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音飞机生产的国际化分工
资料:朋蒂亚克—莱曼牌汽车是在德国 设计的,车身薄板是由日本提供的,变 速器是由加拿大和美国生产的,无线电 设备是由新加坡出口的,发动机是由澳 大利亚制造的,轮胎、电气设备和组装 是由韩国提供和完成的。
生产的全球化是各国在生产领域中的分工与合作, 彼此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不足。
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规则而获 得好处;
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国际资本流动获 得好处。
非洲棉花出口约占世界棉花出口总量的 17%。非洲棉花质量好、成本低、竞争力强, 成为非洲33个棉花生产国中2000多万人的主 要生活来源。然而,从1999年至2003年,美 国为其2.5万名棉农补贴近148亿美元,导致 棉花市价暴跌,非洲棉农的收入也一落千丈。 今年,美国对其棉农的补贴已占发达国家农 业补贴的40%。
20世纪末期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 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高度发展以及产 业资本的全球扩张。
国际分工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经济全球 化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的新阶段。
20世纪末期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原因
具体原因:
首先,冷战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创造了政 治和社会条件。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收益 和机会,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 风险和许多新的挑战。
机遇: (1)改善资金和先进技术不足的局面 (2)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推动对外贸易的扩大 (4)在参与国际合作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5)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挑战: (1)资本流动的冲击; (2)民族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3)降低国内政策的有效性。
战后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90年代逐 渐加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 潮流。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地殖 理民 大掠 发夺 现
第东 一方 次从 科属 技于 革西 命方
第殖 二民 次地 科附 技属 革国 命
第穷 三国 次与 科富 技国 革的 命分
跨国公司发展的三个高峰
1870 年至20世纪初
第一批跨国公司从美国发展起来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跨国公司在数量、规模、活动范围和对 世界经济的影响方面远远超过二战前。
20世纪90年代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加入国际直接投 资行列,跨国公司不断崛起。
资料:目前,全球的跨国公司大约有6.5万家。这些跨 国公司拥有大约85万家国外分支机构。2001年,这些 分支机构的雇员大约有5400万人,而在1990年只有 2400万人。这些公司的销售额大约是19万亿美元,是 2001年全球出口额的两倍多。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目 前分别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0和全球出口 量的1/3。遗憾的是,在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只有5家。跨国公司数量多少及其核 心竞争力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实 力和产业结构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狭义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指在不同 国 换家 行或为地。区国之际间 贸进 易行 主的 要商 由广除贸义包易品 各的括外和 国国有,劳或际 形 还务地贸 商 包的区易 品 括交的 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技术国贸对易外和贸服易务的。 总和。
狭义的国际贸易 广义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可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 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 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实质及其后果; 进一步加深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发展趋势及其内在矛盾的认识。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其表现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经济的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相伴随的。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 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 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摘自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5世纪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全球化开始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经济全球 化进程被两次世界大战所打断;
第二,现代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 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第三,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 化的主要载体。
第四,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选择,为经济 全球化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条件。
信息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信息化,为经济全球化 的迅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2.贸易的全球化
国际贸易是沟通国家间经济联系的 最早形式。国际贸易更是资本义各国 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它通过世界市场 把各国的生产和消费变为世界性的。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又称世界狭指贸义经易的过,国办指际 理在贸 海易 关不是 手同 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续商的品有和形劳商务品货的物交 换行为。国际贸易主要的由交各换国,或并地反映区在的 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海各关国的对统外计贸上;易的 总和。
叫逆差或入超
贸易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贸 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
资料:2001年4月23日,日本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 生鲜菇和蔺草席等三种农产品实行200天紧急限制进 口措施,使得山东等地的农民的大葱等蔬菜将烂在 地里。我国在与日方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对日本向 中国出口的汽车、空调等加征特别关税,使日本的 损失也很大。后双方就此问题商讨解决方案。
(1)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2)国际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迅速发展; (3)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 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当代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在世界 经济的各个领域里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其生 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己具有全球性。跨国公司已 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国际技术交 易和国际金融活动的主体,成为国际再生产的 主要承担者和组织者,且集中程度很高。
这种分工无法实现各国经济的融合,经济一体 化程度处于较低层次,不可能构成经济全球化的基 础。
水平型分工
是高层次的生产专业化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分 工在同一产业的同一部门之内,按照产品生产的不 同工艺环节,或按照产品零部件,或按照产品型号 进行。
这种分工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 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水平 型国际分工的形成为生产全球化奠定了基础,它为 落后经济国家平等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 了机会和条件,为经济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 了机遇。
金 融 危 机 中 国 入 世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措施
(1)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联合自强的趋 势在不断加强。
(2)充分重视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 展,加快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3)加强金融监管力度,防范金融危机的 冲击。
(4)适时进行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提 高国际竞争力。
三、经济全球化的矛盾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简称“贸发会议”) 2002年9月发表 《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与出口竞争力》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矛盾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因历史延续可以在经济 全球化中获取更多利益,而且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 上是可以自我加强和自我维持的。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
这主要表现为国际分工的深化。 人类的生产活动分工深化的程度反映 着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传统的国际分工是垂直型分工;水平 型国际分工则是高层次的生产专业化形式。
垂直型分工
即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按照不同的产业进行, 其主要特征是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从事工业制成品生 产,而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农产品生产和采掘业活 动,然后发达国家拿工业制成品与发展中国家的农 产品和原材料(煤、木材、矿石等)初级产品进行 交换。
贸易的全球化使得一国国内的生产和消费、产品和市场、 资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要解决这些矛盾,无 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仅靠国内市场是不行的,必须在国际市场 上去寻找更加广阔的空间,离开国际市场,或者在国际市场上 没有好的环境,将损失惨重。因而必须遵循市场原则,友好合 作,才有广阔的前景。
3.金融的全球化
经济风险的全球化
金融风险的防范,将是21世纪国际合 作的一大主题。
经济霸权主义和经济利己主义有可能 使一部分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 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这是经济全球 化在21世纪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风险。
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经济增长忽视社会进步,环境退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 2.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 既有利于提高一国经济竞争力,同时也存在对他国形成依赖 的危险。 4.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 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5.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经济主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6.经济全球化存在着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 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 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 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 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 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 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 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
金融全球化使资金的筹集、分配和 运用超越国家疆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明白
货币
报告长官:这些家伙 出境从来都不签证的
去利润最 高的地方
警察
商人
金融全球化实际上就是资金这种重 要的资源在世界市场的流动。哪儿 投资回报率高,资本就流向哪儿。
投资活动遍及全球
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它促进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 带给当代世界积极变化;另一方面经济全 球化又会产生诸多消极后果。
从生产力发展和资源配置的角度看
经济的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更 高阶段,表现为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各 国之间经济上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
经济的全球化对生产社会化的推动
1.全球市场加速形成。 2.跨国公司高度发展。 3.科技进步,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4.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关 系空前强化。
进口贸一易国进是口指贸一易国和从出国口贸外易市的场商购品进价外格总国所 生产额叫或外加贸工总的值商品(包括外国拥有的劳务) 的贸易活动 (出包叫口顺括贸出差本易口或国贸出是拥易 超指有总一的值国大劳把于务生进)口产输贸或往易加国总工值外的的市商差场额品销, 售的对进外口贸贸易易活总动值大于出口贸易总值的差额,
化
第一,非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自由竞争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世界市 场和国际贸易为纽带,各国的生产和消费具有了全球 性。因为这种全球性只局限在国际流通领域,尚未涉 及国际生产领域,经济全球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该 阶段大体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
第二,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特 别是90年代以来,涵盖国际流通过程和国际生产过程, 也即世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全球化日益兴起,包括贸 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跨国公司生产 经营全球化,属于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跨国公司一般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和子公司,从事世界规模的生产、销售或其它经营活动,以获 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国际性垄断企业。它们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的垄断资本集团在现代条件下进行资本输出和对外经济扩张的 重要工具。20世纪6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多国公司"、" 国际公司"、"宇宙公司"等类名称经常出现在西方报刊上。 1974年8月,UN经济和社会理事会通过决议,统一使用"跨国公 司"这一名称。关于跨国公司的定义,国外尚无确切定论。国 际上一般都以UN经社理事会的决议为准,即:凡是在两个或更 多国家控制着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的企业,统称 跨国公司。前苏联学者则称跨国公司为跨国垄断组织或现代国 际托拉斯和康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