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_4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发布时间:2022-08-17T06:24:44.34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8期作者:李涛
[导读]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下软弱地基较为常见,不良地质的存在对道路桥梁结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李涛
江苏国兴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下软弱地基较为常见,不良地质的存在对道路桥梁结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文章对软弱地基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软弱地基的危害与处理技术措施的应用策略。

关键字:道路桥梁;桥梁施工;软弱地基;软基处理
引言
近年来,软弱地基施工要求逐渐提高,当软土区域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时,为降低道路塌陷、裂缝等质量问题发生率,务必要掌握软弱地基施工技术实践要点,确保施工任务高效完成,进而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新时期下,深入探究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弱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1软弱地基及特点
地基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服务的安全性和使用性。

因此,只有处理好地基、做好工程基础,才能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目标,达到工程项目的设计使用寿命。

软弱地基主要由以下的土层组成:各种淤泥、黏土和淤泥、淤泥质土、软填土、杂填土等高压缩性不稳定的大孔隙软弱土层,内部大部分具有一定含量的细颗粒有机物。

软弱地基通常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渗透系数低、触变性和流变性大等特点,需要适当处理,以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

第一,高压缩性:软弱地基的软土具有高压缩性,因为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的比率大于1,内部含水量大,体积密度小,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腐殖质物质和可燃气体。

长时间不容易达到稳定状态,承载负荷引起的变形较大。

第二,较低抗剪强度:抗剪强度是土体由外部荷载引起的剪应力的极限数值,软弱地基的抗剪强度较低。

第三,渗水性低:软土的渗水性很低,垂直方向基本不透水,不利于土体的排水固结,会增加工程地基的沉降时间。

第四,触变性:黏性土结构受到扰动后,强度降低,但静置一段时间后强度会逐渐增大,这种性质就是土壤的触变性。

触变性导致软弱地基在受振动荷载作用后,底部两侧易发生侧向滑动、沉降和挤压。

第五,流变性:流变性是指软土在长期持续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随时间会显著增大,导致长期强度远小于瞬时强度的特性,对道路工程的稳定性非常不利。

第六,非均质性:由于细砂透镜在软弱地基层中的存在,软弱地基在平面和竖向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工程不均匀沉降。

2软弱地基的危害
软弱地基在抗剪能力、承载能力、结构强度等性能方面都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而且软弱地基自身含水量大于正常液限。

因此,若不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处理,将引发一系列的负面问题。

例如,软体地基内部结构相对疏松,且因水分含量过高而存在较大的弹性形变空间,这就导致其在经过常规的摊铺、碾压等施工环节后,难以达到结构稳定、土壤密实的理想状态,进而埋下应力裂缝、异常沉降、路面下陷等故障隐患。

同时,软弱地基的承压能力、渗透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若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原封不动地使用此类地基,道路更易受到自然降雨、车辆碾压的侵袭作用,进而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加大了后期维修养护成本。

而从当前全国范围内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情况来看,由于不同地区软弱地基的程度不同,再加上受到当地经济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我国对于市政道路软弱地基的处理技术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应用的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

而这些不同方法的应用导致最后的处理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给市政道路软土地及的处理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除此之外,软弱地基的存在,还会间接增加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成本。

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时,不仅要考虑到造价、工期、技术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到软弱地基对工程整体结构造成的影响,在增加相关施工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
3.1强化夯实法
强化夯实法是通过夯实的物理手段改变软弱地基内部结构的密实度与内部组织的分布,从而提高软弱地基内部结构的密实度与强硬度。

施工人员在运用夯实法强化软弱地基表面过程中,必须根据测量所得的软弱地基的着力点和基层内部密实度的数据设定强夯点,从而能最大幅度提高软弱地基强度。

然后通过向地基内部填充强化材料的方式来提高地基的整体密度。

为了达到更好的强化效果,在填充材料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容易适应和填充软弱地基内部空隙、耐用性较好、强度硬度高及可塑性好的填充材料。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对软弱地基两侧进行均匀夯实处理,并保持均匀的速度逐渐向软弱地基中央区域推进,其能够保持软弱地基表层强化的均匀性和完整性。

3.2排水固结技术
在完成基础道路及桥梁工程施工之前,就必须做好碾压管理工作,采用增加负荷的方式对建筑地基道路实行循环系统的碾压,这不但利于软弱土水分的排除,同时还可以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密度。

而因为软土壤基身有胶结功能,所以通过使用排水碾压的方式,软弱泥就可以自动的横向固结到一块,这就进一步增强了软弱地基的道路坚硬。

而道路坚硬变的密实的范围增加会提升整个建筑路基的抗剪度,对排水管柱的建设就十分关键,因为排水管柱要设置于软土壤基中,这样增强建筑路基结实性的效果更佳。

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实际施工中,往往还会有大面积的更深层的排水处理胶结施工技术,像这种大面积的施工方式能够更好的改善软弱地基道路的承载能力,不过它光靠单纯的一种方式是不会实现的,还必须结合填土法与加载技术共同实现。

3.3排水固结技术
在完成基础道路及桥梁工程施工之前,就必须做好碾压管理工作,采用增加负荷的方式对建筑地基道路实行循环系统的碾压,这不但利于软弱土水分的排除,同时还可以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密度。

而因为软土壤基身有胶结功能,所以通过使用排水碾压的方式,软弱泥就可以自动的横向固结到一块,这就进一步增强了软弱地基的道路坚硬。

而道路坚硬变的密实的范围增加会提升整个建筑路基的抗剪度,对排水管柱的建设就十分关键,因为排水管柱要设置于软土壤基中,这样增强建筑路基结实性的效果更佳。

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实际施工
中,往往还会有大面积的更深层的排水处理胶结施工技术,像这种大面积的施工方式能够更好的改善软弱地基道路的承载能力,不过它光靠单纯的一种方式是不会实现的,还必须结合填土法与加载技术共同实现。

3.4化学加固技术
在路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化学加固技术主要包括电化学加固、硅化加固等。

在大多数施工建设过程中,常会应用电化学加固方式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能够有效解决软弱地基问题。

硅化加固方法主要是在混凝土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利用多孔金属灌注管将硅酸溶液注入相应的土层中去,这种加固方式既能够获得充裕的加固时间及加固半径,又能改善土壤的渗透性及黏性。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土层特征,适当选择单孔灌注的方式进行处理。

3.5换填技术的应用
换填技术主要是指的是在基础的地基层面将软质化的土层清理出去,然后利用一些较为硬质的材料进行填充的技术手段。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方面,为了能够使这项技术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通常是使用人工和机械的双重配合来实现分层的换填以及对于地基的夯实。

这一技术通常适合应用于较浅的软弱地基,比如说粉土或是混杂的软弱地基。

同时,对于一些已完成固结的软弱地基和比较松散的区域性地基也可以应用此技术。

比如说应用于山部地区的软弱地基,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层倾斜均匀,而应用于季节性的冻土质层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其膨胀。

在应用换填技术的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需要重点关注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是否与预定的压力系数相匹配,并及时处理可能存在渗漏问题的换填作业位置。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软土地基是这类工程中最常见的地基类型。

为了提高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软土地基对工程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不良影响,还需要重视软弱地基特点,选用积极、正确的软基加固技术,提高道路桥梁路基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海兵.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282.
[2]张凌.基于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9(3):36.
[3]彭学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1,17(13):265-2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