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7《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部编版(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7《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部编版 (6)
一. 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
了我国浙江省金华市的双龙洞的自然风光和奇特景观。
通过对双龙洞的描述,课文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传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有
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关键词汇和句子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此外,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知相对较浅,需要在课堂上引导他们深入体会课文中描绘的双龙洞景色,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
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
力,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双龙洞景色的
描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展示
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以图片展示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说出对双龙洞的
了解,从而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课文中描绘双龙洞景色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关键词汇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双龙洞景色的描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成果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对双龙洞景色的感悟。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6.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双龙洞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关键词汇:奇峰、异石、清澈、碧绿
•句子解析:示例句子
•热爱大自然
•表达对双龙洞的喜爱
八. 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3.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是否能够分析关键词汇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九. 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情况,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情况,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
堂效果。
4.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能力。
5.教学评价的准确性,是否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以上反思,教师可以找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
方向。
知识点儿整理: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
了我国浙江省金华市的双龙洞的自然风光和奇特景观。
通过对双龙洞的描述,课文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传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生字词知识点儿整理:
1.生字词:峰、峦、隙、隙、抗议、尤其、间隔、懒惰、涉及、配合。
2.重点字词解析:
a.峰:山峰,山顶。
b.峦:山脉,山丘。
c.隙:缝隙,裂缝。
d.抗议:表示反对或不满。
e.尤其:特别,格外。
f.间隔:距离,空间。
g.懒惰:懒散,不愿意劳动。
h.涉及:关联到,涉及到。
i.配合:协同,共同工作。
二、课文内容知识点儿整理:
1.双龙洞的位置和特点: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是一个天然溶洞,洞内有
奇峰异石、清澈的溪流和碧绿的潭水。
2.作者对双龙洞的描述:课文通过对双龙洞的描绘,展现了它的美丽和神奇。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洞内的景色,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3.作者的情感表达: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三、语文素养知识点儿整理:
1.朗读能力: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词汇积累:通过学习生字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5.思维能力:通过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点儿整理:
1.欣赏大自然美景: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2.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课文中的描述,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保护环境: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知识点儿整理:
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双龙洞景色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知识点儿整理:
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课文中描绘双龙洞景色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关键词汇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双龙洞景色的描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
七、教学过程知识点儿整理:
1.导入新课:以图片展示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说出对双龙洞的了解,从而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课文中描绘双龙洞景色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关键词汇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双龙洞景色的描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成果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对双龙洞景色的感悟。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6.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双龙洞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八、教学评价知识点儿整理:
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3.学生对课文
同步作业练习题:
一、生字词练习题:
1.请用正确的笔画顺序写出以下生字词:峰、峦、隙、抗议、尤其、间隔、懒惰、涉及、配合。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a.奇峰(_____)的_____,异石_____的_____。
b.洞内有一道_____的溪流,溪水_____。
c.作者用_____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景色,让我们仿佛_____其中。
二、阅读理解练习题:
1.根据课文内容,简述双龙洞的位置和特点。
2.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情感。
3.课文中描述了双龙洞的美丽景色,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一下双龙洞的景色。
三、写作练习题:
请以“我心中的双龙洞”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绘你心中的双龙洞景色。
四、思维能力练习题:
1.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以下句子:“奇峰异石”的意思。
2.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以下句子:“清澈的溪流”的意思。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以下句子:“碧绿的潭水”的意思。
一、生字词练习题:
1.峰:山峰,山顶。
(2画)
峦:山脉,山丘。
(3画)
隙:缝隙,裂缝。
(3画)
抗议:表示反对或不满。
(4画)
尤其:特别,格外。
(3画)
间隔:距离,空间。
(4画)
懒惰:懒散,不愿意劳动。
(4画)
涉及:关联到,涉及到。
(4画)
配合:协同,共同工作。
(3画)
a.奇峰(2画)的高耸,异石(3画)的形状奇特。
b.洞内有一道(3画)清澈的溪流,溪水(2画)潺潺流淌。
c.作者用(4画)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景色,让我们仿佛
(3画)置身其中。
二、阅读理解练习题:
1.双龙洞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是一个天然溶洞,洞内有奇峰异石、清澈的溪流和碧绿的潭水。
2.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3.双龙洞内有奇峰异石,清澈的溪流和碧绿的潭水,景色十分美丽。
三、写作练习题:
四、思维能力练习题:
1.“奇峰异石”的意思是指山峰奇特、形状各异的自然景观。
2.“清澈的溪流”的意思是指溪水明净、清澈见底的河流。
3.“碧绿的潭水”的意思是指潭水颜色碧绿、清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