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中小学生命教育课题专项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课题设计
1.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包括重点、难点分析)和拟解决的问题。
2.本课题拟采取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3.本课题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
4.本课题预期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成果。
5.完成本课题的保障条件
(限3000字以内)本研究预期突破:
一、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包括重点、难点分析)和拟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以班会课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针对性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作用,让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学会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树立和养成“保护生命”的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探讨小学阶段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实施形式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利用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从而有效发挥生命教育在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2.单位开展生命教育工作业绩
学校一直致力于创建生命教育特色,推动生命教育发展。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领悟生命的意义,培养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感恩每一天,幸福每一天,让生命更精彩。
首先学校强调生命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亲自主持生命教育工作,担任生命教育课题负责人。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分阶段实施方案。少先队部、班主任、科任老师积极参与,形成了立体化的生命教育管理机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为学生终生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生存技能的。
三、课题论证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二、本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主要成员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限1500字以内)
一、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是要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社会创造幸福。
本课题通过利用班会课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力图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从内容与形式结合点上形成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以期形成生命教育内容具体化、系列化,生命教育形式活动化、实践化,最终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命教育实践模式;同时,在实际教育效果方面,以期达到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更好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等全面均衡的发展。
多年来,我校开展生命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师生中未曾出现生命不安全和不尊重生命的现象或事故,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学校获得了“东成镇生命教育周示范活动奖”“东成镇生命教育周活动推广奖”等荣誉。
在生命教育工作的研究的过程中,学校深切感受到,生命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新的学年确立《生命教育在班会课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这个课题,目的是更普及更深入推进我校生命教育研究工作的发展,让学校因生命教育项目的推进而焕发出绚丽的色彩。
生命教育在班会课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1.单位基本情况
校园占地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1996年,由上级部门牵头,金坑管区及热心教育事业的各界华侨、群众慷慨解囊捐资,筹得善款130多万元,重新规划校园建设。当年10月动工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新教学楼,楼高三层半,内设教学各种教学场室外和教职工宿舍共20个,建筑总面积1400平方米。大楼于1997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新教学楼建成后,学校校园规划合理,文化建设、运动场建设较为完善。2001年10月被恩平市教育局评为“恩平市美的校园”。多年被评为镇先进单位。当年学生300多人、教师12人。2006年8月学校随东安街道办事处行政划分,纳入东成镇府管理。改名为:东成镇中心小学金坑分教点。以后随计划生育效果的显现和城镇化影响,生源逐年减少。但学校地处新开发的大型旅游基地泉林,建设中的高铁站与恩平政治文化中心恩城三地之中点,发展潜力无可限量。
生命教育是教育走向“生命关怀”的起点和突破口,是提升受教育者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只有全体国民的生命质量提高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才能变为现实。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由于“应试”的束缚,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升学成才,忽略了对生命的人文关怀,生命教育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发,生命教育总体上看一直游离于学校的重点工作之外,致使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生命问题。如缺乏基本的生存常识,不懂得保护生命;没有正确的生命态度,不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某些学生对暴力的麻木和对生命的冷漠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一些恶性案件的制造者或受害人正是处于花季的未成年人。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学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引导他们增强生命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提升生命质量,已成为社会共识。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拓宽教育渗透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积极倡导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融合生命教育的内容。语文、数学、综合实践、品德与生活、音乐及其他学科,都要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美。学校把生命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实现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效扩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育的起点与终极目标都是为人类服务。关注生命、进行生命教育应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自1968年美国杰·唐纳·华特士创导生命教育思想以来,生命教育的研究在各国已得到迅速发展。在美国、台湾等地区,“生命教育研究”已历时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国虽然在这方面研究较为滞后,但可喜社会有识之士和学校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逐渐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多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就收录到越来越多涉及生命教育的研究论文。从2005年起,上海市在中小学开展了生命教育,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再就是加强队伍建设,把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需要老师有其特定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整体的把握。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与培训,以加强生命教育队伍建设。学校加大了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板报、橱窗等渠道广泛宣传,全方位做好生命教育活动的宣传引导工作,从而使生命教育活动深入人心。
1.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包括重点、难点分析)和拟解决的问题。
2.本课题拟采取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3.本课题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
4.本课题预期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成果。
5.完成本课题的保障条件
(限3000字以内)本研究预期突破:
一、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包括重点、难点分析)和拟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以班会课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针对性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作用,让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学会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树立和养成“保护生命”的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探讨小学阶段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实施形式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利用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从而有效发挥生命教育在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2.单位开展生命教育工作业绩
学校一直致力于创建生命教育特色,推动生命教育发展。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领悟生命的意义,培养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感恩每一天,幸福每一天,让生命更精彩。
首先学校强调生命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亲自主持生命教育工作,担任生命教育课题负责人。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分阶段实施方案。少先队部、班主任、科任老师积极参与,形成了立体化的生命教育管理机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为学生终生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生存技能的。
三、课题论证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二、本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主要成员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限1500字以内)
一、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是要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社会创造幸福。
本课题通过利用班会课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力图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从内容与形式结合点上形成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以期形成生命教育内容具体化、系列化,生命教育形式活动化、实践化,最终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命教育实践模式;同时,在实际教育效果方面,以期达到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更好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等全面均衡的发展。
多年来,我校开展生命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师生中未曾出现生命不安全和不尊重生命的现象或事故,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学校获得了“东成镇生命教育周示范活动奖”“东成镇生命教育周活动推广奖”等荣誉。
在生命教育工作的研究的过程中,学校深切感受到,生命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新的学年确立《生命教育在班会课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这个课题,目的是更普及更深入推进我校生命教育研究工作的发展,让学校因生命教育项目的推进而焕发出绚丽的色彩。
生命教育在班会课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1.单位基本情况
校园占地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1996年,由上级部门牵头,金坑管区及热心教育事业的各界华侨、群众慷慨解囊捐资,筹得善款130多万元,重新规划校园建设。当年10月动工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新教学楼,楼高三层半,内设教学各种教学场室外和教职工宿舍共20个,建筑总面积1400平方米。大楼于1997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新教学楼建成后,学校校园规划合理,文化建设、运动场建设较为完善。2001年10月被恩平市教育局评为“恩平市美的校园”。多年被评为镇先进单位。当年学生300多人、教师12人。2006年8月学校随东安街道办事处行政划分,纳入东成镇府管理。改名为:东成镇中心小学金坑分教点。以后随计划生育效果的显现和城镇化影响,生源逐年减少。但学校地处新开发的大型旅游基地泉林,建设中的高铁站与恩平政治文化中心恩城三地之中点,发展潜力无可限量。
生命教育是教育走向“生命关怀”的起点和突破口,是提升受教育者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只有全体国民的生命质量提高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才能变为现实。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由于“应试”的束缚,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升学成才,忽略了对生命的人文关怀,生命教育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发,生命教育总体上看一直游离于学校的重点工作之外,致使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生命问题。如缺乏基本的生存常识,不懂得保护生命;没有正确的生命态度,不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某些学生对暴力的麻木和对生命的冷漠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一些恶性案件的制造者或受害人正是处于花季的未成年人。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学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引导他们增强生命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提升生命质量,已成为社会共识。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拓宽教育渗透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积极倡导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融合生命教育的内容。语文、数学、综合实践、品德与生活、音乐及其他学科,都要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美。学校把生命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实现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效扩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育的起点与终极目标都是为人类服务。关注生命、进行生命教育应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自1968年美国杰·唐纳·华特士创导生命教育思想以来,生命教育的研究在各国已得到迅速发展。在美国、台湾等地区,“生命教育研究”已历时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国虽然在这方面研究较为滞后,但可喜社会有识之士和学校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逐渐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多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就收录到越来越多涉及生命教育的研究论文。从2005年起,上海市在中小学开展了生命教育,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再就是加强队伍建设,把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需要老师有其特定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整体的把握。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与培训,以加强生命教育队伍建设。学校加大了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板报、橱窗等渠道广泛宣传,全方位做好生命教育活动的宣传引导工作,从而使生命教育活动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