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一下 第23课《望梅止渴》(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生朗读3自然段。
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填空。
指生回答。
师小结:将士们原先个个(口干舌燥),现在干渴的嘴(流出了口水)。所以,可以说,将士们的嘴现在是湿润的。那将士们口不干了,行军速度有什么变化呢?
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填空。
指生回答。
师小结:原先行军速度是(越来越慢),现在将士们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不久就(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就是因为曹操的办法,才让将士们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3.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1)课件播放视频。
(2)师小结:通过观察视频,大家应该可以猜到“望梅止渴”的含义,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望梅止渴”。下面,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课文,学习“望梅止渴”的故事吧。
生跟着老师去体会梅子的味道。
通过视频去感受“望梅止渴”的含义。
快速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视频引出“望梅止渴”的含义,最后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望梅止渴”。
课件出示“望梅止渴“的含义。
师小结:“望梅止渴”的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口水,因而止渴。后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巩固提升
课件出示问题:将士们在曹操的带领下,顺利地走出了荒原。但是,一路上他们却没有看到梅林,这时,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认识成语。
通过拓展环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曹操的聪明机智。锻炼学生想象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三国时期(什么时候),曹操(谁)用了望梅止渴的方法(怎么样),带领将士们走到了有水的地方(怎么样)。
师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曹操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齐答。
师小结:对,聪明机智。
师引导学生找到第2自然段中描写曹操怎么办的句子。
课件出示:对将士们高声喊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树上结满了梅子,可以解渴,大家快去吃吧!”
师小结:其中灵机一动,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
师问:你能用灵机一动造个句子吗?
指生回答
例: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师问:曹操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办法有用吗?
6.学习第3自然段
(4)同桌互相检测。
4.学习第1自然段
师问:曹操在行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课件出示图片与书中对应的语句:
烈日高照,大地被烤得滚烫。
将士们口干舌燥,有气无力,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
师问:那面对这些困难,曹操是怎么办的呢?
5.学习第2自然段
指生朗读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曹操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图片,指生回答。
指生回答。
师小结:对,是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中国北方。
3.自由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指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记。
(3)学生点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梅子的图片,让大家猜。
课件出示:梅子。
师问:梅子有什么作用?
(2)课件出示:
梅子酸甜爽口,是一种水果。人们在疲劳、困顿时,只要吃上几颗青梅,就会恢复活力,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2.师小结:吃过梅子的人,在口渴的时候,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湿润起来,就不会觉得口渴了。
课件出示问题:谁让大家望梅止渴?
为什么要望梅止渴?
怎样望梅止渴?
结果怎样?
2.课件出示问题: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师解释: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三国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最初的样子。
师问:通过大家对课文的提前预习,你知道是谁让大家望梅止渴?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
第23课《望梅止渴》教学设计
课题
《望梅止渴》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学习
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梅”、“止”等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3.懂得在危急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重点
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
理解并积累“望梅止渴、烈日高照、口干舌燥、灵机一动”等词语。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师小结:将士们可能会想:梅林到底在哪里呀,怎么走了这么长的路也没看见呢?肯定是将军骗咱们呢,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读课文,评价同学的朗读。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用“灵机一动”造句。
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填空。
学生观察图片
填空。
跟着老师学习“望梅止渴”的含义。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扫除生字、词障碍。
引导学生思考并主动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在老师的简单介绍中,让学生对“三国时期”和“曹操”这一段历史及人物有所认识,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让学生在借助拼音读文的过程中,逐步做到熟悉课文。自读课文后让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的朗读得到纠正和提高,也培养了学生静心听、记的习惯。
课堂练习
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例:每(梅)(梅子)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找到书中体现出困难的词句。
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处境十分危急并利用多媒体图片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烈日高照、口干舌燥、有气无力的意思。
锻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的能力。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及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造句引导学生掌握“灵机一动”的意思并会应用。
通过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讲授新课
一、学习生字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生字:
méi hūkăo jiàng sùdù
梅忽烤将速度
rán líng jīqísuān
然灵机骑酸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二、学习课文
1.师问:看到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那就先看看老师的问题吧。
全文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望梅止渴》这篇课文。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意思,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活学活用。同时,我们也知道了曹操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他让我们懂得了:在危急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填空
以填空的形式设计,既可以锻炼学生自己的总结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