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普宁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普宁一中高三级理科综合(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在答题卷对应位置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和核酸都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组成淀粉和糖原的化学元素是C、H、0
C.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均来自氨基酸中的羧基
D.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分子可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供能
2.下列有关实验及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糖蛋白溶液中加人双缩脲试剂,溶液中会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B.健那绿可将活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C.可以用H2O2酶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液以便于观察
3.植物根对离子的吸收与外界环境有关。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对离子的吸收与温度有关
B.有氧条件有利于根对离子的吸收
C.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根对离子的吸收
D.无氧环境中根吸收离子也消耗ATP
4.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
B.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
C.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D.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无氧、干燥的环境细胞呼吸最弱,有利于果蔬储藏
B.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以适应缺氧环境
C.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主要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马拉松比赛中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6.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B.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C.a、b、c表示底物的浓度,则a>b>c
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a>b>c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29.(9分)下图为细胞内部分物质遵循的模型,请据图回答问题:
化学元素单体大分子物质功能
(1)若图中化学元素为C、H、O,且单体为细胞内常见6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则①该单体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②该单体组成的大分子物质中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的是
_______。

(2)若图中大分子的功能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则单体是______,其组成元素中不属于基本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大分子的功能之一是免疫功能,则该大分子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4)除图示模型外,大分子物质之间具有的共性是__________,由此科学家才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5)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
该多肽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谷氨酸。

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
_______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和________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

30.(9分)如图是某一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①图中所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物质运输方式可以体现出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下列符合图示运输方式的物质是()
A.甘油 B.K+C.N2 D.维生素D
(2)C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细胞内转化快,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在细胞内的存在量_____________(选填“少”或“多”)。

如图所示,C物质是在线粒体中经
_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产生的。

(3)已知A、B分别是两种酶,A是磷酸激酶,B是磷酸酯酶,由图中信息推断:磷酸激酶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它们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

31.(11分)下面甲图为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乙图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__,其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

(3)甲图中C、D阶段发生的场所依次对应于乙图中的_______(填序号)。

(4)A阶段与E物质产生阶段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

(5)叶绿体产生的O2进入到相邻细胞被利用的过程中,O2分子通过的生物膜共有________层,通过这些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32.(10分)酵母菌是研究细胞呼吸常用的实验材料。

请分析回答:
(1)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中[H]在____________处与氧结合生成水,水中的氢来自于反应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宜温度下,在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并密封(如图1),图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2)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研究。

图中刻度玻璃管可以用来读取液面的高度(假设水压对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图3
a. 将10mL酵母菌培养液和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b. 将甲、乙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气密性完好的两个气球中,排尽空气后分别向两个气球内注入等量且适量的氧气,扎紧气球保持密闭状态,再分别放入如图实验装置中。

c. 两组装置均放入20℃恒温水浴中。

从注水口注入等量的温水,调节刻度玻璃管液面至起始刻度。

d. 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

②实验刚开始的短时间内,两组装置的刻度玻璃管液面均不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装有甲烧杯的装置中刻度玻璃管液面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做题
40.【生物选修模块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某研究小组进行药物试验时,以动物肝细胞为材料,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

供培养
的细胞有甲、乙两种,甲细胞为肝肿瘤细胞,乙细胞为正常肝细胞。

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将数量相等的甲细胞和乙细胞分别置于培养瓶中培养,培养液及其它培养条件均相同。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细胞数量比乙细胞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培养应在含5% 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_________。

(3)在两种细胞生长过程中,当乙细胞铺满瓶壁时,其生长_________。

药物试验需要大量细胞,两种细胞频繁传代,甲细胞比乙细胞可以传代的次数更___________。

若用动物的肝脏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处理。

(4)已知癌基因X过量表达与肝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要试验一种抗肿瘤药物Y对甲细胞生长的影响,可将甲细胞分为A、B两组,A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B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经培养后,从A、B两组收集等量细胞,通过分别检测X基因在A、B两组细胞中的__________或________合成水平的差异,确定Y的药效。

高三级理科综合(生物)参考答案
1-6 BBCCCA
29.(9分)(1)协助扩散纤维素(2)核苷酸 P (3)基因的多样性(4)都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5)3 1 3
30.(9分)(1)①主动运输 需要载体,需要能量(ATP),逆浓度梯度运输 选择透过性 ②
B (2)ATP 少 有氧呼吸
(3)催化物质D 和磷酸结合在一起 蛋白质
31. (11分)(1)丙酮酸 酒精和二氧化碳(2分) (2)A 、C 、D D (3) ②、

(4)无氧呼吸 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能量(2分)
(5) 6 自由扩散
32.(10分)(1)线粒体内膜 葡萄糖和水 ②③
(2)①酵母菌是否煮沸 刻度玻璃管液面高度
②甲中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O 2和产生的CO 2相等,气球体积不变
乙中酵母菌死亡,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③上升 甲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使气球体积增大
40(15分)(1)多(1分) (2)维持培养液pH (2分)
(3)停止(2分) 多(2分) 胰蛋白酶(2分)
(4)Y (2分) mRNA (2分) 蛋白质(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