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光现象(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光现象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如图将易拉罐的一端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
实验,观察物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小孔必须做成圆形,否则成像会不清晰
B. 物体做顺时针转动时,像也做顺时针转动
C. 保持物体和小孔之间的距离不变,则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
D. 小孔成像实验说明,光在同种均匀质中沿直线传播
【考点】小孔成像
【分析】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成的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成像的大小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解析】
A.小孔成像时,成像情况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物体做顺时针转动时,像也做顺时针转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是像的位置,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是由光在同种均匀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A
2.如图所示是发生日偏食的情况,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半,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
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
A. 月牙形的
B. 圆形的
C. 树叶形的
D. 小孔的形状
【考点】小孔成像
【分析】日食的形成原因,知道日偏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知道发生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立的实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这个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2)日食是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解析】解: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因为树叶的缝隙其实就是一个个小孔,阳光通过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因为月亮挡住了射向地球的部分光线,所以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月牙形的。
故选:A。
【答案】A
3.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月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A.镜中“风景”
B.杯中“断笔”
C. 墙上“孔雀”
D. 湖面“月影”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析】解: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地球挡住了太阳光,从而形成了月食,即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镜中“风景”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杯中“断笔”,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墙上“孔雀”属于手影,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D、湖面“月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4.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
用______来解释;雷雨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
【考点】光的传播和速度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且在空气中,光速约是3×108m/s、声速约是340m/s。
【解析】解: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说明队就排直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队伍排直的时候,该同学就会挡住前面所有同学射向自己眼中的光;
发生雷电时,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的缘故。
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的缘故。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的缘故
考点二、光的反射
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能用光的反
射解释的是()
A.楼台倒影入池塘
B. 风吹草低见牛羊
C. 潭清疑水浅
D. 云生结海楼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
【分析】(1)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的折射现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
(3)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现象都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析】解:
A、“楼台倒影入池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
B、“风吹草低现牛羊”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故B错误。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池底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形成的,故C错误。
D、“云生结海楼”是海市蜃楼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6.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将镜面旋转10°,则反射光
线转过的角度为()
A. 0°
B. 10°
C. 20°
D. 40°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1)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规律.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明确入射角、反射角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此题关键.
【解析】(1)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都等于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2)当平面镜转过10°时,此时的入射角等于10°,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由此可以确定反射角的大小,进而可以确定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200
故选C.
【答案】C
7.平面镜M1M2之间的夹角为Q,一条入射光线与M1的夹角为25∘,要使得这条光线
经两次反射后能沿原路返回,则Q应为()
A.25∘
B. 50∘
C. 65∘
D. 75∘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1)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结合已知条件求出反射光线与M2的夹角。
(2)要清楚要使光线经镜面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光线要与镜面垂直。
然后用几何知识求出∠ABC的度数即可。
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和应用,要知道在此题中光不只是经过一次反射,并且当光与镜面垂直时,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解析】解:如图所示:
当一束光线与平面镜M1成25°角入射时,则反射光线与M2的夹角∠BAC=25°,又因为光线经平面镜两次反射后沿原路返回,所以AC是垂直射向M2的,即∠ACB=90°,则∠ABC=90°−25°=65°即平面镜M1与M2之间的夹角Q应为65°。
故选:C。
【答案】C
8.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压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
面镜和白纸照射,人从平面镜的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A.白纸比较亮
B. 平面镜比较亮
C. 可能是白纸亮,也可能是平面镜亮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考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分析】本题考查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解答本题不能只凭自己平时的经验去判断,需要用知识去进行分析。
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并不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而是进入人眼光线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线多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线少感觉暗。
【解析】
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白纸表面是粗糙的,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正上方看时,只有一部分光进入眼睛;
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反射,从正上方看时,光线都进入了眼睛,因此从正上方看时,平面镜比较亮,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9.如图,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作反射光线时,先确定反射点,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
解: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90°−60°=30°,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左侧画出反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10.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
面镜上,硬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
了_____反射,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
(1)漫反射是平行光被反射向各个方向的现象;在硬纸板上可以看到光路,且可以偏转;
(2)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
(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各个位置都能看到反射的光线,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将有反射光线的半个光屏向后偏转,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如果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1)漫;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可逆的。
11.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
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要使反射光和其入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
关系是________(选填“垂直”或“不垂直”)。
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_________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向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OB
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与其他同学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到结论: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______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射到O点,发现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
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1)(2)(4)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光路可逆;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3)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B不与纸板A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
【解析】
(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
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3)不合理;实验中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
(1)垂直;漫;
(2)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3)不合理;小明没有把纸板F折转,再次进行实验,并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答案】(1)垂直;漫;
(2)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3)不合理;小明没有把纸板F折转,再次进行实验,并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4)可逆
考点二、平面镜反射
1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B. 平面镜所成的像就在平面镜上,我们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自己的像是实像
C. 平面镜越大,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就越大
D. 当物体比平面镜大时,物体不可能在平面镜中成一个完整的像
【考点】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分析】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②平面镜成像的关键是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到平面镜上(即有入射光射到平面镜上);
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是虚像。
【解析】解: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只能成虚像,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平面镜成像的关键是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到平面镜上(即有入射光射到平面镜上);所以当物体比平面镜大时,物体也可以在平面镜中成一个完整的像。
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答案】A
13.如图,是金山景区内的玉带桥,其桥面最高处距水面3米,要看到水中完整的桥的
倒影,水深应为()
A.3m
B. 大于3m
C. 小于3m
D. 上述答案均可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光的反射原理
【解析】
【分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光的反射原理,要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
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当桥面最高处距水面3米时,像距水面也是3m,即“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3m,至于水深为大于3m、小于3m或等于3m都可以。
故选D。
【答案】D
14.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
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 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 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 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考点】平面镜成像实验
【分析】
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来解题: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析】
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故A正确;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
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变短,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
故选:C。
【答案】C
15.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从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
点的光路图。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
【分析】
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本题还可以作出A点的像A′,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从而确定入射光线和入射点,连接OA,OS画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即可。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连接S′A,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解析】
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则OA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答案】
16.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________放置在方格纸
上。
(2)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________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图乙所示,棋子放在A处,观察者在B处,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________。
(
填序号)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像的位置,能否从白卡片上直接观察到像?答:________。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
【分析】
(1)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玻璃板的摆放角度要能够使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完
全重合;
(2)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相同的棋子进行比较,来获得物像大小关系;
(3)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根据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一特点,可判断棋子的像能不能成在白纸上。
【解析】
(1)如果玻璃板不垂直,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因此应将茶色玻璃垂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2)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
(3)A的像和A关于镜面对称,故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b处,故选B;
(4)此实验中的白纸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为平明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棋子的像不会出现在白纸上。
故答案为:(1)竖直;(2)像;(3)B;(4)不能。
【答案】(1)竖直;(2)像;(3)B;(4)不能。
17.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
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__________那一面
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
实验室,在__________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①”或“②”)。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
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υ的值如下表: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
υ1=_________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______________(只有
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考点】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分析】
(1)有膜的一面作为反射面;
(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
(3)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是反射能力更强;
(4)①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②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
【解析】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有膜的一面作为反射面,使玻璃板那一面的下边线与有膜直线重合;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在有阳光的实验进行实验效果好;几乎无光的实验室不能完成实验;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
(4)①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0对齐,右侧略偏过3.0cm,估读为3.5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50cm−0cm=3.50cm。
②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测量时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
故答案为:(1)有膜;(2)②;(3)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4)①3.50;②B。
【答案】(1)有膜;
(2)②;
(3)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
(4)①3.50;②B
考点四、光的折射
18.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
在容器底部都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
斑向左移动的是()
A.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C.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D.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分析】
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入射角大小不变时,折射角大小不变。
(1)光斑的形成原因,激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光线要发生偏折;
(2)光斑的移动原因,水面上升或下降,入射角不会发生变化折射角也不会发生变化,但折射点要发生移动,折射光线要发生平行移动,所以找到折射点与水面升降的关系的变化规律,即可找到光斑移动与水面升降的变化关系。
【解析】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右移,故A不符合题意;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由下图可知,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光斑向右移动,故B错误;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由下图可知,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光斑向左移动,故C正确;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变大,光斑右移,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19.一束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在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所示。
据此可知,一束红紫复色光沿AO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发生折射,光路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分析】(1)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