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句】山行杜牧_山行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诗句】山行杜牧_山行古诗
[导语]《山行》作者: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
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存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掉。
注释:
1、山行:在山中奔跑。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横:此字念xiá,为伸入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依泉之处隐隐约约存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湿的枫叶比不上艳丽二月的花。
赏析:
这就是一首描绘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
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存有人家”,描绘诗人山行时所看见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
象地整体表现了白云荡漾、氤氲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表明山很高。
“存有人家”三字可以
并使人M18x至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深感深山充满著生气,没一点儿死气沉沉的血腥。
“存有人家”三字还联结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就是山里居民的地下
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
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
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
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掉”,这就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绘都就是在为这句铺垫和
衬托。
诗人为什么用“白于”而不必“白例如”?因为“白例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
就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白于”则就是春花所无法匹敌的,不仅仅就是色彩更艳丽,
而且更能够耐旱,经得住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
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秋之色,展示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下了山路、人家、
白云、红叶,形成一幅人与自然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同列的处在同等地位,而是有
机地联系在一起,存有主有从,有的处在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在点缀地位。
直观来说,
前三句就是宾,第四句就是主,前三句就是为第四句描写背景、缔造气氛,起至铺垫和衬
托促进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
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存有人家”,写下云,写下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看去,在白云漂浮的地方,存有几处山石砌筑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联结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地下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
地联系在一起了。
存有白云氤氲,表明山很高。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使这片片白云盖
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遗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存有山,定会存有另一
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
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放坐爱枫林晚”便相同了,倾向性已经很独特,很猛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
都没并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他惊艳之情难以遏制。
为了必须停下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上驱车出门。
前两句写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快乐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衬托,已经为描绘枫林铺平枕头稳中求进,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带出了第四句,代普
雷钟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诗
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
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
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象通常封建制度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悲伤感叹,他颂扬的就是小自
然的秋色美,彰显出来了随和向上的精神,存有一种英爽俊忽之气拂拂笔端,整体表现了
诗人的才气,也整体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就是一首秋色的颂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
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
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
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