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社区个体化干预的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社区个体化干预的效果评价
江毅;唐亮;李桂;罗树宁;熊甲赛;陈樟丽
【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intervention in community o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Methods: In October 2008, we carried out the health investigation to the residents in a community of Shekou, screened 78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carried out a half year individual intervention to them.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atients' awareness of metabolic syndrome knowledge, diet, sport, BG, BP, BMI and blood-fat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ll ρ<0.05). Conclusion: It is very helpful to carry out individual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目的:评价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进行社区个体化干预的效果.方法:2008年10月对蛇口某社区的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筛查出代谢综合征患者78例,并对其进行半年的社区个体化干预.结果:干预前后患者对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饮食、运动情况、体重指数(BMI)、血糖、血压、血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社区个体化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是行之有效的策略.【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1(008)002
【总页数】2页(P129-130)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社区;个体化干预
【作者】江毅;唐亮;李桂;罗树宁;熊甲赛;陈樟丽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海月社康中心,广东深圳518067;广东省
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海月社康中心,广东深圳518067;广东省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海月社康中心,广东深圳518067;广东省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海月社康中心,广东深
圳518067;广东省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海月社康中心,广东深圳518067;广东省深
圳市蛇口人民医院海月社康中心,广东深圳518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9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聚集了一组最危险的心脏病危险因子:糖尿病(DM)和糖尿病前期、腹型肥胖、高血脂和高血压。

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面对代谢综合征这一主要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疾病,早期预防较高科技医疗手段更为有效。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指导和不良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使代谢综合征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0月对蛇口某社区的居民进行入户调查,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
病学分会制订的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CDS标准)[1]共筛查出代谢综合征患者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平均年龄39~67岁。

纳入对象还要求意识清楚、思维正常、能进行语言沟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可独立行走、自行复诊、生活能自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功能Ⅱ级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血管病变、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等。

1.2 调查方法
对纳入管理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讲明参加此项目的意义,达成管理协议。

然后进行第
一次问卷调查,全面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血压、体重、血糖、血脂)。

填写管理表,对其进行干预管理活动;填写随访表,随访代谢综合征患者1次/月,调
查结束时间为2009年3月,随访纪录要求及时、正确、详细填写,对没有及时复诊的患者要进行电话督促。

干预结束后对纳入管理的患者再进行一次全面体格检查。

每个随访小组成员由1名社区医生、1名护士、1名健康教育人员组成,每月随访患者1次,并为患者检查各项指标(血糖、体重、血压),同时用自制调查表收
集患者情况,包括:①对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测试和评分,不合格为<60分,合格为60~79分,优秀为≥80分。

②饮食情况,考虑难于具体计量,采用模拟法,分为:较素(鱼、肉、蛋、动物脂肪吃得较少);均衡(动、植物食物搭配较均衡);较荤(大鱼大肉,饮食无节制)。

③运动情况,同样考虑运动量计算难于量化,也采用模拟法,分为:无运动(无体力劳动,又无体育活动者);少运动(无体力劳动,运动时间每天<1 h者);经常运动(从事体力劳动或每天
运动时间达1 h以上者)。

1.3 干预措施
1.3.1 制作、印刷代谢综合征保健知识和代谢综合征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介绍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症状、预防、综合治疗的方法,如科学的饮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1.3.2 邀请本区二、三级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每2个月开展一次代谢综合征知识讲座,阐述代谢综合征的危害、预防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意义、代谢综合征干预的重要性,回答干预对象提出的问题。

1.3.3 给予个体化的饮食指导:糖调节受损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干预是控制饮食,改善饮食结构,进行低热量、高纤维、低饱和脂肪酸饮食,限制脂肪占总热量的20%以下;超重和肥胖患者的饮食指导主要是采用多种饮食方法减轻体重,即低脂、高多糖、高纤维,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干预为减重、减少
钠盐摄入、限制饮酒、增加体力活动等。

同时要避免狼吞虎咽式进食,每日三餐,定时定量,早饭要吃,晚餐避免过饱,晚餐不要超过总食量的30%,早餐至少达
到35%。

1.3.4 给予个体化的运动指导:坚持每天完成30 min的中强度的运动(根据性别、年龄、体型、体力、生活习惯、劳动、运动习惯、运动经验、运动爱好等制订相应的个体化运动。

该运动应因人因时而异,个别对待,既要有相对稳定性,又要适应变化而有灵活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运用 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数
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对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
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对疾病知晓程度有明显改变,考查评分不合格比例下降,合格和优秀比例增加。

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n(%)]Tab.1 Comparison of awareness of metabolic syndrome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n(%)]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组别不合格合格优秀干预前干预后57(73.08)7(8.97)*17(21.79)42(53.85)*4(5.13)29(37.18)*
2.2 干预前后不良行为的改变情况
2.2.1 干预前后饮食情况:患者干预前后饮食情况有所改变,饮食均衡比例增加,
不均衡饮食比例下降。

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饮食情况比较[n(%)]Tab.2 Comparison of diet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n(%)]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组别较素均衡较荤干预前干预后11(14.10)21
(26.92)*27(34.62)52(66.67)*40(51.28)5(6.41)*
2.2.2 干预前后运动情况:患者干预前后运动情况有所改变,经常运动的人数比例增加,而无运动和少运动比例均减少。

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运动情况比较[n(%)]Tab.3 Comparison of exercis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n(%)]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组别无运动少运动经常运动干预前干预后41(52.56)13(16.67)*32(41.03)26(33.33)*5(6.41)39(50.00)*
2.2.3 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患者干预后TG、TC、FPG、2 h FPG、BMI、收缩压较干预前明显减低,HDL在干预后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是指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包括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异常脂蛋白血症、中心性肥胖、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因子增多、胆石症和脂肪肝等[2]。

上述多种代谢紊乱可同时或先后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

大量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脂肪摄入过多、纤维素摄入过少)、活动少都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不良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单一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控制代谢综合征,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应该是多角度的,药物、运动、饮食、心理和教育的综合治疗方法已成为当前治疗的重要发展趋势,社区的干预项目也是围绕这几点进行的[3]。

表4 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s)Tab.4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指标干预前干预后TG(mmol/L)TC(mmol/L)HDL(mmol/L)FPG(mmol/L)2 h FPG(mmol/L)BMI(kg/m2)收缩压(mm Hg)2.67±0.38 5.63±1.24 1.32±0.43 7.62±3.21 11.37±3.32
26.47±2.56 142.4±17.9
1.54±0.71*5.09±1.01*1.47±0.48*6.14±
2.89*9.59±2.84*2
3.78±1.96*128.7±1
4.3*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积极整合医疗资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代谢综合征的社区干预越发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而早有研究表明社区干预的效果显著[4],本课题研究社区的个体化干预,更加强调
了患者的个体特异性,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年龄、经济收入、生活习惯等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使得干预措施更有针对性,效果更明显;同时社区个体化干预通过问卷和访谈,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干预策略可以根据患者本月的调查结果重新制订,使其更具有灵活性;在每月的随访中,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和鼓励作用,使患者保持健康心态坚持治疗。

此次干预结果表明,社区个体化干预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饮食、运动情况得到了改善,生活更加健康,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各项指标的控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从对社区内糖尿病患者为期半年的系统管理和实施的社区个体化干预的效果来看,社区系统管理能摸清和掌握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社区个体化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做到预防代谢综合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以上管理方法和实施过程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
志,2004,12(3):156-161.
[2]梁琳琅.代谢综合征的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1):910-911.
[3]阮丽,曾耀星.代谢综合征的新进展与综合防治[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5):403.
[4]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综合干预后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92-393.
[5]Windler E,Zyriax BC.Lifestyle changes for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Herz,2001,26(8):513-522.
[6]陆敏敏,冯正仪,朱莉珍,等.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社区饮食和运动干预策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2):1844-18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