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300a0d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8.png)
“民以食为天〞,粮食平安始终是国家和经济平安的底线[1]。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平安和社会稳定[2]。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和外销量均居全国首位。
但与兴旺国家相比,河南省小麦在产量、品质、种植效益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小麦的种植效益和加工水平,带动河南省小麦产业高质量开展。
这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高质量开展是转变农业开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所在。
1开展现状河南省位于华北地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河南省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分蘖期长、幼穗分化期长、籽粒灌浆期短的特点。
河南省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为主,小麦和玉米轮作,对早熟性要求较高。
1.1总产实现稳定增长自2012年以来,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540万hm2以上,2018年到达574万hm2,占全国小麦面积的25%,稳居全国首位。
河南省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6年小麦年产量逾3500万t的省份,2020年河南小麦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到达3753.13万t,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8.5%,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表1〕。
河南省小麦总产量从2012年的3223.07万t增长到2020年的3753.13万t,增长了16.8%,年均涨幅1.8%,实现了稳定增长。
1.2小麦单产水平持续提高随着一大批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以及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落实,河南省小麦单产水平快速提高。
2020年河南省小麦单产水平到达6.61t/hm2,居国内各小麦生产省份小麦单产的首位。
2021年修武县小麦高产示范田小麦产量到达了13.47t/hm2,较全国小麦单产纪录〔12.85t/hm2〕增加0.62t/hm2,刷新了全国小麦高产纪录。
1.3优良小麦品种选育取得重大进展河南省小麦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源于品种创新带来的单产提高,品种对小麦增产的奉献率达45%以上。
小麦规模种植主体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意见
![小麦规模种植主体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520c7db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d.png)
小麦规模种植主体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意见一、加强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土壤条件的良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土地条件,选择高产、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进行种植。
同时,要注意适当配置不同生育期的品种,以确保整个生长季节的稳产。
二、科学施肥施肥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小麦生长期和需肥量等因素进行科学测算,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在春季播种前,应进行基础施肥,配合追肥和叶面喷施等,确保小麦生长过程中养分供给充足。
三、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可以增加小麦单位面积的株数,从而提高单产。
但过密植会导致营养竞争激烈,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品种和地区的特点,确定合理的密植密度,保证小麦植株生长良好,充分利用阳光、水分和养分。
四、科学灌溉科学合理的灌溉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保障。
应根据小麦生长需要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确定灌溉周期和水量。
同时,结合地形和排水情况,合理配置灌溉系统,确保灌水均匀、节水高效。
五、病虫害防控病虫害是制约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病害和虫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同时,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合理轮作和清除病虫源,加强生态调控,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
六、科技支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率和管理水平。
可以采用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对小麦生长情况和需求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同时,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管理强化小麦种植管理是提高单产的关键。
应加强耕地整理、病虫害防控、施肥灌溉等管理工作,确保小麦生长环境良好。
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种植主体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综上所述,小麦规模种植主体要想提高单产,需要综合运用优质品种选择、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控、科技支持和加强管理等技术方法。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技术措施,才能实现小麦产量的稳定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021-2022_年度仪征小麦品种综合性测试结果
![2021-2022_年度仪征小麦品种综合性测试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8237e93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4.png)
1.3 试验设计
试验 1 个品种设为 1 个处理,共设 12 个处理,顺序排列,不
设重复。12 个小麦品种均于 11 月 17 日播种,播种方式为机条
播,每亩播种量为 15 公斤,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为 3 亩。
1.4 田间管理
1.4.1 肥料运筹
在播种时施基肥,每亩施复合肥(22-13-15)20kg,尿素 10kg;
次是“镇麦 18”,每亩为 478.2kg;“扬麦 25”实际产量排第三,每
2.3 农艺性状
亩为 453.2kg;其它品种每亩实际产量在 452.5-350.3kg 之间。有
由表 4 可知,株高以“镇麦 18”最高,为 81.0cm;“扬麦 30”其
次,为 78.3cm; “扬麦 34”最低,为 68.7cm。第一、二节间长度之和 效穗数以“镇麦 18”最高,每亩 27.4 万穗;其次是“扬麦 25”,每亩
以“盐麦 1 号”最短,为 8.9cm;“扬麦 29”最长,为 14.0cm。第一、 穗数为 26.7 万穗;镇麦 12 排第三,每亩为 25.3 万穗;“扬麦 33”
第二节间之和与株高比值最低的是“盐麦 1 号”,为 12.2%;最高 穗数最低,每亩为 21 万穗;其余品种每亩有效穗数在 21.4-24.6
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仪征市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之 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
势,地貌多样,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北部、中部为缓岗丘陵区。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弥补自身缺陷。很多农户在
仪征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暖。 小麦栽培过程中不注源自做好品种的更新换代工作,在同一个地
2.4 抗逆性
由表 5 可知,冻害发生情况,今年冬季冻害发生轻,春季未
江苏仪征市粮食机收减损措施与成效
![江苏仪征市粮食机收减损措施与成效](https://img.taocdn.com/s3/m/654ee85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8.png)
DOI:10.16815/ki.11-5436/s.2023.31.035江苏仪征市粮食机收减损措施与成效纪晨曦,刘洪武,高子越(仪征市农业农村局,江苏 仪征 211400)摘要:粮食机收减损工作是稳产保丰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有力抓手。
该文分析了仪征市粮食机收减损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强化组织领导、舆论宣传、技术培训指导、监测调查、监督检查等减损措施,明确了减损成效,提出持续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升农机实用技术水平等发展建议,以期有效降低粮食机械收获损失,实现增产增效。
关键词:粮食;机收减损;机具;农机手;培训;农机农艺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仪征市纪晨曦,刘洪武,高子越. 江苏仪征市粮食机收减损措施与成效[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31):59+61.仪征地处长江之滨,是宁镇扬的重要城市,全市耕地面积62.5万亩,粮食种植以稻麦为主,2021年水稻种植面积34.6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5.9万亩,稻麦总产量26.17万吨。
2020年,仪征市成功创成国家级、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整体农机化水平和农业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目前,仪征市高度重视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围绕收获机械与机手操作水平多举措、抓关键、提水平,全力推进机收减损,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一、粮食机收损失因素粮食作物损失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因素(不可预知因素),如大风、暴雨等灾害造成作物倒伏、歉收、田地积水等问题,造成机械作业困难;非自然因素,包括田地宜机化、收获时机、收获机具选择、作业技能水平、收获作业质量等。
1、收获机具目前农机销售市场联合收割机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机手购买时,受经销商价格折扣吸引或熟人介绍就盲目购买,不能准确判断机具的制造品质、适应性能,部分机具可能不适宜本地农艺要求,直接影响作业质量,造成较大收获损失。
当前智能化、大功率、高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正在迅速普及,但少量老旧、几近报废的收割机仍在使用,作业性能与新机具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超过较佳使用年限的收割机一般零部件磨损严重,机具作业质量严重下降,导致机收损失较大。
小麦生产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小麦生产的现状与未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fc5d17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f.png)
小麦生产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小麦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全球粮食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小麦生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也愈加重要。
本文将从小麦生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麦生产的现状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小麦产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市场的需求,小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攀升。
目前,我国每年小麦的总产量已经突破1亿吨,占据了全球小麦市场的一席之地。
2.品种不断丰富我国是一个小麦品种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全国各地都有各自适宜的小麦品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小麦品种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目前,我国的小麦品种已经发展到了第十代,在品种的稳定性、抗逆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提升。
3.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生产已经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机械化播种、化肥施用、农药防治、机械化收割等为主要内容的小麦生产体系,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小麦生产的未来发展1.品种改良众所周知,品种是农作物生产中最基本的要素。
未来,我国的小麦品种将不断提高品种稳定性和抗病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
2.科技创新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也越来越重要。
在小麦生产中,科技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小麦生产将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智能化生产,提高小麦的品质和增加产量。
3.农业结构调整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农业结构调整也变得越来越必要。
未来,小麦生产也将与现代化农业相结合,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
小麦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小麦生产也将不断发展。
在未来,小麦生产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小麦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小麦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db6b7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1.png)
小麦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汇报人:2023-12-28•小麦种植环节痛点•小麦收割环节痛点•小麦加工环节痛点目录•解决措施01小麦种植环节痛点种子品质不高总结词种子品质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如果种子品质不高,会导致产量下降,影响农民收益。
详细描述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品质不高的小麦种子,这些种子可能存在遗传缺陷或退化现象,导致抗逆性差、产量低等问题。
解决措施加强种子质量监管,提高种子品质标准,推广优质种子,同时加强育种技术研发,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肥料使用不当总结词01肥料使用不当会导致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详细描述02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过度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解决措施03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提倡有机肥的使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详细描述小麦常见的病虫害有锈病、白粉病、蚜虫等,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种植环境等因素有关,防治难度较大。
总结词病虫害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如果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当,会给小麦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解决措施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
病虫害防治困难种植成本高昂是小麦种植环节的另一个痛点,过高的成本会降低农民的收益和生产积极性。
总结词小麦种植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机械、人工等费用,这些费用逐年上涨,导致种植成本高昂。
详细描述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加强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提高农民收益;同时鼓励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
解决措施种植成本高昂。
全县小麦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全县小麦生产情况汇报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84d13c1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2.png)
全县小麦生产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我县小麦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丰收的局面。
以下是我县小麦生产情况的汇报材料:一、播种面积。
本年度,我县小麦播种面积达到了XX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了XX%。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和农民种植积极性的提高。
二、产量情况。
经过全县农民的辛勤劳作,本年度小麦总产量达到了XX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XX%。
其中优质小麦占比达到了XX%,品质较上年有所提高。
三、生长情况。
本年度,我县小麦生长情况总体良好。
由于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小麦长势喜人,没有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
农民们也采用了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
四、品质情况。
本年度小麦的品质较好,主要体现在籽粒饱满、色泽均匀、含水量适中等方面。
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小麦的品质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受到了市场的好评。
五、销售情况。
小麦的销售情况也非常乐观。
由于品质优良,小麦的销售价格较高,给农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小麦销售的扶持力度,确保了农民的利益。
六、未来发展规划。
在未来,我县将继续加大对小麦生产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更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小麦市场的监测和调控,确保小麦的销售价格稳定,为农民创造更好的收益。
综上所述,我县小麦生产情况良好,取得了丰收的成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种植环境,推动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感谢各级领导对小麦生产的支持和关心,也感谢全县农民的辛勤付出。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小麦产业的美好未来!。
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93c3dc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e.png)
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包括:
1. 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非常大,高温、干旱和洪涝等天气极端事件会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影响其增产和抗性。
2. 土壤污染问题:土壤污染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也非常大。
农药和化肥的滥用会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被破坏,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3. 人工成本增加:人工成本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导致小麦的生产成本增加。
应对策略包括:
1. 根据气候变化情况选择适宜种植时间:在不同的地区合理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控制小麦的生长周期,减少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依靠绿色生产技术,如有机化肥与植物保护剂的配合使用,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农药的使用量。
3. 引入现代化生产技术:引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4. 加强土壤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壤管理方法,如地膜覆盖、点挖沟、氮磷钾合理施入等,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提高小麦的生产能力。
5.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对小麦育种、栽培、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为小麦产业的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2697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1.png)
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提高小麦产量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管理、品种改良和土壤改良等方面探讨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一、农业管理农业管理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业管理方法:1. 合理施肥:小麦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供足够养分供给小麦生长。
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类型和小麦的生育期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2. 控制病虫害:病虫害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采用轮作和间作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
3. 合理灌溉:小麦生长期需求适宜的水分供应,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确保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根据小麦的生育期和土壤的含水量,合理确定灌溉的时机和水量,避免过度或不足灌溉。
二、品种改良品种改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高产、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品种改良方法:1. 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小麦品种的杂交,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利用杂交育种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虫性、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的性状。
2. 基因改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小麦的基因进行改造,可以获得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基因改良可以提高小麦的抗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进而提高产量。
三、土壤改良土壤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和土壤结构对小麦的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加强土壤改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1. 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为小麦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适量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2. 调节土壤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小麦生长有着直接影响。
提高小麦产量的措施
![提高小麦产量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8b1a75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1.png)
提高小麦产量的措施
1.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有机肥,以及微量元素肥,促进小麦生长和提高籽粒产量。
2.选择适宜品种:根据生态环境、土壤特性、气候条件等要素选
择适宜的小麦品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潜力。
3.优化播种密度:根据品种、土壤类型等条件,合理确定小麦的
播种密度,避免过度或不足,达到最优种植密度,促进产量的提高。
4.及时浇水:小麦是一种耐旱作物,但也需要充足的水分滋润。
在干旱区域,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最大程度地利用水
资源。
5.控制病虫害: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防治,避免
对小麦生长产生影响。
6.适时施药:通过科学施药,控制小麦生长中可能出现的病害,
促进小麦的健康成长。
7.保障充足光照:小麦是一种喜光作物,要保证足够的光照,避
免遮阻,保证产量。
8.合理耕作: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保证小麦的生产环境。
及时
除草,松土等是保证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
9.作业简便化:采用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或运用机械化设备
进行耕作,能够减轻人工操作的繁重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小麦供种合理化建议
![小麦供种合理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b8ffbf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b.png)
小麦供种合理化建议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供应全球人口的主要食物之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供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合理化小麦供种,提高产量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建议:1. 基于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品种: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不同,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小麦品种是提高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的关键。
2. 优化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当的种植密度。
过低的密度会浪费土地资源,而过高的密度会导致竞争激烈,影响产量和质量。
3. 合理施肥:通过土壤测试确定肥料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4. 控制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合理间套作物、防治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等,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
5. 合理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和植物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导致生长不良或病虫害的发生。
6. 种子处理:采用合理的种子处理方法,如种子浸种、种子覆盖剂等,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逆性,增加植株的生长势。
7. 合理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定期病虫害调查,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
8. 适时收获:根据小麦生长周期和天气情况,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收获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9. 积极参与科研合作:与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共同开展小麦供种的研究和创新,推动小麦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提高。
10. 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向农民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合理化小麦供种。
合理化小麦供种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通过选择适宜品种、优化种植密度、合理施肥、控制病虫害、合理灌溉、种子处理、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科研合作和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5ae55a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2.png)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深耕深松优点:
一是可疏松耕层,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 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 动和养分释放。 二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
三是对于深松作业,耗费动力大,农耗时 间短,可以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土壤 结构不易打破,松土深度深。
利用深耕或深松犁深翻土 壤,耕深达到23cm-25cm, 打破犁底层,深耕地块随 耕随耙,耙细耙透。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缺苗断垄、疙瘩苗
部分地缺苗断垄
两种播种机播种的麦田苗情效果
播种质量差 播种不匀,深浅不一, 播种落空,播后不镇 压。 缺苗断垄,麦苗吊根, 透风多、失墒快,受 旱受冻病虫害重。
播种过深造成分蘖缺位弱苗
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1.4解决的措施 一是及时秸秆还田,还田后立即耕作。
二是粉碎严格掌握在8厘米左右,不能超过 10厘米,操作手应控制好速度。 三是底肥增施氮肥,增施尿素20斤/亩左右
四是造成的土壤暄松问题,可在耕作时精 细整地,耕后镇压,压严压实,还可在播 种时,最好用带镇压器的小麦精量播种机、 圆盘开沟式播种机。
三是大力发展农场主、种植合作社和种粮大户。 四是适期播种,减少播量。
适期播种是小麦实现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 的先决条件。
适期播种是根据我县的气候特点提出的,有 科学的依据。小麦冬前形成壮苗的标准(16—17 万基本苗,5个左右分蘖,80万群体)。
一、小麦生件的限制 从多年的生产经验来看,水源条件是影响我县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1.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影响 1.2存在的问题 一是秸秆还田时间偏晚 二是秸秆粉碎过整,抛撒不均匀 三是秸秆覆盖不严 四是争氮现象普遍存在 五是带病菌和虫卵秸秆还田 看一下图片
小麦单产提升技术措施
![小麦单产提升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3a4e5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0.png)
小麦单产提升技术措施一、科技手段1. 品种改良:选育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提高抗逆性和产量稳定性。
2. 种植密度优化:合理调整小麦的种植密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利用率,进而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3. 施肥技术改进:根据土壤类型和小麦生长阶段的需求,科学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等养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4. 水分管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分损失,提高灌溉效率。
5. 病虫害防治: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防治小麦病虫害,降低产量损失。
二、农业管理措施1. 合理轮作:合理安排小麦的种植顺序,与其他作物轮作,减少连作障碍,防治病虫害,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
2. 土壤改良:通过有机肥料的施用、翻耕和翻压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养分吸收能力。
3. 及时除草:采取机械除草或手工除草,保持小麦生长环境的整洁,减少杂草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4. 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定期对小麦田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和虫害的发生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产量损失。
5. 合理收获和储存:掌握小麦的最佳收获时期,避免过早或过晚收获,保证小麦籽粒的充实度和质量。
在储存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温湿度控制措施,防止霉变和虫害。
通过科技手段和农业管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小麦的单产。
然而,实施这些技术措施需要农民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农民要加强科学种植管理,学习和掌握相关技术知识,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大对小麦种植的科技支持力度,加强科研和示范推广,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推动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技手段和农业管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小麦的单产。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管理的不断改进,将为小麦生产带来更高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小麦生产总结6篇
![小麦生产总结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4aca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d.png)
小麦生产总结6篇第1篇示例: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和生产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的生产总结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小麦生产进行总结,分析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1.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技术水平不高。
部分地区农民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小麦的产量低下,品质无法保证。
3. 病虫害防治不到位。
小麦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部分地区农民对病虫害防治不重视,导致病害面积扩大,影响小麦产量。
4.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一些地区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导致水资源浪费和水土流失,影响小麦的生长。
二、解决办法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推广有机肥料和新型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3. 加强病虫害防治。
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4. 合理利用水资源。
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三、总结小麦生产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小麦生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办法的提出,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小麦生产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推动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农民能够增强科学种植的意识,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
通过以上的总结,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小麦生产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带来更多利益。
希望未来的小麦生产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小麦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麦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bfc253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7.png)
小麦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在我国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最近几年,经济结构及绿色环保的发展,经济效益随之下降,而经营成本与风险却不断提高,导致农户种植农作物积极性也在下降,所以,为了土地的合理利用,稳定小麦生产。
并且要对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这对小麦的种植生产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小麦;种植;生产引言小麦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商品粮及战略粮食储备,小麦的种植生产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与农业、农民增收。
由于最近几年种植小麦效益不高,加之病虫害的发生、气候的变化以及政府及相关部门强制性的产业结构调整等,让下麦的生产总量及种植面积不断下降,严重的威胁到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为此,丞需解决在小麦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并鼓励农民扩大小声种植面积,提升小麦的总生产量[1]。
1目前小麦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1播种时间及播量偏大大部分小麦在10越初进行播种,也就是在国庆节的前后开始播种,这个时间点很容易发生冬前旺苗的情况,出现受冻的问题。
在适宜的播种时期,很多麦田的播种量超过16.5kg,这是的麦苗生产要非常旺盛。
在下麦播种量较大的情况下,基本苗的数量也会相对增加,那么麦苗就会出现拥挤的现象,也直接影响了麦苗的透光性,会导致麦苗虽然嫩但是不够健壮、这些麦苗在冬季非常容易冻死。
如果在你春季过早的给麦苗施肥和浇水,那么会引起群体较大、无效分蘖,单株小麦的基部节间生长相对来说较长,尤其是一二间生长过长的话会发生倒伏问题。
小麦的播种量不能过大,否则很容易出现病害,尤其是小麦白粉病和纹枯病[2]。
1.2化肥施用单一经过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很多农民将二胺作为底肥,但是二胺的氮元素的含量不高,尤其是在秸秆的田地进行小麦种植,会让秸秆与麦苗同时争抢氮肥,如氮肥的适量过少,就护出现苗黄及苗弱的情况,从而阻碍了小麦的将抗生长。
如果长期单一的使用无机化肥而过少的使用有机肥或者不施用有机肥,会导致小麦无法充分的吸收营养。
小麦调研报告
![小麦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e132e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0.png)
小麦调研报告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在各个省份。
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小麦的产值和消费量都较高,因此小麦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本篇调研报告将从小麦的产量、产值、消费、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小麦产量状况根据中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小麦总产量为1.335亿吨,同比增长0.9%。
其中,春小麦产量1.026亿吨,同比增长1.2%;冬小麦产量3094.6万吨,同比下降0.3%。
从种植面积上来看,春小麦种植面积为2.153亿亩,同比增长0.9%;冬小麦种植面积为8467万亩,同比下降0.2%。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小麦产量总体上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二、小麦产值状况小麦作为我国粮食作物中的重要品种,在国家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度数据,小麦总产值为5749亿元,同比增长2.9%。
其中,春小麦产值为4200亿元,同比增长3.3%;冬小麦产值为1549亿元,同比增长1.7%。
从总体上来看,小麦的产值增长稳定,且冬季小麦的增速相对春季小麦略慢。
三、小麦消费状况小麦是我国人民的基本粮食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小麦消费总量为1.319亿吨,同比增长0.8%。
其中,食品消费量为1.236亿吨,同比增长0.8%;饲料消费量为800万吨,同比增长0.6%。
从数据上来看,小麦消费总体增速极其缓慢。
四、市场需求情况小麦作为人们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是与人们的生活相随的。
根据前述数据,在2019年全国小麦的总供需关系似乎较为平衡,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对精细化、多样化谷物、面食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小麦生产中传统种植方式的限制以及市场反映缓慢等原因导致现在小麦市场供大于求,市场价格相对平稳。
五、小麦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小麦的产量和产值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但在小麦产业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江苏省仪征市小麦精确施氮技术研究
![江苏省仪征市小麦精确施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413738cb9d528ea81c77964.png)
1 1 供 试 材 料 .
土、 黄白土、 薄层小粉 白土。从表 1 可以看 出, 还 基础地力产 量、 土壤供氮量 、 全氮含量三者之 间存 在一定的相关性 , 中 其
基础地力产量 和土壤供氮量之问呈极显 著正相关 。
表 l 基础地力小麦产量与土壤供 氮量 的关 系
江圩 区黏壤 土小麦 产量高于沙壤土 , 沙壤土氮肥利用率低 于黏壤土 。 关键词 : 小麦 ; 精确施 氮 ; 黏壤 土 ; 沙壤土 ; 产量 ; 氮肥利用率 ; 基础地力
中图分 类号 : 5 2 16 2 s 1 .0 . 文献 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 2—10 (0 10 0 13— 2 10 32 2 1 )4— 02 0
、
.
7 4百 分
点; 扬麦 1 5精氮区施 氮量低于 常规 区 , 量和总吸氮量也 较 产
低 。说 明在小麦最大吸氮量范 围 内, 氮量越多 , 施 产量越高 ,
总 吸氮量也越高 。3 品种的籽粒 吸氮量 , 个 都是 常规 区高于 精氮区 , 中扬麦 1 号 2 其 3 区数值较接近 。3 个品种 的氮肥 当 季利用率都是精 氮区高于常规 区, 明该精确 施肥设计方案 说
适 宜在本地 区运用 , 对提高氮肥 的利用率有一定 的作用 , 但在 节约用 肥方 面的优势还须进一步试验摸索 。 2 3 不 同土壤 类型、 同肥 力水平 下小麦精确施氮结果分析 . 不 从 表3 以看 出 , 可 沿江圩 区 的基 础地力整 体好 于丘 陵地
2 1 不同类型土壤基础地力 小麦产量与供氮量的关 系 .
施肥是农业生产 中必 不可少 的一项增产 措施 , 也是优质
从表 1 可见 , 供氮量 较高 的土种 有淤 泥土 、 沙底 黑淤 泥 土、 棕淤泥土 、 沙底 淤泥土 、 乌沙土 、 直沙土 、 黄杂土 、 马肝土 , 供氮量范 围为 2 4 . 9~34 g 67 供 氮量 偏低 的是黄 泥 .2k/ 6 m ;
2019-2020年度仪征市优质小麦品种对比试验
![2019-2020年度仪征市优质小麦品种对比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96697ca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a.png)
上海农业科技秦吉洋,等:2019 — 2020年度仪征市优质小麦品种对比试验2021(1):39-41, 125•粮油作物•2019 — 2020年度仪征市优质小麦品种对比试验秦吉洋赵元凤孔祥英浦田惠子张显兵(仪征市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站,扬州211400)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仪征市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于2019 2020年开展了 11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均可适应仪征市的气候条件,能正常成熟、完成生育期,但不同小麦品种在仪征市的种植表现不同。
经综合考量,中筋小麦品种“扬麦25”和弱筋小麦品种“农麦126”在仪征市的种植表现较佳,可在仪征市进一步推广示范种植。
关键词: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抗性;中图分类号:S512.1为提高江苏省仪征市小麦生产水平,提升仪征 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笔者于2019—2020年进行了 11个小麦品种的种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仪 征市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从而为当地稳粮 增收提供保障。
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_ 1试验地点试验在仪征市夏营村稻麦示范基地进行,基地 交通便利,排灌方便。
供试田块地力中等,土壤肥 力均匀,前番作物为水稻。
1.2试验材料选用适应性强、产量潜力较大的11个小麦品种,其中,强筋小麦品种1个、中筋小麦品种9个、弱筋 小麦品种有1个。
见表1。
表12019 — 2020年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序号品种名称分类选旮中.位1扬忐25中筋工苏里卜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扬麦23中筋工苏金十地种业有阪公罚3扬麦29强筋:1:苏里下河地K农业科学研究所4扬麦30中筋工苏甲.下河地K农业科学研究所5扬辐麦4号中筋工苏里卜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6扬辐麦6号中筋工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苏农科种《[•究院有限公口—J 7轮选27中筋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8农麦156中筋工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9农麦126弱筋工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阪公百J10宁麦资119屮筋工苏省农«斗学院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11农麦161中筋工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1_ 3试验设计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共设11个处理,顺 序排列,不设重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 征 市 ; 麦 生 产 ; 展 对 策 仪 小 发
中 图分 类 号 ¥ 1 . 5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10 7 — 2 07— 7 1 2 1 )9— 1 0
小麦 是 仪 征 市 主 要 粮 食 作 物 , 年 种 植 面 积 2万 常
h 占粮食 面积 的 4 % , 产 9万 t占粮食 总产 的 3 % 。 m, 0 总 , 0 20 21 0 4— 0 0年 小 麦单 产 连 续 7 a增 产 , 0 0年 达 3 2 g 21 2 k/
1 . % 。总 产 由 5 6 万 t增 加 到 9 0 71 .0 . 5万 t 增 幅 达 ,
占 9 % 以上 ,/ 8 2 3的 种麦 面 积 在 丘 陵 山区 , 区域 水 稻 以 其
6 . % 。全市 涌现 了一 批 单 产 4 0 g6 7 以 上 的 规 模 16 0k/6m 示 范片 ,0 8—2 0 20 0 9年 由仪 征 市 农 技 推 广 站 实 施 的 高 产 攻关 田 , 实 产 验 收单 产 达 5 7 g 6 7 , 型 田块 单 产 省 0 k/ 6 m 典
达 56 g67 创 仪征小 麦单 产最 高记 录 。 2 k/ 6m ,
13 麦作 方式 多样 . 我市 历 史 上 以稻 茬 耕 翻种 麦 为 主 , 自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后 , 全 市推 广 免少 耕 机旋 种 麦 , 在 被 广大农 民所接 受 , 成为 主要 麦作方 式 。实践证 明免少 耕机 旋 种麦 既有效解 决 了耕 翻碎 垡 工作 量 大 、 时多 的难题 , 耗
期 相接 , 分地 区甚 至相 互 重 叠 , 部 由于 抢 季节 也 不 能做 到
l 小 麦生 产现 状
1 1 面积 稳 中有 升 . 20 年 至 20 0 4 0 7年 我 市小 麦 种 植 面 积从 13 . 6万 h 上 升到 2 0 m . 9万 h ,0 8年 因行政 区划 m 2 0 调 整 面积减 至 1 8 . 1万 h 2 1 又扩 大至 1 9 m ,0 0年 . 3万 h m。
灌溉 , 病虫 害 防治成本 低 。因此 , 麦 已经成 为粮 、 、 、 小 棉 油 瓜、 、 果 菜等 所 有 作 物 中最 省 工 、 劳动 生 产 效 率 最高 的作 物 , 应 了农村 劳动 力 大量 向非 农 产业 转 移 的现 实 状 况 , 适 也 是小麦 面积 和效 益 相 对稳 定 的 重要 保 证 。 由于我 市 小 麦 品质 改善 , 粮食 收 购 部 门连 续 4 a都 以 高于 国家托 市 收 购 价收购 ,6 m 6 7 平 均 净利 润保 持在 10~3 0元 , 7 0 每个 工
杂交 中籼 为主 , 早 , 中下 旬 收获 , 成熟 9月 而本 市 小麦 播 种
适期 在 1 0月 2 5日 一1月 5日, 间有 1个 月时 间大 田裸 其 露 , 间正逢本 地 降雨较少 气温 较高 , 份蒸 发量 较大 , 期 水 多 数年 份至小 麦播种 时 , 因墒 情不 佳 , 整地质 量差 , 播后 难 以 齐苗 、 苗 , 全 严重影 响播 种质量 。相反 , 江圩 区 由于 大面 沿 积种植 迟熟 粳稻 , 之 近几 年 来农 民 自发 种植 直 播 稻 , 加 导 致 水稻 腾茬 时间逐 年推 迟 , 粳稻 收获期 正好 与小 麦播 种适
安徽农学通报 , nu .e. u12 1 ,7 0 A hi A SiB l 0 1 1 (9) .
71
仪 征 市 小 麦 生 产 现 状 及 发 展 对 策
朱志凌 孔祥英
2 0 ) 14 0 1
( 征市农业委员会, 苏仪征 仪 江
摘
要: 阐述 了仪 征 市 小 麦 生 产 的概 况 以及 发 展 现 状 , 析 存 在 的 问题 , 出 了发 展 对 策 与措 施 。 分 提
15 效益 稳定 提高 我市 小麦 生 产 中机 械化 、 . 轻简 化 程 度高 , 花工 少 ,0 以上小 麦实行 免耕 播 种 ,7 以上 机 械 9% 9%
化收 获 , 种 到收平均 67 从 6 m 用工 2~ 个 , 同季节 的 油 3 与
菜相 比 , 需育 苗移栽 , 之 常年雨水 充 沛 , 无 加 正常 年景无 需
了农 民 的种麦 积极性 。 1 2 单产 逐年提 高 全 市 小 麦平 均 单 产 2 0 . 0 4年 2 5 g 7 k/
2 存在 问题
2 1 茬 口一 早一 晚 , 重影 响播 种 质量 . 严 仪 征 稻茬 小 麦
67 2 1 年 上 升 到 3 2g67 7 6 m ,00 2 k/ 6 m , a单 产 提 高 了
种 植面 积逐 年增 加 , 品种 由早 前 的 中筋 小 麦为 主 体 , 步 逐
过 渡到 以弱筋小 麦 为 主体 品 种 。 目前全 市 主 推 弱筋 小 麦
品种 为扬 麦 l 、 3 扬麦 1 , 植 面积 达 17 5种 . 3万 h 弱筋 小 m , 麦优 良品种 种植 占全 市小麦 总面 积 的 9 % 以上 。 5
6 7 创 历史 新高 。但 因诸多 因素 , 6m , 我市 小麦 单产 仅达 全 省平 均水平 , 在扬 州市 排 名 最后 , 且 品 质不 稳 定 。我 们 并 通过调 研分 析 , 对提 高 我 市小 麦 单 产 和 品质 进 行 了探 讨 , 并提 出 了初 步 的发 展对 策与措 施 。
日的现 金收益 连续 3 a达 7 0元 以上 。
种 植 面积 稳 中有 升 的主 要 因 素是 :0 3年 后 由于 中央 惠 20 农 政策力 度逐年 加 大 , 国家 实施 良种 补 贴 , 护 收 购价 逐 保 年 凋高 , 加之 单产提 高 , 种麦 比较 效益增 加等 , 有力 地 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