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二教学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二教学案 鲁教版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价值观目标
1.明确黄土高原的X 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通过讨论、自读图等,培养
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
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 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2.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思维辩证能力。

2.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3.明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其适用地段。

第二部分:自主性学习 〔一〕旧知识再现
1中国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分布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新知识探究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位置:位于我国的内陆腹地,地处 中上游与 上游地区地区。

2X 围: 山以西、 山以东, 以南、 以北。

3流失和危害 自我检测:
1.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
2. 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B.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的区域
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3.黄土高原比较频繁和严重的地质灾害有 〔 〕 状况 程度 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 的地区。

面积
水土流失的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严重水土流失的面积11万平方千米。


害 概述
既造成了当地 的恶化,也影响了区域 的发展。

表现
①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 ,土壤养分 ,耕地质量 ,导致农业减产。

②对黄河的影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 ,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 〞。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了 的发生。

A B C D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阅读教材,并分析主要原因。

自我检测:
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进行一次地理实验活动。

其过程是将黄土装入木框内,在左侧种上苔藓和杂草,右侧裸露。

培植两周左右,让植物成活。

用砖头或小凳子将木框架起来使之呈斜坡状,在木框两个开口处的下方摆两个脸盆,再把带小孔的塑料饮料瓶装满水,放到支架下用手转动塑料饮料瓶,让水流泻干净。

读以下图并回答1~2题。

1.关于该实验,正确的选项是( )
①左侧的脸盆里水多、水位变化快且有很多沙土
②右侧的脸盆里水多、水位变化快且有很多沙土
③该实验主要模拟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④该实验主要验证植被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该实验所验证的地理原理,主要适用我国哪一些地区( )
①青藏高原②某某高原③黄土高原④江南丘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⑴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综合发展。

⑵要以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2.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兴修〔沟谷)、修筑〔缓坡〕、平整〔塬面〕等
农业技术措施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

同时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自然位置的过渡性:
土壤质地特殊: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侵蚀;
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多集中于季,且多雨;
自然灾害频繁:、、等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

人为〔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耕作制度,破坏植被。

〔2〕
〔3〕
〔4〕
生物措施提高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不适宜耕种的地区退还还,恢复。

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实行乔、灌、草结合,增加土壤有机持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能力,防止对表层土的冲击。

自我检测:
1.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原那么是〔〕
A.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B.科技兴农,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
C.压缩种植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D.封山育林,提高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
2.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植树造林
3.以下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中,属于农业技术方面的是〔〕
①打坝建库②培植草木③地膜覆盖④轮作套种⑤深耕改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4.以下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大力开发土地复垦工作
D.盲目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5.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重治理,轻开发
B.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唯一途径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实行农林牧综合治理
D.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
(三)我的疑难问题:
第三部分:重难点解析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读课本“地处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露天煤矿开采及植被破坏〞等图,并结合书本内容综合分析其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1〕根据自己的阅读和信息的提取完成上面的框图,并理解思考的角度。

〔2〕结合书p53活动题一说明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完成下面的循环图,填写字母。

(3)结合上面的循环图合作讨论:
①人口增长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②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
2水土流失的治理
通过阅读书本p54的相关内容,探究水土流失的治理情况。

思考如果你是一位地理小规划师,你觉得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得制定怎样的一个规划,有哪些原那么、中心任务、具体的措施和目标。

〔提升思考〕: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在小流域治理中怎么样充分利用工程、农技和生物措施来“保塬、护坡、固沟〞。

尝试在边上写一写。

第四部分:知识整理与框架梳理
第五部分:知识巩固与训练
某地形区位于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形区是我国的〔〕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某某高原
2.以下关于该地形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该地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据研究,人为原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治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的改造
D.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有〔〕
B.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C.泥沙沉积,塑造了华北平原
D.使当地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
读“某地形区景观图〞,回答4~5题。

4.以下关于该地形区千沟万壑的现代地表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A.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
B.完全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C.是由于流水侵蚀造成的
D.黄土土质疏松是最重要的原因
5.本区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
A.轮作
B.轮休
C.轮荒
D.轮牧
读“黄土高原部分区域地形图〞,回答6~8题。

6.图示区域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能源短缺
7.关于图示区域地理位置过渡性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热量带方面,由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
B.干湿地区方面,由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C.地形方面,由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
D.农业方面,由种植业向河谷农业过渡
8.该区深厚的地表覆盖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其形成原因是( )
A.地表长期风化的结果
B.流水的冲积作用造成的
C.风力沉积的结果
D.冰川侵蚀作用造成的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据此回答9~10题。

9.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
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地肥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 )
A.蓄水保土
B.平整土地
C.创建旅游景点
D.利用光热
读“某某省简图〞,回答第11
11.以下图中能正确反映甲地景观的是〔〕乙

某黄


A B
C D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进行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12~13题。

12.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13.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 A.坡向 B.形态 C.土壤类型 D.物质组成 14.读“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黄土高原形成示意图, 说一说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规律。

(2)下面的几方面证据,不能支持黄土高原“风成说〞的是 ( ) A.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B.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C.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D.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起立的陡崖 (3)将以下字母代号填写在以下图〔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中空白方框内。

A.扩大耕地开垦面积 B.农作物产量下降 C.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D.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风向
北 南
15.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读图中的代号填空:
(2)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有、
、等,黄土高原位于以南。

(3)黄土高原“风成说〞的证据之一是黄土高原自西
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这说明当时该地
盛行风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