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代白瘦幼的主流审美作文(精选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当代白瘦幼的主流审美作文(精选4篇)
如何看待当代白瘦幼的主流审美作文(精选4篇)一
前段时间陶虹在采访中一段关于少女文化的言论上了热搜,她说少女文化的盛行,说明了男性的不自信,因为他们欣赏不了优秀的成熟女性。

网友都说:直击本质,姐姐太敢说了
面对市场和男性对少女、白瘦幼的追捧,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女艺人站出来发声。

在芒果TV推出的全女性脱口秀节目《听姐说》里,最新一期的嘉宾傅首尔就直接抨击了白瘦幼审美:“以白瘦幼为标准真的太可笑了!”
傅首尔说自己就是白瘦幼的反面教材,花里胡哨、雍容华贵、徐娘半老,“如果白瘦幼是标准,那我就只能是标本”。

在傅首尔提出要讲这个主题的时候,导演问她“你认为以白瘦幼为标准很可笑,是不是因为你自己做不到?”傅首尔当时直接生气了。

类似的还有很多,经常有人跟她说:“我觉得你真人长得不丑”,网友私信她会说:“你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长相平平的女人应该如何活得精彩”,连老公劝她都是说:你有一些很崎岖的角度是美的。

作为国民辩手,最会说话的女人之一,靠嘴吃饭的傅首尔,身边都充斥着对于她身材和长相的议论,而这样的议论在娱乐圈、在日常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

女明星一旦上了年纪就很难接戏,稍一发胖就会遭受舆论攻击,媒体对于大龄女星的夸奖清一色都是“宛如少女”,半藏森林的白瘦幼风成了大家争相模仿的对象,很多女生都被白瘦幼审美pua,陷入容貌焦虑。

《听姐说》里的另一位姐姐黄小蕾也说,都是因为中国人追求骨感美,追求白瘦幼,逼得她们这些女演员一天到晚不敢吃肉,尽管她很不喜欢这样,为了迎合观众也没办法。

面对这些容貌歧视,傅首尔霸气发问:“在别人眼中,我们是怎
么样,真的重要吗?”
在傅首尔心里,她最大的成就,不是成为了最会说话的女人之一,而是终于学会了欣赏自己。

没有少女感又怎样?瘦不下来又怎样?如今38岁的她,看到自己大笑的样子,会发自内心的觉得:“这个女的真好看,笑得这么灿烂”。

看完这期《听姐说》,不得不感叹傅首尔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她是第一次说脱口秀,但不管是笑点和观点都输出的非常精彩,全程都是梗,可惜不是常驻。

也要夸一下节目组,将镜头聚焦女性人群,讨论了很多女性议题。

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像傅首尔一样,不盲目跟风,不盲目羡慕,学会欣赏自己,变得强大而自信。

如何看待当代白瘦幼的主流审美作文(精选4篇)二
最近,网络上八卦四起,沉迷于各种瓜的我看到了这样一种言论:男人都爱白幼瘦,女孩子们要努力。

第一眼看到这句话时我与大多数网友的心情是一样的,觉得愤怒且不可理喻。

细想下来,白幼瘦审美确实是较多当代女生所向往和憧憬的,我也在其中。

那么,这句话引起大众,尤其是女性愤怒的地方在哪里呢,我认为有两处,一处是整句话的逻辑关系——"男人爱"与"女孩子们要努力",一处是"都"。

独立的灵魂永远闪闪发光
由于有着男尊女卑等封建社会认知的历史,女性在很长时间内都在为争取自身权利,提倡男女平权做努力,前有秦德君的剪发风波,后有钟复光的解放斗争。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更加先进的思想也值得被重视,被提倡,所以我们会发现,社会正在越来越尊重女性并且重视女性的权利。

在这样的大氛围下,"男人爱"成为了一个奇怪的说法,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为喜欢的人做改变是一回事,迎合当代男性的喜好则是另一回事。

具体来说,作为一位女性,我可以自己喜欢或者想要成为"白幼瘦",但这是个人喜好和个人选择问题,与男人爱不爱并无关系。

我们现
在说的做自己,不要丢掉自我,即是当代人们更加独立,更为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

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成熟,有思想且有判断力的,其做出的选择是成为自己,丰富自己,最终成就自己。

人是群居动物,但这并不影响任何一个灵魂独一无二,闪闪发光。

审美多元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而一个"都"字,颇有些统一审美的意思。

在前面所说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从一个通俗的谚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中都能知道,人们的喜好不尽相同,给女孩子设定一个"白幼瘦"的标准审美框,听起来是可笑且荒谬的。

21世纪,社会提倡多元化,重视包容性,从文化方面来说,文化的多元化有着多元共存,和而不同,融合创新,长期稳定等一系列特点,价值多元化也属于其中,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一样,价值多元化是时代与个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它的实质就是容纳不同的价值标准与追求。

审美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当然也早已脱离了"唐以胖为美,明清以小脚收敛为美,西晋以中性为美,楚以腰细为美,汉代以纤弱、灵巧、细腰为美"这样单一的审美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与追求,并可以成为不同的价值主体,从而使审美观等一系列价值观都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那么,在多元化时代下,所有的审美观都值得尊重和提倡吗?诚然,个人喜好并不相同,但凡事皆有两面性,审美观也有健康不健康之分,学会界定,学会判断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希望得到尊重之前,首先你需要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成熟,有判断力且有思想的个体。

如何看待当代白瘦幼的主流审美作文(精选4篇)三
最近,在抖音、社交平台刮起了一股BM风,胸大腿长性感,短小紧身的衣服裹在身上,暴露出热辣性感的身材,“直角肩”、“漫画腿”、“A4腰”溢出屏幕。

不难看出,中国女孩都追求白幼瘦畸形的风格,追求瘦、追求白、追求幼年感。

与其说中国女孩迷恋BM风,不如说“白幼瘦”的单一审美还在绑架着大众,制造着中国女孩们的身材焦虑。

于是大家也默认了这样的审美才是好看的、符合主流的。

从进入青春期开始,无论男女,似乎全世界的人都能对我们的外貌指手画脚:
“你多吃点,太矮了,要再长高点才好看”,“你少吃点吧,都这么胖了,不能再吃了”。

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甚至为了这种概念的“好看”牺牲健康。

但是审美是很私人的事情,不应该过多评论或指责,女性更应该坚持自己的态度,不是白瘦幼就是好看的,你说下图的小鱼老师,论身材,一点都不瘦,但你能说她不美么?
凹凸有致的身形,自信的神情,浑身上下透露出健康的性感,女孩应该反对对生理健康有害的瘦弱,保持身体健康,充满了对生活和自身的热爱。

另外现在每天新闻和抖音都在宣传女性的“少女感”,好像只有少女才能获得人们的咱们,获得大家的追捧。

是,我们知道少女感意味着年轻、漂亮,有异性吸引力,但是美的种类有很多,成熟的韵味也足以让人回味。

我的女神斯嘉丽,不是少女感,却拥有致命的魅力。

在喧嚣的主流声音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辨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被错误的价值观引导,以健康为前提,做自己就好。

如何看待当代白瘦幼的主流审美作文(精选4篇)四
白瘦幼不能说“错”。

因为美是不可以被评价的,被评价的是审美的视角。

我不认为白瘦幼标准中的“幼”是指更年轻,好像全世界就我们聪明,知道更喜欢年轻的。

认同年轻是生物的普遍本能,西方的审美也没说就推崇老太太,盖尔加朵的面部特征也是年轻的。

而且单纯喜欢年轻不至于发展成今天这样。

“幼”的本质是第二性征弱化,男女审美趋同。

男性女性化的同时,女性也在“去女性化”,变为失去性吸引力的儿童。

这就不能用一个“后殖民化”来解释了。

更多的恐怕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压抑和社会整体消费减弱,需求降低,步入低欲望社会。

男性和女性,都不再强调第二性征,因为那样太过于激发欲望,显得具有攻击性。

而一个欲望萎靡的社会是容纳不了这些欲望的。

人们开始更喜欢那些看起来更安全的“儿童”,或者说儿童化的成人,男女都一样。

掩盖第二性征,更小的视觉年龄。

所有代表“野性”,“冒险”的信号都被剔除了,只留下彻底的“安全感”。

所有被审美的人都必须儿童化,无害化。

这种审美其实在古代中国比较常见,传统小农社会也是典型的低欲望社会。

再加上封建礼教的影响,我们不论故事里还是画里,以及日常服饰,都看不到那种外显的欲望。

白瘦幼真的是一种当下的审美吗?
我认为不是的。

我们早就拥有一个非常女性化的男主人公贾宝玉,更重要的是,我们同样还有一个更加女孩化的林黛玉。

你可以描绘她的内在才情,修养,文化,所有的内在你都可以让她具备。

可是,乖乖,没人敢细说林黛玉的胸脯。

林黛玉当然是美的,甚至于可以算是中华传统审美中的“致美”。

但她却不是一个“美神”,林黛玉不是那种西方的维纳斯式的角色。

相反,这些试图无害化女性的审美甚至逐渐走向了另一个反面,那就是削弱女性生命活力。

林黛玉是有先天疾病的,这种疾病带来的虚弱将其形象的无害化提升到了顶峰,使得书中没有任何一个女性角色可以超越她。

而西方审美之下的“美神”,甚至是有腹肌的。

西方这种“美神”的审美传统到今天,就有了神奇女侠。

(简略说法,其中省略良多过程,美术史小白不用当真)
图中女星同样是瘦和美的,但是完全没有任何幼态特征,“年轻”和“幼”并不能等同
野性和攻击力爆棚,外化的第二性征让你移不开眼。

虽然同样是一个身材好面容年轻的女性,我们却可以看出这绝不是我们所说的“白瘦幼”。

回到我们自己的审美问题。

白瘦幼的审美有问题吗?我们又有什么必要让男人们都像施瓦辛格,让女人们都像亚马逊女战士?我们是不是在自己吓唬自己呢?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讨论“白瘦幼”?
我认为现在社会上对于审美的普遍担忧,绝对不是出于对于西方审美的被动回应。

我们之所以焦虑完全是因为我们审视了自身。

这个问题具体展开的话够一篇博士毕业论文了。

我在这直接说结论:
男性接受不了女性的身体,认为是淫荡的。

女性接受不了男性的身体,认为是粗野的。

人们拒绝承认人类本来的样子。

最后人们只接受一种身体,那就是儿童的身体。

这在伦理上是一种倒退,审美上是一种压抑。

儿童身体的特点就是无特点,因此削弱自身特点就成了达成“美”的捷径。

而这种所谓的“美”又进一步排斥个性。

因此,社会中广泛的审美上的压抑就积累起来了。

为什么说我们当下是多元的?个性的?我们分明就是压抑的,无法表达个性的。

审视美的审视者们,因为自己的怯懦,主动回避那些会刺激他们的东西。

剩下的就只有一潭死水和“安全”。

我们的男女明星是千篇一律的,网红是千篇一律的,标准恒定而唯一。

能真正娱乐大众的反而是审丑圈的网红,是奥利给,是笑川。

因为丑陋永恒是自由的。

在“美”与个性相冲突的时候,人们就开始选举卡西莫多,举行“丑人”大游行。

(此丑是美学意义上的丑,无贬义)
于是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担忧起来。

这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请允许我继续用《红》来举例。

正如同我们阅读《红楼梦》,从开头就可以隐隐意识到那种悲剧的结局将会到来一样。

即便是不谈贾家的大结局,仅仅谈论她和贾宝玉的婚姻,我们也可以从中嗅到一丝危险。

因为林黛玉太虚弱了,我们无法想象
她成为一个妻子,成为一个母亲。

林黛玉以失去内在母性可能的方式成为了致美。

同理,当我们审视那些在公众面前生存的,主动被审美的女星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种过分的幼态化展示。

我们现在无法看到一个女人的不同时间的状态,我们只看到一种人:美丽的人。

一种丧失了女性特质之后廉价的审美。

之所以廉价只因这是一种男性女性都共通的“美丽”,不再具备特殊性,只是一种模仿。

而其它种类的美,那些必须有足够性特质才能焕发出来的美,被永远的忽略不再提起。

表面上看人们都在抨击男性小鲜肉,但是女性在这个问题上更是受害者。

(答评论区: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林黛玉不是“美神”的原因。

不知道你能理解吗)
但是,如果作为社会集体意识的反映,那么我们也只能接受了。

最好不要做美学以外观点的批判,也没必要扣上“亡国”之类的帽子,也不可以讽刺那些爱美的女孩。

我们绝不可以江山治不好就怪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