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工程”实现文化强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工程”实现文化强场
朱民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6(000)006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朱民
【作者单位】湖北农垦六合垸农场
【正文语种】中文
湖北省六合垸农场实施文化强场“四大工程”,即宣传舆论导向工程、文化精品繁荣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文化人才建设工程,成效显著。
一是坚守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以贯之、长期坚守。
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其影响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是始终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善学者智,善学者强,善学者胜。
”问题绕不开躲不过,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到实践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只有植根基层,心系于民,才有一呼百应的底气和勇气。
三是坚持依法治场与以德治场。
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干部要讲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注重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人。
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良好风尚和风清气正良好环境。
党风正才能政风好才能民风清。
四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新闻舆论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做好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在真实可靠上动脑筋、在可亲可敬上做文章、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
农场近年来推出了几个有影响力的典型,如“感动荆州2007年度人物”——农场水产养殖场女职工陈才芝,2012年湖北省劳模、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农场曹夹湖分场谭台队女职工张华等,
通过不同形式宣传,提高其感召力。
五是发挥农场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文化,激发农场活力。
“团结、拼搏、唯实、开拓”就是农场企业精神;“农业稳场、工业兴场、项目强场、城建亮场”四场发展战略是农场企业文化;“搞好土地流转、办好工业园区、推行集中居住”三件大事是工作的重要抓手。
这三点付诸实施,农场才会生机蓬勃、活力四射。
一是抓精品、树品牌。
抓好《六合周刊》和六合垸政府网平台建设,这是农场文化主战场。
我们从配齐配强队伍,到采编、印发均努力而为、精心呵护和浇灌心灵之花园。
通过这个平台,工作上形成“比、学、赶、帮、超”氛围。
二是鼓励协会组织发展。
主要以文化刊物、网站等平台建设为支点,撬动各类文化建设,有一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兴趣爱好相仿的人聚在一块,谈得来,又愉悦身心、开阔思路。
需要活跃份子在中间穿针引线、牵线搭桥。
近年来,农场退休职工周宗耀撰写了《纪程》一书,冉敬森创作了《我的回忆》《人生拾零》等,成为笔耕不辍的典范。
三是完善农家书屋。
农场现在31个农家书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太高,场所选择不合理,实用书籍利用率较低等。
今年上级对每个书屋又添加了新书,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发挥书屋积极作用,多多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更多家
庭争当“书香之家”。
四是配套景观式文化橱窗。
在农场场部、分场、社区的广场、车站、商业中心等人口稠密之处合理选址,建设质量高、外观美的宣传橱窗,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更新,内容有党的时政要闻,农垦、地方政府和农场最新政策,使之成为老百姓了解政策的一个窗口。
一是建好文体场馆。
农场职工热爱运动,但现在缺乏必要场所。
目前六合垸群众文化大广场正在筹建之中,今年9月份建成,将成为大家活动的场所、锻炼的舞台、展示的平台。
大型室内文化馆已纳入农场“十三五”规划,配套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等设施。
把文化这块蛋糕做大做好,丰富农场的文化生活,推进文化繁荣,更为农场实现城乡一体化增添喜气、凝聚人气、提升才气。
二是办好文化站。
职工文化站负责管好文化广场和文化馆,文化部门牵头,特邀热心公益的同志担任理事,以文化场馆为基地,建立中青年舞蹈俱乐部、老年腰鼓军鼓队、老年大学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是培养文化后起之秀。
这是一项长期工程,通过制定吸引力强的优惠政策,让有志青年不光可以走出去为场争光,也可以学成回场报效家乡。
鼓励更多的青年才俊回家乡创业。
如今不少农场子弟已经在外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我们要办好回乡联谊会,介绍农场、宣传农场,引导大众创业全民创新,为农场发展增添后劲。
二是举办各类专业培训。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依存、并行不悖,我们整合资源,以党校为阵地,各职能部门牵头,举办了科技、技能、业务、计算机、舞蹈、书法等各类培训与讲座,重点解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的问题,成效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