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22-12-24T17:56:53.876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2月下作者:孙璐璐
[导读] 音乐教学是我国教育中一门艺术性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初中音乐教师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上做出改变和调整,构建更加适应新课改的初中音乐课堂,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全面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孙璐璐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中学 325116
【摘要】音乐教学是我国教育中一门艺术性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初中音乐教师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上做出改变和调整,构建更加适应新课改的初中音乐课堂,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全面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12-140-01
引言
音乐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美感的科目,在新课改背景下能够散发出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光芒。

在初中阶段,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可接受更高阶的音乐学习和情感熏陶。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主要渠道,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意义
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音乐属于美育学科的范畴,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作为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美,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创造和表现的平台,鼓励学生来创造美。

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坚实的基础知识,教师要重视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培养。

基础知识的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这需要教师探索优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法,让学生乐于参与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然后通过多种方式的音乐表现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训练,营造有趣、鲜活的音乐课堂。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设备不完善众所周知,乐器是承载音乐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中外音乐相互交融,世界音乐学科器材门丰富,乐器种类繁多,如吉他、风琴、钢琴、口琴、二胡等。

但是在初中音乐教育设备配置中,由于对于音乐学科教育的忽视及所在单位财政能力有限等原因,基础教育学校对于音乐器材的采购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中。

同时很多学校由于过度看重文化课的地位,时常将音乐课当做一门摆设的课程,因此在此课程建设上缺乏大力度、精准化所谓音乐实践设备与相关乐器的采购。

尤其是一些广大基层地区的学校,其经济拮据,自身没能力,上级教育部门不重视,音乐课往往连一个像样的乐器都没有,更多的时候沦为自习课的陪衬。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一)正确认识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
以初中音乐为例,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目标可能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就可以了,但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则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求课堂教学要寓教于乐、寓教于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从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出发,使学生对音乐学科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以案例形式、表演形式或其他师生双方都乐于接受的方式展开正式课程内容的学习;最后从情感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这便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导向下的教学步骤。

虽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在积极地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但由于缺乏明确目标的指引,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优化课堂教学作为常态化工作开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和总结。

虽然教学实践中会出现未知的状况,但教师也要积极地推动课堂教学优化,对课堂教学进行细致的规划和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课堂教学进度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由于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理论知识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会感到一定的困难,音乐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更要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根据教学实践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强化学生主体参与和审美实践
新教育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学生要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循序渐进地去积极地参加一些音乐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审美实践;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并利用实践活动来强化对学生们的感官刺激,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去进行音乐学习和感受。

比如在教学中,当学完一首歌曲之后,经常会要求学生写一篇听后感,这有助于学生能够将对音乐感性
听觉上的认识上升至理性的思考高度上来,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去领悟和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涵与情感思想。

反馈式教学活动的实施,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音乐能力发展情况的检验,同时还能有效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效果,这对于提升音乐教学水平无疑也是一项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在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通过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促进彼此相互进步与成长,这样还能在班级中构建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以八年级下册《唱脸谱》这一课为例。

脸谱是京剧文化中的一个内容,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教育价值,但京剧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

为此,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教师可以先设置这样的教学任务:先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以及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以及特征等资料。

当学生对京剧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再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京剧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知。

然后教师在展开音乐教学,先让学生反复听唱脸谱这首乐曲,在听的时候,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聆听以及观看京剧,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来适当调整,增强音乐教学的人文性,多渗透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改对音乐教学的要求,选择高效、科学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音乐内容,并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宛彤.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知识素养发展的思考[J].学苑教育,2022(07):52-53+56.
[2]卢蓓蕾.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彩情境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1):89-90.
[3]黄晓洁.浅谈初中音乐教研活动的创新实践[J].考试周刊,2021(A4):136-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