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研究方法01

合集下载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概括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①原地观测②受控实验③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2.原地观测的内容:①野外考察②定位观测③原地实验3.生态学综合研究的研究方法:①资料的归纳和分析②生态学的数值和排序③生态学的数学模型和仿真4.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①层次观②整体论③系统学说④协同进化5.生态学研究的组织层次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6.名解:受控实验: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与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协同进化: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动态上的相互影响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7.原地观测:指在实地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第二章野外环境生态因子的观测1.名解:环境因子:组成环境的所有要素的总和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地形因子:气候因子:溶解氧:在水中溶解分子态的氧电导率:电导反应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水越纯净,含盐量越少电阻越大,电导越小。

色度:颜色,浊度,悬浮物等都是反应水体外观的指标2.生态因子的分类按生命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按性质分:(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生物因子(4)地形因子(5)人为因子按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1)密度制约因子(2)非密度制约因子按生态因子稳定性:(1)稳定因子(2)变动因子3.地形因子包括哪些?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海陆位置经纬度坡度4.气候因子包括那些数据?太阳辐射强度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大气降水风速风向降水量5.地温(土壤温度)用曲管地温表测量;大气降水用雨量器和雨量计测量;空气湿度用温度计或干湿球温度表测量。

6.水样的采集:现场测定的有PH值、电导率和溶解氧。

7.色度的测量方法:①铂钴标准比色法②稀释倍数法③分光光度法8.了解GPS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发送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

生态学研究方法的比较和评价

生态学研究方法的比较和评价

生态学研究方法的比较和评价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了深入地了解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生态学家们需要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

因此,对于不同的研究问题,研究人员需要选择最适宜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比较和评价几种常见的生态学研究方法。

1. 样方调查样方调查是生态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研究区域内各个区域的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在样方调查中,研究人员将研究区域划分成一定数量的样方,然后采集这些样方内的生物样本进行分析。

样方调查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供关于生物群落数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的信息。

此外,样方调查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的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生态学中另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特定生物和环境因素进行控制试验,来研究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实验研究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供关于生态系统的因果关系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设计保护和管理措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预测和控制生态系统的变化。

3. 长期监测长期监测是生态学研究中另一种常见的方法。

长期监测的目的是对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定期的、连续的采样和观测。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有关生态系统变化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测生态系统未来的趋势。

此外,长期监测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人为干扰和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长期响应的影响。

4. 模型研究模型研究是生态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在模型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数学或统计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生态系统中的过程和相互关系。

这种方法既可以利用采集到的实验数据,也可以基于生物学、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理论来建模。

模型研究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供简便有效的预测和分析方法,以及较分析和解释更广泛内容关系的能力。

综上所述,不同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各自有其优点和特点。

研究人员应该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法或组合使用不同的方法,以便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生态系统信息。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开课学期:秋季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植物地理学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2或3年级学生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发展历史和不同研究层次的方法手段等的系统介绍,并辅以相应的操作实习,旨在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建立起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时:51学时。

其中授课45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

合计3个学分。

教材:自编讲义参考书:(1)Ecological Methodology.Krebs J. Charles, 1998(2)Scientific methods for ecological research. E. David F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3)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

R. McIntosh著,徐嵩龄译,1992年;(4)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

(英国)W.J. Sutherland等著,张金屯译,1999年;(5)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

张金屯,1995年;(6)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

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等编著,1994年;(7)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

G.W. Cox著,蒋有绪译,1979年。

(8)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

董鸣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

(9)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纲及数据库建设。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项目组编著,1993。

(10)植物生态学实验。

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11)植被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

Ellenberg,Muller- Daumbois(12)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3)植物种群学。

王伯荪,李鸣光,彭少麟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4)当代生态学博论。

刘建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15)试验设计的技术与方法。

聚类分析(生态)--生态学研究方法

聚类分析(生态)--生态学研究方法

一、 数据变换
在实际中,不同的变量一般取值的量纲(单位)不同, 为了使不同量纲的变量进行比较,消除聚类时量纲对聚类结 果的影响,经常对原始数据作变换。常用的变换方法有: (1)中心化变换 中心化变换是先求出每个变量的样本平均值,再从原始数据 中减去该变量的均值就得到中心化数据。 设原始测量样本数据阵为X
(1)欧氏距离
2 dij (2) ( xik x jk ) k 1
P 1 2
(i, j 1,2,, n)
(5)
欧氏距离是在聚类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距离。
(2)绝对值距离
d ij (1) xik x jk
k 1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j 1,2,, n)
nxp
(1)
n为样本容量(试验、观测次数),p为变量个数。
* 设中心化后的数据为 xij 则
* xij xij x j
(i 1,2,, n, j 1,2,, p)
(2)
其中
1 xj n
x
i 1
n
ij
( j 1,2, , p)
(2)标准化变换 标准化变换的变换公式为:
在计算G7、G6间的距离,因为每类都有两个样品,所以 考察d13,d14,d23,d244个样品间距离的大小,由表-1可知,四个 距离中最短为2.5,即D67=2.5。
表-3 3类之间的最短距离D2
Min{Gi,Gj} G6={X1,X2} G7={X3 X4 } G5={X5} G6 0 2.5 6 G7 0
二、 相似系数与距离的定义
目前已设计了多种相似系数和距离, 下面介绍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几种。 1. 距离

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

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

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
1. 观察法呀,这就像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比如说我们去观察一片森林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看看它们啥时候找吃的,啥时候睡觉,这多有意思啊!
2. 实验法呢,好比我们自己动手搭建一个小生态系统,然后改变一些条件,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就像在实验室里做有趣的小实验一样,说不定还能有大发现呢!
3. 野外调查法也很棒啊!这就像是去大自然中冒险,深入了解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分布情况。

举个例子,去山上调查不同海拔的植被有啥不同,哇,想想都很刺激呢!
4. 模型法,就如同搭建一个生态的微缩世界,通过这个模型来预测和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

像研究气候变化对某个地区的影响,用模型来模拟,多酷啊!
5. 系统分析法,哎呀,这就像是把生态系统当成一个大拼图,我们一点一点来分析各个部分的关系诶。

比如说分析一条河流的生态系统,搞清楚上下游的关联,好神奇!
6. 统计分析法,这不就是从一大堆的数据里找出规律嘛!比如统计一年里某种鸟类出现的次数,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趋势,这多有挑战性!
7. 文献研究法,哇哦,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看看别人都研究了些啥关于生态的有趣内容。

假设我们研究某个古老的生态文献,说不定能发现宝藏呢!
8. 类比法,这就好像给生态现象找相似的例子来理解呀!比如把一个小池塘类比成一个大海洋的缩影,这样不就能更好地理解海洋生态啦?
9. 追踪法,好比跟着一个小动物的足迹或者一个物种的迁移路线。

想象一下追踪一群大雁的飞行,去了解它们的迁徙规律,多好玩呀!
我觉得生态学的这些基本研究方法都超有趣的,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神奇的大自然,还等什么呢,赶紧去探索吧!。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一、生态学的研究思想及观点由于生态学研究的“关系”是一个哲学命题,其方法论的许多原理与哲学思想中整体与部分、事物相互间普遍关联等辩证唯物论有关,这使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系统生态学的研究体现了以下几个观点。

1.层次观层次结构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是有层次性的。

任何系统都是其他系统的亚系统,同时它本身又是由许多亚系统组成的。

我们的世界就是从由原子颗粒到宇宙这样一系列按层次排列的相互作用的系统组织而成的。

不同层次的顺序排列,在理论上就跟一个辐射光谱一样,可以向两头无限伸展。

通常所说的由基因到个体再到生物圈的“生物学谱”,就是生物世界这种层次结构的反映。

层次系统是按照系统各要素特点、联系方式、功能的共性、尺度大小以及能量变化范围等多方面特点划分的等级体系。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个多层次的独立体系,一般可分为十一个层级。

即全球(生物圈)、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组织、细胞、基因和分子。

层次结构理论为我们对自然界进行综合性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指导原则。

注意事物的层次性,一件事物在整个层次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才可能取得对问题的更全面认识。

虽然每一生命层次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但高级层次的结构功能及运动规律,从低级层次的结构和功能是由构成它的低级层次发展而来的。

因此,研究高级层次的宏观现象需了解低级层次的结构功能动态中可以得到对高级层次宏观现象及其规律的深入理解。

对低层次的运动来讲,其生物学意义也只有以较高的层次为背景,才能看得更清楚。

在生态学研究中,分析不同层次构成的谱系称为层次分析方法。

2.整体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

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许多学科的基本观点。

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Ecology research method一、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地加深理解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原理和规律,掌握生态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基本方法、手段和技巧。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仔细认真的实验操作,了解实验的原理及步骤,并通过实验过程的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 —掌握开展生态研究、生态设计创新所需的必要的操作技能。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开展生态规划与设计。

(二)理解生态学理论、原理和规律。

(三)掌握开展生态学室内研究、野外调查和实践应用的基本方法、手段和技巧,学会使用生态学研究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

四、实验项目设置情况五、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4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及一些常见的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太阳辐射仪(或照度计)、水银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风速测定仪、罗盘、竹竿、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等。

(三)实验内容1. 太阳辐射量调节太阳辐射仪到水平位置,连接辐射仪与辐射电流表;或调整照度计至“0”的位置,测下列项目:(1)总太阳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的探头直接暴露于太阳辐射下,待辐射电流表稳定后,记录读数,— 2 —通过换算得出总太阳辐射量。

(2)散射辐射量在太阳辐射仪上面的一定高度,用黑色遮阳板遮住太阳辐射的直射部分,待辐射电流稳定后,记录读数。

(3)直射辐射量等于太阳总辐射与散射辐射量之差。

(4)地面反射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探头朝向地面,并与地面平行,待辐射电流表读数稳定后,记录读数。

2. 气温和土温(1)将一根竹竿(2~4m)垂直于地面,从地面起每隔50cm放一支温度计(注意不要让太阳光直射探头或温度计的下部,可用黑色遮阳板遮住阳光)。

省考研生态学基本概念解析及研究方法

省考研生态学基本概念解析及研究方法

省考研生态学基本概念解析及研究方法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了生物个体、物种、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等多个层级。

省考研生态学试题通常会涉及到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解析,并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生态学研究方法。

一、生态学基本概念解析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和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生物个体组成,同时还包括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体和大气等。

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从小到大的各种尺度,从微观的微生物群落到宏观的陆地生态系统。

2. 群落群落是由一群生物种群在相同时间和空间内共同生活的生态单位。

群落内的物种通过物种间相互关系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了生态位的区分和资源的分配。

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和能量流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3.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个体或物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和角色。

通过不同物种间的生态位分化,生物个体或物种可以减少竞争,提高适应性,并在生态系统中协同进化。

生态位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二、生态学研究方法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生态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者可以观察到现实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等信息。

野外调查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记录和标记等方式进行,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生态系统中的大量数据,从而揭示生态系统内部的物种间关系和物质能量的流动规律。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生态学中用于探究因果关系的重要方法。

通过设计和操控实验条件,研究者可以刻意改变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来研究其对生物个体、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实验研究可以用于验证生态学理论、解析物种间相互关系,以及评估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3.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重要。

通过构建生态学模型,研究者可以定量描述和预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以及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动态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01

生态学研究方法01

生态学研究方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学科特性化一、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生态学是运用层次观和系统论的方法,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这些相互关系会从生物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景观、全球等不同层次上对生物的和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各种影响。

因此,生态学是研究这些相互关系的产生方式、影响途径和作用后果有关规律的学科。

二、研究层次及其学科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层次上相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

由于生态学研究对象的极其复杂性,它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根据研究性质分,生态学可概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体系。

从研究对象的水平和层次来看,生态学可分为: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全球生态学。

(分辨率和空间尺度增加)三、生态学的实验科学属性科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和技术设备有关。

在传统的生态学研究中,生态学侧重于研究对象的描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直观描述,调查分析,数理统计,单项实验等)都很简单。

设备也很简单。

因此,生态学被误认为是一门描述性的、近似于思维方法论的和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生态学向经济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渗透,使人们感觉到生态学似乎越来越偏离自然科学,而向社会科学靠近了。

然而,生态学来源于生物学,其研究对象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始终围绕着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乃至资金流动)开展研究,就必然要与生物学实验、环境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打交道,就需要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研究,获取实验数据来认识和回答各种种样的生态学过程及其内在机理。

因此,总体上讲,生态学必然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天然实验室就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

生态学实验的特点:1)生态学是一门与空间、时间相关的科学,因此,其实验必然涉及空间位置与时间的测定,与地理学密切相关;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那么,其实验必然涉及生物学与环境学;3)生态学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决定了解到其实验必然是多元化的,并与其他学科具有交叉渗透性;4)生态学的不同尺度,决定了其不同实验方法的巨大差异性,如宏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微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概括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①原地观测②受控实验③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2.原地观测的内容:①野外考察②定位观测③原地实验3.生态学综合研究的研究方法:①资料的归纳和分析②生态学的数值和排序③生态学的数学模型和仿真4.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①层次观②整体论③系统学说④协同进化5.生态学研究的组织层次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2.3.生态因子的分类按生命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按性质分:(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生物因子(4)地形因子(5)人为因子按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1)密度制约因子(2)非密度制约因子按生态因子稳定性:(1)稳定因子(2)变动因子4.地形因子包括哪些?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海陆位置经纬度坡度5.气候因子包括那些数据?太阳辐射强度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大气降水风速风向降水量5.地温(土壤温度)用曲管地温表测量;大气降水用雨量器和雨量计测量;空气湿度用温度计或干湿球温度表测量。

6.水样的采集:现场测定的有PH值、电导率和溶解氧。

7.色度的测量方法:①铂钴标准比色法②稀释倍数法③分光光度法8.了解GPS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发送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

GPS 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它极大地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生态学观测的取样设计1.取样的定义与类型:抽取其中一部分作为样本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进而推断总体的特征,这个过程成为取样。

①主观取样②客观取样(概率取样法)2.客观取样包括哪些取样方法并了解各取样方法:①随机取样:样方的设置是随机的,即每一样品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相等的;一般随机取样的方法是将研究地区放入一个垂直坐标中用成对的随机数作为坐标值来确定样方的位置。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交流平台: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分 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合作协议:签订合作协议,促进国 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跨学科合作:与 其他学科如生物 学、地理学、环 境科学等相结合, 共同解决生态问 题
技术创新:利用 先进的技术手段 如遥感、GIS、大 数据等提高研究 效率和质量
政策支持:政府 加大对生态研究 的支持力度,制 定相关政策和法 规,促进生态研 究的发展
公众参与:提高 公众对生态问题 的认识和关注, 鼓励公众参与生 态保护和研究工 作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遥感技术的定义和 原理
遥感技术在生态学 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生态监 测和评估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生态保 护中的应用
生态学应用领域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生态评估、生态规划、生态修复等 生态学在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环境监测、污染源识别、污染治理等 生态学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自然资源评估、资源优化利用、资源保护等
生态学研究的意义
生态学研究有 助于了解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 稳定,为可持 续发展提供科
学依据。
生态学研究可 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保护和利 用自然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
展。
生态学研究可 以指导我们制 定合理的环境 保护政策和措 施,促进可持
续发展。
生态学研究可 以促进绿色产 业的发展,推 动经济可持续
发展。
林生态恢复等
生态农业的定义:结合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产实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特点: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生态农业的技术:包括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工程等 生态农业的应用: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生态学家关注的范围包括物种、群落、生态系统和全球生态系统。

物种是生态学研究的最基本单位,指的是具有相同特征和能够自由繁殖的生物个体。

群落是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它们在同一地区内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态单位,包括生物、土壤、水和空气等要素。

全球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和数学模型。

观察是生态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生物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行为和变化,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观察可以通过野外考察、实地观察和遥感技术等手段进行。

实验是生态学研究中用来验证假设和探究因果关系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物或生态系统进行控制实验,生态学家可以研究其对生物个体和群落的影响。

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模拟和预测生态系统的行为和变化。

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也包括多学科合作和长期监测。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来解决复杂的生态问题。

生态学家通常与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等合作,共同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另外,长期监测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长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生态学家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演变和变化趋势,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研究方法与生态技术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研究方法与生态技术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研究方法与生态技术生态系统的研究是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态系统研究的任务是揭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规律及其在环境变化中的响应与适应过程,为生态学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基础。

一、生态系统研究方法1.直接观察法:观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数量、种类、空间分布、行为习性等现象,研究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实验研究法:对生态系统中的某个要素或因素进行人为操作,观察结果,分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比如人为添加营养物质、雨水模拟以及影响植物分布的人为干扰等。

3.气象学与物理学方法:分析气象因素与物理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光照等。

4.数学模型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生态过程、预测生态变化,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

二、生态技术的应用生态技术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学规律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改善、修复和治理的技术。

生态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土壤修复、湿地修复、水体净化、景观设计、城市绿化等。

1.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土壤生物修复、土壤物理修复和土壤化学修复。

其中,土壤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对有毒物质进行吸收、降解和转化的方法;土壤物理修复是利用物理力学方法进行修复,如地下排水、地下吸附和土壤迁移等;土壤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方法恢复土壤生态功能,如化学萃取和生物改良等。

2.湿地修复技术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防洪、截污、保育生物多样性等。

湿地修复技术包括湿地人工修建、基础湿地修复、人工湿地修复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恢复和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3.水体净化技术水体净化是指对水体中污染物质进行治理,恢复生态系统的水质。

目前常用的水体净化技术包括自然修复、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其中,生物净化是最为环保的净化方法,常用于城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域的治理。

4.景观设计和城市绿化景观设计和城市绿化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改善城市气候,减少城市噪声,增加人们的愉悦感。

生态学研究方法1绪论

生态学研究方法1绪论

生态绪论和第一章2013-11-151生态学及其学科特性2生态学研究方法类型与内容体系3生态学试验设计方法概述1生态学及其学科特性一.生态学基本概念一.生态学基本概念二.研究层次及学科分类二.研究层次及学科分类三.生态学的实验科学属性三.生态学的实验科学属性空间尺度增加分辨率增加1生态学及其学科特性2生态学研究方法类型与内容体系3生态学试验设计方法概述2生态学研究方法类型与内容体系一.科学研究基本过程一.科学研究基本过程二.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二.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三.研究方法的内容体系三.研究方法的内容体系1根据自己的研究(观察、了解)或前人的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对所研究的命题形成一种认识或假说。

3根据试验或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推理,肯定或否定或修改假说,从而形成结论,或开始新一轮的试验,以验证修改完善后的假说,如此循环发展,使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发展、深化。

1、选题课题的选择决定了研究创新的潜在可能性。

选题时必须明确其意义与重要性。

理论性研究注重在未来学科发展上的重要性。

应用性研究注重对未来生产发展的作用和潜力。

来源:达;科学研究需要;横向协作2、文献百科全书文献索引专业书籍科学的发展是累积性的,通过对文献的了解可以把研究者推到研究的顶层,避免少走弯路。

选题要有文献的依据,设计研究内容和方法更需文献的启示。

3、假说假说的概念: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构成假说的基本要素规律的猜测,推导出的预言和预见。

只是尝试性设想,对所研究对象的试探性概括。

4、假说的检验假说的检验方法:逻辑分析和实践检验两个步骤。

逻辑分析:判断假说的可检验性。

实践检验:分为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直接检验:即用观察和实验直接观测科学假说的实质内容,以证实或否证科学假说。

间接检验:即用观察和实验观测来检验假说基本命题所推演出来的结论或预言。

通常用逻辑推演与实践证明相结合的方式。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在自然界中相互关系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研究对象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和环境等方面。

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既包括实地调查、野外观测、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也包括模型构建、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研究等其他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在研究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解决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了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环境等几个重要概念。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活动的、非活动的生物、无机物和环境因素组成的一个生态单元。

生态系统通常由一个或几个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居住的环境共同构成。

生物与环境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关系。

2. 群落群落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自然发生的、包括多种生物种类的集合体。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它们会对彼此的生长和生存产生影响。

3. 种群种群是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和分布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4. 环境环境包括生物及其居住在其中的非生物环境。

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水、土壤、天气等各种因素,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野外观测、综合分析、模型构建、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室研究等方法。

1. 实地调查和野外观测生态学实地调查和野外观测是最基础也是最可靠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和野外观测,可以获取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分布、数量和生长状态等信息,以此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生态专业仪器设备,如数码相机、显微镜、抽水泵、土壤分析法、水质分析法等所获得。

2.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生态学中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和研究方法。

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分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可以获取生态系统的基本信息,并分析其动态和变化趋势。

生态化研究方法是

生态化研究方法是

生态化研究方法是生态化研究方法是指在生态学研究中,用于获取、分析和解释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信息的技术和方法。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为了有效地开展生态学研究,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态化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对生态系统现场的直接观测和采样,可以了解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种组成、生物量、生态位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信息。

实地调查可以通过人工或自动化设备进行,如使用无人机、摄像机、激光雷达等工具收集数据。

2. 试验研究:试验研究是通过构建人工处理或控制条件,对生态系统进行干预,以获取关于生态过程和机制的信息。

试验研究可以是野外试验或室内试验,可以通过操纵环境因子、添加或减少物质等方式进行。

试验研究通常具有重复性和对照组,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 模拟建模:模拟建模是使用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对生态系统进行仿真和模拟,以预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响应。

模拟建模可以通过数学方程、统计模型和计算机模型等方式进行。

模拟建模可以模拟不同生态过程和机制,如物种分布、环境变化、能量流动等,并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

4.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器和卫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包括地形、植被、土壤等多种要素。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范围和高分辨率的数据,了解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变化。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资源利用等,并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5. 分子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是运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方法研究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分析生态系统中的DNA、RNA、蛋白质等分子成分,了解生物个体的遗传特征、种群的遗传结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等。

分子生态学可以揭示生物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生物群落的关系等。

生态化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可以从不同方面和多个尺度对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研究方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学科特性化一、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生态学是运用层次观和系统论的方法,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这些相互关系会从生物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景观、全球等不同层次上对生物的和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各种影响。

因此,生态学是研究这些相互关系的产生方式、影响途径和作用后果有关规律的学科。

二、研究层次及其学科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层次上相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

由于生态学研究对象的极其复杂性,它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根据研究性质分,生态学可概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体系。

从研究对象的水平和层次来看,生态学可分为: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全球生态学。

(分辨率和空间尺度增加)三、生态学的实验科学属性科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和技术设备有关。

在传统的生态学研究中,生态学侧重于研究对象的描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直观描述,调查分析,数理统计,单项实验等)都很简单。

设备也很简单。

因此,生态学被误认为是一门描述性的、近似于思维方法论的和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生态学向经济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渗透,使人们感觉到生态学似乎越来越偏离自然科学,而向社会科学靠近了。

然而,生态学来源于生物学,其研究对象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始终围绕着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乃至资金流动)开展研究,就必然要与生物学实验、环境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打交道,就需要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研究,获取实验数据来认识和回答各种种样的生态学过程及其内在机理。

因此,总体上讲,生态学必然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天然实验室就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

生态学实验的特点:1)生态学是一门与空间、时间相关的科学,因此,其实验必然涉及空间位置与时间的测定,与地理学密切相关;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那么,其实验必然涉及生物学与环境学;3)生态学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决定了解到其实验必然是多元化的,并与其他学科具有交叉渗透性;4)生态学的不同尺度,决定了其不同实验方法的巨大差异性,如宏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微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态学研究方法类型与内容体系科学的理论是建立在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之上的。

生态学研究方法大多数与相关学科的方法相同或相近似,生态学研究需要先对自然界或实验室中的生态现象进行观察记载、测计度量和实验,再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生态学规律。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态学研究方法一方面趋向专业化,针对不同对象和问题,设计了各种专用方法技术;另一方面是强调系统化,即为各类生态系统制定出生态综合研究方法。

生态学研究的专门化与系统化同时并进,彼此汇合,是学科方法体系日趋成熟的标志。

一、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科学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服务社会的原动力,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其目的在于探求新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

基础或应用基础性研究在于揭示新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应用性研究则在于获得某种新的技术或产品。

无论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其基本过程大致包括3个环节:1)根据自己的研究(观察、了解)或前人的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对所研究的命题形成一种认识或假说。

2)根据假说所涉及的内容安排相斥性试验或抽样调查。

3)根据试验或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推理,肯定或否定或修改假说,从而形成结论,或开始新一轮的试验,以验证修改完善后的假说,如此循环发展,使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发展、深化。

1、选题课题的选择决定了研究创新的潜在可能性。

选题时必须明确其意义与重要性。

理论性研究注重在未来学科发展上的重要性。

应用性研究注重对未来生产发展的作用和潜力。

来源:从当时当地的生产实践中提取;政府下达;科学研究需要;横向协作2、文献百科全书、文献索引、专业书籍、文摘、评论性杂志、科学期刊和杂志科学的发展是累积性的,通过对文献的了解可以把研究者推到研究的顶层,避免少走弯路。

选题要有文献的依据,设计研究内容和方法更需文献的启示。

3、假说假说的概念: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构成假说的基本要素: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规律的猜测,推导出的预言和预见。

只是尝试性设想,对所研究对象的试探性概括。

4、假说的检验假说的检验方法:逻辑分析和实践检验两个步骤。

逻辑分析:判断假说的可检验性。

实践检验:分为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直接检验:即用观察和实验直接观测科学假说的实质内容,以证实或否证科学假说。

间接检验:即用观察和实验观测来检验假说基本命题所推演出来的结论或预言。

通常用逻辑推演与实践证明相结合的方式。

二、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根据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生态学现象和生态学规律的研究,不仅要通过野外的观测和实地的调查研究,而且还需要通过严格的控制实验来模拟自然的生态过程与内在规律。

根据生态学研究的不同需要,可以分为原地观测研究、受控实验研究,以及生态学综合研究方法三大类型。

(一)原地观测研究原地观测研究是指在自然实地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

生态现象的直观第一手资料皆来源于原地观测。

因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种群、群落等)均与特定的自然生境不可分割,生态现象涉及因素众多,联系形式多样,相互影响又随时间不断变化,观测的角度和尺度不一,迄今尚难以或无法使自然现象全面地在实验室内再现,原地观测仍是生态学的基本方法。

原地观测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不同方法。

1、野外考察野外考察是考察特定生态要素(生物要素和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异和规律。

野外考察首先必须确定需要考察的空间范围及其边界,以及考察对象。

然后根据调查目的,设计相应的调查方案和调查指标。

1) 生物要素①其调查边界通常视物种生物学特性而异。

②植物种群不仅要考虑其定居的植株分布,还应包括种子的向外扩散范围。

③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其巢穴或防御的领地可能很小,但取食空间可能很大。

④对有定期长距离迁徙或洄游行为的动物种群往往要包括广大地区,考察动物种群活动可能要用飞机、遥感或标志追踪技术。

⑤陆地群落的生境划界,通常是依据植物群落或植被类型边界与地形地貌的联系。

但在大范围内出现群落连续,或逐渐过渡性强时,则要借助于群落统计或航测遥测技术。

⑥野外考察种群或群落特征,测计生境的环境条件,不可能在原地内进行普遍观测,只能通过适合于各类生物的规范化抽样调查方法。

可能多次反复属于种群水平的考察项目主要有:个体数量(或密度)、水平与垂直分布样式、适应形态性状、生长发育阶段或年龄结构、物种的习性行为等。

属于群落水平的考察项目主要有群落的种类组成、即对组成该群落的植物种类进行分类鉴定和记录、植物种的生活型或生长型、各种动物的生态习性和行为;各种动植物种群的多度、频度、显著度、分布样式、年龄结构、生活史阶段、种间关联和群落结构等。

同时,要考察种群或群落生境的主要环境因子特征,如对生境的总面积、形状、海拔高度、大气、水、土壤、地质、地貌等环境因子的描述和测量。

2)社会经济要素社会经济环境首先也需要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然后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一系列调查表格和问卷,通过资料收集、当面采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第一手和第二手的数据信息,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地方志、产业发展概况、各种生产报表、人口状况、环境保护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定位观测定位观测是考察某个种群或群落结构功能与生境相互关系的时态变化。

先要设立一块可供长期观测的固定样地,样地必须能反映所研究的种群或群落及其生境的整体特征。

定位观测时限,决定于研究对象和目的,若是观测种群的生活史动态,微生物种群的时限只要几天,昆虫种群是几个月到几年,脊椎动物要几年乃至几十年;多年生草本和树木要几十看甚至几百年。

若是观测群落演替所需时限更长。

或是观测种群或群落功能或结构的季节或年度的动态,时限一般是一年或几年。

定位观测的项目,除野外考察的项目外,还要增加生物量增长、生殖率、死亡率、能量流、物质流等结构功能过程的定期观测。

3、原地实验原地实验是在田间条件下,采取某些措施,获得有关某个因素的变化对种群或群落其他诸因素及对某种效果所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牧场上进行围栏实验,可获得牧群活动对草场中种群或群落的影响;在森林或草地群落里人为的除其中的某个种群,或引进某个种群,从而辨识该种群对群落及生境的影响;或进行施肥、遮光、改变食物资源条件,以了解资源供应对种群或群落动态的影响的机制。

原地或田间的对比实验是野外考察和定位观测的一个重要补充。

不仅有助于阐明些因素的作用和机制,还可作为设计生态学受控实验或生态学仿真的参考或依据。

(二)受控实验研究方法受控实验是仿真自然生态系统,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研究单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例如:所谓“微宇宙”仿真系统,是在人工气候室或人工水族箱中建立自然生态系统的仿真系统,即在光照、温度、土质、营养元素等大气物理或水分营养元素的数量与质量都完全可控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其中某一因子,或同时改变几个因子,来研究实验生物的个体、种群,以及小型生物群落系统的结构功能,生活史动态过程,及其变化的动因和机理。

(三)生态学的综合方法生态学的综合方法是指对原地观测或受控的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表达各组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方法技术。

1、资料的归纳和分析生态学现象观测数据资料,涉及多种学科领域,众多因素的变量集,各组变量(属性)为类型不同,量纲不一,尺度悬殊,为了便于归纳分析,需作以下工作。

首先要进行数据的适当处理,包括对数据类型的转化,主要是把二元(定性)数据转化为定量数据;或者反之,以使数据类型一致。

其次,是对不同量纲的数据进行数值转换,如将原始数值换成对数,倒数,角度,概率等,以便更合理的体现各类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其具有一定的分布形式(如正态分布),或一定的数据结构(如线性结构)。

还可进行数据的标准化或中心化,即把各项数据的绝对值转换为相对值(比值),使变量的取值在0~1之间,从而获得数据的几何意义,能在一定维数的坐标上定位和进行运算。

2、生态学的数值分类和排序数值分类是近20来新发展的对群落进行客观分类及区分种同内生态类型的方法技术。

分类的对象单元是植被的抽样(样地),所以,样地的大小、数量和进行物种的数量特征(属性)的测计,都要按照规范化的方法。

各种属性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建立各样地各属性的原始数据矩阵,再计算群落样地两两之间的相似系数或相异系数,列出相似系数矩阵,最后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样地的聚类或划分,得出表征同质群落类型的树谱图和划分或聚合的分类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