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开封市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开封市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看拼音,写词语。
zhàlan xīshuài luòtuo xīshēng
( )( )( )( )
huāruǐkǒng bùfáng yùlǐng yù
( )( )( )(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霎时(shà)疑惑(huò)浑浊(zhuó)灌溉(gài)
B.骤雨(zhòu)田埂(gěn)叶柄(bǐng)蜗牛(wō)
C.住宅(zhái)项目(xàng)铁锁(shuǒ)宽恕(shù)
D.签订(dìng)诸位(zhù)船舶(pó)角色(jué)
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震撼理睬斑斓迫不及待
B.书藉恳切摇篮门庭若市
C.萧索松弛沧桑万籁俱寂
D.轻捷皎洁急躁充耳不闻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C.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D.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肯定李宁大概是生病了。
B.一排排松树挺立在风雪中。
C.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C.“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
D.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下列诗句与作者及诗题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B.“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于谦《石灰吟》
C.“留连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D.“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排列句子。
正确的一项是()
①吃在嘴里,又香又甜。
②它的形状是弯弯的,像个小月牙。
③剥开果皮,露出了白色的果肉。
④香蕉是我最喜爱吃的水果。
⑤果皮是淡果黄色的,还略带些小黑点。
A.⑤②④①③B.②⑤①③④C.④②⑤③①D.④⑤③②①
按照要求写句子。
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特点,再根据括号里的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啊。
(安静):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及积累填空。
(1)春雨是历代诗人吟颂的对象。
伴着细密的春雨,远处的草色若隐若现,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雨悄无声息,在万物萌发、急需雨水的时节降临,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写诗句:“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2)我们学过很多带有数字的诗句,如杜牧的“______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
(3)“咏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一大写作主题,如孟浩然的“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写出了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
(4)《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辞劳苦、倾其一生辅佐刘备父子,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语交际
平平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平平,你真爱美呀,我刚晒的被单上也锦上添花了。
”刘阿姨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平平,你会怎样幽默而不失真诚地回答刘阿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①学者② ,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③ 。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氏家训》)
注释:①夫:发语词。
②学者:学习的人。
③鸱枭:两种鸟。
古人认为是恶鸟。
12、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1)所以求益耳___________
(2)人疾之如仇敌__________
(3)恶之如鸱枭__________
(4)凌忽长者__________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短文告诉人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舌尖上的浪费
自2012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
后面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古人尚懂得“”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
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6、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A.20岁及以下B.21-30岁C.31-40岁
D.41-50岁E.51-60岁F.60岁以上
17、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_________。
理由:一是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
18、这两个材料,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9、联系上下文可知,填入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多选)()
A.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
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
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______,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
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______,还会说我老土。
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
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
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
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
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
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
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
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
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
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20、请在第②、第③自然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填序号)
A.不置可否B.不动声色C.不厌其烦D.不屑一顾21、“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因为误解了女儿的行为而感到惭愧。
B.我为平时施舍一两块硬币的“慈善”行为、为自己浅薄的“爱心”感到惭愧。
C.“我”因为被女儿识破了想教育她的“圈套”而感到惭愧。
22、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仅仅是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
B.“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
”文中此处的“素养”具体是指节俭,不浪费。
C.文章融入了作者的心理描写:紧张——感激——惭愧。
23、“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这句话描写的是女儿的______,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______的心理。
24、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中的“温暖”一方面是指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
25、“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
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完成习作。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自己亲身经历、所见所闻。
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叙述生动,有真情实感。
③字数不少于450字。
题目一:我不再了
提示: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任性、拖延、莽撞、自卑、孤独、马虎、懒惰等。
②围绕所选词语,回顾相关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把自己的情感变化写清楚。
题目二:一个的人
提示:①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你的身边一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同学、老师或其他人,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受尊敬、勤奋好学、助人为乐、诚实、风趣等;②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栅栏蟋蟀骆驼牺牲花蕊恐怖防御领域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栅、蟋、蟀、蕊、恐、御、域”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A
解析: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B选项田埂的埂读音gěng;
C选项项目的项读音xiàng;铁锁的锁读音suǒ。
D选项诸位的诸读音zhū ;
3.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
B.“书藉”的“藉”改为“籍”。
籍:书,书册:古籍。
书籍;藉:践踏,凌辱,狼藉。
4.B
解析: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A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C项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项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5.B
解析:B
【详解】略
6.C
解析:C
【详解】略
7.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试题搭配的掌握。
C.错,留连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出自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创作现实主义诗歌、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8.C
解析:C
【详解】略
9.教室里安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写句子。
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加点部分“眨眼就到了”是夸张的手法,写句子时要同样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描写。
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例如:1.台风过后,大地安静得连蝴蝶扑扇翅膀的声音都听得见。
2.教室里安静得像深夜
的森林一样。
3.森林里安静得昆虫扇动翅膀的“嗡嗡”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10.天街小雨润如酥随风潜入夜南朝四百八十寺两山排闼送青来野旷天低树清风半夜鸣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详解】(1)本题考查古诗识记默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是唐代韩愈,全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夜喜雨》作者是唐代杜甫,全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本题考查古诗识记默写。
《江南春》作者是唐代杜牧,全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作者是宋代王安石,全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本题考查古诗识记默写。
《宿建德江》作者是唐代孟浩然,全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代辛弃疾,全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本题考查名言识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11.你浇花把我的被单弄湿了。
刘阿姨,对不起,下次浇花的时候我一定会注意,再也不会给你的被单上锦上添花了。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
突出幽默,回答要真诚。
刘阿姨的一句“我刚晒的被单上也锦上添花了”中的“锦上添花”指的是平平在阳台上浇花,把刘阿姨的被单弄湿了。
平平回答时,要注意用幽默的语言,但不能失掉分寸,做到有礼貌,有诚意的道歉。
故答案为:
(1)你浇花把我的被单弄湿了。
(2)刘阿姨,对不起,下次浇花的时候我一定会注意,再也不会给你的被单上锦上添花了。
12.12、是为了怨恨,痛恨厌恶,讨厌轻视
13、像这样用所谓学习损害了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14、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15、学习应永无止境,做人应虚怀若谷,不能有傲气
【解析】译文:说到学习这件事,本是为了求取知识的。
看到别人只读了十卷书,便自高自大起来,轻视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
(以至于)别人怨恨他就像怨恨仇敌一样,厌恶他就像厌恶恶鸟一样。
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12、本题考查的是对字词的解释,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分析。
写出相应的解释即可。
(1)本句话“所以求益耳”意思是本是为了求取知识的。
“所以”的意思是是为了。
(2)本句话“人疾之如仇敌”意思是(以至于)别人怨恨他就像怨恨仇敌一样。
“人疾”的意思是怨恨,痛恨。
(3)本句话“恶之如鸱枭”意思是厌恶他就像厌恶恶鸟一样。
“恶之”意思是厌恶,讨厌。
(4)本句话“凌忽长者”意思是轻视长者。
“忽”的意思是轻视。
13、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划线句子,仔细分析划线句的内容,根据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的意思是像这样用所谓学习损害了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1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意思是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所以“此”是指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即“看到别人只读了十卷书,便自高自大起来,轻视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
”
15、本题爱看从的是对文段内容的主旨的分析,结合原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得出本段文字的主要道理是做人不能自大不能骄傲,要谦虚谨慎,要明白学无止境。
13.A
解析:16、A
17、41——50岁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情况最低
18、列数字、引用
19、AB
【分析】
16、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根据图表‘打包比例’的信息”,即只看“打包比例”图表即可。
观察根据图表可知,20岁及以下年段打包比例最少,故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20岁及以下。
17、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综合分析两个图表,不要只看一个。
结合调查图数据理解,从41-50岁打包比例58.7%,浪费比例为10.3%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
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比例最低。
18、此题考查学生说明方法的辨析,注意结合不同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
结合“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可知,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
结合“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
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结合图表,可知,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结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可知,应填入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相关的名言。
A项,“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意思是:天地孕育万物都有一定的时空限制,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因此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滥用自然界的资源。
该项符合文意。
B项,“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意思是:取用资源等要有限度,使用它们要有节制,那么就时常能充足。
该项符合文意。
C项,“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为: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
D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
行为。
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
14.20、B D
21、C
22、B
23、动作轻松、愉快、自豪
24、女儿用空瓶子给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
到的温
解析:20、B D
21、C
22、B
23、动作轻松、愉快、自豪
24、女儿用空瓶子给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25、(1)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需要给彼此足够的尊严。
(2)真正的帮助,不是施舍,是平等,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3)劳动能使人有尊严的活着,劳动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解析】
20、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不置可否:是不说对,也不说不对。
指不明确表态。
不动声色:指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不厌其烦:指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
不屑一顾:指不值得一看。
形容极端轻视。
结合“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可知,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结合“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可知,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
2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
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可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
”中的惭愧是因为:“我”因为误解了女儿的行为而感到惭愧;“我”为平时施舍一两块硬币的“慈善”行为、为自己浅薄的“爱心”感到惭愧。
故错误的是:C。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选项,“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不仅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还指向捡废品的老人一样靠这种劳动生活的人;理解错误。
B选项,“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文中此处的“素养”具体是指节俭,不浪费。
理解正确。
C选项,文章中,作者的心理历程为:紧张——惭愧——感激。
理解错误。
2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结合“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句中的“跑”“拉”可知是对女儿的动作进行描写;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24、本题考查对课题的理解。
短文主要讲了父亲因为自己曾经施舍老人而感到羞愧,为自己误解女儿的意图感到羞愧。
女儿做了好事之后,是那么轻松愉快和自豪。
我们应该像女儿一样尊重靠劳动生活的人。
这只空瓶子一定会给老人带去温暖和尊严。
爸爸为女儿的行为感到温暖和欣慰。
由此可知,“温暖”一方面是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另一方面是指:“我”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2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通过读短文,可知,“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的意思是:每个有尊严的人都不会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他们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通过劳动获得财富的权利!15.范文:
我不再任性了
当你饥饿时,她会为你盛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当你口渴时,她会为你倒一杯热乎乎的蜂蜜水;当你孤独时,她会默默地陪伴你;当你无助时,她会循循善诱地开导你,这就是她——我的妈妈。
解析:范文:
我不再任性了
当你饥饿时,她会为你盛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当你口渴时,她会为你倒一杯热乎乎的蜂蜜水;当你孤独时,她会默默地陪伴你;当你无助时,她会循循善诱地开导你,这就是她——我的妈妈。
从小到大,我总是那么不懂事,只顾自己的感受,却没有看到自己身边还有一个默默支持我的人。
虽然那已是陈年往事了,但我仍记忆犹新……
那天,我放学回家,满腹牢骚地说:“妈,这地怎么这么脏呀?你为什么不扫一扫呀!”谁知,母亲竟毫不怨怒:“好!好!好!我的宝贝,妈妈待会就扫。
”但那时,我却若无其事。
晚饭时,我坐在桌子旁,看着眼前这些鱼我就想吐。
妈妈刚好帮我盛了一碗饭过来,我生气地说:“妈,这什么菜呀?这么难吃,我要吃面条加鸡蛋。
”妈妈心平气和地对我说:“作为一个学生怎么可以挑食呢?来,来,把这饭吃了才会长得像长颈鹿一样高。
”我不耐烦地说:“我就要吃面条加鸡蛋,就要吃!”妈妈舍不得我饿着,只好又去和厨房打交道,而我正在一旁乐呵呢!
妈妈很快就把面条煮好了,端到我的面前。
正当我享受这美味大餐时,一转头发现妈妈自己却在一旁喝粥,嚼萝卜干,我天真地问:“妈,您为什么要喝粥,而不吃鱼呢?”她依旧笑了笑,随后放下手中的筷子,说:“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完了面条,你再吃点鱼吧!妈妈不吃。
”妈妈不经意的几句话,说到我的心坎里,我忽然心跳加快,感到了深深的愧疚!
凝视着妈妈嚼着那干涩的萝卜干,我哽咽了:“妈,您还是不要吃别的了!来,吃鱼。
”妈妈潸然泪下,应了一声:“孩子,你长大了。
”“孩子,你长大了……”那是母亲幸福的味道。
天下有哪位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长大?
是啊,我们长大了,可是我们是不是懂事得太晚了呢?我们都有关心母亲的责任,不要让我们含辛茹苦的母亲流下伤心的泪水!
【详解】题目一:本题为半命题作文。
要求以“我不再了”为题写一篇叙事作文。
首先要认真审题,“不再”表明了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不再怎么样”上。
横线上补充的内容,结合提示语可以发现:此处应填写自己曾经的缺点、错误、失意等方面。
因此,不妨可填:孤独、脆弱、悲观、迷茫、自私、自卑、等待、懒惰……写作此文,要写出自“我”最真切的情感体验。
在结构的安排上,要略写过去,详写现在,重点突出转变之后的情况。
在叙写转变过程中,适宜运用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把过去与现在进行鲜明对比,有力地凸显文章的主旨。
开头:开头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运用题目的一个字来点题。
中间:写清楚这件事。
要注意事情的六要素,确定详略,经过为详写的部分,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
结尾:结尾要照应开头,开头点题,主题叙事,结尾呼应开头,感情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