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工程能力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序能力(工程能力、工艺能力)
1概念:所谓工序能力,是指处于稳定、标准状态下,工序的实际加工能力。

●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是指工序的分布状态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或称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工序处于标准状态,是指设备、材料、工艺、环境、测量均处于标准作业条件,人员的操作也是正确的。

●工序的实际加工能力是指工序质量特性的分散(或波动)有多大。

加工能力强或弱的区分关键是质量特性的分布范围大小,或集中程度。

2表达式:若用符号B来表示工序能力,则:B=6σ
3影响因素:
(1)人───与工序直接有关的操作人员、辅助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术水平;;
(2)设备──包括设备的精度、工装的精度及其合理性、刀具参数的合理性等;
(3)材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外协件的质量及其适用性;
(4)工艺──包括工艺方法及规范、操作规程的合理性;
(5)测量──测量方法及测量精度的适应性;
(6)环境──生产环境及劳动条件的适应性。

二、工序能力指数
1概念:工序能力指数是衡量工序能力对产品规格要求满足程度的数量值,记为C P。

通常以规格范围T 与工序能力B的比值来表示。

即:C P=T/6σT=规格上限T USL-规格下限T LSL
2工序能力与工序能力指数的区别:工序能力是工序具有的实际加工能力,而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能力对规格要求满足的程序,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工序能力强并不等于对规格要求的满足程序高,相反,工序能力弱并不等于对规格要求的满足程序低。

一定的工序能力指数将与一定的不合格品率相对应。

因此,工序能力指数越大,说明工序能力的贮备越充足,质量保证能力越强,潜力越大,不合格品率越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加工精度和技术水平越高。

三、工序能力的评价与处置
工序能力指数C P客观地、定量地反映了工序能力对规格要求的适应程序,因此它是工序能力评价的基础。

根据工序能力指数的大小一般可将加工分为五类:1C P>1.67特级加工
2 1.67≥C P>1.33一级加工
3 1.33≥C P>1二级加工
41≥C P>0.67三级加工
5C P≤0.67四级加工
1CP>1.67特级加工
●当质量特性服从正态分布,且分布中心χ与规格中心Tm重合时,T>10σ,不合格品率P<0.00006%。

(图)
● 工序能力过分充裕,有很大的贮备。

这意味着粗活细作或用一般工艺方法可以加工的产品,采用了特
别精密的工艺、设备或高级操作工人进行加工。

这势必影响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成本。

● 措施:
(1) 合理,经济地降低工序能力。

如改用低精度的设备、工艺、技术和原材料;放宽检验或放宽管理; (2)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更改设计,加严规格要求; (3) 合并或减少工序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2 1.67≥ CP >1.33一级加工
● 当χ=Tm 时,10σ>T >8σ,不合格品率0.00006% <P <0.006%。

(图)
● 对精密加工而言,工序能力适宜;对一般加工来说工序能力仍比较充裕,有一定贮备。

● 措施:
(1) 允许小的外来波动; (2) 非关键工序可放宽检验;
3 1.33≥CP >1二级加工
● 当χ=Tm 时,8σ>T >6σ,不合格品率0.006% <P <0.27%。

(图) ● 对一般加工而言,工序能力适宜。

● 措施:
(1) 对工序进行严格控制,使生产过程处于良好的稳定、正常状态,并保证不低于工序的质
量水平;
(2) 一旦发现工序有异常状态出现,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工艺过程,使之回到稳定、正
常状态; (3) 检查不能放宽。

4 1≥CP >0.67三级加工
● 当χ=Tm 时,6σ>T >4σ,不合格品率0.27% <P <4.55%。

(图)
● 工序能力不足,不合格品率较高。

● 措施: (1) 要通过提高设备精度、改进工艺方法、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改善原材料质量等措施提高工序能力。

(2) 要加强检验,必要时实行全检。

5 CP ≤0.67四级加工
● 当χ=Tm 时, T ≤4σ,不合格品率P ≥4.55%。

(图)
● 工序能力严重不足,产品质量水平很低,不合格品率高。

● 措施:
(1) 必须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提高工序能力; (2) 为了保证产品的出厂质量,应通过全数检查; (3) 若更改设计、放宽规格要求,不致影响产品质量或从经济性考虑更为合理时,也可以用更改设计的方法予以解决,但要慎重处理。

Taiwan VMTA Gro
工程能力指数C p 1.67 ≤C p 1.33≤C p ≤1.67X
1.0≤C p ≤1.331.0≤C p
≤0.67
C p ≤0.67工程能力充分工程能力满足勉强满足工程能力工程能力差
工程能力
很差
考虑管
或者C

维持,
TI G H 工程管
不良品
有必要及工
不能满
工程大有必要
LS L
U S L
C p 值判定工程能力 60Taiwan VMTA Group •作为没有偏移时使用的工程能力指数,是第1代工程能力指数。

•跟分布中心位置无关,只表示工程散布和规格幅度的关系(即,不考虑工程的平均)设计许用范围(D esi gn T ol eran ce)生产能力(Produ ct C ap abi l i ty)C p =
两测规格(图①)U S P -Χ3σC p = Χ-LS P 3σC p = 只管理规格上限(图②)只管理规格下限(图③)
U S L 中心值LS L
U S L 中心值LS L 中心值①②

设计容许范围设计容许范围设计容许范围U S P -LS P 6σC p =(2).工程能力指数C p •有偏移时使用的工程能力指数,为第2代工程能力指数。

•品质特性值的分布不在两测规格中心,而是偏在一边时,考虑偏移的程度的工程能力指数(即,考虑工程的平均).
USP -Χ3σCpk = USP -Χ
3σCpu =
Χ-LSP
3σCpl =
只有理规格上限只有理规格下限
(1 -Ca)Cp = Min (Cpu ,Cpl)= Min (Χ-LSP 3σ,
)|Χ-m |T / 2Ca=USP+LSP 2m = ,USP-LSP 2T = ,※K ≥1的状态,偏移太大一般不会发生
有偏移的工程能力指数Cpk 只有一边有规格时,与工程能力指数Cp 相同。

如果K = 0(偏移度为0),没有偏移度因此Cpk = Cp
有偏移的工程能力指数Cpk 只有一边有规格时,与工程能力指数Cp 相同。

如果K = 0(偏移度为0),没有偏移度因此Cpk = Cp 两侧规格两侧规格偏移度偏移度一侧规格
一侧规格(3).工程能力指数Cpk 73日式公式只适用双侧规格
日式公式只适用双侧规格美式公式
适用于双侧规格
单侧规格
美式公式适用于双侧规格单侧规格
CPK---过程能力指数用来回答“过程长期运行时是否能满足要求?”
PPK---过程表现能力用来回答“目前过程生产的样品能否满足要求?”PPK是指初期制程能力指数,即产品在试产阶段,尚未大批量生产,制程尚不稳定的情况下(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变化较大),反映当前的初期制程能力,在此种情况下,包括产品本身设计还不够成熟,如果计算出的PPK值偏小,除检讨制程外,还可以变化产品规格,在制程初期,绘制出管制图,如果不能连续25点都在控制界限内,则只能使用PPK,否则会高估制程能力而成误判;CPK是指稳定制程能力指数,即产品是在量产后一段时间,制程十分稳定的情况下(人、机、料、法、环等制程因素稳定,变化小)反映长期制程能力,并判定制程是否稳定,要控制图连续在25点都在控制界限内,方可使用CPK。

PPK,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前,对小批生产的能力评价,一般要求≥1.67;而CPK,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后,为保证批量生产下的产品的品质状况不至于下降,且为保证与小批生产具有同样的控制能力,所进行的生产能力的评价,一般要求≥1.33;
CPK只是一个预测,只能对稳定的东西作出预测,而过程表现PPK则应该用在还没有进行管制的过程。

长期运行下的过程应该是稳定的,如果不是,那就称为潜在过程。

过程能力的研究只有在过程已处于统计管制之下才能进行,也就是你所研究的过程已消除了组间差异。

所以,我们就经常把CPK与“长期”“组内”“潜在”联系在一起,而PPK则与“短期”“全部”联系在一起。

为了避免混淆“长期”与“短期”,CPK使用潜在(组内),PPK使用全部。

CP与PP的一些概念:
T=目标值
USL=规格上限
LSL=规格下限
CL=中心值
UCL=管制上限
LCL=管制下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