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论述类文章阅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 剂。
【解析】 根据原文,溴甲烷“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而 A项却将其表述成了“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这就犯了将 “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
2.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发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没有或 即将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 将出现的情况”表述为“已经发生的情况”,或将“已经发 生的情况”表述为“即将出现的情况”。如:
5.主要与次要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 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 要方面。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 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如:
[对位信息] 干栏居是一种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宫 室形式。《新唐书·南平獠传》称:“山有毒草、沙风、蝮 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栏’。”……与其认为干栏 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干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 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考题的特点: (1)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每小题3分,共9分。 (2)侧重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设题总体难度较小,是 较易得满分的一类题。 2013年高考,全国17套试题,均对此考点进行了考查, 是高考的重点。
规范答题 一、论述类文章干扰项设计的十大雷区 1.部分与整体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范围上设计干扰,故意将阅读 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如: [对位信息] 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 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 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例5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干栏居采用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建筑形式,与原始 巢居一样,都具有躲避野兽、蛇虫侵扰的作用。 D.从古代干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分布的区域及建筑形制来看, 防潮和防寒是其主要功能。
【解析】 对“干栏居”的作用(功能)的推断,A项提 及的是“躲避野兽、蛇虫侵扰”,而D项提及的是“防潮和 防寒”,那么到底哪一个是它的主要功能呢?查看原文引述 的史料:“山有毒草、沙风、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 ‘干栏’。”不难看出,“躲避野兽、蛇虫侵扰”方为其主 要功能,而“防潮和防寒”只是其次要功能。所以,D项的 推断就犯了将“主要”和“次要”倒置的错误。
3.或然与必然 事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或然”, 即“有可能发生”;另一种是“必然”,即“事理上必定发 生”。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常将“或然”的趋势表述成 “必然”的趋势。如:
[对位信息] 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个人的经济理性从事市场 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 的非理性或无理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 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以致发生将生 产出来的牛奶倒进大海这类事件。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整 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 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恶果。
例10 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解析】 这段文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恩格斯的论述的引 述及其评价;二是从恩格斯的论述的高度来考察天人合一思 想。从第一层意思来看。恩格斯的论述并没有针对天人合一 思想;从第二层意思来看,恩格斯的论述只是作者考察天人 合一思想的一个视角。综合这两层意思,恩格斯并没有去论 述天人合一思想,自然也就谈不上“丰富”,更谈不上“指 出了它的局限性”了。所以D项的理解就犯了凭空臆造的错 误。
10.有据与凭空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 空臆造出这种说法。如:
[对位信息]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 列的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 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 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 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 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 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 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 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 刻的合理性。
星期五 论述类文章阅读
考点通·学习课堂 考点风向 论述类文章一般是指社会科学类的文章,这类文章往往反 映的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内容 涉及经济、文化、民俗、考古、生物、医学、天文、地理等 各个领域。 考查重点是重要概念的理解,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以 及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
8.肯定与否定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计干扰,故意将阅读 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如: [对位信息]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 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 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第二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 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 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第五段)
二、答题步骤 1.通读原文 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 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 什么观点等。
2.审读题干 (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 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 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 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 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例4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B.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运河将更有利于沟通交流, 昔日南粮北运、商旅交通的胜景将得以恢复。
【解析】 根据原文,“沟通交流”“南粮北运、商旅交 通”是大运河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大运河一旦作为世界 文化遗产申报成功后,它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文化遗产的价值, 当初沟通交流的实用价值则退居其次,其“南粮北运、商旅 交通”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可以被更多更好的方式所替代。所 以,该项就犯了将大运河“先期”(历史上)的作用误作为 “后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的作用的错误。
9.客观与夸大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而 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如: [对位信息]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 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 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例9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D.“阿尔戈斯”方案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 如利用这一成果,将有可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对位信息] 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 “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 一样常常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 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 经排出序列。
例2 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 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 【解析】 根据原文,“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 经排出序列”,而C项却将其表述成了“将排出构成老鼠基 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这就犯了将“已然”误作为“未 然”的错误。
【解析】 “阿尔戈斯”方案的持续实施或许可以解决海 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但利用这一成果,并不能消除厄尔 尼诺现象。因为,根据原文,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水温度异常 的大幅上升所导致的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只有消除海 水温度异常的大幅上升这一因素,才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而“预报海流循环”并不能消除这一因素。所以,该项对 “阿尔戈斯”方案作用的推断就犯了夸大事物效用的错误。
例3 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每个人都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以 社会经济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 【解析】 根据原文,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 “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 或无理性”,从而可能因社会经济无序而导致商品的绝对过 剩。这里说的是“可能”,但A项的推论却把这种“可能” 说成是“必然”,因而导致了推断的错误。
6.原因与结果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会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计干扰,或将 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如: [对位信息] 如果人能活到1 200岁,那么要到400岁、 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 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 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
例8 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 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
【解析】 根据原文,尽管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 进入了风俗范畴,但是木版年画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是 有所改变的,如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 的木版年画就“一反传统(理想主义),十分写实”。所以 A项说“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就犯了将原文中“肯定” 的事物加以“否定”的错误。
例6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然导致其基因 的改变。
【解析】 根据原文,是因为“有些基因改变”,导致了 “活动缓慢,活力降低”的结果;而B项却表述成了因为 “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导致了“基因的改变”的结果, 这就犯了因果关系颠倒的错误。
7.言此与言彼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计干扰,将此事物表述 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 [对位信息] 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 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 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 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 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层面对于现实文化危 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
4.先期与后期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发展的时间上设计干扰,他们 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 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如:
[对位信息]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 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 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邗沟, 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弯取直,明清 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 商旅交通、水利灌溉的生命线。
例7 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 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解析】 根据原文,“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文 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而D项所说的“社会和生活的文 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 批判”却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所以D项表述的 对象是“文化危机”,而不是“文化转型”,这就犯了将 “此”(文化危机)表述成“彼”(文化转型)的错误。
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 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 文或一段。 ④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筛 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 (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 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 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