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采苗板上底栖硅藻种类变化的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讨论
鲍生产性育苗一般要提早 2 个月接种底栖硅藻 , 采苗前
20 d 重新接种 , 在本试验控 制的培 养条件 下 , 从接种 到采苗 时 , 作为鲍开口最适饵料的 小型舟 形藻 , 在底 栖硅藻 种群中 都有能达到 69. 2% 以上。本试验证实 了随着 人工培 养时间 的延长 , 小型舟形藻最终会 以优势 种占据 主导位 置 , 无需进 行分离提纯培养 , 经过自然 选择就 可达到 相当的 纯度 , 这给 人工育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藻种 1 和藻种 2 由于其来源和接种时间的不同 , 其初始 时的各底栖 藻类 占总 数的 百分 比不 尽相 同 , 这主 要是 由生 境水温所决定 的。因 此两 组试 验之 间无 可比 性 , 但本 试验 能说明的是不论藻种取自何 处 , 接种时温 度如何 , 经 过人工 升温培养一段 时间 后 , 小型 舟形 藻总 能形 成优 势种。 有些 开始时的优势种 , 如楔型 藻随着 人工升温 培养逐 渐消亡 , 是 由于适温范围狭窄所造成 , 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逐渐衰退。 有些种类大 型舟形藻、 菱形 藻 , 虽 然数量上也 呈增长态 势 , 但因所占比例很小 , 形成不了优势种。 大贝政治提到 的鲍 另一 适宜 饵料 的卵 形藻 , 在 本 试验
2
结果
镜检观察各种的计数结果如表 1、 表 2。
表1 藻种 1 中各种底栖藻类镜检观察的数量变化 底栖硅藻镜检结果 / 个! cm- 2 时间 大型舟 形藻 03- 01 03- 03 03- 05 03- 07 03- 09 03- 11 03- 13 03- 15 03- 17 36 114 145 160 288 216 360 360 720 小型舟 形藻 23 70 1040 1592 13464 24984 32040 45000 51840 楔形藻 54 188 192 198 576 612 720 936 1000 菱形藻 7 12 80 182 1296 720 936 1080 1440 直链藻 0 1 0 3 1 4 0 3 4 卵形藻 2 5 15 2 72 144 160 360 432
2 2 2 2
其不但停止生长 , 而且细胞 色素开 始减少 并逐渐 死亡 , 在此 期间小型舟形 藻和 菱形 藻生 长加 快 , 在 底栖 硅藻 中的 组成 由最初的 1. 2% 和 0. 7% 上 升到 试验 结束 时的 69. 2% 和 3. 6% 。直链藻、 卵形藻在培养过程中没有 太大变化。
第 10 期

冲等: 鲍采苗板上底栖硅藻种类变化的观察
41
分别占到了 44. 3% 、 29. 5% 和 18. 8% , 同时还有 少量的 菱形 藻占 5. 7% , 而其他藻种只占 1. 6% 。经过人 工升温培养 后 , 小型舟形藻增速最快 , 由表 1 可以看出小型舟形藻在培养的 第 5 d, 数量就急剧上升至第一位 , 到试验结束时已经由接种 初始的 18. 8% 上升至 93. 5% , 而楔 形藻 和大 型舟 形藻 生长 缓慢 , 数量 变化不 大 , 在底 栖硅藻 的组 成中 比例逐 渐降 低 , 分别由接种初始的 44. 3% 和 29. 5% 下降到试验结束时的 1. 3% 和 1. 8% 。菱形藻和卵形藻 生长由 7 个/ cm 和 2 个 / cm
2
表2
藻种 2 中各种底栖藻类镜检观察的数量变化 底栖硅藻镜检结果 / 个! cm- 2
时间
大型舟 小型舟 形藻 形藻 918 3078 3567 4860 5103 5751 12069 32400
楔形藻 菱形藻 直链藻 卵形藻 盒形藻 3501 11340 56700 64800 64800 56700 32400 8100 27 324 324 162 324 324 729 1701 0 0 0 2 0 0 0 0 9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76 324
底栖硅藻 作为 鲍幼 体的 前期 饵料 , 其 种 类与 质量 对鲍 人工育苗的成 败起 着至 关重 要的 作用 , 其 种 类适 宜且 数量 充足可以延长鲍幼体的附着变 态率 , 延长 在板时 间 , 实 现剥 离大规格苗种 , 达 到提 高成 活率 的目 的。据 报道 在底 栖硅 藻自然 种 群 中 , 以 小 型 的卵 形 藻 ( Coccone sp. ) 和 舟 形 藻 ( Navicula sp . ) 的效果 最佳 [ 1] 。但 人工 接种之 初 , 小舟 形藻 的比例并不是 很高 , 随 着人 工培 养条 件的 控 制和 时间 的延 长 , 各种底栖硅藻种类之间 有一个 此消彼 长的过 程 , 研 究其 培育条件与各 个种 之间 的消 长关 系 , 将对 今 后的 鲍鱼 育苗 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 学研究 院旅顺中 试基地 鲍鱼
车间进行。 1. 1 试验材料 据藻 种的 来 源不 同 分为 两组 , 每组 20 个 池 , 每 个 池 9 m , 放置 36 个筐 , 720 片波纹板。 藻种 1 取自旅顺口 区铁山街 道柏岚 子藻类 养殖场 浮筏 养殖裙带菜 , 用海绵抹取藻体上附着的 底栖藻类 , 于 2005 年 2 月 25 日和 26 日分别接了采苗板的两面。 藻种 2 取自旅顺口区海滨潮间带自 然生鼠尾藻 , 用涮洗 的方法采集底栖藻类 , 于 2005 年 3 月 30 日和 31 日分别接了 采苗板的两面。 1. 2 试验方法 接种 2 d 后开始每隔 2 d 镜检 观察计 数一次 , 计数 方法 为剪取 1 cm 1 cm 采苗板 , 浸入盛 有海水的 培养皿中 , 用显 微镜观察计数。将 所见 的藻 类分 为 大型 舟形 藻、 小型 舟形 藻、 楔形藻、 菱形藻、 直 链藻、 卵 形藻、 盒 形 藻等 7 种 分别 计 数。计数时只计波纹板的单面。 1. 3 培养条件 培养期间的培养水温在 9~ 14 逐渐 升温 , 光照度 采用
Changes in Benthic Diatom Species on Attachment Plates for Larval Abalone
CHEN Chong, SONG Guang jun
( Liaoning Ocean and Fisherie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Liaoning Open lab of Applied Marine Bio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China)
遮阳网控制在 1000~ 3500 lx, 每隔 6 d 换水 1 次 , 每次换 1/ 2, 换水后按 N 10 mg / L、 P 1 mg / L、 Si 1 mg/ L 、 Fe 0. 1 mg/ L 施加 营养盐。
收稿日期 : 2005- 05- 08; 修回日期 : 20005- 06- 03. 作者简介 : 陈 冲 ( 1963- ) , 男 , 副研究员 .
表4
藻种 2 培养前后各底栖藻类占总数的百分比 各藻种占总数的百分比 / %
阶段
大型舟 形藻
小型舟 形藻 2. 7% 69. 2%
楔形藻 95. 1% 17. 3%
菱形藻 0. 7% 3. 6%
其他种类 0. 3% 0. 7%
中没形成优 势 , 可能 与底 栖硅 藻藻 种来 源和 采集 时间 及方 式有关 , 有待以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
[ 5] [ 3] [ 4] [ 2]
微细藻类 ∃ 影响 [ J] . 水产养殖 , 1991, 37( 3) : 263- 266. 高绪生 , 王琦 , 王仁波 , 等 . 鲍鱼 [ M] . 沈阳 : 辽宁科 学技术出版 社 , 2000. 164- 168. 赵洪恩 鲍的增养殖 [ M] . 沈阳 : 沈阳出版社 , 1999. 236- 241. 袁昌 贤 . 底 栖硅 藻之 培养 ∀ ∀ ∀ 矽藻 [ J] . 养鱼 世界 ( 台 ) , 1993, 108- 110. 陈明耀 生 物饵料培 养 [ M ] . 北 京: 中国农 业出版 社 , 1998 82 - 87.
Key words: benthic diatom; change in species; H aliotis discus hannai; weaning food; ( 责任编辑 : 晓 荷)
[ 1] 大贝政治 . ! ∀ 幼生 着底 # 稚 ∃ 生 长 % 及 & ∋ 付着性
试验初始 试验结束
1. 2% 9. 2%
从表 2 和表 4 可见 , 从鼠尾 藻上涮 下的 底栖硅 藻中 , 各 种类所占的比 例和 裙带 菜上 的又 有所 不同 , 而在 人工 培养 一段时间后各藻类的变化也 有所区 别。在培养 的初始 阶段 优势藻种主要是楔形藻 , 占 底栖硅 藻组 成的 95. 1% , 而 大型 舟形藻、 小 型 舟形 藻和 菱 形藻 只占 1. 2% 、 2. 7% 和 0. 7% 。 在人工升温培养的前 7 d 时间 里 , 楔形 藻一 直是强 劲增 长 , 由开始时的 3501 个 / cm 2 增 至 64 800 个 / cm2, 而其 他藻 种生 长缓慢 , 但从第 9 d 起 , 楔形藻数量开始下降 , 通过观 察发现
第 24 卷第 10 期 2005 年 10 月

产 科 学
FISHERIES SCIENCE
Vol. 24 No. 10 Oct. 2005
鲍采苗板上底栖硅藻种类变化的观察
陈 冲, 宋广军
大连 116023) (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 辽宁省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 辽宁
关键词 : 底栖硅藻 ; 皱纹盘鲍 ; 开口饵料 中图分类号 : S963 21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3 1111( 2005) 10 0040 02
上升到试验结束时的 1440 个 / cm 和 432 个 / cm 。而直 链藻 在取样观察中时有发 现 , 但 数量上 没有大 的变化 , 一直 保持 在约 3 个 / cm2。
表3 藻种 1 培养前后各底栖藻类占总数的百分比 各藻种占总数的百分比 / % 阶段 大型舟 形藻 试验初始 试验结束 29. 5% 1. 3% 小型舟 形藻 18. 8% 93. 5% 楔形藻 44. 3% 1. 8% 菱形藻 5. 7% 2. 6% 其他种类 1. 6% 0. 8%
03- 31 04- 02 04- 04 04- 06 04-5 1053 1215 1296 1458 1782 3159 4293
由表 1、 表 2 统计出试验初始和 试验结束 时各种 底栖藻 类占总数的百分比。结果见表 3、 表 4。 从表 1 和表 3 中可以看出 : 来自裙带菜 的底栖硅藻藻种 中 , 开 始时 主要 以楔形 藻、 小型 舟形藻 和大 型舟形 藻为 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