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研修报告参考《咏柳》观评课记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柳》观评课记录:
李老师以让孩子回顾四季景色的古诗词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在读出诗歌节奏和品味诗歌意境这两个活动中读诗、品意、感悟春天的美。

李老师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
引导孩子们交流对古诗的朗读、对诗人的了解、对题目的理解、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等。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诵读古诗,并将读古诗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同时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下基本会背诵了古诗。

由咏柳到咏春,李老师的引导更是润物无声,自然生成。

学生在李老师的课堂不仅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新知、感悟了诗意,更获得了学习古诗的技巧,奠定了语文学习的基础,她的教学给了我更多的思考。

《咏柳》听课小结
《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

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孙老师以让孩子"感知春天"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在"品读春"、"欣赏春"拓展春"写春"这四个活动中读诗、品意、感悟春天的美。

课前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孙老师引导孩子们交流汇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对诗人的了解、对题目的理解、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等。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交流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完成了"品读春天"环节。

接着,孙老师以问题贺知章在什么情境下写这首诗的呢 ?调动孩
子们了解古诗背景的兴趣,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松的解决了问题,同时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下基本会背诵了古诗。

由咏柳到咏春,孙老师的引导更是润物无声,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写春天环节,孩子们妙语连珠,更是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学生在孙老师的课堂不仅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新知、感悟了诗意,更获得了学习古诗的技巧,奠定了语文学习的基础。

孙老师的课相当的精彩,她能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合理的设计教学,能驾驭良好的驾驭课堂,更能将古诗的学习交给学生。

她的教学给了我更多的思考。

《咏柳》观课记录
许老师能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合理的设计教学,能驾驭良好的驾驭课堂,更能将古诗的学习交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

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

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部分学生可能是紧张,不够活跃。

《咏柳》观课记录
整个教学过程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画促说,以读促想,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法的指导。

适时注重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去读、去说、去想象。

2、同时,紧抓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每一步设计无论是开课的激趣还是初读检查、吟诵环节,我都力求让学生带着盎然的兴趣进行到底。

3、因为文本的内容是一首古诗,针对古诗的内容少、画面感强
等特点,让学生从生活踏入诗歌的殿堂,然后由诗中走入大自然。

《咏柳》观课记录
对于郭老师的这节诗文学习课,我认为有以下亮点∶
教学方法灵活、具有启发性。

根据预设及学生提问设计教学过程,依据学情变化有效地调控教学步骤,以学定教。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基础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真正的启发式。

讲授生动、恰当,提问有启发性。

对学生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与矛盾,随机采取切实有效的引导与补救措施。

教学手段恰当、有效。

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使现代教育媒体与教学有机结合。

教师使用电教媒体技术熟练,效率高,效果好。

教师业务素质良好。

仪表端正,教态亲切。

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富有启发性、引导性。

板书精当,书写工整。

组织教学能力强,善于根据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有效开发和拓展语文学习资源,体现大的语文观。

教学效果显著。

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教学任务完成较好。

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所得,有所提高。

《咏柳》观课评价
《咏柳》一诗,诗人通过描写初春二月柳树、柳叶、柳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继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春天景色的赞美。

在本课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认读多音字"似",并组词,非常好。

同时,识字是随文进行的,理解了绦",对重点字"裁"做了书写指导。

吴老师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理解字的能力。

吴老师教学生朗诵诗歌的方法挺值得学习的∶读诗,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朗诵感觉越来越好。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吴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创设情境引读,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这节课末,吴老师设计了写话练习∶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柳树,在你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学生模仿老师的句子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吴老师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二月的春风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回答也仅仅是课件图片上的几个,思维并没有完全发散开来,在这一点,教师处理比较仓促,可以进一步引导,让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

可能是紧张或其他的原因,吴老师在这节课上的课堂语言有的地方还不够简练,有些过渡还不够娴熟。

但,总体上讲,吴老师执教的这堂课,循序渐进,妙趣横生,引领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大自然的美好,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