 常常不是校正到零,而是要求它等于指定的数值。
望远镜属于目视光学仪器,设计目视光学仪器(包括望远镜和显微镜)一般对F(486.13nm)和C(656.28nm)校正色差,对D(589.3nm)校正单色像差。
望远镜放大原理
![望远镜放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514e6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f.png)
望远镜放大原理望远镜是一种能够放大远距离目标的光学仪器。
放大的原理是利用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和反射,并将其形成一个放大的图像。
这篇文章将重点讨论望远镜放大原理。
望远镜的基本结构由两个透镜组成,一个被称为物镜,另一个被称为目镜。
物镜的作用是将来自远处目标的平行光线收集到一个点上,形成一个实像。
而目镜的作用是将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形成一个观察者可以看到的虚像。
物镜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改变所收集的光线的数量和质量,因此物镜的特性对望远镜的放大能力和分辨率至关重要。
大的物镜能够收集更多的光线,并形成更大和更明亮的实像。
大的物镜也更重和更昂贵,因此需要精确控制物镜和其支架的运动。
目镜与物镜具有相似的功能,因为它们都是透镜。
目镜的主要作用是放大实像,将其转换成虚像,使得观察者能够看到实际的细节。
目镜的大小相对较小,因为它只需要放大物镜形成的实像。
目镜的特性同样对望远镜的放大能力和分辨率至关重要。
除了物镜和目镜之外,望远镜还包括其他组件。
望远镜的支架和位置可以影响对目标的观测。
其他的元素,如滤镜和减震装置,也可以增强望远镜的效果。
了解望远镜放大原理需要熟悉两个关键术语:焦距和放大倍数。
焦距是指透镜将光线聚焦成一个点所需的距离。
物镜的焦距越短,所收集的光线就越多,形成的实像也就越大。
放大倍数是指所要观察的目标在望远镜内的视角相对于人眼观察该目标时的视角的比例。
放大倍数越高,所观察到的图像就越大。
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分辨率也会下降,因为图像中的细节会变得更加模糊。
在望远镜中,放大倍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放大倍数 = 物镜焦距÷ 目镜焦距透镜的焦距越小,放大倍数就越大。
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视野也会缩小,因为所观察的区域变得更加狭窄。
望远镜放大原理是通过光学组件中的光线折射和反射来增大远距离目标的视角。
望远镜有效地扩大了观察者的视野,让我们能够观察到天文学、地理学、野生动物等领域的目标。
在今天,望远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工具,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世界和宇宙。
研究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与视场角关系
![研究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与视场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44d7f7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3.png)
研究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与视场角关系望远镜作为一种常用的天文观测工具,其放大倍数和视场角的关系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放大倍数是指观察者看到的图像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尺寸比例关系,而视场角则是指观察者在镜筒内能够看到的角度范围。
深入研究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和视场角关系对于天文观测的精确性和效果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望远镜的结构。
望远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和支架组成。
物镜是望远镜的主要镜头,负责将光线聚焦在焦面上,形成实际物体的逆像。
而目镜则负责放大逆像,使观察者能够看到真实大小的像。
根据这一结构,我们可以得到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公式:放大倍数 = 目镜焦距 / 物镜焦距。
放大倍数与视场角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视场角的定义来推导。
视场角定义为从镜筒中心往外延伸的角度范围,通常用度数或弧度来表示。
视场角与望远镜的结构参数密切相关,特别是目镜的焦距。
当目镜焦距较大时,逆像的放大倍数也会增加。
这意味着观察者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但视场角将会缩小。
反之,当目镜焦距较小时,逆像的放大倍数较小,但视场角会变大。
这就意味着观察者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但细节的清晰度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并不是越大越好。
较大的放大倍数虽然可以放大天体的细节,但同时也会导致图像的亮度降低。
这是因为放大倍数增大,视场角减小,观察者只能看到较小的部分图像,所接收到的光线相对减少。
因此,在实际观测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权衡放大倍数和视场角的关系。
对于天文观测而言,不同的对象和目的需要不同的放大倍数和视场角。
例如,观测行星和月球表面的细节需要较大的放大倍数,因为这些天体较小且较亮。
而观测星团和星云等广阔天体则需要较大的视场角,以便观察者能够看到更多的星体。
除了目镜焦距,望远镜的物镜直径也会影响视场角的大小。
物镜直径越大,聚焦点与逆像的距离越小,从而使视场角变大。
这也是为什么大口径望远镜能够获得更广阔视场的原因之一。
总结起来,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与视场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https://img.taocdn.com/s3/m/48ea8f24b4daa58da0114ad0.png)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很多人在选择望远镜时,对望远镜倍数的理解有误,导致对购买的望远镜不是很满意。
本文将详细教你正确理解望远镜的倍数,同时教你选择一款适合自己需要的倍数的望远镜。
每架望远镜上都标有主要参数,如7x35表示该镜为7倍,物镜口径35mm。
一般6倍以下为低倍率,6-10倍为中倍率,10倍以上为高倍率。
现在主要讨论双筒望远镜的倍数。
很多人总认为倍数越高越好,一些厂家也以虚假的高倍来吸引消费者,实际上一架望远镜的合理倍数是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的: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些,用三角架固定观测的可以比手持观测高些。
若选购手持观测的双筒望远镜,7-10倍之间足够用,最高不要超过12倍,否则倍数越高,观测视场就越小、越暗,观测效果反而下降,尤其是高倍带来的抖动也大大增加,使观测的景物无法稳定下来,很难正常观测。
望远镜的倍数,在理论上与望远镜的视野成反比,倍数越高,视野越小。
所以望远镜的倍数不适宜太大。
50MM口径的双筒望远镜,如果到了20倍就基本上到了极限了,如果倍数在大,视野就太小了。
基本无法使用。
世界各国如美国、俄罗斯装备部队的望远镜品种虽很多,但大多以6-10倍为主,一些世界名牌如美国博士能、施华洛世奇、德国蔡司等所产望远镜同样也是以中倍率为多,这是因为一个清晰而稳定的成像是最重要的。
目前世界上的顶级望远镜,如博士能精英系列,一般都采用42MM口径,8-10倍的倍率就行了。
所以作为我们日常户外用的望远镜,建议选择7-10倍。
超过10倍尽量就不要选择呢了。
如果超过10倍就建议使用三角架。
我们从国外最流行的望远镜就能看到望远镜应该选择什么倍数。
全球超高清望远镜连续三年销售冠军- 美国博士能精英系列的倍率就是7-10倍。
博士能奖杯系列应该所有知道望远镜的地球人都知道,博士能奖杯234210是中高级望远镜销售冠军。
而奖杯8X32是全球迷你望远镜销售冠军。
刚才说了望远镜的倍数与视野成反比,但是不同的望远镜,同样倍率,同样口径的视野相差很大。
望远镜8倍好还是10倍好 [如何选择望远镜]
![望远镜8倍好还是10倍好 [如何选择望远镜]](https://img.taocdn.com/s3/m/bea0a8eb27284b73f3425025.png)
在市场上挑选望远镜,首先要掌握望远镜的一些基本知识,本文略陈一二,以求为读者提供参考。
望远镜基本知识望远镜的种类(Porro Prism vs Roof Prism)双筒望远镜分为两大类普罗棱镜(Poof Prism)和屋脊棱镜(Roof Prism)。
普罗棱镜构造简单,透光率较同级屋脊型的要高,由于物镜间距离较宽,影像较富立体感,而且由于工艺要求较低,售价一般较便宜。
屋脊棱镜相对来说结构比较复杂,精度高,不易制造,成本及售价均较高。
屋脊棱镜的两组棱镜成一直线设计,使其体积变窄,手感较佳,密封性能较好。
经过不断革新,目前,屋脊棱镜的对焦较普罗棱镜短得多。
一般来说,如果对近对焦(4m内)没有要求,可以按照个人喜好自由选择,不过如果对望远镜要求较高,选择屋脊棱镜比较明智。
倍率(宜介乎8~10倍之间)望远镜上均标示着“10×42”等字样,其中10代表倍率,42代表物镜直径。
这个指标是可以度量的,如使用10倍的望远镜看一只100m处的乌,就如用肉眼在10m处看这只鸟一样。
经常有人会问“这架望远镜能看多远?”其实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如在大雾天只能看2m,但在晴天却能看到500m以上;太阳初升的黎明和艳阳高照的中午情况也会大大不同。
倍率越大,视角便越小,搜寻目标也越困难;但倍率高容易因双手颤抖而影响清晰度。
如果在晃动的船上使用,望远镜的倍率不应超过7倍,否则无法看清目标。
在光线非常充足时,10倍较8倍看得清楚;但在光线不足的时候,如在黄昏,8倍反而比10倍更能看到细节,故不应盲目追求高倍率而忽略清晰度。
综合来讲,手持使用的望远镜,倍率不应超过10倍,而8倍与10倍则是现在最为普遍使用的倍率。
物镜直径(宜介乎30~42mm之间)物镜直径大小直接影响进光量,所以直径越大越好。
尤其是在明暗对比强烈、晨昏、多云的情况下,直径越大,进光量越高,眼睛便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望远镜4个不能选 望远镜小知识
![望远镜4个不能选 望远镜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cab959702020740bf1e9b25.png)
常识关于倍也就是望远镜的放率率大。
人眼通望过远镜观远察方物时,由于望体远镜扩了大体对物人的张角眼,使眼人得觉物体象被拉好放大近了更容,易分清晰了。
辨也这是远镜望的主用途要。
所,选以择合的放大适倍是选择望远率的镜一项第要重指。
一标般来说,远镜观望察倍率越大觉得物体就被拉得近,那望远镜越不是是率倍大越好越?呢当然不,用是于日自然常察观的远镜,倍率望越,观察高的舒适度就会低减,这因为人体是内部来本就一是微个环循动运体,手持着望镜远双的手为因呼吸脉博和跳动起微微引的规则颤不,带动整动观组透镜也微察微抖动加,气流的抖动上约("12"),~同被放时的大空气杂质望在远系镜统里也成形糊模动的影像运会,观给者察睛眼视造成不觉应适也就影响,观了察者的适度。
舒此,因使1用0 以倍的上品产,手持观察,时最选好身择体和臂手依托有和撑物体支保证观察质以量。
超过02 倍的持式望手镜远最采好用三架固定使用脚。
关视于场望镜能够远到的看无限远区的域角径叫直视做场用。
号符ω表示对于。
一架远望来说,视镜同目镜场的焦距关,目有镜焦的距越,短远望的视镜越小场换句。
说话望,镜远放大的越大率视场就,小越。
与视场切相关的密还有物镜距焦望,远镜的对口径越大,聚光能力就相越强,通望过镜远看的到场内视物就体明越亮显。
,然效有径越口,大望远镜性的就能好。
越因此选,择好望远镜的,场指标很视重要。
于关出距瞳为离了观察者让方便确眼定和镜望远镜之的间察观离距,每望远架镜都用一组眼会杯固定出瞳距来,离般一瞳距出不能小离于01 米,毫为避使用时免睫毛眼触镜面到影观响。
测于军用仪器,为对了使瞄手准不摘防毒面掉具可进行观察,就瞳距离不应小出于20 毫米平。
常说的长出所瞳目大就是镜出距离瞳计设超过9m1,观m舒察度较适高一类的品。
产鉴率别鉴别是观率仪器察的项一要重的能指标性,一般说鉴别率,高,瞄准和测量精度亦。
怎高才算样水防品产听来起很简,单望把远镜放到浸过远镜的望水里快取出观尽,察望镜远内没部水痕有,这是简较单判定防水的性的方能,但这并法能表不示产已经品有好很防的水性,能如果把远镜望在放更深水的浸里泡更长时间的,望远在持镜承受更大的续水压所。
望远镜视场大小分析
![望远镜视场大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c667711711cc7931b716dd.png)
望远镜视场大小分析视场是双筒望远镜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
我们经常说的视场其实包括两个概念:实际视场和表观视场。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实际视场=表观视场/放大倍数。
实际视场一般用角度或者千米外的视场跨度来表示,借助三角函数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换算。
比如贝戈士8x30的视场标注是:150/1000m,换算成角度是8.5度,表观视场为8.5x8=68度(可能会有少许误差)。
表观视场是相对于人眼的张角大小,通俗地讲就是视场看起来有多大。
由于是人眼的直接感觉,所以对于使用者来说还要重要些。
但是遗憾的是厂商一般不在产品上标注这个数据,好在有了上面的公式算起来是很方便的。
俄罗斯望远镜的一个特点就是各种望远镜都成系列。
同系列的表观视场都基本一致,比如贝戈士系列为66度左右。
高倍系列为72度左右,袖珍系列为60度左右,全天候系列为58度左右。
广角系列(特制极品)为76度左右。
望远镜的表观视场如果大于60度(也有别的标准),可以称为广角。
对于广角,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人眼的视场大约是50度,视场不小于这个值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清晰,主要的西方厂商都持这个观点,所以他们的产品一般都不在广角上下功夫,一般都中规中矩,把表观视场做到50-60度,其实厂商并非不能做大,很多时候是把成像稍差的边缘部分人为遮掉了。
我觉得这倒是没有必要。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著名的leitz望远镜,6x24的视场达到12度多。
表观视场72度。
是一个很小巧成像很好的广角望远镜,可惜现在不生产了。
另一种观点是认为,广角的边缘虽然成像不很好,但是有总比没有强,而且广角本身和中心视场的分辨率没有矛盾(比如俄罗斯迷彩广角的中心成像就很好,据我比较好于贝戈士)。
本人就支持后一种观点,因为广角不仅看起来敞亮,而且会给目标搜索带来很大的便利,追踪移动物体以及看大场面的演出或者球赛更是不可少。
找到目标要仔细看只要移到视场中心就可以了,更何况人眼周围感光细胞的分表率本身就不如中心的黄斑区(周围是杆状细胞,对微弱光线敏感,但是色觉和分辨率远不如中心的锥状细胞)。
望远镜的主要参数
![望远镜的主要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d48d2f32ee06eff9aef80755.png)
望远镜的主要参数1、放大倍数一般用目镜视角与物镜入射角之比作为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标示,但通常用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计算,表示景物被望远镜拉近的程度,比如一具10倍放大倍数的望远镜表示用此望远镜观察距观察者1000米处的景物的效果,距观察者不使用望远镜而直接在100米处肉眼观察该景物的效果是一样的。
2、视场角(视场范围)用1000米处产品可视景物范围标示,如126M/1000M,表示距观察者1000米处,望远镜可观察到126米范围的视场。
3、入瞳直径4、出瞳直径是粗略描述成像亮度的参数。
在弱光环境下,越大的出瞳直径,可以带来更清晰的图像。
对于一般的日间观察,2.5mm或3.0mm的出瞳直径效果就很理想了;如果要用于更好地“天文观测”,就需要选择5~7mm的出瞳直径。
人类的瞳孔,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最大不会超过7mm,所以大于7mm的出瞳直径,无意就是一种光线上的浪费。
这一参数,不能完全反应望远镜的好坏,因为这个参数,只要符合制造规格,即可达到数值上的要求。
出瞳直径越大却有另一番好处:越大的出瞳直径,越适宜在颠簸地环境下使用,观测画面会比较稳定,所以像7X50这类规格的望远镜,多适用于海上使用。
该数值可以用物镜直径除以放大倍率得出。
5、分辨率分辨率(resolution,港台称之为解释度)就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的多少。
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是由像素组成的,显示器可显示的像素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分辨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可以把整个图像想象成是一个大型的棋盘,而分辨率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数目。
6、黄昏系数由德国蔡司光学公司发表。
反映了不同口径和放大倍率的望远镜在暗光条件下的观察效能。
计算方法:望远镜的倍率和口径的乘积求开平方。
7、视度范围8、光轴平行度9、像倾斜10.出瞳距离。
望远镜参数
![望远镜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e26bc76aa98271fe910ef961.png)
2、此外倍率也不是越大越好,因为它放大的不仅仅是你的视场角,同时放大的还有你双手的抖动,一般来说,在陆地上最适宜人眼手持观察的倍率是6-12倍,而且以6-8倍最佳,超过12倍以后由于视场角和入瞳直径小,人手的晃动也被成倍放大,手持观察就比较困难了。这也是为什么军用的望远镜大多在这个倍率范围内的原因(部分海用的望远镜倍率可达15倍-20倍)。
2、另一个参数,也就是类似131M/1000M这样的参数,它代表望远镜的视场角,原理比较复杂,另有专文介绍,这里给出常见的望远镜视场角,不同厂家的产品可能略有差异,但是变化不大,如果您看到某部望远镜上印制着9999M/10000M这样的夸张参数,那么肯定是(私人小作坊)坊间作品了。
3、常见望远镜型号相应视场角(本参数仅供参考,不同厂家可能略有差距): 8x21 131m/1000m 10x25 96m/1000m 12x25 80m/1000m 7x35 147m/1000m 7x50 147m/1000m 10x50 122m/1000m 12x50 97m/1000m
(5)出瞳直径:4毫米 出瞳直径=口径/倍数。例如这个10x40的望远镜,出瞳直径就是4毫米。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一些望远镜可能因为光路设计和成本等原因不能达到这个理论值。
(6)分辨率:4.7" 指望远镜分辨最小细节的能力。一般和望远镜的规格,材料做工等因素有关。
二、购镜建议:(以供大家在选购望远镜时作为参考)
第一,如想到海上或海滨旅游,请不要忘记购一架防水望远镜。
望远镜倍数
![望远镜倍数](https://img.taocdn.com/s3/m/c325542accbff121dd368397.png)
望远镜倍数望远镜倍数就是用肉眼观察一个物体的张角与用望远镜在同一个地点观察相同物体的角度放大倍数。
例如,肉眼看一只鸟的角度为6角分,而用一个望远镜观察为60角分,则该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10倍。
望远镜倍数一般分三等:一般6倍以下为低倍率,6-10倍为中倍率、10倍以上的为大倍率。
望远镜并非放大倍率越大越好,如果倍率超过10倍,通常应安装在三脚架上使用,如果仅用胳膊支撑使用,手的颤抖对观察的影响就很严重,观察效果就会变差。
每台望远镜上都会标明主要参数,例如10x42表示此望远镜倍数为10倍,物镜口径是42mm。
一般6倍以下为低倍率,6、10倍为中倍率,10倍以上为高倍率。
很多人总认为倍数越高越好,一些厂家也以虚假的高倍来吸引消费者。
实际上一架望远镜的合理倍数是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的: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些,用三角架固定观测的可以比手持观测高些。
若选购手持观测的双筒望远镜,7-10倍之间足够用,最高不要超过12倍,否则倍数越高,观测视场就越小、越暗,观测效果反而下降,尤其是高倍带来的抖动也大大增加,使观测的景物无法稳定下来,很难正常观测。
世界各国如美国、俄罗斯装备部队的望远镜品种虽很多,但大多以6-10倍为主,一些世界名牌如施华洛世奇、博士能等所产望远镜同样也是以中倍率为多,这是因为一个清晰而稳定的成像是最重要的。
望远镜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 物镜焦距/ 目镜焦距。
如果望远镜没有标明物镜焦距,可以实际测量一下。
例如,量出太阳成像的直径,并根据太阳每米焦距成像直径为8.7mm计算即可。
另外,物镜焦距一般能够从镜筒的长度估计出来。
对于一些结构特殊的望远镜,光路有可能经过内部棱镜或平面镜折射会缩短实际镜筒的长度,屋脊形折射甚至在外面不易观察出来。
还有,长焦的摄影镜头由于采用了特殊结构,尽管没有反射,也可以使得镜筒的长度远小于焦距。
很多人总认为倍数越高越好,一些厂家也以虚假的高倍来吸引消费者,实际上一架望远镜的合理倍数是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的: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些,用三角架固定观测的可以比手持观测高些。
物镜视场大小计算公式
![物镜视场大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6a9884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b.png)
物镜视场大小计算公式物镜视场大小的计算公式在光学领域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
咱先来说说啥是物镜视场。
想象一下,你通过显微镜或者望远镜看东西,能看到的那个范围就是视场。
比如说,你用望远镜看星空,那一片你能看到的星星区域,就是视场。
而物镜呢,就是那个负责收集光线、决定你能看到多少东西的关键部件。
物镜视场大小的计算公式通常是这样的:视场直径 = 目镜视场直径×物镜焦距÷目镜焦距。
这里面的目镜视场直径一般会在目镜的说明书里告诉你。
我给您讲讲我自己的一个经历吧。
有一次我带着侄子去郊外观察大自然,为了能让他看得更清楚,我特意带上了一个小型望远镜。
结果这小家伙特别好奇,一直问我为什么通过这个望远镜能看到那么远的东西,还有能看到多大的范围。
我就给他解释说,这就和物镜视场有关系啦。
就像我们看一个大蛋糕,物镜就像是决定我们能看到多大一块蛋糕的工具。
如果物镜的能力强,我们看到的蛋糕部分就大;如果能力弱,看到的就小。
然后我还给他举了个例子,假如目镜的视场直径是 50 度,物镜焦距是 100 毫米,目镜焦距是 20 毫米,那按照公式一算,视场直径就是50×100÷20 = 250 度。
这就意味着通过这个望远镜,我们能看到一个相当大的范围。
侄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过他那好奇的眼神告诉我,他还在努力思考这个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公式能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物镜和目镜组合,以达到我们想要的观察效果。
比如说,如果你想要观察一个较大的区域,那就得选择焦距合适的物镜和目镜,通过计算来确定能不能满足你的需求。
再比如说,在天文观测中,如果想要看到更多的星星或者更广阔的星空,就得根据这个公式来挑选合适的望远镜设备。
总之,物镜视场大小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搞清楚其中的原理,就能更好地利用各种光学仪器,看到我们想看到的精彩世界。
就像我和侄子那次的郊外观察,虽然他一开始对这些概念不太明白,但这种亲身体验和探索,会在他心里埋下好奇和求知的种子。
目镜变倍型双筒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和放大倍数解析
![目镜变倍型双筒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和放大倍数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0af59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3.png)
目镜变倍型双筒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和放大倍数解析视野范围和放大倍数是评估望远镜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众多望远镜中,目镜变倍型双筒望远镜凭借其广阔的视野范围和出色的放大倍数,成为了广大观测爱好者的首选。
本文将对目镜变倍型双筒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和放大倍数进行详细解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来解析目镜变倍型双筒望远镜的视野范围。
视野范围也被称为视角,是指望远镜所能观测到的水平或垂直方向的角度范围。
视野范围的计量方式通常用度数或弧度表示。
数值越大,表示望远镜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范围。
目镜变倍型双筒望远镜的视野范围通常由其物镜和目镜的规格决定。
物镜是望远镜前端的镜片或透镜,用于收集和聚焦入射的光线。
目镜是望远镜后端的镜片或透镜,用于放大物镜所聚焦的光线。
目镜变倍型双筒望远镜通过更换不同倍数的目镜,达到变倍观测的目的。
视野范围与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范围就越小。
这是因为高放大倍数能够放大被观察物体的细节,但相应的视野范围就会受到限制。
因此,目镜变倍型双筒望远镜的设计中,需要在视野范围和放大倍数之间进行权衡和平衡。
其次,我们来探讨目镜变倍型双筒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望远镜目镜镜片的大小与肉眼裸眼视觉之间的比例关系。
放大倍数越高,观察者能够看到的物体就会更为清晰和详细。
目镜变倍型双筒望远镜通常具备两个数字表示其放大倍数,例如10x50。
第一个数字代表的是目镜放大倍数,也就是通过观察目镜所看到的物体相对于肉眼看到的物体放大的倍数。
第二个数字代表的是物镜直径,以毫米为单位。
这个数字的大小与望远镜的光收集能力有关,较大的物镜直径能够收集更多的光线,从而提供更明亮的图像。
需要注意的是,放大倍数并不是衡量望远镜视野质量的唯一指标。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质量、镜片镀膜技术、透镜材质等因素都会对最终的观察效果造成影响。
所以,选择一款优秀的目镜变倍型双筒望远镜应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表现,并根据个人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
研究望远镜的视场角
![研究望远镜的视场角](https://img.taocdn.com/s3/m/046105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7.png)
研究望远镜的视场角当我们谈及望远镜时,常常会聚焦在其强大的放大能力上。
然而,除了放大能力之外,望远镜的视场角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视场角可以简单理解为望远镜所能观测到的范围。
在研究望远镜的视场角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其含义,还需要探索一些相关的概念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视场角的定义。
视场角通常以角度或弧度来衡量,它代表了望远镜所能够看到的距离视线中心的角度范围。
换句话说,视场角越大,我们所能够观测到的范围也就越广阔。
视场角的大小与望远镜的设计和结构有关,也取决于其所使用的光学元件。
视场角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观测的灵活性和全面性的影响。
如果一个望远镜的视场角较小,那么它所能够观测到的天体数量和区域也将受限制。
相反,具有较大视场角的望远镜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观测天体的运动和分布规律。
因此,正确选择视场角大小对于特定的研究目标至关重要。
典型的望远镜在设计上通常会进行一种权衡。
较大的视场角往往需要更复杂的光学系统和更大的光学元件,这将增加望远镜的成本和重量。
此外,较大的视场角可能会导致图像品质的下降和像差的产生。
因此,设计者需要在视场角和其他性能指标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意味着在不同的领域和应用中,望远镜的视场角可能会有所不同。
研究望远镜视场角可能涉及到一系列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通过使用广角镜头或将多个望远镜组合成一个网状网络,可以扩大视场角。
同时,一些研究还涉及到对数据的后处理和分析,以消除视场角带来的畸变和歪曲。
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最大程度地利用望远镜的视场角,从而获取更多有关宇宙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望远镜的视场角不仅在天文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在其他领域中发挥着作用。
例如,在地球物理学中,视场角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观测地震活动和岩石构造。
在医学成像领域,视场角可以用来评估仪器的观测范围和解析度,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因此,对于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理解视场角的概念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光学仪器的视场角检测标准
![光学仪器的视场角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bfbc7d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9.png)
光学仪器的视场角检测标准
光学仪器的视场角检测标准通常根据不同的仪器类型和应用领域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视场角是指从仪器的光学轴线到最外侧可见目标的角度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光学仪器的视场角检测标准:
1. 显微镜:视场角通常指显微镜的物镜视场角,即物镜能够同时观察到的视野范围。
常见的标准物镜视场角为18-22度。
2. 望远镜:望远镜的视场角通常指可通过望远镜目镜观察到的视野范围。
视场角越大,表示能够观察到更广阔的天空或地面景物。
常见的标准望远镜视场角为45-60度。
3. 摄影镜头:摄影镜头的视场角通常是以画幅对角线的形式给出。
常见标准视场角包括全画幅的约84度,APS-C画幅的约
65度。
4.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的视场角指的是眼镜的视场角,即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范围。
常见的标准视场角为约45度。
需要注意的是,视场角的检测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专业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光学仪器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标准进行选择和评估。
望远镜成像规律(5条)
![望远镜成像规律(5条)](https://img.taocdn.com/s3/m/f0e42bf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4.png)
望远镜成像规律(5条)
望远镜成像规律
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物体的工具,它能够将物体的图像放大
并显示在观察者的眼睛或者相机上。
以下是望远镜成像的几条规律:
1.远物和近物成像规律:望远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放大
图像。
根据夫琅禾费衍射原理,物镜放大的程度与物体到物镜的距
离成反比,而近物距离物镜较远,从而形成在焦平面上的倒立、缩
小的实像。
目镜进一步放大实像,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物体。
2.物镜放大倍数规律:物镜的焦距决定了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根据放大倍数的定义,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焦距与物镜焦距的比值。
因此,通过调整物镜的焦距,可以控制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从而获
得所需的观测效果。
3.目镜视场角规律:视场角是指从望远镜视野的中心到视野边
缘的角度范围。
根据视场角的定义,目镜视场角与目镜的焦距成反
比。
因此,通过调整目镜的焦距,可以改变视场角的大小,从而扩
大或者缩小观察的范围。
4.图像清晰度规律:望远镜的图像清晰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透镜和镜面的质量、对焦准确性等等。
为了获得清晰的图像,
需要使用优质的透镜和精确地对焦。
5.成像失真规律:望远镜在成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真现象,
如色差、像差等。
色差是由于透镜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程度不同而
引起的,可以使用复合透镜或者折反射望远镜来减轻色差。
像差则
是由于透镜或者镜面形状的不完美而引起的,可以通过调整设计以
及使用优质材料来减小像差。
这些望远镜成像规律帮助我们了解和应用望远镜的原理,从而
更好地观测远处的物体。
30、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常见问题
![30、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e3450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9.png)
30、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常见问题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常见问题一、什么是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用肉眼观察一个物体的张角与用望远镜在同一个地点观察相同物体的角度放大倍数。
例如,肉眼看一只鸟的角度为6角分,而用一个望远镜观察为60角分,则该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10倍。
二、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放大倍数 = 物镜焦距 / 目镜焦距。
如果望远镜没有标明物镜焦距,可以实际测量一下。
例如,量出太阳成像的直径,并根据太阳每米焦距成像直径为8.7mm计算即可。
另外,物镜焦距一般能够从镜筒的长度估计出来。
对于一些结构特殊的望远镜,光路有可能经过内部棱镜或平面镜折射会缩短实际镜筒的长度,屋脊形折射甚至在外面不易观察出来。
还有,长焦的摄影镜头由于采用了特殊结构,尽管没有反射,也可以使得镜筒的长度远小于焦距。
三、是否是放大倍数越大越好呢?=============================不是的。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要适中才好,主要有如下限制:1、放大倍数太大,不宜稳定双筒望远镜一般用手持,超过10倍左右晃动厉害,不利于观察,眼睛容易疲劳,甚至引起恶心。
固定望远镜倍数太大也会因为风吹草动引起震动。
对于自己,12倍为手持极限,而且观察时最好肘部有依托,身体或望远镜依附某些固定物体。
2、放大倍数大,则实际视野相应减少一般来讲,倍数越大,可同时观察的区域就越小。
这不仅仅是因为目镜的原因,即便目镜在焦距变化时能够保持视在视角不变(例如60度),也会因观察区域的减小使得视野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变小。
这样,就不利于发现和寻找目标,对于经常变换目标的观察观测尤其不利。
即便是找好了目标,架子稍有晃动就容易失去目标。
对于没有自动跟踪装置的,要经常手动调节才能使目标保持在视野之内。
3、在相同物镜口径的情况下,倍数越大,亮度成平方反比越低。
例如口径50mm,7倍时亮度(指数)为50,10倍为25、15倍为11、25倍为4,而物体的亮度的减小会直接影响人眼的观察效果(人眼的分辨能力、色彩能力均随着亮度的减小而变得越来越差)。
望远镜目镜与物镜焦距大小分析
![望远镜目镜与物镜焦距大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f1a93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9.png)
关于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焦距大小的问题的
分析
1、望远镜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焦距较长的原因
使用望远镜(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时,为了使远处的物体(天体)经物体成的实像尽可能明亮,要把物镜做的大些。
物镜越大,可以汇聚的光线就越多,像就越明亮,就越容易观察更远更暗的物体(天体)。
经物镜成的实像要经过目镜放大,才能看得更清楚。
这里采用的方法是经过物镜成的实像正好处于目镜的焦距以内,为了尽可能的增大视角,目镜的焦距越短越好。
总结:物镜焦距较长是为了更方便观察远物;目镜焦距较短是为了增大视角。
2、显微镜物镜焦距比较短,目镜焦距比较长的原因
使用显微镜时,从物体(标本)射出的光线,经过物镜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这个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经过两次放大,光线变得很弱,不容易看清楚。
因此,一方面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明亮,一方面物体要尽可能离物镜近一些,以便更多的光线进入物镜。
为了保证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物体要在一倍焦距以外,故物镜的焦距要设计的短一些。
为使经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目镜的焦距总是设计的长一些。
总结:物镜焦距较短是为了保证物体成放大实像;目镜焦距较长是为了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应该都知道视场是双筒望远镜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
我们经常说的视场其实包括两个概念:实际视场和表观视场。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实际视场=表观视场/放大倍数。
实际视场一般用角度或者千米外的视场跨度来表示,借助三角函数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换算。
在这里麦田以艾斯基望远镜8X30为例,它的视场标注是:150/1000m,换算成角度是8.5度,表观视场为8.5×8=68度(可能会有少许误差)。
表观视场是相对于人眼的张角大小,通俗地讲就是视场看起来有多大。
由于是人眼的直接感觉,所以对于使用者来说还要重要些。
望远镜的表观视场如果大于60度(也有别的标准),可以称为广角。
望远镜作为一个串列的光学系统,每个部分都会影响它的性能,同时也存在着瓶颈效应,比如一个广角的目镜装在很小的接口上视场还是大不了。
在这里麦田给大家详细介绍影响望远镜市场的几个因素:
首先是目镜,目镜对于表观视场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特别是对高倍望远镜,实际视场比较小,物镜和棱镜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目镜的结构主要有几种:最低档的望远镜用的是两片两组冉司登结构R(为方便说明其结构,用1-1表示其构成,以下同),可用视场为35-45度,色差和像散都很大。
稍好一点的有凯尔纳目镜K(2-1,或者1-2),视场有40-50度。
阿贝无畸变Or(3-1),普罗素目镜PL(2-2)在表观视场不大的较好望远镜里也有采用。
其中俄罗斯全天候望远镜的目镜就是阿贝无畸变的变种,但是好像人眼反而不太适应这种边缘不变形的感觉。
在中高档望远镜里采用最多的是ER 爱乐弗目镜(2-1-2),可以有60-75度的视场,但是边缘像散较大。
其次是物镜和棱镜对于望远镜视场的影响。
相对而言,物镜和棱镜对望远镜视场的影响时次要的,但是在中低倍时却往往起着制约作用。
这是由于在低倍时实际视场比较大的缘故。
物镜出射的光束向后逐渐收缩,在焦平面上形成一个和实际视场对应的亮圆。
如果实际视场很大,那么这条光路就会收到棱镜的遮挡,而增大棱镜就会使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都增大很多。
美国海军曾经少量装备过一种视场为10度,表观视场为70度的广角7×50的高倍望远镜,用了很大号的棱镜,物镜焦距也比较短。
结果就是体积(宽度和厚度)要比一般的望远镜大了很多,重量更不必说。
如果一个7×5010
度望远镜的物镜焦距是20cm,它的焦平面跨度就是3.5cm,棱镜的底边长至少也有7公分,如果要求棱镜完全不遮挡视场(实际上的望远镜很多都会有一点遮挡,只是不明显而已),那么棱镜底边就需要有8公分以上。
这种矛盾在望远镜倍数越低,口径越大时就会越突出。
第三,口径越大,就好比照相机的光圈越大,周围的像质就会越差,可用视场会减小。
其实广角望远镜最大的设计难题往往不在于目镜组的设计,因为目镜组设计比较成熟,往往是现成的,直接根据需要从手册里选取稍加以改动就可以用。
这里最大的难题往往在于物镜,棱镜,目镜的配合,使得视场的遮挡尽可能少而棱镜体积又不会太大,同时不损害其他的性能。
此外,对于透镜转像的望远镜,其视场要受转像透镜组的制约,往往视场相对较小,而对于变倍望远镜,它的表观视场也是随着放大倍数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在低倍端表观视场较小,高倍端较大。
本文参考于望远镜视界博客,参考地址:/archives/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